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阳组分布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附近,是略阳地区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本次研究在略阳灵岩寺南部剖面的略阳组获得牙形刺13枚,共识别出3属5种,包含2亚种和2未定种,分别为:Siphonodella homosimplex,Polygnathus communis communis,Po.inornatus inornatus,Po. sp.和Pseudopolygnathus sp.。该牙形刺组合可以与华南同时期牙形刺进行对比,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早期,这为确定略阳组的下部层位的具体时代提供了新的牙形刺证据。略阳组中所产出的Si.homosimplex为华南地区浅水相牙形刺的典型代表,Po.inornatus inornatus广泛见于西欧的浅水相地层,这表明在早石炭世期间勉略地区为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且与华南地区生物区系存在紧密联系,同前人根据底栖生物化石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晚奥陶世全球广泛分布的两个牙形石属PygodusLamontetLindstr?m,1957和Periodon Hadding, 1913已命名种的形态特征,清理出这两属目前的有效种,探讨了属内演化关系。认为Pygodus属的特征分子Pa分子表现出齿瘤小型化、密集化且齿瘤列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的演化趋势, Pb分子表现出细齿密集化、增量化和倾斜化的趋势, S分子的细齿仅表现为密集化和增量化的趋势; Periodon属的特征分子Pa和Pb表现出前齿突上细齿逐步增量化的进化特征, M分子基部前缘细齿数量和S分子主齿与最大细齿间的小齿数量虽然也有增加的特点,但该特征并不稳定。实践上, Pygodus属Pa分子齿瘤列的数量和Periodon属Pa及Pb分子前齿突细齿的数量是这两属最重要的定种依据。基于此演化认识,对产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台地边缘相区棋探9井达瑞威尔阶顶部的牙形石开展了系统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工作。在连续采集的15件样品中共获得527枚牙形石,鉴定后归入13属20种,以Pygodus和Periodon占绝对优势,可识别出2个生物带:Pygodusserra带和Pygo...  相似文献   

3.
中国奥陶纪牙形刺分区和生物地层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根据牙形刺动物群的性质和分布,中国奥陶纪牙形刺在Tremadoc以后可以明显区分为两大地理区,即华南区和华北区。华南区的牙形刺动物群几乎与北大酉洋型的牙形刺动物群完全一致,属冷水型动物群。华北区的牙形刺动物群与北美中大陆区的牙形刺动物群较为接近,但有自己的地方型特征,属暖水动物群。总结了两个不同地理区的牙形刺生物地层,并较详细地进行了不同区的国内外对比。  相似文献   

4.
布.  GI 《微体古生物学报》1996,13(2):135-142
晚三叠世台形牙形刺分子属有Paragondolella,Metapolygnathus,Ancyrogondolella和Epigondolella。这些属都源于中三叠世,可能来自同一根源──Neogondolella,但有两个不同的演化趋向。本文认为这些台形分子分类演化上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仅是一些微小的变化,如齿台下方后龙脊─基部附着面,基穴和环台面的细部变化。对Metapolygnathus属台形分子的发展演化作了专门讨论,指出了晚三叠世台形牙形刺分子的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全球中奥陶统及奥陶系第三个阶、大坪阶的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确定后,文中作者对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阶上部Oepikodus evae带牙形刺生物地层序列进行再研究。通过对红花园组上部-大湾组下段一些关键层位中牙形刺样品的补充采集和牙形刺标本的系统检查,研究牙形刺属种垂向分布特征,修订一些牙形刺属种的首现层位。讨论Stolodus stola,Lundodus gladiatus,Oepikodus intermedius,Oepikodus communis,Trape-zognathus diprion,Baltonioduscf.B.triangularis等重要的多分子器官种分类问题。识别出Baltoniodus trian-gularis(Lindstr m)的先驱:Baltonioduscf.B.triangularis(Lindstr m)与Baltoniodus triangularis(Lindstr m)的区别。描述新建化石带属种,包括Baltoniodus triangularis(Lindstr m)。认为Oepikodus evae带上部时限范围内并未见Oepikodus evae分子,所以与国际地层指南(2000)关于间隔带和延限带的含义相悖。据此,厘定了原Oepikodus evae带的含义。并以牙形刺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间隔带,分别为:O.evae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和Baltonioduscf.B.triangularis带。其中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和Baltonioduscf.B.triangularis带为新建化石带。  相似文献   

6.
广西天等把荷剖面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产较丰富的Polygnathus属牙形刺化石。经详细鉴定,共识别出Polygnathus inversus,Pol.gilberti,Pol.laticostatus,Pol.linguiformis bultyncki,Pol.nothoperbonus,Pol.perbonus,Pol.serotinus,Pol.vigierei等11种(含1个未定种和2个相似种)。根据牙形刺的特征和地层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牙形刺带,即nothoperbonus带、inversus带和serotinus带。在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剖面中牙形刺产出层位及齿台口面和反口面特征分析,Pol.serotinus可能由Pol.vigierei通过外齿台边缘的抬升、外侧近脊沟的变宽变深以及齿台前缘的逐渐平行演化而来,Polygnathus属反口面基腔翻转的特征最早出现在Pol.nothoperbonus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新疆东部托克逊马鞍桥剖面桑树园组下部灰岩段的顶部发育了刺毛-珊瑚礁,通过对礁体及其上下地层的■类和牙形刺研究,可识别出■类3属14种,以属Eostaffella-Eostaffellina-Pseudostaffella组合为特征;牙形刺2属2种: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类Pseudostaffella antiqua,P.conspecta和P.paracompressa extensa的出现指示桑树园组灰岩段顶部相当于上石炭统滑石板阶上部,属于■类Pseudostaffella composite-P.paracompressa带。牙形刺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是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常见分子,对应上石炭统罗苏阶上部至滑石板阶上部。综合上述■类和牙形刺生物地层,可以确定桑树园组刺毛-珊瑚礁的时代为巴什基尔期中期(滑石板阶上部)。本文刺毛-珊瑚礁时代的确定可以为石炭纪中期生物灭绝/更替事件之后后生动物礁的复苏演化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华南斜坡相的罗甸纳庆剖面为代表,我国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早–中期地层建立起了基于多个属种的牙形类分带,并可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广泛对比。Neognathodus属是这一时期一类常见的浅水相牙形类分子,在北美、东欧等地的浅水相地层中被广泛用作地层划分对比标志。该属分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浅水相地层中是重要的带化石分子,而在华南斜坡相剖面中占比非常低。结合现有的生物地层框架,本文厘清了华南贵州罗甸附近3条斜坡相剖面中Neognathodus属分子的延限,尝试利用牙形类P1分子齿台的对称特征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并提出阶段4中对称分子(如:N. bothrops, N. colombiensis, N. nataliae等)的再次出现可作为全球莫斯科阶底界的辅助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9.
该文详细地讨论了奥陶纪地层中最常见的牙形刺属 Periodon(围刺)的器官组成、演化趋向以及分布特征,指出在Periodon的演化历程中有三个繁盛期。并依据Periodon的演化趋向,指出了Periodon对地层时代作出准确判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成源 《化石》2007,(4):5-8
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类化石的作用是不同的,这是公认的事实。各类化石生物演化速率不同,地层价值不同,应用价值也不同,然而不论从那一个方面看,牙形刺都堪称化石的精英。没有哪一个化石门类能在演化速率、地层划分、石油地质、生物进化意义等方面,可与牙形刺妣美。牙形刺是一类已经灭绝的牙形动物的骨骼,存在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牙形刺形体很小,一般只有1mm左右,最大也不过7mm。形态多变,颜色各异,在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在生物演化上也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生物地层的主帅现代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