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 PC)具有简单峰电位(simple spike, SS)和复杂峰电位(complex spike, CS)两种放电形式。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能够抑制PC的CS,双向调节SS,但是NA对SS的增强作用被其兴奋分子层中间神经元产生的强烈抑制所掩盖,目前为止NA对SS放电频率的增强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在活体小鼠小脑和急性小脑切片上,应用细胞贴附式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与药理学方法,研究了NA增强小脑皮层PC的SS的机制。本研究全程采用100μmol/L picrotoxin阻断GABAA受体。在体实验结果显示NA明显减少自发性CS的小穗(spikelets)数目,增强SS放电频率,而不影响CS的放电频率;离体实验显示NA减少了电刺激诱发的CS小穗数目和后超极化电位(after hyperpolarization potential, AHP),增加了SS放电频率,同时NA也减小了平行纤维(parallel fiber, PF)-PC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相似文献   

2.
运用阿新兰(AB,pH 2.6)和过碘酸雪夫氏(PAS)反应染色方法,对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和日本海马(H.japonicus)鳃组织与消化道中的黏液细胞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染色结果显示:两种海马的鳃组织和消化道中均含有黏液细胞,日本海马的鳃组织中含有Ⅰ型和Ⅳ型黏液细胞,三斑海马的鳃组织中含有Ⅰ型、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两种海马消化道各部位的黏液细胞类型和数量有明显差异:日本海马的食道中Ⅰ型细胞最多,而三斑海马的食道中Ⅳ型细胞最多;日本海马的前肠中只含有Ⅰ型细胞,而三斑海马的前肠中含有Ⅰ型、Ⅲ型和Ⅳ型细胞,其中Ⅰ型细胞含量最多;日本海马的中肠中含有Ⅰ型、Ⅲ型和Ⅳ型细胞,其中Ⅲ型细胞含量最多,而三斑海马中肠中只含有Ⅰ型细胞;日本海马与三斑海马的后肠中都分布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细胞,两者不同的是,日本海马的后肠中Ⅲ型细胞含量最多,三斑海马的后肠中Ⅳ型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 :4 0 0~ 5 0 0 μm大鼠水平脑切片含有封闭的EC 海马环路。强直电刺激 (60Hz ,2s)海马Schaeffer侧支诱发癫痫放电 ,全细胞记录CA1胞体层单个神经元电活动 ,同步记录相应树突区细胞外场电位 ,探讨单个神经元膜电位振荡特性与细胞外癫痫电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强直电刺激诱发CA1神经元膜电位后放性振荡行为呈宽频特征 (3~ 10 0Hz)。以θ节律多见 ,跟随在刺激引起的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偏移 (paroxysmaldepolarizingorhyperpolaringshift,PDSorPHS)之后 ,振荡波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分别由膜电位去极化 超极化或超极化 去极化成分构成 ;②逐渐增强的IPSP构成了膜电位振荡的起搏成分 ,继而反弹形成锋电位和阈下振荡 ,与细胞外癫痫样电活动同步 ,并促成癫痫放电由紧张性向阵挛性形式转变 ;③发现了电偶联电位 (spikelets)以及细胞之间的染料偶联现象。结论 :单个神经元作为振荡器可以启动群体神经元超同步化癫痫样电活动 ;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膜电位振荡的启动与场电位癫痫样电活动的同步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豚和白暨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1、2两型。其密度分布在大多数江豚和1头白(既鱼)豚呈两个高密度区。第一高密度区位于视网膜鼻侧偏腹方,第二高密度区位于颞侧偏背方。第一和第二高密度区的细胞的最高密度在江豚大多数分别为每平方毫米250和210左右,在一例白暨豚约180和140以上。其组成、密度分布及细胞总数在采自长江和黄海沿岸的江豚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白(既鱼)豚由于大神经节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平均直径比江豚的大;细胞数在40微米左右处形成特有的第二个峰;2型的细胞极少,且没有发现典型的星形神经节细胞。 几种豚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比较表明,在适应弱光环境的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组成发生了一些改变:2型的神经节细胞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大神经节细胞相对增多;神经节细胞密度减小。视觉敏度提高,锐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的椎动脉沟上3种骨桥(腹桥、侧桥和背桥)的分布特征,以期理解在人类寰椎上观察到的变异,并推测灵长类动物可能的进化趋势。本文分别测量57例(雄性17例,雌性40例)猕猴寰椎标本(成年骨骼标本)3个寰椎桥的宽度。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性别之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观察寰椎桥的出现率、形态特征和组合类型。统计结果显示,猕猴寰椎桥变量性差显著(P<0.05),猕猴的腹桥和背桥是恒定出现(100%),侧桥基本恒定,但也有一些缺失个案(90.3%),表明腹桥和背桥是猕猴稳定的特征;猕猴寰椎桥的主要类型为原始的A型,与主要类型为D型的人科动物发生分离。我们基于以上特征后得出结论,猕猴的3个寰椎桥是一种稳定性状,其出现率明显高于类人猿。  相似文献   

6.
