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西部五大山系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内变异的探讨对揭示微进化过程具有积极
意义。本文以社鼠头骨为材料,通过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自我国中西部5 大山系的250 号标本头骨形态变
量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秦岭与四川各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已发生完全分化,而在四川各山系之间,除
邛崃和相岭山系外,其余各山系社鼠头骨形态已分化明显。腭长、上颌齿隙长等变量是各山系社鼠头骨样本发
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暗示上述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分化可能主要来自于局部种群在食物资源及觅食习性等
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尚揭示了在对具有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进行种下阶元(如亚种) 的划分
时,需充分考虑形态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面包虫制作小兽头骨标本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菊  吴毅 《四川动物》2005,24(4):586-588
我们利用面包虫虫蚀制作小型兽类头骨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依据蝙蝠头骨大小、标本浸制液种类、标本浸制时间、是否剔除舌、下颌软组织和颅骨两侧大片肌肉和标本清水浸泡处理时间等5个影响因素,设计蝙蝠头骨标本制作的实验(共27只蝙蝠头骨,分7个组).结果表明,利用面包虫虫蚀制作的头骨标本完整、干净,头骨较小的标本虫蚀时间较短,酒精或甲醛浸制一定时间的标本比新鲜标本更适合用虫蚀方法制作头骨,剔除肌肉等组织以及清水浸泡处理和适当提高实验温度均可以提高标本的制作速度,温湿度对标本制作过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8个金钱豹亚种中,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最濒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分类研究中,颅骨特征曾经是,并将继续是理解种间和种内分类的重要证据。因东北豹数量稀少,还未有其头骨测量数据的报道。本研究以1只病重死亡的雌性东北豹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经大昌Sunshine32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扫描获得影像数据,运用3D Slicer软件对东北豹头颅扫描数据进行头骨三维重建,建立东北豹头骨的“数字化头骨”并测得东北豹头骨的26项参数指标。该结果填补了我国大型猫科动物中东北豹头骨形态的数字化模型空白,为将来大型濒危猫科动物研究、保护、医疗、数据保存及猫科动物种群分化等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头骨的形态学信息,为东北豹的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产自内蒙古二马营组底部的又一掘兽类化石。按其头骨、下颔、牙齿的形态特征定一新属种:大孔伊克昭兽Yikezhaogia megafenestrala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6.
兽类(哺乳类动物)具有很发达的内骨骼,简称为骨骼。它的形态和构造因动物的种类大小和生活环境而不同。无论是研究兽类的形态、生理、分类、生态或进化等各方面,骨骼标本是最重要和最可靠的资料之一,在动物学教学上,骨骼标本也是最基本的教材。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些兽类骨骼标本制作的方法,以供读者参考之用。 (一)工具和用品刀和剪是制作骨骼标本最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禄丰晚三叠世(Rhaetic)下禄丰组地层中,采集了不少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包括十余个保存完好的小头骨。经过初步修理和观察后,可以确定,其中一部分是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s)的兽形爬行动物。此外,尚有几个是保存相当完好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头骨,根据初步鉴定,都可归入广义的三尖齿兽类(Triconodonta)。有的标本与始齿兽科(Morganucodontidae或Eozost-rodontidae)的已知属种很近似,但保存较完好;另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恐头兽类一新属种利齿狭头兽(Stenocybusacidentatusgenetspnov)。它以高而窄的头骨,轻巧的结构,大的眼孔,小的颞孔,三角形的上颌骨有别于所有已知的恐头兽类。它的门齿结构,及出现在头骨顶面容纳下颌收肌的凹陷显示了与安泰龙科(Anteosauridae)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其狭窄的头骨,大而侧扁的犬齿,及较为长大、侧扁、具边缘锯齿的犬齿后齿表明它代表一个新科,而且是恐头兽类中最为原始的科。  相似文献   

9.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1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白云山森林公园1废弃矿洞内(28°29′51″N,119°54′34″E,海拔306 m)采集到蝙蝠标本1号。此蝙蝠主要特征为,前臂长35.4 mm;耳壳半透明,呈圆形漏斗;无尾,股间膜内凹呈“∧”形;背毛基部黑褐色,毛尖赤褐色;翼膜黑褐色。基于形态及分子数据(Cyt b)鉴定为无尾蹄蝠(Coelops frithii),为浙江省兽类分布新记录种。本研究应用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保证标本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头骨进行CT扫描与三维(3D)图像复原,高清显示了其头部骨骼形态,该技术的应用,是在小型兽类骨骼形态学研究与描述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天主教传教士Pierre Marie Heude(1836-1902)1867年自法国来到中国,他特别钟情于自然历史研究,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倾注于他在东亚地区的标本收藏上。1868年,他在现上海市郊的徐家汇建立了一座博物馆并收藏大量的动物标本。1933年徐家汇博物馆被震旦大学(现复旦大学)接管,并建立了一座新馆,更名为震旦博物院(欧洲称为Musee Heude),在Heude收藏的标本中,一部分是他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及中国等地区探险时采集的,而绝大多数标本则是他通过各种方法联络各国同僚收集而来,在他死后,由他的接班人Courtois和Sowerby等继承了他的研究,1952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震旦博物院,1958年原震旦博物院的标本被送至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收藏。源自原震旦博物院的哺乳动物头骨标本可能是目前仍保存在国内有关亚洲地区收藏数量最大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久远和中国近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Heude当时收藏的原始记录资料和标本标签大多遗佚或破损,使这批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头骨标本一直在标本馆中沉睡了一百多年。2000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作者将存放在上海和北京的所有兽类头骨标本进行了整理,重新进行标识和编目,经整理,共清理出兽类头骨2139件,根据Heude当时的分类,共查出模式标本188件(其中正模54,副模6,配模79,余模49),用红色圆点在模林标本上进行了标记,并将其名写于其上,尽管Heude标本中模式标本绝大多数为同物异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们的价值,但仍有一部分模式标本是名符其实的,如Bubalus mindorensis和Sus cebifrons等。在本文中,作者按现代分类顺序进行排列,并将保存于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标本分开排列,以便于查找,同时用现代学术界认可的种名,在每一种名之后,分别列出标本中雌,雄个体,亚成体和性别不明标本的数量,如3.4.7+5表示,标本中有3个雄性成体,4个雌性成体,7个亚成体和5只性别不明个体。在种名的下面,按Heude在标本上标识的种名进行排列,在种名后是作者名和在著作中进行描述的时间,模式标本排列在前,其它标本在后。目录中的地名来自Heude在头骨上的标记,在目录最后列出了所有在目录中出现的地名。Heude在标签和头骨上书写的地名,可能是他根据当地口音或其他方式所确定,多数不是学术上公开使用的有效名称,给现在及将来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附上了这些地名的现代名称。  相似文献   

