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研究者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人工晶体材料设计进行研究,以降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没有解决的难题。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目前治疗PCO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但仍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并且治疗费用较高。研究者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人工晶体材料设计和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选择即安全有效和较少的费用消除PCO。  相似文献   

2.
用药物诱发大鼠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检测了晶体中18种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并与大鼠硒性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中FFA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仔一代和仔二代先天性白内障晶体中各FAA含量接近;先天性白内障晶体内,酪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谷氨酸,甘氨酸等9种FAA明显低于硒性白内障(P<0.05);而酪氨酸高于半乳糖性白内障组,半胱氨酸等5种FAA含量均低于半乳糖性白内障组。同时还发现:硒性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内一些FAA变化与以往报道不同,这些现象提示先天性与后天性白内障病变过程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药和的诱发大鼠先天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检测了晶体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与大鼠硒性和半乳糖性白内障晶体中FFA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仔一代和仔二代先天性白内障晶体中各FAA含量接近,先天性白内障晶体内,酪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谷氨酸、甘氨酸等9种FAA明显低于硒性白内障(P<0.05);而酪氨酸高于半乳糖性白内障组,半胱氨酸等5种FAA含量均低于半乳糖性白内障组。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金钗石斛生物碱抗糖性自内障作用及其相关蛋白谱.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大鼠白内障模型,样品高、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注射D-半乳糖26 d后形成Ⅱ级白内障后每天分别给予0.36、0.18 g/kg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阳性对照组每天以0.22 g/kg石斛夜光丸灌胃,正常对照组每天仅灌胃生理盐水;用裂隙灯观察观察晶状体浑浊度;46 d后处死动物后检测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的含量及T-SOD和MDA的活性;使用双向电泳技术提取分离大鼠晶状体总蛋白及糖基化蛋白,分析比较双向电泳图谱,寻找正常组与模型组、生物碱治疗组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组学差异.结果金钗石斛生物碱高剂量组能明显减轻晶状体混浊度,显著升高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T-SOD活性,降低MDA的活性;2-DE获得了较好的大鼠晶状体总蛋白质及糖基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并观察到模型组有大量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或下调或新蛋白,蛋白质糖基化水平升高,给予高剂量石斛生物碱后,大部分达上调或下调蛋白质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糖基化蛋白降低.表明金钗石斛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糖性白内障作用,并伴随一系列晶状体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其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晶状体浑浊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联合小梁切除术(TB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9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厚晶状体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52眼)和B组(41例46眼),A组行Phaco+IOL+TBL治疗,B组单纯行TBL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及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的变化、视力提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为86.54%,显著高于B组的32.61%(P0.05);两组术后ACD、TIA、AOD500及TCPD均显著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B组的17.39%(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伴厚晶状体白内障的疗效较单用小梁切除术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用马来酰亚胺及5恶唑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分别标记晶状体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类,以电子 自旋共振方法研究在三硝基甲苯、亚硒酸钠、半乳糖、平阳霉素及紫外线等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晶状体细胞膜氧化损伤变化,结果发现当晶状体细胞暴露于空气中时,晶状体细胞膜脂类氧化早于蛋白质的氧化;在五种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均是如此,这说明白内障的形成首先是由膜中脂类氧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用马来酰亚胺和5恶唑氮氧自由基硬脂酸分别标记晶状体细胞膜中蛋白质及脂类,以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在三硝基甲苯、亚硒酸钠,半乳糖、平阳霉素及紫外线等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晶状体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变化。结果发现当晶状体细胞暴露于空气中时,晶状体细胞膜脂类氧化早于蛋白质氧化;在五种白内障诱发剂作用下,均是如此。这说明白内障的形成首先是由膜中脂类氧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IOL)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9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小儿眼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影响因素。病例组患儿均进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病例组患儿均随访3年,比较术后1、2、3年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变化量。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性别、孕期先兆流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甲亢或甲减、贫血无关(P>0.05)。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胎龄、出生体重、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是否存在感染、缺血缺氧脑病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存在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同一时间点比较,<2岁组术后眼轴长度增长量、屈光度变化大于2~6岁组和7~12岁组,且2~6岁组大于7~12岁组(P<0.05)。结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 g、有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孕前2个月或孕期存在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IOL治疗后,IOL对患儿眼球发育影响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9.
硒性白内障大鼠模型晶状体中GR和GSH-P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调节在硒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及调节方式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比较正常晶状体、核中心混浊晶状体 (核白 )和完全混浊晶状体 (全白 )中GSH Px和GR的mRNA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 .研究发现 ,核白晶状体中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升高 ,其中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小于mRNA水平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逐渐下降 .至晶状体全白时 ,2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 ;全白时GR的mRNA水平降至正常 ,GSH Px的mRNA水平则仍高于正常 .结果表明 ,硒性白内障形成与细胞内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密切相关 ,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房角开放状态变化、视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要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视力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均要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视力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状态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明显高于观察组(8.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