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电反应及皮层电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魏保龄  汤浩 《生理学报》1994,46(6):553-560
为了观察噪声作用豚鼠后,在暂时性或移和永久性阈移期间,听觉末梢和听觉各级中枢电反庆的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62d的测定。听神经电反应振幅减小29%(P<0.05),耳蜗核电反应振幅减小28%(P<0.05),上橄榄核电反应反而增加21%(P<0.05),中脑下丘的电反应振幅进而增大37%(P<0.05),听觉皮层电反应振幅却意外地增加131%(P<0.001)。这说明强噪声(125dB 150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干缺血模型ABR变化特点及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阻断猫基底动脉不同部位血流 ,观察记录阻断血流后不同时间ABR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①夹闭基底动脉上、下段或小脑下前动脉 10min左右 ,ABRP3 ,P4振幅明显减小 (P <0 .0 1,P <0 .0 5 ) ,60min恢复夹前水平 ;②夹闭基底动脉上段 10~60minP5明显减小 (P <0 .0 5 ) ,直到 12 0min尚未恢复至夹前状态。结论 :①猫的ABRP3脑区的血供主要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P1,P2产生部位基本不依赖基底动脉供血 ;②轻度暂短性脑缺血时ABR振幅比潜伏期更敏感 ,振幅减小的程度与脑干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③ABR可用于脑缺血定位诊断及脑功能动态观察的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0例听力正常人和10例听力正常豚鼠研究了白噪声对耳蜗电图(ECochG)和听觉脑干电反应(ABR)的干涉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噪声比短声(信号)的声强级低30dB(SL)以上时,ECochG和ABR的振幅仅轻微减小。白噪声与短声的声强级相等时,ECochG与ABR的振幅和出现率会明显受到干涉而减小,甚至完全消失。但是,此时的耳蜗微音器电位(CM)并未观察到有明显的变化。这意味着白噪声对ECochG和ABR的干涉作用主要与围绕毛细胞基底部的突触产生的抑制密切相关。由于白噪声对ABR各波的干涉有些差异,所以认为这种抑制,可能既包括脑中抑制也包括侧方抑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只(48侧耳)家兔进行了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对其测试参量,电极置放,波形特点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家兔ABR各波有关正常值和参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人的正常听觉通路是从外耳道开始的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通路那么,在先天性外耳道堵塞情况下,有没有其它的听觉通路呢?有,这就是口鼻—咽鼓管—蜗窗通路。 有一这样的病例:一男孩。现年18岁,其母怀他不到一个月时,患心脏病其母本人和医生都不知道她已怀孕,用西药治疗二个多月,此时正值妊娠前三个月,是胚胎发育最关键时期,虽然其母病情好转了。但药物导致他先天  相似文献   

6.
稳态白噪声对豚鼠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豚鼠125和131dBSPL稳态白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功率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5dBSPL噪声暴露组0—200、210—500Hz频段谱能量比对照组相应频段谱能量增多(P<0.05),而510—900Hz频段谱能量却显著下降(P<0.01);131dBSPL噪声暴露组0-200Hz频段谱能量显著下降(P<0.01),但210-500Hz、910-1400Hz频段谱能量却明显增多(P<0.0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噪声作用后听觉中枢诱发反应振幅变化,用豚鼠记录了器材怕作用前后皮层诱发反应(ACER)和脑干诱发反应(ABR)的振幅和潜伏期,比较了暴露噪声前后短声刺激系列强度中ACER和ABR最大振幅和潜伏期,110dBA宽带噪声作用30分钟后,听阈提高53dB,ACER最大振幅增大24%,1小时后仍为24%,2小时后增大28%,峰间潜伏期(P1-P2)比暴露前缩短,噪声作用后ABRV波最大振幅增大15%,1小时后为21%,2小时后为28%,潜伏期比暴露前缩短,AP、ABP、Ⅰ、Ⅲ。Ⅳ波最大振幅均经暴露前减小。