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本文用自制琼脂糖进行人血清蛋白质和脂蛋白电泳及免疫电泳均获得较理想的结果。2.用酒精处理透析膜做为琼脂糖凝胶的载膜透明无色不吸附油红“O”染料,获得了较理想的载膜,便于长期保存和分析,极适宜于光密度描绘和测定各种脂蛋白组分和百分含量。3.在清蛋白的存在下以自制琼脂糖进行电泳获得了清晰透明整齐,分辨力强的电泳图谱,可将人血清脂蛋白分为五种主要的脂蛋白,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_2脂蛋白,前β_1脂蛋白和α脂蛋白五种,以及两种不经常出现的脂蛋白,极慢速的前β_3脂蛋白和前α脂蛋白。4.根据前β脂蛋白的出现与否,泳动的速度,出现的多少,染色的深浅以及乳糜微粒存在与否可将高脂蛋白血清电泳图谱分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即Ⅰ,Ⅱ_1,Ⅱ_2,Ⅱ_3,Ⅱ_4,Ⅲ,Ⅳ,及Ⅴ八种。5.自制琼脂糖电泳重复性较好,光密度测定同一标本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其应用于人血清β脂蛋白的分离和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本文用自制琼脂糖进行人血清蛋白质和脂蛋白电泳及免疫电泳均获得较理想的结果。2.用酒精处理透析膜做为琼脂糖凝胶的载膜透明无色不吸附油红“O”染料,获得了较理想的载膜,便于长期保存和分析,极适宜于光密度描绘和测定各种脂蛋白组分和百分含量。3.在清蛋白的存在下以自制琼脂糖进行电泳获得了清晰透明整齐,分辨力强的电泳图谱,可将人血清脂蛋白分为五种主要的脂蛋白,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_2脂蛋白,前β_1脂蛋白和α脂蛋白五种,以及两种不经常出现的脂蛋白,极慢速的前β_3脂蛋白和前α脂蛋白。4.根据前β脂蛋白的出现与否,泳动的速度,出现的多少,染色的深浅以及乳糜微粒存在与否可将高脂蛋白血清电泳图谱分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即Ⅰ,Ⅱ_1,Ⅱ_2,Ⅱ_3,Ⅱ_4,Ⅲ,Ⅳ,及Ⅴ八种。5.自制琼脂糖电泳重复性较好,光密度测定同一标本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三甲医院高年资创伤骨科主任医师2名,医师1、医师2分别按照术前X线、术前64排螺旋CT平扫和三位重建结果对128例新鲜闭合单侧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Evans分型,分别记为X线分型、CT分型。本院术者依据围术期X线、CT及术中所见骨折情况进行Evans分型(逆粗隆间骨折定义为Ⅴ型)作为最终分型。记录分型结果,计算并对比准确率、误诊率。结果:(1)剔除5例,90.09%(123/128)的患者完成研究。(2)分型结果:X线分型中,3例(最终分型Ⅲ型2例,Ⅳ型1例)无法定型;Ⅰ型正确1例,改为Ⅱ型1例;Ⅱ型正确18例,改为Ⅰ型2例,改为Ⅲ型3例,Ⅳ型2例;Ⅲ型正确45例,改为Ⅱ型7例,改为Ⅳ型1例;Ⅳ型正确19例,改为Ⅱ型3例,改为Ⅲ型15例。CT分型中,Ⅰ型正确3例,Ⅱ型正确29例,Ⅲ型正确64例,改为Ⅳ型1例,Ⅳ型正确22例,Ⅴ型正确3例。(3)CT分型的总准确率、总误诊率优于X线分型(99.19%vs67.48%、0.81%vs30.08%,P0.05)。(4)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骨折进行CT分型,准确率高于X线分型(P0.05),误诊率低于X线分型(P0.05);Ⅴ型骨折,两种分型准确率、误诊率相等。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是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较为可靠的辅助检查,可考虑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形成的不同类型菌落子实体产量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旨在探讨矿质元素与子实体产量以及菌丝生长速度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 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 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Ⅴ型, 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中等、Ⅱ型最低, Ⅴ型形成的子实体均为畸形; Ⅳ、Ⅵ、Ⅶ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菌丝生长速度依次为Ⅴ型 > Ⅳ型 > Ⅶ型 > Ⅵ型 > Ⅲ型 > Ⅱ型 >Ⅰ型, 高产型菌落生长速度最慢, 而低产型菌落菌丝徒长, 表明菌落生长速度与子实体产量成负相关。优型菌落——Ⅰ型菌落子实体高产及高产保持代数最多的矿质元素配方为K3Mg2Ca4Mn3Zn2, 其中Mn和K促进子实体高产, K、Mg、Ca有利于高产保持多代。抑制Ⅰ型菌落菌丝徒长的最佳配方为K3Mg2Ca2Mn3Zn2, 其中Mn对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Ⅳ、Ⅴ和Ⅹ型磷脂酶A2(PLA2)mRNA在正常大鼠循环系统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大鼠各型PLA2DNA。