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柳莺属分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一直是中国鸟类分类学中问题最多,研究最不完善的类群。在上世纪末的10年中,新增加了12种柳莺,包括新发现的3种和亚种被提升到种地位的9种。本文回顾和介绍了我国柳莺属分类研究概况,包括四川柳莺P.sichuanensis,海南柳莺P.hainanus和峨眉柳莺P.emeiensis3个新发现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P.p.kansuensis,黄腹柳莺P.affinis subaffinis亚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和P.c.sindianus亚种,黄眉柳莺P.inormatus humei亚种等的分类地位已由亚种升为种,但黑眉柳莺P.ricketti goodsoni亚种分类地位仍存在着争议,最后提出了目前我国柳莺属分类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耗兔亚属分类地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耗兔亚属中东北鼠兔、格氏鼠兔、木里鼠兔、贺兰山鼠及O.sushkini的分类地位存在争议进行评述。根据目前的分类现状,列出中国耗兔亚属种、亚种名录及分布区,并附中国耗兔亚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梅花鹿地史分布、种和亚种的划分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郭延蜀  郑惠珍 《兽类学报》2000,20(3):168-179
对中国梅花鹿地史分布、种亚种的划分及其演化历史作了系统的研讨。认为从早更新世至现代,东亚季风区的梅花鹿应是一个多向度种,中国的梅花鹿可划分为9个亚种。指出梅花鹿可能在上新世晚期发源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更新世期间曾广泛公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青藏区的东部,全新世后其分布区急剧地缩减与更新世至全新世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受冰期后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揭示了梅花鹿的演化谱系和我国野  相似文献   

5.
中国兔属动物的分类现状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雨  杨奇森  夏霖 《四川动物》2004,23(4):391-397
兔属 (Lepus)动物是一类广泛分布、彼此差异较小的哺乳动物 ,属于兔形目 (Lagomorpha)、兔科(Leporidae)。本文根据目前的分类现状 ,列出中国兔属种、亚种名录和分布区 ;对中国兔属动物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综述 ;并针对蒙古兔、华南兔、云南兔、中亚兔和东北黑兔分类地位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藏酋猴的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外部形态,毛色,头骨特征和地理分布对藏酋猴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藏酋猴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已达到了亚种水平,可分为4个亚种(包括两新亚种):M.thibetanathibetna,M.thibetanapullus.M.thibetanahuangshanensissubsp.nov.和M.thibetanaguizhouensissubsp.nov。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新亚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根据采集于陕西户县、甘肃榆中,四川康定和吉林白河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371号标本,对其形态、染色体组型、C带、银带及血清LDH同工酶电泳酶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榆中、康定和白河的标本与中国林蛙模式产地户县的标本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确定榆中、康定和白河产中国林蛙为三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8.
郑焕娣  庄文颖 《菌物研究》2011,9(4):212-215
对采自中国热带的部分膜盘菌属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6个种,分别为尾膜盘菌(Hymenoscyphus caudatus)、(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菌(H.cf.himalayensis)、难变膜盘菌(H.immutabilis)、井冈膜盘菌(H.jinggangensis)、毛柄膜盘菌(H.kiopodius)和叶产膜...  相似文献   

9.
绢蝶属Parnassius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萍 《昆虫知识》1999,36(6):360-363
绢蝶以其美丽婀娜而闻名于世。由于其分布区较窄,巳海拔高,标本难以获得,显得更为珍贵。也因在种类不多的绢蝶中,留下较多亚种的分类问题,使绢蝶属在蝶类中成为研究得较多的类群。它既与凤蝶有着许多相似的形态特征,又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因此,分类地位至今仍未解决。作者试图就绢蝶属Parnassius作一述评,以便推动蝶类的研究。1绢蝶属的分类地位自Latrille 于1840年将绢蝶属PamassiusSwainoson1804作为一族Parnisini与Zerthini族共同建立绢蝶亚科Pamassiin…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和江豚的三亚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11.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4,33(4):916-924
对采自中国12个省的绿杯菌属Chlorociboria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3个种,分别为小孢绿杯菌C.aeruginascens、绿杯菌C.aeruginosa和波托绿杯菌C.poutoensis。其中波托绿杯菌为中国新记录种,对该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并对其分类地位提供了DNA序列分析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福建首次发现蚜小蜂科的毛盾蚜小蜂属Eriaphytis Hayat.本记述了该属的属征,生物学及其分布,并对中国新记录种东方毛盾蚜小蜂Eriaphytis orientalis Hayat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猪尾鼠的分类,分布与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猪尾鼠(Typhlompscinereus)的亚种分化、分布和亚种间的相互关系作了研究。它被划分为5个亚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上游一带的猪尾鼠为一新亚种(大娄山亚种,T.c.daloushanensis),以脑颅较隆突、眶间较窄、鼻骨后缘止于颌额缝之前为其特征;广西珠江以南的猪尾鼠为另一新亚种(广西亚种,T.c.guangxiensis),以腹面污黄色,脑颅高隆而宽阔为其特征。通过对22个可数性状和测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亚种可分为两组,其中,越南北部的沙巴亚种和广西南部的广西亚种为一组,性状相对特化;长江流域的大娄山亚种、云南的景东亚种和华东地区的指名亚种为另一组,性状相对原始。后一亚种组小,大娄山亚种和景东亚种有较多的相似性,关系比较密切,指名亚种保有较多的原始特征。猪尾鼠起源于更新世早期,起源地可能是华南大陆。现今的猪尾鼠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分布几乎是连续的,向北可分布到秦岭南坡和甘肃南部,向酉到滇中哀牢山。江河的阻隔和地带性环境气候的差异和变化可能是导致猪尾鼠亚种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斑翅鹩鹛一新亚种,命名为斑翅鹩鹛南川亚种,并记述了新亚种同已知亚种区别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橙腹长吻松鼠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系统观察我国西南部的橙腹长吻松鼠,应分为4亚种。西藏东南部米什米山区、察隅和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一带的D.l.subflaviventris应为一有效亚种;西藏南部聂拉木等地的橙腹长吻松鼠D.l.nielamuensis为新亚种,它们有头骨小、体色浅等特点;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西的墨脱亚种D.l.motuoensis也为有效亚种:南亚亚种D.l.garonum亦应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黑线姬鼠亚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春生  吴万能 《兽类学报》1991,11(4):294-299
  相似文献   

