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5个猪心室肌标本经24或48h低温处理后,用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内动作电位记录。在经低温处理 48h的心室肌上,电刺激均能诱发节律性电活动,而在经低温处理 24h的标本上,节律性电活动的发生率只有8.3%。经24h低温处理后仍无节律性电活动的标本对低钾与哇巴因的反应和新鲜标本不同。低钾(0.35—0.7mM)台氏液能诱导所有低温处理标本的动作电位出现舒张期自动去极化(SD),从而导致节律性电活动。低温处理标本不仅对哇巴因毒性作用的耐受性大大减弱,而且在哇巴因(2×10~(-7)M)作用下,均出现叠加在缓慢 SD上的振荡电位,这种振荡电位的幅度一般小于10mV。低钾(1.4mM)台氏液灌流能使这种振荡电位增大,并在SD基础上导致自发活动。 实验结果提示,钠钾泵活动的抑制可能与心室肌细胞的节律性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IP)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AP)和心肌收缩力(CF)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肌力换能器记录心肌收缩力(CF).结果①应用0.1μmol/LSl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APA)和时程(APD)与应用SIP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应用1.0μmol/LSlP,10μmol/L SI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与应用SIP前比较明显降低而动作电位的时程(APD)与应用SIP前比较明显延长(P<0.01).②应用1.0μmol/L SIP和10μmol/LSI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相比明显增强(P<0.01),应用0.1μmol/LSl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加入SIP特异性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后,SIP的上述作用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IP可以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介导而产生这些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Ma T  He RR  Wang C 《生理学报》2002,54(5):365-368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植物性雌激素genistein(GST)对哇巴因所引起的豚鼠乳头状肌迟后去极化(DAD)及触发活动(TA)的效应,结果如下:(1)预先给予是GST(10,50,100u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哇巴因(1umol/L)所引起的鼠乳头状肌DAD及TA;(2)预先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mmol/L),不影响GST(50μmol/L)对DAD及TA的效应;(3)单独应用17β-雌二醇(E2,5μmol/L)或GST(10μmol/L)对DAD及TA无明显影响,而联合应用相同剂量的GST和E2则产生明显儿应,以上结果提示,GST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这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Zhang LP  Ma HJ  Zhao J  Wang QS 《生理学报》2005,57(3):361-366
研究旨在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哇巴因所引起的离体豚鼠乳头状肌迟后去极化(delayed after depolarization,DAD)及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TA)的效应。结果显示:(1)预先给予白藜芦醇(30、60、120μ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哇巴因所引起的乳头状肌DAD及TA;(2)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0.25μmol/L),可取消白藜芦醇的上述效应;(3)预先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1mmol/L),对白藜芦醇的上述效应无影响;(4)单独应用17β-雌二醇(E2,5μmol/1.0或白藜芦醇(30μmol/L)对DAD及TA无明显影响,而联合应用相同剂量的E2和白藜芦醇则对DAD及TA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5)预先应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10μmol/L)不能取消白藜芦醇对DAD及TA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抑制乳头状肌DAD及TA的作用,这一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但此作用机制中NO和雌激素受体的作用并不显著。白藜芦醇这种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
1-磷酸鞘氨醇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AP)和心肌收缩力(CF)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肌力换能器记录心肌收缩力(CF)。结果:①应用0.1μmol/LS1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APA)和时程(APD)与应用SIP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应用1.0μmol/LS1P,10μmol/LS1P后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与应用S1P前比较明显降低而动作电位的时程(APD)与应用S1P前比较明显延长(P〈0.01)。②应用1.0μmol/LS1P和10μmol/LSI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相比明显增强(P〈0.01),应用0.1μmol/LS1P后心室肌的CF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加入S1P特异性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后,S1P的上述作用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1P可以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住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并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G蛋白耦联内皮细胞分化基因(EDG)受体介导而产生这些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施谓彬  徐有秋 《生理学报》1989,41(4):361-366
