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钟玥茜 《生态科学》2013,32(2):246-252
通过对水黄皮在我国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繁殖栽培技术、种子含油率及油脂脂肪酸组成等生态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水黄皮在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对水黄皮在华南沿海滩涂地的种植及作为能源植物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水黄皮可以作为华南地区土壤改良的工具种和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三种真红树群落和三种半红树群落在吸收二氧化碳、吸收重金属以及净化空气三项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L.)Engl.]和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Linn.)Pierre]在光合作用方面要优于其他三个树种:重金属吸收方面水黄皮具有很强的吸收重金属Cd的能力,同时该6种红树植物均有很强的吸收Cr的能力,在净化空气的生态服务功能方面杨叶肖槿和水黄皮较其它红树植物要好.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六种红树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水黄皮、杨叶肖槿和无瓣海桑三种红树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较之其他三种要好.  相似文献   

3.
72 DAA是黄皮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特征时期 .此时期种子的贮藏特性与在此时期前后采收时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且其不可冻结水的比例最低 .旺盛的生理代谢和过高的不可冻结水含量维持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结构使黄皮种子的生活力依赖于高含量水分 ,可能是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的主要原因 .用 DSC法可以检测黄皮种子在贮藏和脱水过程中种子活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柑橘与黄皮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异常倍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皮属(Clausena)是芸香科柑橘亚科黄皮族植物,有30余个种,其中11个种原产于中国。黄皮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有大面积商业栽培,其中鸡心黄皮是最著名的品种[1]。本研究以柑橘属优良脐橙品种“朋娜”为胚性愈伤组织亲本,以黄皮属品种鸡心黄皮...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KCN预处理与未处理黄皮神经在脱水后活力的变化,表明KCN预处理可有效降低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电解质渗漏率分析表明,KCN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黄皮种子胚轴在脱水过程中的膜损伤。此外,KCN预处理抑制了黄皮胚轴在脱水初期的呼吸速率,在脱水过程中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复水后该抑制很快消失,在脱水6d后的复水吸胀过程中呼吸速率恢复较对照为快,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呼吸途径分析表明,黄皮胚轴及其线粒体  相似文献   

6.
黄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特产果树,含有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糖以及杀虫、抑菌和除草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本文就黄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KCN 预处理与未处理黄皮种子在脱水后活力的变化,表明KCN 预处理可有效降低黄皮种子脱水敏感性。电解质渗漏率分析表明,KCN 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黄皮种子胚轴在脱水过程中的膜损伤。此外,KCN 预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皮胚轴在脱水初期的呼吸速率,在脱水过程中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复水后该抑制很快消失, 在脱水6 d 后的复水吸胀过程中呼吸速率恢复较对照为快,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呼吸途径分析表明,黄皮胚轴及其线粒体的呼吸以细胞色素途径为主。还分析了脱水对黄皮胚轴线粒体蛋白质及其氧化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皮属部分种及栽培品种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自觉  何丽卿  黄昌贤   《广西植物》1992,12(2):118-124+19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南地区黄皮属(Clausena Burm.f.)5种(变种)及9个黄皮栽培品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花粉形态组成、沟孔特征、外壁纹饰特征是黄皮属种级或种级以下各个分类等级内的个体相互区分的有效特征,可以作为种或品种鉴定的依据之一。另外,对花粉形态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被子植物基因组大小的种间差异巨大,约为2400倍.基因组大小与植物从细胞核到个体水平的一系列性状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作为水分和养分共同限制的生态系统,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对氮素、水分有效性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种间基因组大小不同有关.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水分、氮素添加实验平台植物的基因组大小,研究了不同基因组大小植物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和物种丰富度对水分、氮素添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基因组大小显著影响了不同植物ANPP对水分的响应,小基因组植物ANPP对氮水添加响应更敏感,加水和氮水共同添加显著增加了小基因组植物ANPP,而大基因组植物ANPP对所有处理响应均不显著.加氮对大小基因组植物ANPP都无显著影响.大小基因组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对氮水添加的响应也均不显著.基因组大小影响内蒙古草原不同植物ANPP对水分增加的响应.作为植物细胞核水平上十分稳定且种间差异巨大的物种性状,将基因组大小引入生态学研究将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成芝  冯恒光  赖其瑞   《广西植物》1988,(4):329-334
<正> 芸香科黄皮属(Clausena)植物全球约25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记载有9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两广、云南种类较多;广西现知6种,民间大多作药用,黄皮和小叶黄皮在我国南部广泛栽培,果实供生食或加工,黄皮的优良品种为岭南佳果之一。目前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及进行化学成分和挥发油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药理室,用大鼠进行动物实验,证明黄皮叶有降血脂作用。在研究黄皮属的分类时,某些种的形态特征很接近,叶的形状、大小变化大,在无花果的情况下更难区分,笔者试图从叶的解剖构造探讨种间的差异,为植物分类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供临床用药及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秋茄Kandelia obovata Sheue,LiuYong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带与河口潮间带的常绿红树植物,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秋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分子标记的秋茄亲缘地理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研究;最后还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展望了秋茄分子生物学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麻疯树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柴油型能源树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关于它的各项研究持续升温。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麻疯树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是揭示麻疯树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的分子标记研究;二是全面解析麻疯树分子网络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三是以培育优质高抗品系为目标的代谢和发育调控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研究;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麻疯树未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M.P. Hill 《BioControl》1998,43(2):215-224
The frond-feeding weevil, Stenopelmus rufinasus Gyllenhal, was imported into quarantine for testing as a potential natural enemy for the invasive fern Azolla filiculoides Lamarck in South Africa. Adult S. rufinasus lived for approximately 55 days during which the females produced on average 325 offspring.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for the immature stages (egg, three larval instars and pupation) was about 20 days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for several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per year. Both the adults and the larvae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A. filiculoides in the laboratory. Host specificity of this insect was determined by adult no-choice oviposition and larval starvation tests on 31 plant species in 19 families. Adult feeding, oviposition and larval development was only recorded on the Azolla species tested (A. filiculoides, A. pinnata subsp. poss. asiatica R.K.M. Saunders and K. Fowler, A. pinnata subsp. africana (Desv.) R.K.M. Saunders and K. Fowler and A. nilotica De Caisne Ex Mett.). A. filiculoides proved to be significantly the most suitable host for the weevil. The low adult emergence from A. nilotica and A. pinnata subsp. africana would most probably prevent the weevil from establishing on them in the field. A. pinnata subsp. poss. asiatica which supported greater development, is thought to be introduced and has a weedy phenology in South Africa and is thus of low conservation value. Therefore, any damage inflicted on this plant in the field may be an acceptable trade-off for the predicted impact of S. rufinasus on the aggressive exotic weed, A. filiculoides.  相似文献   

