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舒  马正兵  于晓丽  何易 《广西植物》2023,43(10):1932-1940
为解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种源间关系,该文以20个不同来源的桃金娘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对其营养器官和花器官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变异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在1.35以上,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2)种源内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在10.81%~63.75%之间,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在13.08%~74.04%之间,种源间变异(23.33%)高于种源内变异(19.79%),营养器官变异(29.52%)高于花器官变异(14.06%)。(3)部分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株高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却呈显著正相关。(4)在欧式距离10处,20个种源桃金娘可分为A、B、C三类,A类包含8个种源,该类种源表现为植株高大、分枝少、叶大和花大等特征;B类包含11个种源,该类种源表现为株高中等、叶较大和花中等等特征;C类仅包含1个种源,表现为植株低矮、分枝多、叶小和...  相似文献   

2.
山杏是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对其进行多样性研究可为新品种的选育、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内蒙古地区10个种源山杏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杏核与杏仁共1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0个种源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6%,变异幅度为9%~28%;种源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达61.56%,大于种源内分化系数,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山杏核仁表型性状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839~0.86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855~3.016,杏核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均大于杏仁;表型性状与经度、温度、降水量以及海拔呈显著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规律;对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0个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与地理生态因子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利用形态指标、农艺指标和品质性状指标探讨引进紫花苜蓿( M.sativa.)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品种改良和选择亲本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75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21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了解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种质的各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农艺性状变异最大,随后是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八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77%,其中茎秆干重、叶干重、单株鲜重、单株干重4个性状是造成紫花苜蓿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2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75份种质材料分为5类。  相似文献   

4.
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利用形态指标、农艺性状指标和品质性状指标探讨引进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75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21项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种质的各个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农艺性状变异最大,其次是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7748%,其中茎秆干重、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干重4个性状是构成紫花苜蓿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2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75份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群的3号材料和第Ⅰ类群的25、31号材料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苜蓿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要作用,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腰叶长和叶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而株高、节距、腰叶宽和茎围性状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6种重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腰叶长>叶数>株高>节距>腰叶宽>茎围,其中,腰叶长和叶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分别为0.35和0.33,适合进行早代选择。另外,估算了供试材料的遗传效应值,并对各亲本及组合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本研究为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灰楸不同流域种质变异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灰楸4个流域的137份种质资源的1年生嫁接苗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表型性状在流域间、流域内均达极显著差异。流域间10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5.81%、29.08%;遗传方差分量都约在70%及以上,说明10个表型性状的差异主要为遗传因素,从流域内变异看,叶部指标和皮孔数在泾河流域和汾河流域变异较大,生长指标和比叶重、含水量、在渭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变异较大。总的Shannon-Weaver指数为6.995,趋势是嘉陵江流域>泾河流域>汾河流域>渭河流域。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个流域的种质在遗传距离为3.65处分为3类。第1类包含来自渭河流域的28份种质和嘉陵江流域的46份种质,第2类是汾河流域的24份种质,第3类是来自泾河流域的39份种质,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生长量5个表型性状变异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麻栎不同种源的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源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浙江、安徽、江苏、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山东的28个麻栎(QuercusacutissimaLinn.)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表型性状(包括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长宽比4个叶片性状及株高和地径2个生长性状)的变异状况;研究了种源间及种源内各性状的变异系数(CV)和相对极差(R°)及种源间各叶片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并进行了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此外,还对28个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6个表型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种源内仅叶宽和叶长分别具有极显著和显著(P〈0.05)差异。种源间4个叶片性状的Vst平均值为23.98%,其中叶宽的Vst值最大(42.39%)。在6个表型性状中,叶柄长的CV平均值最大(33.60%)、地径的CV平均值最小(16.25%);在不同种源中,陕西汉中种源各性状的CV平均值最小(14.39%),而江苏句容、四川万源和山东沂水种源各性状的CV平均值均超过30%。各种源间表型性状的R°值差异明显,其中,四川万源种源的R°值最大(60.99%),湖南新宁和陕西汉中种源的R°值较小(30%以下);而6个性状间R°值差别不大,为34.93%-44.98%,表明麻栎种源间的极端差异程度有明显不同,而表型性状间的极端差异程度差异不大。4个叶片性状中,仅叶宽与叶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性状与生长性状间均呈负相关,而株高与地径则呈极显著正相关。麻栎种源表型性状变异的第1和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3.663%和27.695%,第1主成分中叶性状变异占主导地位,而第2主成分则主要反映生长性状的变异。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8个种源分为2大类,分别包含22和6个种源,但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麻栎?  相似文献   