结果表明,强噪声作用后ACER存在振幅增大,同时ABRV波也有振幅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在我国较高且近年并未见有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妊娠晚期是胎儿对耳毒性药物等致聋诱因最敏感的时期之一,因此,研究该期胎儿听力情况及特点对于预防发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已对此提出不少具体的观察听力方法,如用母体外给声刺激,诱发胎儿心率、呼吸率或体位发生突然改变,以此来判断胎儿的听力,但上述指标正常变异值很大,特别是可重复性差,结果不很可靠。1984年Woods等将听觉脑干电反应(ABR)技术用于绵羊活体子宫内的胎羊,获得成功。本实验用豚鼠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噪声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也使野生动物接触到人为噪声的机会增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为噪声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噪声会改变动物的生理状态,使其处在较高的应激水平,进而影响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甚至使雏鸟的端粒缩短。人为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动物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干扰动物觅食、交流等行为。这些因素累积就可能会降低动物后代的存活率,改变物种丰度,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对人为噪声带来的非听觉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噪声的潜在危害,采取更为积极的缓解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刺激强度、刺激音持续时间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的关系郑辉,李善民(暨南大学医学院听觉生理学研究室广州51063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听觉诱发电位的早期成分,由听觉刺激后10ms内所记录到的7个阳性快波所组成,该波群重叠在缓慢的阳性慢波上...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听神经通路的发育神经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观察了不同周龄正常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①刺激强度80、60dBnHL时Ⅰ波35周前,Ⅲ、Ⅴ波36周前明显长于足月新生儿(P<0.05,P<0.01),刺激强度30dBnHL时Ⅰ波35周前,Ⅲ、Ⅴ波至37周仍明显长于足月新生儿(P<0.05,P<0.01);②≤32周Ⅰ—Ⅲ、Ⅰ—ⅤIPL与足月新生儿比较分别延长0.40和0.55ms,33—35周平均延长0.31和0.29ms,36周接近足月新生儿;③Ⅰ、Ⅲ、Ⅴ波潜伏期—成熟函数曲线的斜率≤32—33周时分别为0.62、0.66和0.80ms/week,33—35周时分别为0.09、0.03和0.06ms/week,35—36周时分别为0.00、0.33和0.38ms/week。  相似文献   

12.
脑干对谐波复合音反应中的基频成分与早期听觉信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200Hz为基频的谐波复合音诱发的持续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了刺激信号中各种参数的改变对诱发电位的影响。发现:1.不含基频的谐波复合音,其诱发反应频谱上除出现与刺激组分相对应的频率成分外,还出现基频成分及其它谐波成分。2.由高次谐波组成的三组分谐波复合音诱发的反应对各刺激组分相位结构有较大敏感性,而低次谐波组成的三组分谐波复合音诱发的反应对相位结构的敏感性较差。3.对双组分谐波复合音,无论其间差频等于基频或基频的两倍,其诱发反应频谱中均出现基频成分。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具有不同间隔(0~32ms)的65dB nHL(正常听力水平)的成对短声刺激,记录20名正常人的单侧耳和两耳交替刺激的听觉脑干反应(ABR)。用计算机从成对短声反应中减去单一短声反应以提取衍生ABR。结果表明,单、双耳的衍生ABR V波振幅在成对短声间隔为0.2~1.5ms时,受到明显影响。单耳的减小54%~65%(P<0.01),两耳的减少46%~53%(P<0.01),但单、双耳的衍生ABR I波振幅未显示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说明,高位脑干通路在成对短声间隔为0.2~1.5ms时,不但对同侧耳的第2个短声反应能力降低,而且对来自对侧耳的第2个短声也如此。从而推断,在两耳交替刺激的耳间短声间隔小于2ms范围时,在下丘部位可能存在两耳交互作用。结果还提示,临床检查ABR时,采用的短声刺激间隔至少不应小于30ms。  相似文献   

15.