结果:在所检测循环系统的几个组织中均能测到Ⅱ、Ⅳ型PLA2mRNA;Ⅴ型PLA2mRNA在大鼠心肌、主动脉弓、下腔静脉近心段中可测到;Ⅹ型PLA2mRNA只在心肌中检测到。结论:Ⅱ、Ⅳ型PLA2广泛存在于循环系统中,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及炎症中发挥作用。Ⅴ型PLA2分布在心脏及近心脏的血管中,可能与心血管内皮细胞的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稻虱红螯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帅  陈文龙  杨洪  金道超 《昆虫知识》2012,49(2):509-514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稻虱红螯蜂Haplogonatop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触角上存在6种感受器,其中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Ⅳ型、柱形感器Ⅱ型和Bhm氏鬃毛雌、雄都有,仅数量和分布上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Ⅱ型、Ⅲ型,锥形感器Ⅰ型、Ⅱ型、Ⅲ型,柱形感器Ⅰ和锥形乳头状感器仅分布于雌蜂触角;而毛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Ⅴ型仅见于雄蜂触角。对触角感受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对部分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和 IBAS 全自动图象分析仪(西德:Kontron 公司)及组织化学技术,对结肠腺癌Ⅰ级56例(Ⅰ组)、Ⅱ级20例(Ⅱ组),结肠粘液腺癌15例(Ⅲ组),结肠腺癌之癌旁组织30例(Ⅳ组)和正常结肠组织30例(Ⅴ组)标本进行了形态定量和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各组细胞核中 Ag-NORs 颗粒平均数依次为6.14±1.70、7.73±3.50、8.09±2.71、3.90±0.17和2.73±0.42/核.癌的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结肠和癌旁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g-NORs 颗粒的面积、等效圆直径结果相同,即为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Ⅲ组;形状因子为Ⅲ组>Ⅱ组>Ⅰ组>Ⅳ组>Ⅴ组;周长为Ⅰ>Ⅳ组>Ⅱ组>Ⅲ组>Ⅴ组。上述各项参数指标作为结肠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结肠腺癌的分类、分级的客观指标具有参考价值。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在本实验中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不同烟区分离获得烟草根黑腐病菌根串珠霉45个野生型和11个白色变异菌株,参照Punja & Sun的分群鉴定方法,对这56个菌株进行了分群鉴定。结果表明:中国根串珠霉分离株存在明显形态变异,共划分出6个群,其中群Ⅰ、Ⅱ、Ⅲ为野生型,群Ⅳ、Ⅴ为白色变异型;另有白色变异型HLL-1¢不同于其他各群,将其建为新群—群Ⅵ。统计分析发现,群Ⅰ、Ⅱ、Ⅲ、Ⅳ、Ⅴ及Ⅵ的分离频率分别占42.9%、33.9%、3.6%、16.0%、1.8%和1.8%。群Ⅰ主要分布重庆和云南,群Ⅱ在5个调查省市均有分布,群Ⅲ、群Ⅴ仅分布  相似文献   

9.
邓振旭  楚德昌 《四川动物》2007,26(2):267-269,I0003
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巴西彩龟、中华鳖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消化道粘液细胞表现为4种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食道前部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粘液细胞形态多样,Ⅰ、Ⅱ、Ⅲ、Ⅳ类型均有,食道中部与后部粘膜上皮为柱状上皮,其内有密集排列的杯状细胞,主要是Ⅱ型、Ⅲ型和Ⅳ型细胞。胃体柱状粘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部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粘原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浅部。胃腺粘液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着色较浅。小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大肠、泄殖腔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0.
