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措施根据到本世纪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任务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是: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综合防治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缓和;人民生活和劳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从政策、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10):22-23
5.生态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环境危机的爆发,西方学者曾出现过一种悲观论调,要求经济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实践证明,这种“因噎废食”的观点是行不通的,相反,由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例如澳大利亚利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既开阔了肥沃的牧场,又发展了效率极高的畜牧业;瑞典等国对森林采取采伐和种植并重,使木材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工业先进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大规模治理污染已大见成效,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主要通过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这种粗放式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在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联系课外生物技术知识,浅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期待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共有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人们担心,人口增长、污染加剧、资源衰竭将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危机。于是,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发展关系,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1986年12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该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提出:“目前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完全可能对地区性和全球性安全构成威胁。”他认为,保护环境应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应注意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松  钱宏林 《生态科学》1993,(1):171-172
港湾是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区域,如何做到既要开发利用港湾自然资源,又要保护好港湾的生态环境,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持续地为人类服务,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1980~1986年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1987~1989年广东省港湾调查和1988年~1992年广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等资料。论述了粤东主要港湾——汕头港、  相似文献   

6.
(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召开)之后于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2日至13日举行了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团,102位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不断发生巨大的变革,然而农村环保形势却日趋严重。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农村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保护农村环境是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农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农村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农村得以延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全所未有的挑战。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良好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得遭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发达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某些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可行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9):22-23,31
(一)几个概念性问题 1.自然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广义的自然环境,可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但比较确切的涵义,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物质,这些自然产物与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政策手段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从而调动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为正面激励环保行动与实践的制度安排,这是国际上对于生态补偿的普遍理解。本文立足于生态补偿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额外支付了成本或丧失了发展机会需要给予补偿、以维护环保者持续保护生态环境原动力的特质,阐述了我国生态补偿研究在其定义、理论基础、补偿机制内涵与类型、补偿标准与方式、补偿效果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特别针对当下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需要强化的生态补偿的立法化、补偿标准确立方法的规范化、补偿方式的灵活多元化以及补偿效果持续追踪评价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步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污染治理的关键内容,微生物能够承担起分解、清理污染物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出微生物在污染处理中的低成本、无公害等应用优势。文章将进一步对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元球 《生态科学》1992,(1):132-136
拟从植被的生态环境作用价值、植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植被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讨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引起重视,并共识保护和发展各种植被。从宏观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来我国油茶产业进步很大,油茶是我国的木本油科植物,其选种的技术有很久的发展历史,并且,优良的油茶种子与产量和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存在油茶产油量降低的现象,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时期,本文通过总结我国油茶良种培育的现状以及我国油茶行业的发展,对其存在的问题突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我国油茶行业的管理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地域引种缺乏科学的技术,从而对生态环境带来损害,地域适合油茶种植的地区,缺少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从而无法最大化的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不能离开环境而孤立地发展,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充分发挥消费税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税种,消费税税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燕  吴玉鸣 《生态学杂志》2006,25(7):818-82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对2003年广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2003年生态足迹为1.1378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753 hm2,对资源的需求已超过其供给能力,人均生态赤字达到0.5625 hm2,生态环境已经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生态环境发展向良性和可持续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第二类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对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以2006—2016年宁波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为基础, 测算本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并进一步计算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等指数,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生态足迹动态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 1)宁波市当前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人均生态足迹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逐年增加态势, 但与人均生态足迹间存在较大差距, 使得人均生态赤字仍较高; 2)宁波市自然资本存量消耗远超资本流量更新, 自然资本的大量消耗将会影响资本流量更新, 对今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阻碍。这是由于宁波市自身自然资源禀赋较差, 当前产业结构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 3)产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等是导致生态足迹增加的主导因素, 而科技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则对生态足迹有抑制作用。宁波市今后应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减少各类污染物产生, 并提升污染物处理能力。研究结果对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参考意义, 可丰富我国典型地域生态足迹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虽然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大国,由于砍伐与开发的不合理,森林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好森林资源,人工造林更新工作十分必要。然而我国的人工造林更新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建设。本文将对提高人工造林更新成效的相应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汉江上游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涵养的必要性和保护措施。本研究从水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两方面分析阐述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发展生态型工农业;科学用水、全面节水措施,为促进汉江上游水资源涵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的分配公平与配置效率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通过生态足迹方法,结合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评价武汉城市圈10年间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和生态压力,并运用基尼系数构建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均生态足迹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相对稳定,武汉城市圈整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表明自然资本流量利用水平低且无法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资本存量的消耗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生态需求与经济增长匹配水平在各城市间匹配较好。武汉属相对"高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城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属相对"高生态承载贡献、低经济贡献"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