8.
以越南收集的12个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种源为材料,对叶片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长宽比、叶柄)以及微形态特征(气孔器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气孔器面积、长宽比)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不同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源中,LC2的叶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2.09%),TQ2的变异系数最小(12.76%);叶表型性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8.60%),气孔器宽的变异系数最小(5.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理因素中经度与叶周长显著相关,经纬度与叶长宽比呈显著相关,海拔与叶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29%,基本代表原始性状的全部信息。灰木莲12个种源经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5阈值处可分为4类。灰木莲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纬度对灰木莲叶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灰木莲种源间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存在着差异,本研究为灰木莲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厚朴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对19个种源的厚朴幼苗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厚朴的苗高、地径、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及总含水量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厚朴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均呈现“S”型增长,并且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厚朴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主要时期是7~9月,该时期苗高和地径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77.7%和50.0%.厚朴种源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与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综合其生长表现,选出5个优良种源是道县、江华、安化、融水及潜山种源.  相似文献   

10.
以一种具有良好的谱系细胞标记的周缘嵌合体网纹草(Fittonia albivenis)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增殖方式下其组培苗嵌合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以茎段诱导腋芽增殖时网纹草的稳定性很高,但以丛生芽增殖时其嵌合性状发生了变异,变异率为21.32%;叶片组织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母本嵌合体茎尖分生组织中红和绿2种细胞谱系的细胞层排布在丛生芽再生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可能是导致新类型嵌合体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不仅对植物嵌合体种苗的组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嵌合体的种质创新工作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响显著,随着株龄增加,除叶长和叶宽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外,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呈现递增趋势。凤丹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0~50.14%,平均值为27.6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二年生枝长,最小的为心皮数和二年生枝径。对当年生枝长、芽位高、当年生枝径、顶生小叶长、二年生枝径、顶生小叶宽、复叶数、心皮数、二年生枝长和叶柄长等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性状是影响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受株龄影响的10个性状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非常丰富,可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多穗柯是一种珍贵天然野生药用植物,可以开发出保健食品色素和天然医用药品,广西的资源较丰富,该研究采集巴马、那坡、德保及田林等4个产地的多穗柯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并跟踪调查测定一年生幼苗的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间叶片性状及幼苗生长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巴马与那坡、德保、田林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脉间距、叶鲜重、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组织密度等叶片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株高、地径、单株干重、主根长、单株根干重及单株叶干重等生长指标上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量是后3个产地的1~2倍;通过比较各产地的叶片保水力及植株净生长量,巴马的多穗柯植株耐旱性及生长速度优于其他三地。综合各性状表现,认为巴马的多穗柯苗期表现比较好,生长速度快,长势好,抗旱性较强,可作为多穗柯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2)8月份是多穗柯株高、地径的生长高峰期,建议此时应加强肥水管理,调节适宜的水肥光热条件,尽量延长幼苗的快速生长时间,以获得苗木的最大累积生长量。(3)叶片性状与幼苗生长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单株干重、单株根干重以及单株叶干重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叶脉间距、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与株高、单株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株高、地径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以后的优株表型选择中,要优先考虑叶子大、叶脉间距宽、中老熟叶片叶色浓绿的植株。该研究结果为多穗柯优良种质资源的早期筛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揭示云南薏苡种质资源多样性,发掘薏苡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65个薏苡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薏苡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栽培种的分枝数和分蘖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57.4%和47.5%,野生种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60.4%。应用主成分分析将云南薏苡13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5.67%,以叶片宽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9%。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65份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6.21水平上聚为5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叶片较短型、株高较高叶片较长型以及3个特殊型。  相似文献   

