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菜粉蝶野田村病毒感染宿主的病理学变化及病毒的装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组织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菜粉蝶新的野田村病毒感染菜青虫幼虫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变化以及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混合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只在菜青虫中肠细胞质内增殖.病毒侵染时,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均发生显著病变.该病毒与前人报告的能侵染菜青虫的其它病毒均有所不同.本文还讨论了野田村病毒的装配.  相似文献   

2.
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RNA1编码蛋白A,即病毒负责复制病毒两条基因组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催化亚基。RNA2编码衣壳前体蛋白α,此前体蛋白α先组装成原病毒粒子,再经历一次自我催化的成熟切割成2个病毒的衣壳蛋白β和γ,就成了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RNA复制过程中,从RNA1的3′末端会合成一个不被包装进病毒粒子的亚基因组RNA3。RNA1能在无RNA2的情况下自我复制,并持续地产生亚基因组RNA3,RNA3的合成采取的是提前终止机制。本文还介绍了野田村病毒复制的调节、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和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两种病毒侵染中国对虾后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与免疫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病毒病原及其宿主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病虾体内存在球状与杆状两种病毒病原,有时在同一病虾组织的同一细胞中可见两种病毒同时侵染现象,该现象提示存在复合感染的可能。利用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对感染病虾细胞质中出现的球状病毒作定位标记,初步结果表明已分离提纯的球状病毒与感染病虾细胞质中观察到的病毒粒子性质基本相同。病毒侵染后,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侵染后期,可见溶酶体及多种膜性结构大量增生、细胞核被一些微管样结构包裹等特殊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NA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检测探针,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侧向流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了MrNV的RT-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0倍;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仅需45min;反应特异性强,对其他虾类病毒WSSV、IHHNV、IMNV、TSV和YH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在61℃水浴反应即可;利用LFD试纸显示结果,肉眼可直接观察判定。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方法有利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诊断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白尾病(White tail disease,WTD)是流行于罗氏沼虾苗种阶段的重要疾病,该病病原被确定为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MrNV),为了建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中国分离株(MrNV-chin)的便捷、灵敏、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NA2基因保守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和1条检测探针,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与侧向流层析试纸(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相结合,建立了MrNV的RT-LAMP-LFD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10倍;从核酸提取到检测结果判定仅需45min;反应特异性强,对其他虾类病毒WSSV、IHHNV、IMNV、TSV和YH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在61℃水浴反应即可;利用LFD试纸显示结果,肉眼可直接观察判定。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实用的分子诊断技术,该方法有利于罗氏沼虾白尾病的诊断与预防。  相似文献   

6.
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学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超薄切片、冰冻断裂、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侵染72—120小时后,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板层小体、溶酶体等均有明显的病变。同时,在中肠细胞表面有病毒粒子吸附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亦有倒塌肿胀等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个别粒子似与胞间连丝相连;细胞质内产生病毒基质,病毒粒子先增殖并分布其周边,后向病毒基质内扩展;当病毒粒子布满病毒基质后在细胞质中出现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病毒成串排列在该管状结构中;随后管状结构逐渐消失,最终形成晶格状聚集排列.用灰飞虱无毒若虫在细胞内病毒基质出现和病毒增殖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分别有2.93%和7.83%个体传毒率;在细胞内病毒成串分布于管状结构和晶格状聚集排列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均不能传毒.  相似文献   

8.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对研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单颗粒示踪技术是可视化研究生物动态过程的重要工具,能够研究病毒在活细胞中的侵染行为,现已成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此文综述了单颗粒示踪技术中病毒标记物、标记方法、活细胞成像及分析进展,以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文旨在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介绍新的技术手段、推动病毒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受番茄花叶病毒侵染后寄主的超微病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健  薛朝阳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59-1263
电镜观察了番茄花叶病毒(ToMV)侵染不同寄主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在25℃下ToMV侵染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后,病毒粒子在叶片的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组织的细胞质中形成大块结晶体和类结晶体,液泡膜处产生小泡结构,有多泡体和髓鞘样结构构伸入液泡中,在25℃下ToMV侵染珊西烟(icotianatalacumL.cv.Xanthinn)后,除存在病毒结晶体和类结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学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夏季养殖中后期大规模死亡(“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 virus necrobiotic disease,AVND)高峰期的患病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l)进行了检测。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扇贝的大多数器官(外套膜、鳃、胃、肾等)的上皮组织细胞可见显著的细胞肿胀、嗜碱性增强、排列紊乱、部分脱落以至完全坏死脱落等显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作为对照,利用针对AVND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免疫荧光原位检测技术对患病扇贝进行检测发现,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之间具有一致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AVND病毒的感染可以对栉孔扇贝造成严重的病理性破坏。此为解释该病毒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组织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任炜  廖海  杜林方 《四川动物》2007,26(3):635-637
从决明子中分离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COTI,利用其缓冲液浸泡油菜叶片饲喂菜青虫(Pieris rapae L)幼虫后,幼虫体重明显下降,分析显示菜青虫中肠提取物中蛋白酶活性受到COTI的抑制,表明决明子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菜青虫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冰核活性细菌(INAB)对菜青虫血淋巴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凤连  程家森  罗佑珍 《昆虫知识》2005,42(4):391-394,F0002
实验采用浸泡和喂食2种方法,研究了冰核活性细菌(INAB)在不同处理时间对菜青虫Pierisrapae血淋巴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浴法可使菜青虫血淋巴免疫力被破坏,而喂食法效果则不明显;同时结果还表明冰核活性细菌主要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体表侵入菜青虫血淋巴而影响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假臭草根、茎、叶的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假臭草根、茎、叶的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无触杀活性;假臭草提取液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强弱依次为叶茎根,在浓度为1 g/mL时拒食率分别为36.51%、63.34%和79.33%;假臭草茎和叶的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在浓度为1 g/mL时,假臭草叶和茎甲醇提取液对菜青虫的胃毒活性分别为66.67%和33.33%。  相似文献   

