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人 《遗传》1985,7(1):30-30
先夭性耳瘘管是较常见的耳部畸形,是一 种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上皮性小盲管。耳瘘管 多开口于耳轮脚前或耳轮上,一般无害,但有的 可反复感染,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原因,以及二次手术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共诊断收治的68例复发先天性耳前瘘管病例,观察其二次手术效果。结果:68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复发患者中,66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7.06%。结论:再次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有效途径,完全切除残余的瘘管及上皮组织是防止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切开、引流、换药、微波理疗。结果耳前瘘管的伤口顺利愈合。结论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进行有效的切开和换药增加微波理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后头皮瓣急诊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急诊的7例外伤后耳郭部分缺损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其中右耳4例,左耳3例)采用耳后头皮推进瓣即刻修复,以耳郭缺损耳后皮肤及头皮皮肤做推进瓣,将断离的耳郭去皮保留软骨与耳郭断端软骨缝合形成软骨支架,推进皮瓣部分卷曲缝合形成耳轮结构修复耳郭缺损。结果:7例耳郭部分缺损均在急诊环境下即刻修复,耳郭大小和形态满意,颅耳角略变小,随访3~6月耳郭形态稳定。结论:耳后头皮推进瓣卷曲缝合可在急诊条件下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一次达到较满意外形的优点,对于无条件行二期手术的患者具有较大意义,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及其交界的古文和保靖三县县治内发现一种沙螨,认为是一新种,订名为吉首纤沙螨。 吉首纤沙螨Leptotrombidium(Leptotrombidium)jishoum sp.n. 标本:正模与1副模,宿主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寄生部位耳轮边缘,采自湖南省吉首县岩界,1983.Ⅶ.29;13副模宿主黑线姬鼠(耳轮边缘),采自湖南  相似文献   

6.
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瘘管埋植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药物对脊髓机能的影响,过去常用离子透入、局部动脉内注射、急性蛛网膜下腔注射以及脊髓动物全身给药等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既作用于脊髓,又作用于脑,不利于定位;有的不宜于长期反复使用。最近,我们参照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药学院Yaksh和Rudy(1976)的方法,建立了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瘘管埋植法。此方法简便易行,通过瘘管可长期、反复给药,在动物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慢性实验观察,以进行脊髓机能的定位研究。带有瘘管的大鼠可以存活4个月以上。一、瘘管的制备植入瘘管均选用外径0.61毫米,内径0.28毫米的PE-10聚乙烯管。瘘管的长度视大鼠体重而异,我们一般选用200~300克大鼠进行实验,瘘管全长12厘米,插入7厘米,可达腰膨大上缘。为固定瘘管插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的深度,在离瘘管下端7厘米处,套以一直径约1.5毫米,长约3.0毫  相似文献   

7.
蛇胆的妙用     
1 处方:干蛇胆一至两个。2 主治:肛瘘3 用法:先将肛门周围洗净,然后将干蛇胆从瘘口慢慢送至瘘管底部(不贯通瘘管),如果瘘管贯通,则应将蛇胆贯穿整个瘘管,使蛇胆两端祼露在瘘管内外口之外。4 药理经过:用药后一至三天,蛇胆吸水肿胀,患者局部有微热肿痛感,继之胆汁渗出,作用于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基础上,对6个采自云南、广西、福建和江西的靴耳属新种进行描述,分别命名为齿缘靴耳、异囊靴耳、假黏靴耳、网孢靴耳、条纹靴耳和毛缘靴耳,并编制中国靴耳属已知物种检索表。基于已知的靴耳属ITS序列,对靴耳属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球孢亚属是并系群,并确定了锁状联合的有无及菌盖表皮是否具有凝胶层是靴耳亚属的主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相似文献   

10.
以500-Hz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分别测定了20位受试者(9例正常者,11例耳病患者,共40耳)的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和行为反应三项指标的阈值。结果如下:EOAE阈值的主要分布范围在〔20,60〕dB nHL,该范围耳数是其阈值总范围〔15,70)dB nHL耳数的93%;40-Hz AERP阈值主要在〔20,6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20,90〕dB nHL耳数的95%;行为阈主要在〔20,40〕dB nHL,耳数是其阈值范围〔15,80〕dB nHL耳数的91%,全部受试者有13耳EOAE未引出(正常者3耳,耳病患者10耳),占总测试耳数的33%。三项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EOAE—40Hz AERP,EOAE—行为反应,40Hz AERP一行为反应的r值分别为0.609(0.002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多室胃瘘管手术及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由于具有多室胃的结构,因而在生理机能上就有许多特点。单就消化道运动方面,就有反刍反射、食管沟闭合反射、以及网胃和瘤胃的混合运动等一般单室胃动物所不具备的运动反射。为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反刍动物多室胃的运动规律,以及在科学研究中,进一步研究反刍动物消化道的运动机制,都需要掌握多瘘管手术(即瘤胃、网胃、瓣胃、皺胃瘘管手术),及实验方法。根据我们在工作中的体会,现将羊的多室胃瘘管手术及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耳蕨属一新组——新生耳蕨组Sect.Neopolystichum Ching。小羽片背面具披针形小鳞片 使得新生耳蕨组显著区别于后生耳蕨组Sect.Metapolystichum Tagawa(emend.Zhang&Kung,1996)。 本文对新生耳蕨组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记载本组植物7种,并给出了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认为九州 耳蕨P.kiusiuense Tagawa是大叶耳蕨P.grandifrons C. Chr.的一异名,二尖耳蕨P.biaristatum(Bl.)Moore极有可能并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中南半岛、缅甸和云南。  相似文献   

