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带、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系统植硅体碳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取中国亚热带毛竹林、马尾松林、青冈林、杉木林和热带青梅林、芭蕉林、橡胶林、马占相思林8种森林类型,采集其鲜叶、凋落叶以及0~10和10~30 cm土层土壤,通过微波消解法提取其中的植硅体,并采用碱溶法测定植硅体中碳含量.结果表明: 4种亚热带森林类型鲜叶、凋落叶和0~10 cm土层中植硅体碳含量均以马尾松林(230.24、229.17、20.87 g·kg-1)最高,毛竹林(30.55、37.37、3.38 g·kg-1)最低,10~30 cm土层则以青冈林(18.54 g·kg-1)最高,毛竹林(2.90 g·kg-1)最低.热带森林鲜叶中植硅体碳含量以马占相思林(377.66 g·kg-1)最高,青梅林(46.83 g·kg-1)最低,凋落叶中则是橡胶林(218.23 g·kg-1)最高,芭蕉林(27.66 g·kg-1)最低,而0~10和10~30 cm土层土壤中均以马占相思林(23.84、24.90 g·kg-1)最高,芭蕉林(3.89、3.93 g·kg-1)最低.与0~10 cm表层土相比,杉木林、青冈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橡胶林、马占相思林、芭蕉林和青梅林鲜叶植硅体碳含量分别下降97.4%、94.9%、90.9%、88.9%、95.9%、93.7%、93.3%和63.7%.青冈林、芭蕉林和马占相思林鲜叶植硅体碳含量显著高于凋落叶,而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青梅林和橡胶林之间无显著差异.8种森林类型土壤植硅体碳含量均显著低于鲜叶和凋落叶,表明植硅体在通过凋落物释放到土壤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东北长白山区北部虎山泥炭剖面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区域,将其中的泥炭地作为信息载体来获取气候信息对恢复中一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植硅体的抗腐蚀和产量高等特点为第四纪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了长白山区北部的虎山泥炭剖面为典型剖面,对其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根据虎山剖面植硅体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3.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代表一门新兴学科,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不同学者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类规则和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禾本科植硅体不同的分类方案,以期对其分类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提出看法,有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母岩与竹龄对毛竹竹叶中硅和植硅体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毛竹主产区,采集不同母岩类型(花岗岩、砂页岩、凝灰岩)和不同竹龄(1、3年生)的毛竹竹叶样品,研究了不同母岩和竹龄对毛竹叶片中硅与植硅体碳含量的影响,以及竹叶样品中硅和植硅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母岩、竹龄对毛竹竹叶中硅和植硅体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母岩土壤毛竹竹叶中硅含量表现为花岗岩(33.19 g·kg-1)>砂页岩(32.64 g·kg-1)>凝灰岩(24.51 g·kg-1),植硅体含量表现为花岗岩(105.81 g·kg-1)>砂页岩(93.50 g·kg-1)>凝灰岩(59.40 g·kg-1);3年生毛竹竹叶中硅与植硅体含量均显著高于1年生.母岩与竹龄对竹叶植硅体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竹叶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存在显著影响.3种母岩发育土壤上毛竹叶中硅与植硅体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但1年生竹叶中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要准确估算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类型毛竹竹叶的植硅体含量时,需要考虑母岩、植物株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硅体碳汇是草原碳汇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选取松嫩草原中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为对象,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植硅体,并通过碱溶分光光度法对植硅体碳量进行测定。根据植硅体含碳量估算了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探讨了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1.67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含碳量与植硅体含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R2=0.94)。不同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群落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分别为:莎草科群落(2.151 kg CO2·hm-2·a-1)、禾本科群落(1.716 kg CO2·hm-2·a-1)、菊科群落(1.218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受到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6.
探讨植硅体固碳能力与植硅体形态间关系,可以更精确估算群落植硅体固碳量,同时为植硅体固碳机制解释提供依据。本文在松嫩草原选取28个群落样方进行研究,按优势植物分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三种群落类型,采用植硅体碳含量来指示植硅体自身的固碳潜力,植硅体碳占干物质含量指示群落长时间固碳能力(以下简称群落固碳能力),植硅体百分含量与固碳有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来指示不同植硅体类型的固碳贡献量。研究发现:与非短细胞植硅体相比,短细胞植硅体的百分含量与植硅体碳含量、植硅体碳占干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更显著,因而其对植硅体固碳的贡献相对更大。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可能主要与松嫩草原的短细胞植硅体的产量大以及短细胞植硅体的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植硅体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考古学领域,为世界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关键证据,其中在稻作农业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水稻扇型植硅体对于发现、鉴定水稻遗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农业起源的关键,是找到地质考古记录中的植物遗存,并准确鉴定野生–驯化特征,本文介绍了水稻扇型植硅体鉴定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历史,重点阐述了现代野生稻生长区、驯化水稻田、旱稻田表土中水稻扇型植硅体鱼鳞状纹饰研究的新进展,明确了野生、驯化水稻扇型植硅体研究中关于个体鉴定、选择和鱼鳞状纹饰计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野生和驯化水稻扇型植硅体纹饰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和机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够使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作物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得到更准确、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芦苇是生态域极广的一种禾本科芦竹亚科植物,且其植硅体含量丰富,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东北地区不同温度带及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芦苇植硅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揭示芦苇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从而为定量恢复古环境和探讨植硅体形成机理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东北地区12个样点芦苇样品中共包含6种主要植硅体类型,其中鞍型的含量最高,是芦苇植硅体的优势类型。同时在不同温度带及生长期芦苇植硅体浓度具有明显差异。