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红脉穗螟寄生蜂繁育技术,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红脉穗螟幼虫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和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海南种)对4种昆虫的寄生效果,并对最佳接种比例进行筛选。[结果]褐带卷蛾茧蜂对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优于米蛾幼虫,且对黄粉虫和大麦虫幼虫不表现寄生特性,褐带卷蛾茧蜂和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和2∶1,其中在2∶1接种比例处理中的寄生率和单寄主产蜂量分别为76.67%和34.60头;4种昆虫蛹均可用于繁育周氏啮小蜂,从寄主的繁育成本和寄生效果分析,以黄粉虫蛹效果较最佳,接种蜂虫比以2∶1为宜,此时的单寄主产蜂量为148.60头。[结论]寄主和接种比例不同会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果,本研究中褐带卷蛾茧蜂适宜寄主为大蜡螟,最优蜂虫比为1∶1和2∶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适宜寄主为黄粉虫,最优接种蜂虫比为2∶1。  相似文献   

3.
严林  杜艳丽  郭蕊  郝金娥  刘长仲 《昆虫知识》2011,48(6):1744-1750
灰钝额斑螟Bazaria turensis Ragonot是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sp.)灌丛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该害虫对白刺的危害,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对灰钝额斑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1年发生1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虫态,通过头壳宽确定了幼虫为5个虫龄,以滞育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6月下旬初龄幼虫发生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陈汉林  周发成  林樟信  陈惠明 《昆虫知识》2006,43(5):718-720,F0004
橙黄后窗网蛾Dysodia magnificaWhalley是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的食叶害虫,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油桐上普遍发生。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第1、2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开始羽化。饲养中育出幼虫-蛹期寄蝇—蚕饰腹寄蝇,是橙黄后窗网蛾的一种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5.
1956-1958年间, 作者在南京考查菜粉蝶天敌, 发现重要种类有:黄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L.))、广大腿蜂(Brachymeria euploeae Westwood)、菜粉蝶黑疣姬蜂(Pimla sp.)和黄绒茧蜂(Apantelesglomeratus(L.))等数种。幼虫期寄生蜂的寄生率平均为3.3%, 蛹期为53.86%。黄金小蜂为蛹寄生蜂, 一年发生11-12代(室内), 以幼虫或蛹在寄主蛹壳内越冬, 寄生率平均为50.52%, 高者可达80%以上;雌峰率为65.12%;羽化率为93.17%。广大腿蜂寄生率平均为3.34%, 蛹寄生, 雌蜂率为58.43%。菜粉蝶黑疣姬蜂在国内寄生于菜粉蝶, 尚属初次报导。单寄生于越冬寄主蛹内, 寄生率为1.91%。黄绒茧峰只在一头菜粉蝶幼虫中发现, 寄生率为3.3%。黄金小蜂为菜粉蝶生物防治较合理想的一种寄生蜂, 但不能终年抑制菜粉蝶的猖獗。作者建议:(1)增加早春黄金小蜂的虫口数量;(2)解决8月间寄主数量的不足, 从而使黄金小蜂充分发挥其寄生能力, 达到菜粉蝶生物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菜蛾啮小蜂的生物学及温度对其 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 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的一种主要寄生天敌。观察表明,该蜂喜产卵于小菜蛾各龄幼虫,也可产卵于预蛹,进行幼虫至蛹期的跨期聚寄生。每头寄主蛹出蜂多为5~10头,平均7.8头,其中雌蜂占85%~90%。该蜂也可产卵于在小菜蛾幼虫体内寄生的菜蛾绒茧蜂高龄幼虫,故又是小菜蛾的兼性重寄生蜂。在杭州,每年该蜂在田间的活动期为4~10月,10月中下旬陆续以老熟幼虫或预蛹进入休眠越冬,第二年4月陆续羽化并开始产卵寄生。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温范围为20~30℃,低于20℃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但在适温下发育羽化的雌蜂,短时间内在32~35℃高温下仍可大量产卵寄生。在20℃、25℃和30℃下,平均每雌一生可寄生小菜蛾幼虫数分别为3.1、13.2和6.8头,产子蜂数分别为20.5、92.1和504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2、0.240和0.263(雌/雌·天)。  相似文献   