14.
The beads in the wing scales of pierid butterflies play a crucially important role in wing coloration as shown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beads contain pterin pigments, which in Pieris rapae absorb predominantly in the ultraviolet (UV). SEM demonstrates that in the European subspecies Pieris rapae rapae, both males and females have dorsal wing scales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beads. In the Japanese subspecies Pieris rapae crucivora, however, only the males have dorsal wing scales studded with beads, and the dorsal scales of females lack beads. Microspectrophotometry of single scales without beads yields reflectance spectra that increase slightly and monotonically with wavelength. With beads, the reflectance is strongly reduced in the UV and enhanced at the longer wavelengths. By stacking several layers of beaded scales, pierid butterflies achieve strong colour contrasts, which are not realized in the dorsal wings of female P. r. crucivora. Consequently, P. r. crucivora exhibits a strong sexual dichroism that is absent in P. r. rapae.  相似文献   

15.
Pieris rapae granulovirus (PrGV) can infect and kill larvae of Pieris rapae, a worldwide and important pest of mustard family crops. The PrGV genome consists of 108,592 bp, is AT rich (66.8%), and is most structurally and organizationally similar to the Choristoneura occidentalis granulovirus genome. Of the predicted 120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32 genes specifically occurred in GVs, including four genes unique to PrGV (Pr9, Pr32, Pr53, and Pr117).  相似文献   

16.
利用“EB 82灭蚜菌”菌剂 ,通过设定不同方法处理蔷薇三节叶蜂 (Argegeei)和菜青虫 (Pierisrapae)幼虫 ,进行室内防治实验 ,分析“EB 82灭蚜菌”菌剂对蔷薇三节叶蜂和菜青虫幼虫的作用。结果表明 ,“EB 82灭蚜菌”菌剂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与胃毒作用杀虫剂敌敌畏和对照处理 ,其死亡率和取食量均差异极显著。“EB 82灭蚜菌”菌剂不同浓度处理蔷薇三节叶蜂对死亡率和取食量比较 ,2 0 0倍和 4 0 0倍之间死亡率无差异 ,10 0倍和 2 0 0倍之间 ,2 0 0倍和 4 0 0倍之间取食量无差异 ,进一步确定“EB 82灭蚜菌”菌剂的最低施用浓度 ;“EB 82灭蚜菌”菌剂浸叶不同时间喂养菜青虫 ,死亡率和取食量比较表明 ,1min和 5min之间 ,10min、30min和 60min之间死亡率无差异 ,10min和 30min之间取食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测试了海木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的拒食活性,并对拒食活性高的部分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等测定。海木的氯仿部分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拒食率97.7%),同时还能抑制菜青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蛋白水解酶活性,降低菜青虫体内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小桐子果壳提取物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对小桐子果壳进行粗提,并分别测定各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和菜青虫的毒力,从中筛选出毒力最强的粗提物进一步对菜青虫进行作用方式的测定.6种溶剂粗提物对豌豆长管蚜和菜青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三氯甲烷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且两种提取物对豌豆长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深入研究菜青虫肠道的营养生理,分析其取食消化机制,对菜青虫肠道细菌进行了研究。方法从自然种群的菜青虫肠道环境中按传统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5个菌株,对其茵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鉴定结果l号菌株为李斯特菌属(Listeria),2号菌株为皮杆菌属(Dermabacter),3号菌株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4号菌株为沙雷菌属(Serratia),5号菌株为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结论在菜青虫肠道环境中分离出5个菌株,鉴定出分类地位。其菌株之间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以皮杆菌属数量最多(2×10^8),需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功能及其在菜青虫肠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蝶蛹金小蜂及其寄主菜粉蝶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内寄生蜂对寄主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当寄主蛹被寄生后 1 2h或第 4和 5d时 ,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寄生蛹血淋巴中血细胞凝集素活性始终高于针刺和未寄生蛹 ;同样 ,寄生蛹血淋巴的抗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而后两者处理蛹的活性则很微弱。由此可知 ,该蜂寄生能引起寄主体液免疫因子活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