从 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Li 分离到七种生物硷,通过元素分析、熔点和光谱数据,鉴定其中六种是已知生物硷:cephalotaxine(Ⅰ),Ⅱ-hydroxycephalotaxine(Ⅱ),drupacine(Ⅲ),demethylcephalotaxinone(Ⅳ),c-3 epi:wilsonine(Ⅴ)and wilsonine(Ⅵ)。Cephalotaxine是该植物的主要生物硷。(Ⅰ—Ⅳ)是粗榧型生物硷,另外二种(Ⅴ—Ⅵ)是高刺桐型生物硷。(Ⅶ)可能系一新生物硷,其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迁地保存中土壤因子对渐危植物珊瑚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原生长在海滨沙滩上的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迁地移栽至下列6种不同配比的土壤基质上,即全沙(Ⅰ)、1 2沙+1 2腐殖土(Ⅱ)、1 2沙+1 2黄棕壤土(Ⅲ)、黄棕壤土(Ⅳ)、腐殖土(V)和1 3沙+1 3腐殖土+1 3黄棕壤土(Ⅵ)。在定期定株连续观察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生长在上述6种不同基质中的珊瑚菜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状况和花果数量,发现在Ⅵ类基质上的珊瑚菜移栽成活率最高;在Ⅱ类基质上的营养生长最好;在Ⅲ类基质上的结实率及种子的饱满程度最高;而Ⅳ类基质对珊瑚菜的生长发育最不利。根据珊瑚菜生长发育状况的10个生物学指标,对上述各类基质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对珊瑚菜迁地移栽最为有利的土壤基质依次为Ⅲ>Ⅱ>Ⅰ>Ⅵ>Ⅴ>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血清外观(包括乳糜微粒试验)、血脂水平和脂蛋白分型电泳图谱的综合分析,对我国人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提出初步认识。一、33例正常人血清外观,有3例轻度混浊,乳糜微粒试验全部阴性。二、43例男性和28例女性的胆固醇相应为166.6±23.5和176,4±29毫克/100毫升;34例男性和28例女性的甘油三酯分别为107.42±41和104.4±29毫克/100毫升,两者在性别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三、采用累加频数分布曲线计算出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各个脂蛋白的正常高限:胆固醇为198毫克/100毫升,甘油三酯137毫克/100毫升,α-脂蛋白240毫克/100毫升(44.5%),β-脂蛋白309毫克/100毫升(57%),前β-脂蛋白124毫克/100毫升(22.5%)。四、通过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血清外观可将高脂血症按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在所测33名正常人中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与β-脂蛋白的相符率达85.4%,甘油三酯与前β-脂蛋白的相符率亦达2/3以上。五、鉴于血清外观、血脂浓度通常与一定脂蛋白的浓度有关,因此可用血清外观及血脂测定来筛选高脂蛋白血症及初步预测其类型;相反,依据脂蛋白电泳图谱,不仅可对高脂蛋白血症的类型作出初步判断,也可对血脂水平作出大致估计,两者互相补充,彼此对照,再结合临床资料,无疑会增强辨别高脂蛋白血症类型的可靠性。最后,按照我们的初步认识,对四个高脂蛋白血症的病例作了分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霍佳  吕刚  李坤衡 《生态科学》2023,(5):181-187
为了探究城市不同土壤分类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辽宁省阜新市8种不同类别的土壤,分别为公园绿地重塑土(Ⅰ)、校园林下重塑土(Ⅱ)、居住区绿地重塑土(Ⅲ)、河道水域冲刷土(Ⅳ)、近郊农地重塑土(Ⅴ)、工业用地重塑土(Ⅵ)、郊区林下原生土(Ⅶ)、交通绿化带重塑土(Ⅷ)为研究对象,对其0-30 cm土层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阜新市土壤容重在1.23-1.44g·cm–3之间,公园绿地重塑土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表现为Ⅰ(42.39%)>Ⅷ(42.05%)>Ⅲ(41.32%)>Ⅱ(39.04%)>Ⅵ(37.93%)>Ⅴ(37.15%)>Ⅳ(37.05%)>Ⅶ(33.77%);土壤含水率在9.20%-17.28%之间。(2)不同类型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Ⅰ>Ⅱ>Ⅲ>Ⅳ>Ⅷ>Ⅶ>Ⅴ>Ⅵ。全氮含量在3.73-11.23 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0.29-2.24 mg·kg–1之间;速效钾含量在2.41-15.88mg·kg–1之间。(3)筛选10个指标评价辽西半干旱区典型城市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郑秉暄  李金存  王慧  李乐  袁媛 《生物磁学》2014,(8):1572-157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明显升高,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浓度可降低或不变,但HDL的亚型分布异常,即HDL3增加而HDL2减少。这提示我们HDL3转变为富含CH的HDL2成熟障碍。不过,关于高脂血症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还不十分清楚。但是目前有关该机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1)低白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增加,(2)外周脂蛋白的清除障碍,(3)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成熟障碍,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秦岭典型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2013年8月分析了秦岭典型林分锐齿栎(马头滩林区,Ⅰ)、油松(Ⅱ)、华山松(Ⅲ)、松栎混交林(Ⅳ)、云杉(Ⅴ)、锐齿栎(辛家山林区,Ⅵ)土壤剖面上活性有机碳及碳储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各林分土壤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在整个土壤剖面(0~60 cm)上,云杉和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林分,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均为Ⅴ>Ⅳ>Ⅰ>Ⅱ>Ⅲ>Ⅵ;各林分不同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在71.25~710.05 mg·kg-1,不同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大小依次为Ⅰ>Ⅴ>Ⅳ>Ⅲ>Ⅱ>Ⅵ;整个土壤剖面上,松栎混交林的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林分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为Ⅳ>Ⅴ>Ⅰ>Ⅱ>Ⅲ>Ⅵ.3种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林分类型中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各林分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大小为Ⅴ>Ⅰ>Ⅳ>Ⅲ>Ⅵ>Ⅱ.