12.
魏辅文 《兽类学报》2021,41(5):614-616
我国兽类资源丰富,兽类物种共计12目59科254属686种。近40年来我国的兽类标本采集和馆藏数量快速增加。根据最新发表的兽类名录对19家博物馆(标本馆)兽类标本馆藏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至少保藏兽类标本166 178号,馆藏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西华师范大学,馆藏数量占比84.9%。在馆藏标本中,小型兽类占91.5%,而大中型兽类标本特别是鲸豚类很少,有待加大力度对这些类群标本进行收集与保藏。  相似文献   

13.
记原始巩头兽类一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巩头兽类一新属种利齿狭头兽,它以高面窄的头骨,轻巧的结构,大的眼孔,小的颞孔,三角形的上颌骨有别于所有已知的恐头类。它的门齿结构,及出现在头骨顶面容纳下颌收肌的凹陷显示了与安泰斜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基狭窄的头骨,大而侧扁犬齿,及较为长大,侧扁具边缘锯齿的犬齿后齿表明它代表一个新科,而且是恐头兽类中最为原始的科。  相似文献   

14.
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在安徽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4年3月我们在安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进行出血热传染源调查时,于黄山的松谷庵(海拔700米)及光明顶(海拔1840米)的岩石缝隙中捕获猪尾鼠标本2号(1、♀1)为安徽兽类一新纪录。外形及头骨量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6,(3)
正奇异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是一种具有特殊牙齿形态的滤食性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2014年初发现于我国西南腹地。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研究员等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头骨结构,其夸张的横向加宽现象此前仅在极少数鱼类和史前两栖类中偶有出现,这是爬行动物中的首次记录。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5月6  相似文献   

16.
1972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崔贵海、袁祖银两同志在云南禄丰发掘恐龙的同时,采集到了不少卞氏兽类的化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门类的标本,其中也包括若干三叠纪哺乳动物。这里仅就两个属于始带齿兽的头骨给予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17.
肖方 《生物学通报》1993,28(5):15-15
动物剥制技术是伴随狩猎而产生在原始社会的一种手工工艺。这种技术制作的产品当时主要有三种用途:披挂兽皮遮护身体;用兽骨制造工具、武器和饰物;将兽皮和头骨悬挂起来作为部落标志或部落首领富有的象征。英国是传统动物剥制技术发源地之一。传统剥制技术是伴随动物学诞生的一项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专门技术,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从此,动物剥制技术就有了更鲜明的主题和生命力,即为动物学服务,并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8.
川西四大山系间高山姬鼠头骨特征的地理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国特有的小型兽类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i)为例,探讨了其头骨特征在四川西部岷山、邛崃山、相岭及凉山等隔离山系中的异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系高山姬鼠头骨在多数形态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出各山系间至少1至多个头骨量度存在显著不同.除此之外,多元判别分析进一步将69.7%的样本正确地判归各来源山系,表明各山系高山姬鼠种群已发生了显著分化.头骨样品地理距离与判断得分距离之间的显著性正相关说明高山姬鼠种群在四川西部不同山系的头骨分化可能与空间距离有密切的联系.本项研究揭示了在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姬鼠属(Apodemus)内物种阶元的划分时,必须充分考虑性状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同第四纪原始牛头骨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年10月,前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水利局石匣里水文站,在山西省大同西北60里挖金湾采到相当大的兽类头骨一个。水文站工作同志当即将发现告知中国科学院,同时将标本寄交北京研究,我们对石匣里水文站工作同志重视文物的负责精神深感敬佩。原标本除地点外,并无关于产出层位的野外记录,但经修理研究后证明系一原始“野牛”头骨,时代为上更新世初黄土期,与填充及附着在标本上的黄色土的存在,似相符合。中国黄土期所产的脊椎动物化石,数量与种类都很少,因此这一发现在我国第四纪地层与古生物学研究上,都是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似粗弯齿兽的重新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产自河南济源王屋山的王屋似粗弯齿兽(Traversodontoides wangwuensis)系杨钟健1974年所记述和命名。当时被归属于犬齿兽类横齿兽科(Traversodontidae)。根据野外记录,化石来自二马营组上部,但在该地点无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发现。最近,在研究和尚沟组掘兽类的同时,对该标本的头骨(古脊椎所登记号V4068)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