在东北地区,从温带到暖温带,芦苇植硅体和鞍型浓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多,但在不同湿度区,其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总的来看,东北地区芦苇植硅体和鞍型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可指示环境温度的变化,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湿度的影响。在6—10月,芦苇植硅体和鞍型浓度均在其生长初期较多,而在9、10月相对较少,并推测植物植硅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植物生长本身对硅的需求规律相一致。该结果有助于理解植硅体的形成机理,从而促进植硅体分析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硅体作为古环境的代用指标是以植硅体形态分类研究为基础的,植硅体分类研究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植硅体应用的精度及深度。从植硅体的植物母体来源分析和讨论,分别总结和比较多种植物(21科的草本植物及20科的木本植物)科、属乃至种级水平上的典型植硅体类型,植硅体组合特征及同一类型植硅体的细微差别。综合多位学者的认识,以期能够完善植硅体形态学研究,为植硅体在现代植物分类、重建古环境、环境考古等领域提供有意义的证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东北地区12个样点的芦苇叶片的植硅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芦苇植硅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揭示芦苇植硅体的环境指示意义,为定量恢复古环境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12个样点中芦苇植硅体基本类型相同,共有5种主要植硅体类型,即中鞍型、帽型、芦苇扇型、尖型和棒型;但芦苇植硅体的浓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相应的发生变化。总体来说,纬度较低的样点芦苇植硅体的浓度较大,而纬度较高的样点芦苇植硅体的浓度相对较小;随着纬度的变化,芦苇的特征植硅体中鞍型的浓度也呈现波状变化,牡丹江以南的几个样点中鞍型植硅体浓度相对较大,9、10两个月牡丹江以北的几个样点中鞍型植硅体浓度迅速减少。芦苇扇型植硅体则呈现出纬度较高的样点植硅体浓度较大,纬度较低的样点植硅体浓度较小的特点,芦苇扇型植硅体的空间变化规律与扇型植硅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玉米(Zea mays L.)作为禾本科一年生的植物,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本文通过选取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地区21个玉米品种进行植硅体分析,试图探讨玉米不同部位(穗、叶)主要植硅体类型的变化规律。分别在穗中、叶中、整个植株中提取并鉴定植硅体10 311粒、10 466粒、8 530粒。结果表明,21个玉米品种中,植硅体形态基本相同,相比于其它植物玉米十字型植硅体含量十分丰富,常见的还有哑铃型、帽型、棒型等;不同部位植硅体总浓度差异较大,存在有穗中叶中整株中的规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及十字型植硅体的大小有显著差别。穗中十字型含量较多,叶中十字型和帽型含量较多;镜下测量结果显示,叶中十字型植硅体比穗中十字型植硅体大。此外,不同品种中十字型植硅体宽度差异较大,其可能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逆性有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鉴别玉米与其它禾本科植物提供依据,也为玉米种间差异及抗逆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亦可为探究玉米起源、环境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根据实测数据,利用MV/6000电子计算机构造了趋势方程,并作了F检验,F0.25=2.68,F0=193.99,效果良好。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利用MV/6000电子计算机绘制三维空间趋势面图形,直观地反映了东北草草原土壤分解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证明,土壤温度、水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影响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物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青杨、山杨、白桦、柞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五角槭和春榆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树种的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的物候期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与树木萌动期、生长期和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是总累积日照数和各期的平均温度,阐明温度、光照及其综合作用是物候现象的重要外在条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3个树种分别依萌动期、生长期、开花期的环境因子和物候日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萌动类型五个,生长的物候类型四个,开花的物候类型四个,物候日期的物候类型四个。并把树木的物候类型与树木的生态对策作了对应分析,提出了树木生态物候对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本文主要报道了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将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速率影响较大。三者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1。随着土壤温度升高、水分增多,微生物呼吸速率加快,但超过一定限度则呈现出呼吸速率减慢现象。土壤微生物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东北水生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丹 《植物研究》1994,14(2):169-178
本文根据10年的野外调查和定位研究结果,对东北地区水生植物地理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的东北地区是指东北自然地理区,将内蒙东北部归入东北地区更能体现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而利于讨论东北水生植物的分布规律。文中将东北水生植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分为经向与纬向地带性,并以长白山等为例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文中首次对水生植物的跨带分布进行了探讨,并试提出隔带分布概念。同时,根据地史演变和孓遗现象等对东北水生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和隔带分布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国亭  孙冰 《植物研究》1994,14(3):313-328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东北地区云冷杉林进行研究.1)环境背景;2)云冷杉林三个主要树种的生态属性;3)以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和臭松为优势种的林分的每一植被类型的树种组成及其结构;4)影响林分的干扰因子;5)中国东北的云冷杉林的主要演替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THEVERTICALBELTSOFNATURALVEGETATIONPARTITIONINGOFTHEGUANDIMOUNTAINSBYUSINGORDEREDPLOTCLUSTERING,SHANXI,NORTHCHINA⒇FengZhang1T...  相似文献   

19.
香菇又叫香蕈、冬菇,是著名食药用菌,是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我国南方一些省份,从“砍花”栽培香菇技术到袋料栽培已有800多年历史。就香菇栽培气候条件而言,我国北方更适宜人工栽培优质香菇。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急需筛选出适合东北寒地栽培的香菇菌株。1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东北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6种, 1变种, 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该属花粉粒均为四合花粉。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花粉粒近球形。每粒花粉均具3沟,在四合花粉粒上,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接,有些种可见沟内的萌发孔。光镜下可见花粉外壁为内外两层,厚度约相等。不同的种在花粉粒大小上有区别。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不同的种花粉表面具有不同的纹饰。即该属在花粉形态上具有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