用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2.0×10~(-7)mol/L,在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产生延迟后除极(DAD)为实验模型,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氨甲酰胆碱对DAD的影响。异丙肾上腺素1.0—3.0×10~(-8)mol/L能增加DAD幅值,为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发出触发型心律失常。氨甲酰胆碱2.0×10~(-6)mol/L单独作用对DAD幅值无影响,然而在异丙肾上腺素增强DAD幅值或产生触发型心律失常后,同样浓度的氨甲酰胆碱能显著地减小DAD幅值以及消除触发型心律失常。但氨甲酰胆碱对由高钙、氨茶碱和组胺等所增加的DAD幅值却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DAD增强作用,可能与M受体的激活,并继而降低膜上β受体激活时所提高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17个猪心研究了经长时(24-96小时)低温处理后,心室肌由电刺激诱发的节律性电活动。经48小时以上冷藏后,心室肌静息电位只有-20mV。单纯复温很难使静息电位增高.施与连续电刺激(1次/秒)时,心室肌标本中有些部分可发生局部反应。局部反应随时间而增大,同时静息电位也随之增高,并可出现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这种电位的特点是在复极化后有明显的超极化现象。在超极化不断加深后可产生后去极化。后去极化的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突然诱发出持续性节律活动.最初呈低电位节律活动,其动作电位呈慢反应型.最大舒张期电位(E_(max))为-52±3mV,动作电位总幅度(E_t)为55±7mV,dv/dt_(max)在10v/sec以下.这种节律活动频率较快并匀齐,可持续数小时之久.低电位自发节律有向高电位节律活动转变的倾向。高电位节律活动可由低电位节律演变而来,也可在较短时冷藏(24-48小时)后,由电刺激直接诱发产生。其主要条件是静息电位较大(负于—60mV).高电位节律活动是快反应型动作电位,E_(max)为—62±19mV,E_t为81±23mV,dv/dt_(max)在40V/sec与90V/sec之间。当动作电位超过90mV以上时,节律缓慢而不匀齐。有时在动作电位超过100mV或更高时,超极化及后去极化均消失,而皇“正常”心室肌动作电位图形。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组胺致豚鼠心室乳头肌早发后去极化和触发活动。组胺(6.0μmol/L)可使动作电位APD_(50)、APD_(90)明显缩短(数据取自无异常自律性和振荡电位的细胞)。组胺可诱发早发后去极化(发生率57%),振荡电位和触发活动。早发后电位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常常伴有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触发活动可表现为快速自发性动作电位(发生率14%)。结果提示,组胺诱发的早发后去极化和触发活动可能和心性过敏反应等疾病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9-蒽羧酸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和L型Ca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9 蒽羧酸 (9 AC)对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 (AP)和L型Ca电流 (ICa)的影响。方法 :电流钳配合制霉菌素膜穿孔方法记录心室肌动作电位 ,用全细胞式膜片钳 (Whole cellrecording)技术记录ICa。结果 :在低Cl-状态下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 (ISO)可使动作电位时程 (APD)明显延长。 9 AC单独使用时对AP无作用 ,但在ISO的作用下 ,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9 AC可使APD进一步延长 ,ISO和 9 AC的作用可被Ca2 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 (3μmol/L)所反转。电压箝实验发现 ,在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ISO激发下 ,9 AC使ICa的幅度进一步增加。结论 :9 AC与ISO有协同作用。本文结果提示 9 AC敏感性蛋白磷酸酶参与Ca2 通道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分离的成年豚鼠心室肌单细胞在高钾(25mmol/L)溶液中部分除极化使钠通道失活,用细胞内刺激诱发慢反应动作电位。20μmol/L 的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这种慢反应动作电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20μmol/L 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0.28μmol/L 的异丙肾上腺素强化的慢反应动作电位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而且,随异丙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69 nmol/L—0.55μmol/L)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以上结果提示丹参酮 Ⅱ-A 磺酸钠可能是一种钙拮抗剂。50—100μmol/L 的丹参酮 Ⅱ-A 磺酸钠使分离的成年豚鼠心室肌单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达峰值的时间延长。提示高浓度的丹参酮 Ⅱ-A 磺酸钠对钠通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三种满江红光合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和蕨状满江红(A.filiculoides)的光合与固氮(乙炔还原)活性对温度的反应差异。根区培养液温度在7—40℃范围内满江红与卡洲满江红的光合活性在30℃达到峰值,高于或低于30℃均急剧下降。而蕨状满江红在7—25℃的根区温度范围内光合活性差异不大,高于25℃则下降(图2)。0℃24小时或40℃2小时暗预处理对三种满江红光合活性与乙炔还原活性表现出不同影响(图3,4)。本文报道的方法可用于满江红生理生态参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玉蕊属(Barringtonia)植物是一类应用较广的药用红树植物,文章综述了玉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文献报道的玉蕊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特别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皂苷;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和抗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爪陆龟生态学研究概况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海涛 《四川动物》1998,17(2):65-69