15.
To understand speciation, we first need to know what species are. Yet debates over species concepts have seemed endless, with little obvious relevance to the study of speciation.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in resolving these debates, favoring a lineage-based, evolutionary species concept. This progress calls for reconsideration of the study of speciation. Traditional specia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has led to grea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how nonallopatric speciation occurs and how species diverge and remain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However, this research has neglected the question of how new species arise in the first place for the most common geographic mode (allopatric). A new and very different research program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that split an ancestral species into new allopatric lineages. This research program will connect speciation to many other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ecology, biogeograph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相似文献   

16.
木霉菌及其系统分类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木霉菌(Trichodermaspp.)的分类历史、主要分类系统、分子生物学在木霉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我国木霉菌分类研究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木霉菌的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近些年来国际上对木霉菌的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陆续发表了许多新种,目前木霉属已报道有3组60种和2个变型。另外,对木霉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细胞微系统技术研究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微系统科学及药物筛选等学科交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综合利用了微系统平台技术,将细胞的培养、观测和分析在微系统平台上完成,丰富了细胞研究方法,为细胞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现对目前细胞微系统研究中几种典型的方法,如立体微结构模型、软光刻、微流体、芯片毛细管电泳、微电极等进行综述,并阐述其在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俊丽  王贵学 《遗传》2005,27(3):492-498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对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稻瘟病菌成功侵染寄主包括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侵染钉分化和侵染性菌丝扩展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环节都是由特定基因控制的。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二者的不亲和互作是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稻瘟病菌致病性的生物学及其遗传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就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子遗传学及其遗传变异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曾晨  刘阳 《生物多样性》2022,30(11):22219-161
长期以来, 学者普遍认为大多数鸟类的嗅觉能力较弱或丧失。早期实验未能得到统一而清晰的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认知误区。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发展, 解剖学、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等学科提供了鸟类嗅觉存在的证据。目前, 相关研究在鸟类14目33科中发现了嗅觉通讯的证据。与视觉和听觉一样, 这一感觉通路可能在鸟类的觅食、导航、防御、隐蔽、警戒和交流等社会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于嗅觉通讯在鸟类社会行为中的功能, 通过回顾近十年的相关研究, 综述鸟类嗅觉在物种和个体识别、繁殖行为、亲缘识别、配偶选择与竞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也指出: 研究手段的创新将揭示更多鸟类物种在社会行为中对于嗅觉通讯的运用。此外, 当前研究多聚焦于少数物种和单一层面(如生理、生态和环境等), 使用分子生物学、解剖与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手段的整合研究较为缺乏; 而后者更有可能全面地揭示鸟类嗅觉通讯的复杂机理及其在社会行为中发挥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有害甲藻孢囊主要是指能产生毒素和(或)能引起有害藻华发生并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各种危害效应的甲藻孢囊。我国沿海共记录了10属18种,占全球有害甲藻孢囊的3/4。这些有害甲藻孢囊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害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准确判断不仅对研究其多样性及分布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水产品的安全检验和有害藻华的早期预警。对有害甲藻孢囊的分类主要存在鉴定困难、鉴定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有害甲藻孢囊的危害、中国沿海有害甲藻孢囊的种类和分布,以及有害甲藻孢囊的鉴定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孢囊及营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毒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准确鉴定有害甲藻孢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