13.
"亚东黑耳"是西藏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特色野生珍稀食用菌,但对其分类学地位尚无定论。本文基于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了东亚、欧洲和北美洲与亚东黑耳相近的黑耳属标本,发现碟形黑耳Exidia recisa是个物种复合群,已知包括4个种,欧洲有碟形黑耳和浅波黑耳E. repanda两个种,北美洲有钝齿黑耳E. crenata,东亚的为1新种,本文将其描述为亚东黑耳Exidia yadongensis。这4个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中相近,形态相似,但亚东黑耳的子实体边缘基本是全缘,担孢子大小为12–16×3–4μm(Q=3.62–3.83),而欧洲的碟形黑耳E. recisa和北美洲的钝齿黑耳E. crenata子实体边缘通常锯齿状,担孢子分别为13–15.5×2.8–3.8μm (Q=4.51)和12–14×3–4μm (Q=4.11),浅波黑耳E. repanda具有垫状至波浪状折叠的子实体,区别于其他3个种的盘状至耳状的子实体,其担孢子为12.7–15.7×2.8–3.7μm(Q=4.33–4.57)。此外,亚东黑耳具有树状分枝和叉形的子实层侧丝,但其他3个种只有树状分枝的子实层侧丝。尽管亚东黑耳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亚东黑耳的汉语名称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上述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四川贡嘎山地区耳蕨属5个新分类群,即阔基耳蕨,深裂耳蕨,铺散耳蕨,缺耳耳蕨,寒生耳蕨。  相似文献   

15.
高山耳蕨组的成员是中国西部、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常见的蕨类。其成员为夏绿植物,叶片 薄而柔弱。秋季叶片枯萎后叶柄基部宿存在地面形成一个丛堆以保护幼芽,这显然是对高山严峻环境 的适应。作为高山地带特有类型,1972年日本蕨类学家Sigeru Daigobo将它们作为耳蕨属下的一个组 ——高山耳蕨组Sect.Lasiopolystichum Daigobo,这是合理的。Daigobo建立此组时只包含3个种,经过 对中国大量标本及有关文献的研究,现知在中国约有30种应归人此组,其中有3新种:红鳞耳蕨P.ru- fopaleaceum,石生耳蕨P.saxicola,康定耳蕨P.kangdingense;2新变种.裂叶耳蕨P.sinense var.loba- tum,条裂耳蕨P.mollissimum Var.laciniatum;1新组合,钝裂耳蕨P.integrilobum(Sorolepidium)。据羽片背面的小鳞片类型可将高山耳蕨组划分为2个系:穆坪系Ser.Moupinensia和中华系Ser.Sinensia。  相似文献   

16.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耳叶牛皮消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调血脂、促进毛发生长、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提出了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亚东黑耳”是西藏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特色野生珍稀食用菌,但对其分类学地位尚无定论。本文基于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研究了东亚、欧洲和北美洲与亚东黑耳相近的黑耳属标本,发现碟形黑耳Exidia recisa是个物种复合群,已知包括4个种,欧洲有碟形黑耳和浅波黑耳E. repanda两个种,北美洲有钝齿黑耳E. crenata,东亚的为1新种,本文将其描述为亚东黑耳Exidia yadongensis。这4个种在系统发育关系中相近,形态相似,但亚东黑耳的子实体边缘基本是全缘,担孢子大小为12-16×3-4μm (Q=3.62-3.83),而欧洲的碟形黑耳E. recisa和北美洲的钝齿黑耳E. crenata子实体边缘通常锯齿状,担孢子分别为13-15.5×2.8-3.8μm (Q=4.51)和12-14×3-4μm (Q=4.11),浅波黑耳E. repanda具有垫状至波浪状折叠的子实体,区别于其他3个种的盘状至耳状的子实体,其担孢子为12.7-15.7×2.8-3.7μm (Q=4.33-4.57)。此外,亚东黑耳具有树状分枝和叉形的子实层侧丝,但其他3个种只有树状分枝的子实层侧丝。尽管亚东黑耳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由于亚东黑耳的汉语名称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上述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18.
谈谈鸟耳     
鸟类的耳,因为没有人类的耳廓(哺乳动物叫耳壳),而且往往被羽毛掩盖,所以一般看不到。只有那些头部羽毛稀少的,像非洲鸵鸟、秃鹳、秃鹫之类,才能在它们两眼的后下方看到两个黑洞。其实那也不是耳廓,是外耳道向外的开口,相当于人的外耳孔。至于猫头鹰的耳状羽,跟耳毫无关系,只是样子像耳的一撮羽毛,所以叫耳簇羽。  相似文献   

19.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耳蜗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是外毛细胞的非线性生物机构放大过程的一种能量泄露。我们将分形理论用于对耳声发射信号波形形态的研究 ,并通过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数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好的分形特性 ,为耳声发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民翼手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至1997年,通过对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3个县(区)68个洞穴的考察和标本采集,结合历史资料记述,确认重庆库区共有翼手目动物4科26种。其中8种为重庆市新记录,分别是绒菊头蝠、皮菊头蝠、西南鼠耳蝠、水鼠耳蝠、尖耳鼠耳蝠、大足鼠耳蝠、长折翼蝠和皱唇蝠。研究发现冀手类更喜欢潮湿、低海拔、人类干扰少、洞深在50m以上、周围是农田-草灌的洞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