17.
刘绍龙  郑志荣 《四川动物》1996,15(4):147-147
四川鸟类亚种新纪录刘绍龙,郑志荣,张家藻,何明友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四川联大(原四川大学)生物系分别从雷波(7月3日,海拔1400m)、荣经(6月26日,海拔15&)IYI)的阔叶林带果得二只雄性白背啄木鸟(几粒blelmxor),经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事件与哺乳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2,48(2):141-153
自第三纪初开始,古地中海(Tethys)消亡,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合并至今,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运动与古地理环境变迁大势,已为许多有充实基础的地质学研究所揭示,且普遍被地学界所接受.这一情况使我们可以在信赖地质-古地理事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生物的分布,而避免在生物地理与古环境之间产生循环论证的危险.本文列举的事实,说明了我国因地质事件而产生的自然环境分化与变迁对动物分布的影响.概括而言,它表现为三种与动物扩散(dispersal)能力相联系的效应:有效的阻障(barrier)效应;部分的阻障效应,与此相联系的是过渡(transition)现象;走廊(corridor)或过滤(filter)效应.喜玛拉雅-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形-气候分界线,始于上新世,延伸至今.其阻障效应反映在动物区系上古北与东洋的明显分化和相应的分布型的形成.在整个第四纪内,随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抬升,喜马拉雅段不断强化其阻障效应,中亚地区的干旱逐渐加强,一个适应干旱条件的动物区系随之形成.而在秦岭段所在的东部季风区发生过数次自然地带的南北推移,结果形成了此两大区系的过渡.正如Darlington(1957:472)所说广泛而充分的过渡(full transition),以致对古北与东洋两大区系在此季风区的划分意见产生较大的分歧.但是,沿秦岭-淮河一线仍有一两大区系的明显消减带,表明其对不同类群的动物仍有不同程度的即部分的阻障作用,可以作为古北与东洋两界在本地区的分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环境的形成是对基本上属于湿润环境的季风区的干扰.它一方面是喜湿动物的阻障,导致南北方向扩散(dispersal)的中止或间断(disjunction),另一方面成为干旱成分向东扩散的通道.伴随着青藏高原而形成的横断山系,其走向与喜马拉雅相反.地形上的这一特点,使其形成了南北动物扩散上的过道或阻障上的缺口.此山系的垂直自然地带,为动物在生态上提供了多种栖息环境.横断山系垂直幅度大,且位于中低纬度,在自更新世以来世界性的气候变迁中,山地景观带只引起小幅度的、以百米计的垂直移动,不象北方或开阔景观中大幅度的水平推移,因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始的而且是世质的生存环境.这种多样性的和在历史变迁中相对稳定的环境,对物种的保存和分纶都是十分有利的.陆栖脊椎动物中许多类群的物种密度,在本山系均达到最高的事实,可以此假设提供佐证.总的说来,中国哺乳动物动物的现代分布的9个主要类型,其分布范围大体上分别于不同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是长期以来适应地质-古地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部长臂猿的分类与分布——附三个新亚种的描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长臂猿(Gibbons)系灵长类(Primates)中严格营树栖生活的较高级的一个类群。以前肢长于后肢及无尾为其特征,在灵长类中占有独特的分类地位,且仅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迄今已知现生长臂猿共9种另12亚种。 过去,Anderson(1879);Thomas(1892);Allen(1938);Ellerman & Morrison-Scott(1951);李致祥等(1983)等先后报道中国南部及邻近地区有长臂猿3种另2亚种: 1.白掌长臂猿Hylobales lar carpenteri Groves  相似文献   

20.
中国树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树鼩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中南半岛树鼩的种级分类,提出了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Tupaia belangeri及其近似亚种应恢复其种级分类地位;T.belangeri yunalis,T.belangeri tonquinia和T.belangeri modesta应是3个有效亚种;记述了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树鼩为6个亚种,其中有两个新亚种T.belangeri gongshanensis subsp.nov.(云南高黎贡山地区)T.belangeri yaoshanensis subsp.nov.(广西瑶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