14.
15份多花黑麦草优良引进种质的表型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世界栽培牧草中的优良禾本科牧草。为更好地利用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引自国外的15份多花黑麦草种质的15个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材料间存在较大变异,除单株干重外,其余性状在供试材料间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0.28%~39.15%,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9.49%,从小到大依次为小穗数小穗长株高分蘖数千粒重花序长倒二叶长小花数茎粗第一节间长倒二叶宽旗叶宽旗叶长单株干重单株鲜重。主成分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4.51%,第1主成分以株高为主要特征;第2主成分以旗叶和倒二叶长、宽为主要特征;第3主成分以花序长和小花数为主要特征;第4主成分以千粒重为主要特征;第5主成分以产草量为主要特征。15份种质材料经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被划分为3大类,类别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其中第2类因其植株高大、叶片宽大的特点,具备选育高产种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以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L.)带病毒组培苗和扦插苗作为对照,研究香石竹脱病毒苗在苗期和花期的生长发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苗期,香石竹脱病毒苗在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叶面积和根、茎、叶的干重等大多数营养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在花期,脱病毒苗在花苞和花朵直径,花枝高度和粗度等花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且脱掉病毒显著提高了花产量,缩短了生长发育期.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辣木(Moranga oleifera)优良种质资源,对30个优良单株家系的叶片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叶形外,辣木不同家系间的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复叶数与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柄和叶片颜色是区分辣木不同家系最主要的叶片性状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辣木家系可分为3大类,叶片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家系的遗传距离较远。因此,叶柄和叶片颜色、复叶数、复叶柄长度和直径、复叶间距、叶长、叶宽将为直观区分辣木家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烤烟种质资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0多份烤烟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主要性状、抗病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种质资源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株型、叶形、叶耳、叶尖、茎叶角度和花序等特征上;主要性状差异表现在株高、打顸株高、叶数、节距、茎围、腰叶的长和宽等性状,其变幅分别为97.0—326.0cm、75.3~133.7cm、8.6—54片、2.6—10.1cm、6.3~13.8cm、41.6-99.0cm、16.6—47.8cm;脚叶、腰叶和项叶的长宽比变幅分别为1.3~3,7、1.5—4.9、1.6~5.8;移栽至现蕾的天数变幅为30-100d;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在7.8%-30.3%之间。不同种质间烟叶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6.4%-69.2%之间。在702份种质中,抗病、中抗、感病和中感病的种质分别占18.2%、36.0%、6.6%、39.0%,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供育种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8.
牛至精油中的主要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替代抗生素的良好潜力。为了筛选有价值的遗传变异, 构建了牛至(Origanum vulgare)的60Co-γ射线育种体系, 利用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 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等多元分析法, 深入探讨60Co-γ射线对牛至M1代形态特征、腺毛密度和腺毛大小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牛至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16.39 Gy; 辐照M1代植株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长和叶宽均发生变化, 筛选到多株形态突变体; 同时, 腺毛密度和腺毛大小发生多种变化, 从163株存活株中筛选出25株腺毛密度与大小均显著增大的单株;60Co-γ射线处理对牛至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影响相对较小, 主要影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并可诱导5种化学型, 即香芹酚型、百里香酚型、γ-萜品烯型、β-石竹烯型和大根香叶烯型; 最终筛选获得6株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升高的突变单株。研究证实了60Co-γ射线辐照可作为牛至育种的一种有效诱变手段, 适宜辐照剂量为20 Gy。研究为牛至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长春花主要农艺性状与文多灵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多灵(vindoline)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23种国内外长春花主栽品种的文多灵含量, 对文多灵含量与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节间距、茎直径、一级侧枝数、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比、百片叶重、全株叶片重、花瓣直径、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的相关性和通径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 文多灵含量与一级侧枝数、茎直径、节间距、叶片宽、株高、全株叶片重、百片叶重、花瓣直径和叶片长呈正相关, 其中与一级侧枝数和茎直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与节间距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 与叶片长宽比、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长春花的主要农艺性状中, 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对文多灵含量的正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径系数分别为0.959、0.716和.431, 说明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可以作为高含量文多灵长春花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true seedlings, seedling sprouts and root suckers in the forest is essential for directing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the future crop. We conducted a study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plantlets of Detarium microcarpu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s in leaves and roots. For individuals ≤50 cm in height, root suckers had the highest values for height, stem length, internode number, root diameter, rachis length and leaflet numb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starch and 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in the roots of seedling sprouts were superior. Plantlets did not differ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f carbohydrates. For individuals >50 cm in height, root suckers had larger values for stem length, root diameter, leaflet length and width. Roots of seedling sprouts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sugars and total soluble sugars. True seedling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seedling sprouts and root suckers using all morphological traits except collar diameter and leaflet number. Root suckers and seedling sprouts showed a closer morphological resemblance; thus resulted in slightly more than 50% discrimination success. In conclusio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seedling sprouts and root suckers appeared to be more difficult than between true seedlings and clonal plantl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