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褐蘑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褐蘑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旨在开发降血糖药物新资源.试验数据显示褐蘑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所制备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褐蘑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率分别是16.9%,20.2%和15.1%.阳性对照组的降糖率是25.1%.褐蘑菇提取物中剂量组降糖效果要优于高、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桦褐孔菌和松口蘑发酵菌粉的降血糖作用,本文观察了经不同浓度桦褐孔菌和松口蘑菌粉溶液灌胃后,小鼠正常血糖、给予葡萄糖小鼠以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松口蘑菌粉溶液(500、1000 mg/kg)对小鼠正常血糖值、正常小鼠糖耐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于糖尿病小鼠血糖,桦褐孔菌低剂量组(500 mg/kg)和桦褐孔菌高剂量组(1000 mg/kg)的降糖效果较为明显(P<0.01),用药前与用药后第21 d的血糖值分别为(14.94±1.85)、(10.43±2.22)和(14.89±1.65)、(10.17±2.14) mmol/L,降糖率分别为30.23% 和31.7%.桦褐孔菌和松口蘑菌粉对于小鼠正常血糖、正常小鼠糖耐量无明显影响,对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提醇沉以及sevag去蛋白的方法获得褐蘑菇水溶性多糖(WPPA)。通过测定还原力、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抑制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实验评价WPPA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PPA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527μg/mL、310μg/mL;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及MDA生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0μg/mL和541μg/mL。说明WPPA在一定浓度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降血糖药(格列苯脲)为阳性对照,通过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进行降血糖治疗试验,研究了龙眼核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龙眼核提取液能有效地缓解经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的高血糖症状,降血糖率达77.4%,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西施舌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以及对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等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西施舌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西施舌水提物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和提高血糖耐受性,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液尿素含量,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西施舌水提物能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趋于正常水平,其中灌胃西施舌150 mg/kg的糖尿病小鼠调节效果最佳。西施舌水提物可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保持糖尿病小鼠血糖稳态。  相似文献   

6.
目前乳酸菌的防治糖尿病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可能的降血糖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开发新型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保健食品青钱柳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解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尾iv四氧嘧啶,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造成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尔后用青钱柳提取物给该小鼠灌胃,测定其空腹血糖,观察小鼠血糖及体重变化,最后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给小鼠饲喂试验样品4周后,服用青钱柳70%醇提取物及糖复合物的2组小鼠空腹血糖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糖耐量明显增加且对小鼠体重增长无影响,结论:青钱柳对试验性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作为天然保健食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苦豆子地上部分提取的苦豆子总碱对L6骨骼肌细胞降血糖的分子机制.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发现苦豆子总碱(total alkaloids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L.,TASA)能增加L6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且MTT结果显示TASA对L6细胞没有药物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到TASA能促...  相似文献   

9.
绣球菌是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本文对其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造模建立了 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绣球菌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300、200和100mg/kg),连续给予相应药物3周,对各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脂和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模...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观察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来探讨其抑制肥胖的初步机制.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对不同组的小鼠进行不同的干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与高脂组(FC)组相比3个醇提物组在终体重、体重净增加和体重增加率方面都有明显降低(P<0.01);体脂含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血脂中总胆固醇(TC)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甘油三酯(TG)都有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都有显著性升高(P<0.01);瘦素(LEP)和脂联素(AD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酶含量水平都得到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证明马尾松花粉醇提物可以明显控制小鼠的体重增长以及改善体内脂质代谢水平,证明松花粉醇提物在抑制肥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AFLP指纹技术对双孢蘑菇的20个野生菌株和5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AFLP指纹揭示出20个野生异核体菌株所固的基因型。5个商业品种表现出比较一致的AFLP指纹,但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由单孢分离获得的同核体菌株携带着部分异核体菌株的AFLP指纹;由同一子实体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单孢菌株是异核体菌株,它们具有与其亲本一致的AFLP指纹。UPGMA分析揭示出2个与地理分布(美洲、欧洲)和相对应的组。研究结果表明:(1)在野生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2)大多数单孢分离的菌株具有与母本一致的遗传物质;(3)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变异大于栽培品种间的变异;(4)在双孢蘑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AFLP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技术分析两个双孢蘑菇遗传家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RAPD技术分析两个由同工酶为遗传标记建立的典型双孢蘑菇遗传家系中各亲子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单孢同校体的RAPD图谱较异核体而言有单一化的倾向;同时,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与出发异核亲本间的遗传差异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印证同核单孢杂交比传统的单抱、多孢筛选更易产生优势明显的杂种.  相似文献   

13.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铧  王松  张扬  温志强 《菌物学报》2014,33(2):440-448
通过菌丝对峙、双重培养,以及对发病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显微观察,探讨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MP0012)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在菌丝对峙生长阶段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不侵入双孢蘑菇菌丝体内,两者可交叉生长,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峙与双重培养均显示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会产生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双孢蘑菇菌丝扭结断裂。同时试验证实了双孢蘑菇菌丝会促进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和萌发、菌丝生长和发育。侵染实验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可直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引起双孢蘑菇子实体病害;对罹病子实体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发病前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绒毛状病原菌丝,菌柄中空,菌褶褐变腐烂并长出病原菌丝;发病中期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菌丝组织会出现萎缩裂解现象,在近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一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细胞壁被降解;发病后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组织基本消失。由此初步判断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寄生类型偏向于死体营养型。  相似文献   

14.
蘑菇氨酸曾被怀疑具有潜在的致癌效应,但其生理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为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我国5个双孢蘑菇产区30份新鲜双孢蘑菇样品中蘑菇氨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我国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范围较广,为155.6~934.4mg/kg FW.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菌株类型、培养料类型和采收季节等因素对蘑菇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不同栽培条件下生产的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Thick fibres mainly located in longitudinal and parallel arrays were observ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vegetative mycelial walls of Agaricus bisporus treated to remove the polysaccharide mucilage. When thick fibr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cell wall, by alkali treatment, thin fibres with predominantly transverse orientation were observed. The former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be composed of α-glucan and the latter of chitin. Both different types of fibres constitute the skeletal components of the wall in which matrix materials ar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6.
半裸镰刀菌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报道了该病原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症状及发病规律 ,温度、pH、12种药物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克霉灵、甲醛、硫酸铜、有机酸等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wenty-one wild isolates from two distinct sites and six cultivated strains of Agaricus bisporus were cultivated on a conventional mushroom compost. Their degradative abilities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12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produced during mycelial growth.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of enzyme activities and in compost colonisation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strains and within each group. They were used to define the mechanism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shroom compost. The ability to grow and produce sporophores on mushroom compost appeared to be link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a balanced pool of enzymes including moderate levels of polysaccharidases active on straw cell walls and of enzymes able to degrade microbial biomass and microbi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王佩  刘文  周雁  沈祥陵 《菌物学报》2019,38(6):841-850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药食皆宜的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双孢蘑菇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逐步提上日程。其中,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技术基础成为研究重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一种高效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方法,在双孢蘑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着效率较低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提高双孢蘑菇的农杆菌转化效率,找到双孢蘑菇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本实验首先对双孢蘑菇的潮霉素抗性压力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20mg/L的潮霉素浓度可以抑制菌丝生长,而50mg/L的潮霉素浓度则可以完全抑制菌丝生长。其次,对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菌丝培养时间以及浸染时间做了L16(4 5)的正交实验,通过对各因素影响的分析,得出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菌丝培养时间和农杆菌菌株,且当菌株为LBA4404、菌液浓度OD600=0.8、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μmol/L、菌丝培养时间为40d、浸染时间为10min时,农杆菌介导的双孢蘑菇遗传转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