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学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它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研究。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那么如何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等能力的考查呢?  相似文献   

2.
科学类通识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钟与健康”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分析课程开课情况,并对未来课程规划进行讨论。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已覆盖了全校27个院系,学生评教成绩优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自述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对生物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有显著提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关键创新点。本门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高校科学类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04,39(4):34-36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这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习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也是生物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尝试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展示要点、开展讨论、概括总结等程序,对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讨论,不仅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相关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总结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教学讨论课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研究生课程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的新高度、新要求和新期待,依托分子细胞生物学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充分把握课程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扩展知识外延并洞悉学科前沿,探索出将模块化教学设计与微课应用相结合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该模式对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重点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复制",其中涉及科学实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生理过程的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刘健 《生物学通报》2003,38(9):26-28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和实施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的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 ,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 1年的探究性学习后 ,往往能够熟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按部就班地设计或完成探究 ,但却把探究当作一种模式化的程序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效果。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以来源于教科书、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 ,或是改编于经典科学实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学生关…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提高其教学技能,必须提高对科学知识结构、功能、发展及科学本质的充分理解,然后将科学本质转换为教学知识.通过相应课程的8学时培训,利用Kimball的科学本质观测查量表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课程培训后,他们的科学本质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科学本质观与教师的教龄存在一定联系,随教龄的增加,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理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胡玉华 《生物学通报》2011,46(10):33-36
当代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是要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素养不是追求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要求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在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定义的死记硬背,这是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与传统生物学教学相比最重要的转变。提高核心概念的教学水平,既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的要求。因此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内涵角度论述了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界定生物学核心概念,并以案例的形式对上述论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