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息息相关,在营养摄取、免疫与内分泌调节、药物代谢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能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功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与多种中枢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孤独症与胃肠道疾病之间联系紧密且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人们愈发关注肠道菌群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影响孤独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异常的行为表现并诱发胃肠症状等。本文总结了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素,并从微生物群-肠-脑轴的角度讨论了肠道菌群影响孤独症的方式,同时介绍了孤独症患者肠道菌群疗法的有效性与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认识, 肠道菌群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也日益被关注, 其中肠道菌群可参与调控多种慢性疼痛, 包括内脏痛、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头痛等。肠道菌群本身的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和副产物会通过调控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及神经递质干预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已发表的肠道菌群调控慢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肠道菌群参与慢性疼痛的机制, 以期为研发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而发挥镇痛作用的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n = 23)和健康组(n = 31)。对研究对象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中V4−V5区域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组间差异。 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芽胞杆菌目等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两组对象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拟杆菌科、艾克曼菌科等10种菌科是造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细菌。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拟杆菌属等细菌在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群是近年来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普遍发生了紊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功能和疾病。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和代谢功能来诱导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菌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的有效靶点,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潜在方法。本文就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AD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AD的发生发展,调整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减轻AD的病理改变、改善脑内炎症、影响血脑屏障及神经递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烟酒成瘾、药物滥用和停药反应的增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神经系统是成瘾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脑-肠轴的联系,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的扰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烟酒和药物的成瘾机制,脑-肠轴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对神经功能的调节,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摄入能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深入分析脑-肠轴和肠道菌群代谢,通过益生菌,益生元改变菌群结构治疗成瘾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记忆、语言和认知能力的逐渐丧失。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作为近年来的探讨热点,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代谢产物等多种方式来参与AD的发生与发展,从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β-甲基氨基-L-丙氨酸等来论述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通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并且可能通过产生有害物质、分泌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诱导神经炎症等方式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通过总结肠道菌群在各年龄段与认知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影响AD的可能机制,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定植于宿主肠道中的微生物参与了宿主多种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一个新的医学研究热点在近年内逐渐被关注,肠道菌群可通过主要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肠‒脑轴(gut-brain axis,GBA)与大脑进行双向式交流。GBA不仅实现了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功能的影响,也促使大脑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对肠道菌群与大脑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肠道和大脑功能领域的研究以及重要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筛查与肠道菌群(GM)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郑州市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群体,统一接受XYDN C V2神经心理评估训练系统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分AD组(AD早期,n=40)、对照组(测评结果完全正常,n=40);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样本GM,比较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门水平及属水平相对丰度,并行LEfSe分析优势菌属,比较差异物种相对丰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物种相对丰度对早期AD的筛查价值。 结果 AD组Chaol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Z=5.667、3.254、4.404、15.866,均P0.01%的差异物种5个,门水平上AD组拟杆菌门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属水平上AD组拟杆菌属、Parasutterella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Alistipes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其中拟杆菌属筛查早期AD的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27.54%为Cut off,其筛查早期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50%、72.50%。 结论 早期AD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上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可作为AD早期筛查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人体寄生的微生物与人体为共生关系,数量庞大,并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生理过程。菌群失衡导致微生态紊乱,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通过肠—肺轴影响呼吸系统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肺部菌群的改变导致肺部疾病的同时亦会通过血流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也越发被重视,本文着重对肠道菌群、肺部菌群通过肠—肺轴或直接在肺部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the gut microbiota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pathology by evaluating the current original key findings and identifying gaps in the knowledge required for validation. The diversity of the gut microbiota declines in the elderly and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D). Restoring the diversity with probiotic treatment alleviates the psychiatr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This presents a problem: How does gut microbiota interact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addressing the role of bacterial metabolites and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brai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a healthy state to ageing and disease.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literature, we describe three different linkages between the present gut microbiome hypothesis and the other major theorie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D as follows: bacterial metabolites and amyloids can trigg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ion and cerebrovascular degeneration; impaired gut microbiome flora inhibits the autophagy-mediated protein clearance process; and gut microbiomes can change th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the brain through the vagal afferent fibres. 相似文献
13.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主要两个病理特征是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组成的Aβ斑块。Tau蛋白是目前研究AD机制和防治药物的一个重要靶点。Tau蛋白的寡聚体形式被认为是最具神经毒性的,并且其能在神经元之间传播,诱导胞内的正常tau蛋白聚集。本综述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tau寡聚体的制备手段、形成机理、神经毒性、传播机制以及治疗前景等方面做了系统总结和讨论,为人们深入认识tau寡聚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衰老机理的研究是揭示衰老的本质和防治老年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抗衰老提供理论依据.诸多研究表明,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衰老密切相关.在老年性AD病研究中,果蝇是一种通常被用于研究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的重要模型.本文就AD病的发病机制、与衰老相关通路的联系、以及果蝇模型在AD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研究老年性AD病的机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has spread worldwid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gut dysbiosis and severe SARS-CoV-2 infec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although gut microbiota disorders are related to severe SARS-CoV-2 infections. The rol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severe SARS-CoV-2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 which is an easily understood and enlightening analogy.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immune disorders and antibiotic abuse can lead to dysreg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The gut microbiota can influence the progression of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through metabolite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which is known as the gut–lung axis.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is expressed in both the lungs and the small intestine, which may be a bridge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gut. Similarly, SARS-CoV-2 inf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disturb the gut microbiota, which may be the cause of cytokine storms. Bacteria in the gut, lung, and other tissues and respiratory viruses can be considered microecosystems and may exert overall effects on the host. By referencing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this review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ARS-CoV-2 infections and the gut microbiota and provides new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severe SARS-CoV-2 infections by improving gut microbial homeostasis.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达15%,带来的负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2.3%,且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社会、环境、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肠道微生物作为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在抑郁症形成中的作用已明确,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兴起以及关于“抗抑郁药安全且有效”的说法被提出,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肠—脑轴”被提出,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致抑郁症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微生态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肠—肝轴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肠道菌群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物质能量代谢改变及免疫反应激活等机制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ocellular, Eph)受体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成员。Eph受体与其配体肝配蛋白(Eph 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s, ephrin)被统称为Eph家族蛋白,通过独特的双向信号传递在调控正常学习和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Eph家族蛋白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突触效能,参与神经元形态发生和调控基因表达等方式影响上述疾病的进程。然而,目前靶向Eph家族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焦虑症及恐惧症等疾病进行治疗的研究却为数甚微。同时,单纯以β样淀粉蛋白为靶点的抗AD药物开发均遭遇瓶颈。因此,探索Eph家族蛋白在上述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变得十分迫切。本文综述了Eph家族蛋白在AD、焦虑症和恐惧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靶向Eph家族蛋白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