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对这类病原菌进行分子快速检测是病害早期诊断、检疫、监测、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本综述详细介绍与评述了一些常见的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和核酸滚环扩增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旨在对该研究领域的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利用rep-PCR、AFLP和RAPD等多种基因组指纹分析方法,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用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图谱有助于理解病原细菌的分类、群体结构,还有利于设计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策略用于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已有许多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rDNA-PCR、ITS-PCR、ARDRA等,有很多特异性引物及检测程序,已在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中广泛应用。PCR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辅助分析,为植物病原细菌群体动态和生态学知识提供了基本框架,使植物病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PCR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ep-PCR,AFLP和RAPD等多种基因组指纹分析方法,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用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图谱有助于理解病原细菌的分类,群体结构。还有利于设计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策略用于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已有许多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rDNA-PCR,ITS-PCR,ARDRA等,有很多特异性引物及检测程序,已在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中广泛应用,PCR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辅助分析。为植物病原细菌群体动态和生态学知识提供了基本框架,使植物病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戴蓬博  张荣  孙广宇 《菌物学报》2021,40(4):936-964
苹果为我国主要栽培水果,苹果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原菌物是苹果病害的主要病原物,对我国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害.国际上病原菌物为苹果主要病原类型,其数量占苹果病原物的93.4%.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对苹果病害的病原学进行了长期研究,描述与记载了大量国外已报道的病原真菌和病原卵菌,也描述了一些国外尚...  相似文献   

5.
我国蜜蜂主要病原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珣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8,45(3):483-488
蜜蜂是重要的经济昆虫。蜜蜂病害威胁蜜蜂产业的发展。蜜蜂病害检测及病原鉴定是病害防治的基础。文章详细介绍我国蜜蜂常见6种主要病害(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囊状幼虫病,慢性麻痹病,微孢子虫病,白垩病)的病原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曼玲  周雪平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49-151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每年全世界由植物病毒病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估计高达150亿美元。植物病毒病的准确诊断有利于病毒病的综合防治。近年来,由于植物病毒分类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病毒鉴定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大发展。本文介绍植物病毒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1生物学鉴定 利用生物学鉴定进行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寄主植物和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植物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寄主病症、寄主范围和交叉保护现象。在早期的植物病毒研究中,病毒检测和鉴定是以病症为主要根据,现证实这不太可靠[1],…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细菌检测和细菌病害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敏  孟玉芹 《菌物研究》2009,7(3):211-217
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讨论。在重要水产养殖疾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方面,重卢、讨论了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疫苗和免疫促进剂的开发以及基因工程疫苗。本文还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战略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内迄今对柑桔黄龙病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但作者多系植物病理学家,文章大部分侧重于病原探讨上,多从病理学方面阐述病害问题,而从栽培角度来讨论病害者较少。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能同时遭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这种侵染现象被称为“复合侵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植物中不断检测到多种病原共存,这些病原同时或相继进入植物,与寄主植物及其内部的其他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对病害发展和流行造成影响。本文综述了复合侵染的形成条件、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以及复合侵染的后果,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合侵染,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与鉴定病原细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病原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 阐明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并建立了MALDI-TOF-MS 分析病原细菌的标准方法。对不同属、种和亚种的12株植物病原细菌进行全细胞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MS能快速而准确的区分和鉴定病原细菌, 分析过程简单、灵敏度高。此法在细菌属、种、亚种和菌株水平上, 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2.
核酸检测技术因其快速、灵敏、特异、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以及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中。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核酸的多重检测技术在核酸诊断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多重PCR、核酸等温扩增、基因芯片为基础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可对多个靶标进行同时检测,具有快速、高通量、样品消耗少等特点。本文扼要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检测、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全球分布且寄主范围广泛,严重危害多种植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核盘菌研究主要集中在真菌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方面。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多种组学技术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平台。文中主要综述利用多种组学研究方法在植物病原真菌核盘菌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探讨开展植物病原物及病害发展的系统性研究思路,以期为核盘菌的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植物病原物及病害系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兴区甘薯根腐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大兴区大肆爆发的甘薯根腐病病害,为确定造成该病害的优势真菌类型,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从患病甘薯根部分离真菌,通过真菌ITS区PCR扩增及系统发生关系等对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类群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分离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两株真菌均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研究结果为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依据,以期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16S rRNA 为靶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包括监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以及未被培养微生物.通过对临床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检测能提供微生物在人体中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其结果快速准确,较之传统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美人蕉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和生物资源。为了明确美人蕉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并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调查了昆明市美人蕉黑斑病的发生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昆明美人蕉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17.
发现新病原、建立新病原学的技术与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对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角度来看,新病原体应该包括:①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②已发生变异、毒力增强、使用现有技术和方法无法给予准确诊断或鉴定的病原体;③在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议设置新病原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与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交融,建立发现新病原、判断新病原与疾病的关联度以及危害预警等技术和理论体系。新病原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发现新病原、研究新病原、预防和控制新病原的能力,包括建立病原体检测技术储备,准确鉴定在我国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立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发现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建立能及时发现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常年危害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防治病害的最有效措施是抗病育种。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抗病育种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抗病毒病害,抗细菌病害,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在发展生物技术的同时,须基因工程与基础研究并重,要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农业技术有机结合以及加强基因工程与环境生态平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谢联辉植物病理学家。1935年3月生,福建龙岩人.现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他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自1973年以来,在他主持下建立起一个颇具特色的植物病毒研究体系,系统研究了中国水稻、甘薯甘蔗、水仙以及福建烟草、蕃茄等植物病毒的种类、分布、测报和治理。先后发现、分离和鉴定的植物病毒有1个世界新记录。11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大陆新记录、并弄清其病原性质与传播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发展我国植物病毒病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发现命名了一种新的病  相似文献   

20.
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巧玉  王晓娟  李媛媛  林双双  孙莉  王强  王茜  金樑 《生态学报》2013,33(19):5997-600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菌、线虫、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土传性植物病害,诱导宿主植物增强对病虫害的耐/抗病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已经引起生态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AM真菌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入侵位点和营养分配、诱导植株体内抗病防御体系的形成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