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人造血液,将于5年内用于救治战场上的伤兵。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增多和血液粘度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红细胞增多和血液粘度间的关系。方法:对进入高原不同时间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以及供氧指数等)检测和分析。结果:(1)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性随进住高原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2)血液粘度在进住高原的早期明显升高,后期恢复正常;(3)红细胞的聚焦性在进住高原的早期显著升高,后期则下降;(4)组织供氧指数在进住高原的早期明显降低。而后期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血液粘度不随红细胞压积增高按比例升高。红细胞变形性增强和红细胞聚集性下降,可能抑制了红细胞压积增高所引起的血液粘度的过度升高,从而有助于维持组织的正常供氧。  相似文献   

3.
氟碳代血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对人造血液的研究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首先研制成多种能补充循环血浆量不足的代血浆,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羧甲基糖淀粉等已在临床中大量使用。但是代血浆物质只起着维持血容量的作用,而没有血液的载氧性能。科学家们想在本世纪解决研制兼具动物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物质是不可能的,因而集中力量研制具有供氧和输送  相似文献   

4.
引言1962年,科学家发现血液粘稠增高是导致心肌梗塞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高粘血症这一名词。以后,在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脑血栓、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现有血液粘度增高。〔1〕。高粘血症病因人体正常时血流速度很快,大循环一个周期大约20秒左右。如果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则下降,尤其在微循环系统最易引起血液瘀滞、阻塞,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高粘血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红细胞聚集现象的发生。在正常的生理作用之下,红细胞之间有一定间隙和距离(散开游动),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则…  相似文献   

5.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26(2):113-113
英国一家公司的科学家发现,将电场和超声波结合,能够杀死实验鼠体内的癌细胞。这种疗法先对癌细胞施加电场作用,使它们变得对超声波比较敏感,然后用超声波轰击,使癌细胞自毁。这家公司的科学家此前曾用这种技术来处理红细胞,将它作为载体为人体患病部位输送药物。在体外对红细胞施加电场,其细胞膜就会变得可渗透,可以往细胞里填充药物,然后再将红细胞输回病人体内,用超声波作用于患处,红细胞就会破裂,释放出药物。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9,(7):39-39
英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人造胃,相信这将是世界上第1个也是最精密的人造胃。 这种人造胃将能解答食品结构、生物活性成分潜力和普通食品安全等问题.并且经过进一步开发,这种装置能够替代或是先于高成本的人体生物实验,从而在药品测试中对药物进行评估。这一内脏模型由英国食品研究所的科学家负责研发,这可能是目前唯一的能够把消化时出现的物理、机械和生物化学环境知识结合在一起的人类胃模型。  相似文献   

7.
蟹壳的妙用     
以往被认为毫无价值的蟹壳,如今却突然在生物工程的领域里崭露头角。据分析,甲壳质的化学构造与纤维质的纤维素完全一样,易吸水,对人体亦无拮抗作用。由此,科学家们使用特殊的溶液从蟹壳中提取甲壳质,用于医疗等方面。尤尼奇卡公司将甲壳质的粉末处理成薄膜状,从而制成了适用于治疗烫伤的人造皮肤。与以往使用的牛皮或猪皮相比,蟹壳人造皮肤要适合于人体,并具有吸收从伤口渗出的体液,减缓疼痛的效果。当伤口愈合长出新的皮肤后,这种人造皮肤便会自动脱落。  相似文献   

8.
人造心脏材料的选择是由人体组织的异体排斥、血液凝结、每年4千万次的跳动等因素所决定的。在美国,除了“贾维克7型”人造心脏外,还有许多研究中心正在致力于人造心脏的开发,如宾夕法尼亚州Hershey医学研究中心,俄亥俄州Cleveland医疗中心和麻省Waleham市热电子公司,它们也研究试制了具有部分或全部替代自然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装置。但是,各种设计在选材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常识的逐渐普及和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无偿献血行为日益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但是现阶段仍有部分市民对于无偿献血医学知识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无偿献血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面临不小阻力。本文通过对人体血液进行介绍,深入分析机体献血后的自我调节机制,并提出机体献血后营养补充的具体措施,推动无偿献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生理卫生》课本中,第四章循环系统血液成分一节中,指出血液由血浆和细胞组成,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这就承认了血小板是(血)细胞。而据其他书中记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有形成分,由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呈双凸扁盘状,直径2-4μm,由透明部和颗粒部组成,由此推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家扬柯夫斯基教授,不久以前在乌克兰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实验室作第554次使狗复活的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在实验中,他把一种特殊装置——“人造心脏”和狗的颈静与动脉连接起来。“人造心脏”可以把狗的血液吸入血管和输入另一个装置,即“人造肺”中。4分钟以後,这隻狗即进入临床死亡状态,它的心脏和肺的作用停止了,反射也停止了。再过10分钟,他拨开“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后机体内的代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献血后对自身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机体内会产生那些代偿机制 ?1 机体内血量及血液的组成人体内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中91 %为水分 ,其他固体物质包括血浆蛋白质、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如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 99%。1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7%~ 8%。 1个体重为 70kg的男性血量约为 5 .0~ 6.0L ,女性稍少约为 4.5~ 5 .5L ,机体在安静情况下 ,绝大部分的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称之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液滞留在…  相似文献   