7.
(1)通过107种植物对家蚕的脱皮活性试验,发现唇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etZ.)是一种新的含蜕皮激素的植物。蜕皮激素收得率是0.029%,熔点239—242℃,TLC Rf 0.5—0.6(黄绿色),并经光谱分析证明为β-蜕皮激素。 (2)从资源丰富的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中提取了β-蜕皮激素,并进行了蚕用试验与推广应用研究,证明活性及效果稳定,并提出了简易的制作生产方法。 (3)在试验中发现从川牛膝(Cyathula capitata Moquin-Tandon)根提取的Cyasterone给蚕添食大剂量(5微克/头或以上)时蜕变为幼虫-蛹混合型,而添食小剂量(1.5微克/头)蜕变为正常的蛹。  相似文献   

8.
中国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萃 《昆虫学报》1983,(3):287-294
菜粉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大害虫。本文系1978—1982年涉及21省、市、自治区,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其卵、幼虫、蛹共达193,000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调查结果。 调查中共得12种原寄生性天敌,它们是: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微红绒茧蜂(A.rubecula)、镶颚姬蜂(Hyposotersp.)、蝶蛹金小峰(Pteromalus puparum)、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粉蝶大腿小蜂(B.femorata)、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毛虫追寄蝇(E.amoena)以及常怯寄蝇(Phryxe vulgaris)。卵寄生率0-1.70%:幼虫害生率0-64.5%;蛹寄生率0—97.00%。在杭州,5、6月间平均蛹寄生率分别为61.45%和63.38%,越冬代蛹寄生率平均 56.01-60.62%。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讨论了当前各地区保护、利用的重点对象,建议考虑从国外引进适当的赤眼蜂,并对如何开展天敌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臭氧对墨西哥豆瓢虫取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亚 Lee  EH 《昆虫学报》1990,33(2):161-165
本文报道在美国农业研究中心用臭氧在室内熏蒸和田间开顶熏蒸植物,用此饲养墨西哥豆瓢虫的实验,以及熏蒸后植物体内某些化合物含量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墨西哥豆瓢虫(Epilachna varivestis Mulsant)喜食臭氧(O3)污染的植物,幼虫取食O3污染植物后蛹显著重于取食未受污染植物所形成的蛹.根据豆瓢虫食性和植物体内糖含量的测定,可以认为,低浓度O3污染导致植物体内糖含量的增加,是促使豆瓢虫取食量和蛹重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危害黄杉球果的实小卷蛾属一新种(鳞翅目:卷蛾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友樵  武春生 《昆虫学报》2001,44(3):345-347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新种,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udotsugaicola Liu et Wu, sp. nov.。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的球果,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80%~90%。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抱器端的腹角尖,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cristata很相似,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C. Peter  B. V. David 《BioControl》1991,36(3):391-394
The survey for the natural enemi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mpkin caterpillar,Diaphania indica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20 species of parasitoids, predators and pathogens. Of these, 16 were parasitoids belonging to the familiesBraconidae, Ichneumonidae, Bethylidae, Elasmidae andChalcididae. Except for 3 species the remaining parasitoids were new records forD. indica. The predators recorded were ants and spiders. A microsporidia also was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onD. indica.   相似文献   

12.
五种鲟鱼线粒体控制区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保守引物得到五种鲟鱼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全长,长度在795~813 bp。序列中包括了CBS(conserved sequence block)和TAS(termination-associated sequence)区域。利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育树分成两枝,呈现明显的生物地理分布。分析表明,现有的鳇属鱼类不是单系群起源。五种鲟鱼D-loop序列都存在长度和数目不等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在78~82 bp之间,重复序列拷贝数在4~6次不等,因此造成了mtDNA广泛的异质性现象。不同种类的重复序列单元十分相似,达氏鳇和史氏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82.93%,西伯利亚鲟和俄罗斯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90.59%。在串联重复序列后是一段不完全重复序列。通过与已有同种的重复序列比对发现不同鲟鱼重复序列相同,不同地理区域相同物种的重复序列可能发生过分子内重组。这些表明重复序列在鲟鱼进化上具有相关意义,推测重复序列可能产生在种分化前,重组发生在种分化后。  相似文献   