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各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态碳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碳氮比、pH、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与cry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全中国27个省、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昆虫孳生地粉尘、土壤等样品1080份,在其中的406份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965株.镜检可观察到大菱形、小菱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镶嵌形和不规则形等8种主要形态的伴孢晶体;采用cryⅠ、cryⅡ、cryⅢ、cryⅣ和cryⅤ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21株Bt分离株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各类基因的含量依次为cryⅠ>cryⅡ>cryⅤ>cryⅢ基因,分别占被检菌株的75.6%、67.9%、58.4%和14.5%,没有检测到cryⅣ基因,共得到10种基因组合类型.对其中含有cryⅠ基因的菌株分别以cryIAc、cryIC和cryI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得到20株同时含有cryIAc、cryIC、cryⅡ和cryⅤ优良基因组合的Bt分离株,其中菌株Bt-15A3对棉铃虫、甜菜夜蛾及小菜蛾均表现出高毒力,具有生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维生素E(VE)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血清补体C3和C4的影响及补体在酸应激下的变化,在6组(对照组,实验Ⅰ、Ⅱ、Ⅲ、Ⅳ和Ⅴ组)幼鳖的饵料中依次添加0、50、250、500、1000和5000mg/kg的VE,喂食4周,每组取半数幼鳖经酸应激处理24h。取幼鳖血清,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的含量。经和未经酸应激的实验Ⅱ、Ⅲ和Ⅳ组幼鳖血清补体C3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Ⅰ和Ⅱ组C4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酸应激的幼鳖与未经酸应激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Ⅰ组C3和C4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余4组没有变化。分析说明,V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血清补体C3和C4的合成,酸应激能导致其下降;而高剂量的VE对酸应激导致的不利影响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 显示:阿利新蓝-过碘雪天染色后,消化管粘液细胞表现为4个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食管始部粘液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食管中部粘液细胞主要是Ⅱ型和Ⅳ型杯状细胞,胃体柱状粘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部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粘液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核上区.黑斑蛙胃幽门粘液细胞为Ⅰ型,中华蟾蜍胃腺粘液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小肠的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大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展选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94份山药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RAP标记并通过NTSYS2.10软件进行SHAN聚类分析、PROJECTION主成分分析;利用POPGENE软件估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结果:从4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0对能产生稳定清晰可辨的扩增产物的引物,共扩增出75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6条,占总条带的81.7%。聚类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GS)为0.822时,可将94份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20份、第Ⅱ类43份、第Ⅲ类7份、第Ⅳ类3份、第Ⅴ类21份。第Ⅰ、Ⅱ、Ⅲ、Ⅴ类分别为薯蓣、褐苞薯蓣、山薯和参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与第二主成分可解释88.34%(82.10%和6.24%)的遗传总变异。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比较5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值,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表现为Ⅰ>Ⅴ>Ⅲ>Ⅱ>Ⅳ,第Ⅰ类(薯蓣)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山药遗传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51.88%,大部分差异存在于群体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高。结论:山药种质资源丰富且群体遗传分化高,有利于山药新品种的选育。SRAP标记可有效应用于山药种质资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DNA指纹鉴定技术鉴别山药品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脱墨用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内切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io GelP 60分子筛和DEAE 与Q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 ,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 L2 2纤维素酶系中五种内切酶组分EGⅡ 1、EGⅡ 2、EGⅢ 1、EGⅢ 2和EGⅣ ,并且对这五种内切酶组分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SDS 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 38 7,34 4,31 4,36 9和 2 3 7kD ,等电点分别为pH <3 5,<3 5,4 9,4 5和 5 0。 5个酶组分均属酸性纤维素酶 ,最适pH在 3 5~ 4 0之间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60℃、( 60~ 70 )℃、( 60~70 )℃和 60℃。各酶组分有较宽的pH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表现为EGⅡ 1 >EGⅡ 2 >EGⅢ 1>EGⅢ 2 >EGⅣ。EGⅡ 1和EGⅡ 2有较高的底物专一性 ,而EGⅢ 1、EGⅢ 2和EGⅣ对木聚糖有交叉活性。Fe2 +对除EGⅣ以外的四种酶组分都有激活作用 ,尤其是对EGⅢ 2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各纤维素酶组分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与酶的催化率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