1991-1992年,于新疆霍城以散放观察法为主对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野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爪陆电3-4月出蛰,日活动节律可分为转身期、日光浴期、前活动期、避暑期、后活动期和夜息期,7-8月入蛰;生境可分为阳坡、阳坡、坡顶和沟底,偏爱活动于沟底;记录其取食植物47种,喜食拉拉藤、旋花等种类;亚成体日食量4.1±1.8g,日取食时间10.3±3.4min.;成体日食量9.7±7.3g,日取食时间27.8±21min.;观察到2窝卵,产于5月中旬,窝印数3枚,孵化率16.7%,成活率为零,孵化期120天;现实际分布面积180km2,科群密度6只/kkm2,性比1∶1,年龄集中在9-15年,体重300-500g最多,背甲长主要为9-15cm;四爪陆电受人为捕杀严重,濒临绝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同定化酵母的使用时间,本文在交联海藻酸钙包埋法的基础上,引入柠檬酸强化剂,制成柠檬酸强化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它的机械强度与海藻酸钙无差別。由于柠檬酸的络合作用,阻止了钙离子的溶出,因此,在磷酸缓冲液中稳定。载体内微环境的改变,提高了发酵活性,使发酵时间缩短为16小时。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研究了可溶性吡啶型(BVP)树脂的浓度、处理菌液的细胞浓度、悬浮介质、温度及pH等因素对可溶性BVP树脂抗菌活性的影响,比较了BVP树脂对不同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探讨了BVP树脂用于水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5株假丝酵母测定了84项性状,用不同的聚类方法进行了聚类,结果以Ssm系数的UPGMA方式处理较合适。根据UPGMA聚类结果,这些菌株主要分成两大类群。对代谢活性(生理生化性状的阳性百分率,MA%)分析的结果发现,第一类群的代谢活性在40%至73%之间,而第二类群在9%至33%之间,类群间代谢活性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某些传统鉴定方法中的鉴定指标(如硝酸盐同化等)不能代表类群的特征,而另外一些指标(如MA%,海藻糖、松三糖和麦芽糖的同化等)具有类群的特征性。虫生假丝酵母(C.insectorum)和穿凿假丝酵母(C.terebra)的相似性系数高达90%,这两个种应该合并为一种。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芦苇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对生境条件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生长的四个不同生境芦苇为对象,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叶解剖结构、光合关键酶活力、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发现,沼泽芦苇叶中虽具有不典型的花环结构,但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24.4,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1218Unit mgpro-1·min-1δ13C值为-34‰,这些测值位于C3植物(小麦)的范围内。生长于沙丘上的芦苇叶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异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为0.985, 乙醇酸氧化酶活力为504 Unitmgpro-1·min-1,δ13C值为-20.9‰,这些测值与典型C4植物(玉米)十分相似。盐化草甸芦苇和盐化草一沙丘过渡地带芦苇叶中均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大型叶绿体,RUBPcase活力/PEPcase活力比值分别为2.45和1.53,但乙醇酸氧化酶活力分别为1470和2058Unitmgpro-1·min-1,δ13C值分别为35.6和30.6‰,综合盐化草甸芦苇和过渡地带芦苇的上述指标,似介于沼泽芦苇和沙丘芦苇之间。由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芦苇,在种内发生有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采用无线电遥测、跟踪和直接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5只大熊猫1981-1982年的昼夜活动。大熊猫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最高是18:00时,次高是04:00时;有两个低谷,最低是09:00时,次低是24:00时;年平均昼夜活动率为57-66%。  相似文献   

19.
甘蔗叶不同部位ATP酶活性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蔗叶片,叶鞘和肥厚带韧皮部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的质膜、内质网和某些伴胞细胞基质、小囊泡和发育成熟的液泡上;叶片韧皮部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和厚壁通道细胞质膜及小囊泡中亦显示有 ATP 水解产物;维管束鞘细咆与厚壁细胞或厚壁通道细胞所构成的细胞间隙上也存在有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沉淀。甘蔗叶片大、中、小三种维管束,从小维管束到大维管束,面向细胞间隙的细胞表面上的 ATP 酶活性逐渐增强,而维管束鞘细胞质膜上的 ATP 酶活性则趋于减弱;同一维管束内则以韧皮部细胞的 ATP 酶活性最强。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存在很多的胞间连丝,并表现出高的 ATP 酶活性。讨论了 ATP 酶活性的分布状态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向韧皮部运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静电场对植物光合器官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静电场促进水萝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光合、呼吸活性增加,使叶片光合细胞的数目、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叶绿体中基粒及类囊体片尾数都趋增加。结果表明,先合结构及活性的改善与静电场促进植物的离子吸收有关,从而改善了植物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