海马CA1区ripple节律相关高频放电中间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清醒小(Mus musculus)大脑同步记录海马区单神经元放电和场电位,发现在海马CAl区存在两类-9慢波睡眠时海马特征场电位“ripple”高频振荡(100-250Hz)相关的高频放电中间神经元.这两类神经元在慢波睡眠时的放电与ripple在时间上有高度同步性,对应每个ripple振荡波,它们都有一串高频放电.其中一类中间神经元(类型Ⅰ)在一个ripple振荡波的每个子振荡周期基本有1个放电,而另一类中间神经元(类型Ⅱ)则有1-2个放电.在ripple振荡波时段,这两类中间神经元的峰值放电频率分别高达310±33.17Hz(类型Ⅰ)和410±47.61Hz(类型Ⅱ).动物清醒活动时,这两类中间神经元的放电与海马场电位的theta节律有锁相关系,它们的最大放电概率在theta节律的波谷段.给予动物摇晃刺激时,这两类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均会短促增加.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海马CAl区的这种高频放电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海马神经元网络的整体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Fels追踪研究中8—17岁男性青少年的相对骨龄与脂肪分布类型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按体重/身高~2调整后,如用每个年龄的三种皮褶厚度(ST)指数的均值表示脂肪分布类型的话,8—12岁时,脂肪分布类型呈外周型分布,但13岁后开始朝向心型发展呈全身性分布。如用肩胛下ST/(肩胛下ST+肱三头肌区ST)的比例表示的话,那么14—17岁时,相对骨龄早者(简称早组)与相对骨龄晚者(简称晚组)相比,前者有较明显的向心型分布倾向。13—14岁时,早组的上述比值的年增长明显大于晚组。但是,按脂肪分布类型指数等级的基线和体重/身高~2调整之后,7、11或14岁时的相对骨龄不能预测17岁时的脂肪分布类型指数的等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按本文的比例指数加以定量的话,脂肪分布类型与男性青少年的相对骨龄只有微弱的关系。他们的脂肪分布类型可能与其它成熟指征(如男性青春期的第二性征)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鸢尾属(Iris)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玉凤  张柯  王文和  李楠 《植物研究》2008,28(5):547-551
对12种鸢尾叶片的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野鸢尾、单花鸢尾、北陵鸢尾3种鸢尾各自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气孔密度等有明显区别,而其余9种鸢尾叶片各自上下表皮形态均无明显差异。12种鸢尾的气孔类型均属于横列型,且气孔均是随机分布,气孔保卫细胞的长轴与叶脉平行,叶脉处无气孔分布。不同种鸢尾之间叶片表皮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可为鸢尾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分布着我国最密集的极端环境湖泊群, 湖泊类型和水化学特征多样, 而不同类型湖泊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差异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青藏高原4类典型水化学特征湖泊(即氯化物型、MgSO4亚型、Na2SO4亚型、碳酸盐型)为研究对象, 借助Illumina测序16S rRNA基因(V3‒V4区)分析细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差异及其优势属与环境因素的制约关系。结果表明: MgSO4亚型与氯化物型湖泊多属于超盐环境, 而大多数Na2SO4亚型与碳酸盐型湖泊属于咸水、微咸水或淡水环境。4类湖泊获得分类地位明确的细菌共计45门81纲1,148属(52,031个OTUs), 细菌Shannon指数为碳酸盐型(5.27 ± 0.57) > Na2SO4亚型(4.96 ± 0.51) > 氯化物型(4.12 ± 0.80) > MgSO4亚型(3.64 ± 1.04)。优势细菌门是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多度总体较高, 优势纲是γ-、α-和β-变形菌纲; 厚壁菌门多分布于MgSO4亚型和氯化物型湖泊, 优势纲是芽孢杆菌纲; 拟杆菌门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型和Na2SO4亚型湖泊, 优势纲是黄杆菌纲。全部氯化物型和少数MgSO4亚型湖泊的细菌组成相似, 优势属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其聚集分布与总盐度、主要离子(Mg2+、Cl-、Na+与K+)和温度相关; MgSO4亚型湖泊独有的常见属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大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等, 其聚集分布与SO4 2-浓度正相关; Na2SO4亚型与碳酸盐型湖泊的细菌组成相似, 优势属是水弯曲菌属(Aquiflexum)、海仙菌属(Haliea)与苍黄杆菌属(Luteolibacter), 其聚集分布与HCO3 -浓度、pH值和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世界上其他湖泊组/群相比, 青藏高原湖泊具有独特的细菌优势属和常见属, 不同类型湖泊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可能与水化学类型或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正弦调制的光点,刺激清醒猫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中心,对25个细胞的非序列脉冲间隔直方图进行了分析,观察到在黑暗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具有均匀、单模和多模三种分布类型。随着闪光频率的变化,在所有直方图上第二模出现的时程等于闪光周期,在细胞各自特有的敏感频率时,直方图上的模数最少,第一模频数最大。这些结果不仅与平均放电频率的变化相对应,也表明闪光所引起的细胞簇形放电,对其敏感频率同步最佳,脉冲数最多,密度最高。细胞放电图的这种闪光调制,有利于该细胞传递其偏爱频率的亮度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15.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沙门菌细菌壁缺陷突变株(CWDMs)的生物氧化及遗传特点和探讨细菌壁缺陷变异的性质与机制。方法:采用PAGE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CWDMs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活性与类型。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菌型和伤寒沙门菌粗糙型经PAGE电泳可见一条MDH同工酶带,CWDMs电泳后可见两条MDH同Ⅰ酶带,在CWDMs的MDH中有一条泳动速率与细菌型及粗糙型的相同,另一条则较快。分光光度法检测证实。细菌型与粗糙型的MDH活性相似,CWDMs的MDH活性则明显较低。结论:CWDMs保留了与亲代细菌型一致的MDH和形成了一种新的MDH,并且其MDH的活性已显著降低,此特性可能与CWDMs生物氧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