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潜伏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体温过高对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 (MLR )的影响。方法 :诱发电位仪颅表记录大鼠BAEP和MLR ;体表物理升温法逐步升高麻醉大鼠体温 ,传感探头式数字体温计监测大鼠直肠体温 ;主要观察BAEP和MLR的波峰潜伏期 (PL)、波峰间潜伏期 (IPL)和波幅随体温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及它们消失的临界体温。结果 :BAEP各波PL及Ⅰ Ⅱ、Ⅰ Ⅲ、Ⅰ ⅣIPL随体温升高 ( 3 7~ 41.5℃ )而逐步缩短 ,但当体温升高至 42℃和超过 42℃时各波PL及Ⅰ Ⅱ、Ⅰ ⅣIPL不再继续缩短 ,并略有反向延长 ;MLR各波PL和P1 P3、P2 P3IPL也随体温升高 ( 3 7~ 43℃ )而缩短。随体温升高 ,BAEP和MLR波幅的主要表现为降低 ,特别是在体温升高至42℃以后。BAEP和MLR在体温 ( 4 3 .1± 0 .5)℃时出现不可逆性消失 ,且两者同步消失。结论 :体温过高对大鼠BAEP和MLR有相似的显著影响 ,体温过高至一临界值时会造成BAEP和MLR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立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殿华  钱学斌 《生理学报》1988,40(4):386-389
用常规组织学、声诱发电位、HRP逆行追踪等方法确定了豚鼠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外侧丘系核及下丘的定位坐标值。对320—700g的豚鼠,耳蜗核中心位置的模坐标值为P 2.3,LL/RL 3.0,H1.5;上橄榄复合体为P2.3,LL/RL1.6,H-1.5;外侧丘系核为P0.8,LL/RL 2.0,H-1.5;下丘为A2.0,LL/RL 2.2,H5.5。对每一脑干中枢,当记录电极插至中心位置时短声诱发电位的振幅最大,主波为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干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46例作为TI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脑干梗死患者44例作为脑干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健康组,TIA组和脑干梗死组均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BAEP检查,健康体检者在体检时进行BAEP检查,比较3组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的潜伏期(IPL)。结果:TIA组BAEP异常率71.74%,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56.82%,健康组BAEP异常率24.49%,TIA组患者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BAEP异常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PL的Ⅰ、Ⅲ、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的Ⅰ-Ⅲ、Ⅲ-Ⅴ、Ⅰ-Ⅴ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组患者IPL与PL均明显高于TIA组(P0.05)。结论:BAEP与后循环TIA及脑干梗死存在相关性,并且较为敏感,是优秀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标记方法对鸣禽鸟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脑干听觉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粗核是大脑控制发声的重要核团之一,它发出枕中脑后束经端脑前联合呈双侧支配延脑中间核,中间核又发出舌下神经经气管鸣管分支支配鸣肌,中间核同时也接受中脑背内侧核的支配;2.脑干听觉中枢及通路,中脑背外侧核是脑干较高级听觉中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特征与ASD行为表型间的关联。方法:对2019年7月-202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26例明确诊断的2~6岁ASD儿童的患儿进行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及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以3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同样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ASD儿童左右耳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特征及与ASD临床表型的关联。结果:ASD儿童左右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分别为(1.42±0.09)ms,(3.67±0.09)ms,(5.65±0.13)ms;(1.45±0.11)ms,(3.69±0.08)ms,(5.62±0.15)ms。ASD组的右耳I,III波的潜伏期均值大于正常组 (P 值均<0.05);ASD儿童两组间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的波间期分别是(1.97±0.07)ms,(1.93±0.10)ms,(4.15±0.14)ms;ASD组的左耳III-V,右耳III-V,右耳I-V波间期均小于正常组(P 值均<0.05);ASD组中小于等于3岁组与大于3岁组间ABR波间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性分析发现,ASD儿童语言能力与右耳III波潜伏期,右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社会行为能力与右耳I-III波间期负相关;社会生活能力与左耳最小阈值V波潜伏期负相关;而ABC评分与ASD儿童右耳III波潜伏期,左耳I-III波间期,右耳I-III波间期正相关。结论:ASD儿童存在异常的听觉脑干反应特征,且异常程度与 ASD 儿童语言,社会行为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阈值和频谱分析,比较了正常和卡那霉素中毒后豚鼠听觉脑干反应(ABR)及频率跟随反应(FFR)的特性.正常FFR的非线性随刺激频率的减低而增加,表现为高次谐波的出现.从频谱中基频成分的峰很容易识别FFR阈值.卡那霉素作用后,高频FFR首先受到影响,波幅下降,阈值显著升高.低频FFR受到影响较小.同一动物ABR阈值尚未变化时高频FFR的基频峰值已下降,乃至消失.实验结果表明FFR对耳毒性药物中毒反应由于其包含有频率特性比ABR更灵敏,更便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