13.
<正>血液是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人体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迅速危及生命。自英国科学家哈维1628年提出血液循  相似文献   

14.
人造血管     
美国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培植出一种人造血管 ,其比真正的血管坚韧 2 0倍 ,而且完全由人体细胞长成 ,表现出真正的人体组织的外观、功能和感觉 ,适用于那些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用来制造人造血管的细胞是从病人腿部的血管中提取的 ,然后细胞被放进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反应器中生长 ,这样 ,皮肤细胞被改造成血管细胞。由病人自身细胞长成的血管有很多优点 :它不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血管周围也不会形成疤痕。因此 ,医生可以培植出更细小更精确的血管 ,和真正的血管相吻合 ,并且能改善血液的流动方式。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的流变能力在整个人体微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动网格技术, 对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 研究对象包括血浆、红细胞膜、细胞质及微血管狭窄处. 模拟涉及了血浆、细胞质与红细胞膜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以及红细胞膜与微血管狭窄处的接触问题. 结果表明, 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的能力受血浆流速与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的影响较为显著, 且在保持血浆流速不变的条件下, 升高的血浆黏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红细胞穿越微血管狭窄处. 由此认为, 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内血液流变能力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白细胞的增多, 进而引发红细胞的聚集及血液结构的改变. 本研究作为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 目的在于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体血型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随着现代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学的进展,免疫血液学的基础理论飞跃地发展,促进了血型工作的发展,除红细胞血型系统外,相继发现白细胞、血小板、血清和红细胞酶均有各自的型别。“血型”的概念应是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血型”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血型的常规技术,我国近年来引进了单克隆抗体和重组DNA技术,这必将使血型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早在30多年前,英国医学家威尔逊就预言:人类将在自己身上安装各种人造器官。所谓人造器官,就是指用来代替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人工装置。进入80年代,由于新材料、化学工程、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造器官犹如雨后春笋。目前,除了脑和肠之外,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都可用人造器官来替代。威尔逊的预言将逐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五羟色胺(5-HT,serotonin)和褪黑素(melatonin)对红细胞悬浮液粘度及红细胞形状的影响.建立五羟色胺温育的红细胞-血浆体系、红细胞-HEPES缓冲溶液体系及褪黑素温育的红细胞-血浆体系、红细胞-HEPES缓冲溶液体系;观察各体系中红细胞悬浮液粘度的改变及其形态变化.用正常的红细胞悬浮液作对照进行比较时发现,五羟色胺和褪黑素温育后的红细胞悬浮液粘度显著下降;五羟色胺温育后的红细胞形状呈梭形,而褪黑素温育后的红细胞形状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血液粘度有直接影响.这对于揭示血瘀症的分子本质和人体在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快速血液凝结剂,它是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或者说是以铁为基础的化合物。能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血液的凝结,即使是凝结力很差的人也不例外。据说,它今后能应用于皮肤创伤、  相似文献   

20.
答:铁与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铁缺乏症患者多伴有缺锌。这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铁与锌的吸收部位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及小肠后端。人体内的锌约60%存在于肌肉,30%存在于骨骼(后者不易入血)。血液中的锌则80%存在于红细胞膜的碳酸酐酶中,锌的排泄主要是通过大小便和汗液。人体缺乏铁可造成组织细胞内的生化改变,使一些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合成减少或活性降低,红细胞表面积缩小,使部分红细胞结合锌相对过剩,血液中的游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