13.
中华白蛉的自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及实验室结果表明,我国黄土高原的大多数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应属自育性品系,它通常在羽化后、吸血前经交配能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泡,一般在产卵后始行吸血。其生理性状是:胃内无血、腹节内有大量块状或条状脂肪体。羽化24小时后,附腺内有暗色颗粒,卵巢内有发育的卵泡。在25℃士1℃下它的生活史分快、慢两型。快型从卵至成虫仅需44—50夭,慢型需要以四龄幼虫滞育,其长短随滞育期而定,最长的滞育期达301天。观察了白蛉幼虫在饥饿状态下对自育性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吸血白蛉与自育性白蛉的妊卵数。吸血白蛉的妊卵数约较自育性的高出1/5。这种自育性品系的中华白蛉在自然居群约内占92%、主要栖于洞穴内为野栖种类。本文对自育性中华白蛉的生态及其防制策略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体外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苹毛丽金龟痘病毒的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显微镜技术对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幼虫痘病毒进行研究。寄主受感染的部位是脂肪体细胞和血细胞的细胞质。病毒包涵体有三种形状:纺锤体、球状体、椭球体,大小分别为3.69x 6.30μ,8.10μ,7.78×9.84μ。前者中无病毒粒子存在,后二者含病毒粒子。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内,病毒粒子成熟一般需要经过六个阶段:1)在病毒基质周缘形成部分弧形囊膜;2)囊膜完全形成;3)在囊膜内产生内核物质;4)内核物质分化;5)内核外膜出现;6)单个侧体产生,病毒粒子由圆形被压抑成长圆形,最后被包埋进入球状体或椭球体的蛋白质晶格内。在包涵体内的成熟病毒粒子的大小为250 ×500 nm,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电子高度致密的内核;2)内核中的绳索物质,直径为20nm,叠成4-5折,按病毒粒子的长轴方向排列;3)内核的外膜,分为三层;4)单侧体,位于内核的凹窝处;5)囊膜和囊膜外面的球状亚单位,其直径为12nm。这些球状亚单位使病毒粒子似桑葚外形。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粘虫群体的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粘虫(Mythirana separata)五个地区群体(福建、贵州、安微、北京和吉林)的同工酶变异.分析10种同工酶(ADH,AO,GOT,α-GPDH,HK,LAP,LDH,MDH,ME和TYR)的14个座位,其中单型座位有8个,多型座位有6个,后者占42.9%.五个地区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138.根据14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的五个地区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78,平均遗传距离为0.023,表明这五个地区群体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可以认为,在这五个地区群体之间不存在基因流动的障碍.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证明了粘虫的远距离迁飞特性,迁飞阻止了不同地区群体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蚕豆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必须取食蚕豆花后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4月为交配盛期。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最喜欢把卵产到生长已有1l—20天的嫩蚕豆荚上,但不在豌豆荚上产卵。产卵历期约为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的死亡率随着单个豆粒上侵入孔的增多而增高。8月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出的成虫绝大部分藏在豆粒内越冬。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20天。成虫寿命一般为212天,最长达295天,但不能度过两个冬季。  相似文献   

18.
宁夏地区麦长管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1992—1978年的调查试验, 初步明确了以下事实:本地越冬的麦长管蚜尚未羽化, 田间已出现有翘成蚜;小麦苗期发现了穗期才能产生的穗型蚜;在冰冻期的高山上多次捕到有翅麦蚜;有翅成蚜大范围的“同期突发”现象;外来麦蚜占春季田间有翅蚜的98.8%以上.首次提出, 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 存在外来蚜源, 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长管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源的可能基地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梳角窃蠹的生物学与防治(鞘翅目:窃蠢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国  吴洪源 《昆虫学报》1989,32(2):200-206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在青海省东部对杨树房木的蛀损最高达78.43%,平均为36.67%;房屋平均蛀危年限为20.46±9.42年.青杨干材的抗弯强度(kg/cm2)与其表面的蛀孔量(孔/200cm2)呈幂函数曲线相关:Y=559.9X-0.2042.本种窃蠹2年1代.成虫主要发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发生期约推迟3.6天左右.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200—400倍液4—5次,毒杀成虫有效.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和Wu)对潜藏在干材深层的窃蠹幼虫和蛹,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