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大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来源,采用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分析方法对155个主栽大麦品种的遗传系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其中79个供试大麦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接种2个强毒性菌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55个品种聚为6个类群,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占全部品种14.77%。在品种间组成的11935个组合中,1763个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其COP值变化范围在0~0.7500之间,亲缘系数总和为157.5867,平均值为0.0132。根据系谱分析发现了不同育种单位所育品种的核心亲本,并追溯其主要的祖先亲本。此外,通过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发现大多数供试的大麦品种感叶斑病,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垦啤麦系列品种和蒙啤麦3号,部分华大麦和驻大麦系列的品种在苗期或成株期中抗叶斑病。系谱分析及抗性鉴定结果揭示了我国大麦叶斑病抗性基因存在不同来源,分析结果有利于提高抗叶斑病基因筛选效率和缩小筛选范围,也将促进抗叶斑病新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3.
动物的亲缘选择和亲缘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不同类群的动物能够识别亲属和非亲属,甚至远亲和近亲,并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动物怎样完成这种高度准确性分辨是自60年代末期以来日趋活跃的研究领域。亲缘识别(Kin Recognifion)的作用主要在于使重亲行为成为可能,而且可以避免近亲繁殖。但在我国动物亲缘识别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4.
5.
亲缘选择是指在一个随机交配群体中的个体基于亲缘关系而以一种非随机性的方式相互作用,其作用结果是亲缘个体得到更大的广义适合度。综述了亲缘选择和亲缘竞争两种观点以及各自的试验支持证据;分析了导致亲缘选择试验结果出现分歧的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亲缘选择理解上的模糊以及试验设计的不严谨所致。植物间的亲缘选择研究不仅相对较少,对亲缘选择的机制研究更为欠缺,这就造成了目前对此问题在科学认识上出现不少盲点。综合前期研究,提出今后对亲缘选择的研究应该首先界定"亲缘"程度,同时改良试验设计方案,选择多种不同生境下的物种对亲缘选择进行深入研究,并且考虑环境因子对植物亲缘选择的影响。同时,对植物亲缘识别机制的研究应该从生理生化方面出发,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探索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亲缘识别中的作用和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勐海稻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当地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试验旨在研究勐海早稻白背飞虱种群发生动态与虫源地位置,明确迁飞种群发生规律,为实施害虫的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模型和Gr ADS软件,分析2000-2016年灯诱峰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和气象背景情况;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雌成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2013年勐海稻区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以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结果】勐海稻区4月的虫源地主要集中在缅甸中部,部分来自于缅甸南部和金三角地区,5月的虫源地集中在缅甸东部,泰国、老挝、越南的北部也能提供部分虫源;灯诱峰期的天气背景主要为风切变、下沉气流、低温屏障和降水;第2代白背飞虱为危害勐海早稻的主害代,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论】明确了勐海早稻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及主害代发生时期,为白背飞虱在当地的防治和异地预测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9.
植物的亲缘识别(kin recognition)指植物通过识别周边个体与自己的亲缘关系, 调整自身的生长生态策略、促进亲缘个体的生存与繁衍。研究表明, 植物主要通过特定的叶片挥发物、根系分泌物、感光载体等途径, 识别周边个体与自己的亲缘关系, 改变自身形态学策略(如根系大小、根冠比、种子数量等)或者生理代谢策略(次生代谢物质、防御蛋白等), 调整与周边个体的竞争强度, 缓和与近亲缘个体之间的竞争, 加强与远亲缘或非亲缘个体的竞争。同时亲缘识别的强度也受环境因子(养分等)的影响。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 该文分析了导致亲缘识别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或争议的主要原因, 认为主要与实验材料的选择、亲缘关系的界定标准、环境条件及测定的指标不统一有关。将来的研究应重点从生理生化、分子、代谢水平上深入研究植物亲缘识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
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雄性小家鼠的亲缘辨别房继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北京100875)关键词亲缘辨别,雄性小家鼠动物亲缘辨别是目前动物行为学研究中一个活跃的前沿课题,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概况在国内外已有报道[1,2]。本文以近10年来在国外研究较多、较深入的雄性小家鼠为例,...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经初步资料整理统计有种子植物 3336种 ,隶属于 1 1 4 0个属 ,大约 1 97个科。植物区系成分构成是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0 .1 %和 83.5%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占 32 .8% )。通过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 ,认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 ,属于热带亚洲区系的一部分 ,并带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几种地理成分交汇的特点。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广西热带植物区系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在发生上同源 ,主要来自于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区系成分的融合 ,在发展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渗透和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3.
真菌亲缘和分类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真菌的亲缘和分类学进展的概况作了简要的叙述。真菌在亲缘上是一个异质的类群,有着不同的起源。而真菌分类学则吸收超微结构特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论据组成综合的分枝学科。 相似文献
14.
郑作新,郑宝赉(1961,1962),依万诺夫(1961)等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勐养、勐腊进行了鸟类资源调查。经二十多年的开发利用后,1983年作者在上述地区观察、采集、记录这些地区的留鸟种数,利用变量分析来对两次的留鸟种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种数的差异性变化分布来反映三地开发后的鸟类生境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三角梅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为了揭示三角梅的次生代谢机制,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角梅属四个品种(Bougainvillea glabra ‘Magnifica’、Bougainvillea glabra ‘Pink Pixie’、Bougainvillea glabra ‘Formosa’和Bougainvillea×buttiana ‘Mahara’)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法对所提取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5种成分,经NIST数据库检索,并与标准谱图比较共鉴定出72个化学组分,占总挥发性组分含量的90%以上。结果表明,4个三角梅品种的花中含有植醇、丁子香酚、亚油酸、亚麻酸以及维生素E等对人类有益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17.
18.
曾子申;胡峻;利容千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4):439-442
本文对我国栽培辣椒Capsicum annuum L.的四个品种即汉川椒、华椒一号、牛角椒和二金条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核型公式均为2n=24=20m+2sm+2st,但汉川椒和华椒一号具一对随体,牛角椒和二金条具两对随体。本文还对它们的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省林科所和兰溪市乌桕良种繁育场合作,选育成功4个高产乌桕品种。分水葡萄桕1号株高5—6米,主枝开展。果序平均长18.4厘米,序平均果数45.4个,种子千粒重239.6克,全籽含油率43.3%。亩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