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体表超弱光发射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制了一种能在室温下正常工作的高灵敏度并具有极低暗计数的光子计数器。用它来研究人体体表超弱光的发射。测量结果表明:人体不同部位体表发光强度是很不一致的:手指发光最强、掌心次之、然后是面颊、前额、小臂、上臂、胸腹部等依次减弱。先照对体表的发光有很大影响。体表不同部位因光照引起发光强度的增加值差异很大;避光后先强的衰减速度也不同。体表的发光强度随体表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某些物质接触体表可以使体表发光强度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人体体表穴位点红外辐射光谱特征及其与ATP能量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使用高灵敏度红外光谱测量装置,记录到人体体表穴位和ATP水解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红外光谱,在扣除同温度的黑体辐射本底后发现在3μm附近存在一明显辐射峰。研究发现的人体穴位辐射光谱与ATP水解过程发射的红外光谱存在同样峰值,这表明人体体表的红外辐射中含有ATP能量代谢的生物医学信息,对它的研究将为应用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到人体ATP能量代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251只大足鼠体表寄生螨进行了调查.调查点是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恙虫病和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大足鼠已经被鉴定为鼠疫、汉坦病毒、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储存宿主.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足鼠携带好几种与人兽共患病有关的螨类.为了丰富大足鼠体表寄生螨的研究,在此,对大足鼠的体表寄生螨群落和体表寄生螨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191只大足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螨,侵染率为76%.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螨有35种,包括15种恙螨和20种革螨.其中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足鼠很显然成为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5.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是云南省部分鼠疫流行区的储存宿主之一, 其体表的某些寄生虫种类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解洱海周边地带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 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采自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的431头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用构成比(C), 侵染率(P)和平均丰富度(A)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调查点位于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 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结果表明: 431头褐家鼠中307头寄生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1%。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47种, 包括23种恙螨、16种革螨、6种蚤和2种吸虱, 其中1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媒介。结果提示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锡金小鼠体表革螨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省锡金小鼠(Mus pahari)体表革螨的感染情况及分布规律,本研究基于1990至2015年云南省39个县(市)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锡金小鼠体表革螨的基本感染情况和感染差异.使用聚块指数测定革螨空间分布型,用Jaccard指数计算革螨物种相似性.从捕获的720只锡金小鼠体表共采集到革螨14 098只,鉴定为...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已被很多心电学者用于ECG信号的特征分析检测,在虚拟心脏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小波,对心肌梗塞的仿真体表电位进行小波变换细节分量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表电位形态特征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处理后体表电位图可以更地提示不同部位心肌在体表电位分布的特征,其表征出的拓扑形态对体表电位和虚拟心脏方法用于心肌梗塞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体和动物模型的体表物理信息地形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体头面、躯干、四肢、耳廓各局部几十个及整个人体等体表部位正、背面等210个部位进行超微弱冷光和温度测量,输入电子计算机,经特殊的自编程序处理,获得十分清晰的,由3000多数据构成的各个局部或人体整体的冷光和温度地形图。 对家兔左、右耳廓、胸腹部、背部都分别观察32个部位的冷光与体表温度,经计算机分析处理,每观察区域获得约由2000个数据构成的精确的冷光、温度地形分市图。并可见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及不同病程家兔体表冷光、温度等地形图呈有规律的改变。 此外,我们还编制了以体表左右相应对称部位差值为分析数据进行地形图分析的程序,用以人体和动物体表物理信息对称规律的研究。 本工作以图形的形式显示物理参量在体表的广泛的分布规律,以揭示机体内部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本方法定位准确、直观醒目,为研究体表信息及机体生命活动规律提供了与逐点直接测量方法相互补充的有益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广西近捕鸟蛛体表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近捕鸟蛛Plesiophrictus guangxiensis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其螯肢、颚叶、跗节、生殖球、生殖沟、书肺、感觉器官、发音器及纺器等若干体表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蜘蛛的形态结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体表心电图形态的逐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图的各种波形是众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综合效应。建立了对体表心电图的形态进行逐拍分析的硬件及软件系统。对58例健康人体表心电图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得到了正常人体表心电图中P波,QRS波,及T波的形态差异图,并进行了频谱及时域瞬态分析,从而展示了心肌电活动在体表心电图中的逐拍变化现象,体表心电图逐拍形态变化反映了心房肌和心室肌电活动的时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体躯干模型中肺的存在对体表电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建三维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应用边界元方法对非均匀人体场域进行求解。在设定心外膜电位分别呈现为单偶极子和双偶极子时,求出相应非均匀场域中的体表电位分布,并将它们与相同情况下均匀场域的体表电位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躯干模型中肺的存在虽然对体表电位中极值的大小和位置没有太大影响,但却较大程序地改变了整个体表电位的分布状况,具体地说,就是由于肺的存在使得体表电位值较均匀时的相对误差高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血清和体表黏液在其适应复杂水体环境的生理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鱼类血清和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与含量的差异,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体表黏液丰富的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中华沙鳅S.superciliar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及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四种鱼的血清与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展开研究,共获得158条蛋白区带,其中血清67条,体表黏液122条,其分子量在10.92~194.48 k D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宽体沙鳅血清蛋白与中华沙鳅的相似度最高(0.67),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低(0.40)。四种鱼的血清蛋白组分的差异体现了其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而体表黏液蛋白组分中中华沙鳅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高(0.53),与长薄鳅的最低(0.47),未呈现出与血清类似的遗传分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动物舌温与血液灌注率的关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医舌诊机理而进行的生物传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多种先进仪器和手段,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造模改变猪舌的血液灌注率,测试相应条件下的舌面温度,得到舌表面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与血液灌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舌表面温度随血液灌注率的增加而升高,但血液灌注率增大到一定值后,舌面温度将维持不变,血液灌注率值也不再增长。通过实验得到的温度与血液灌注率间的变化规律,将为建立适合于舌体传热特性的生物传热模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蜣螂(Copris ochus Motschulsky)减粘脱附的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蜣螂减粘脱附的机制,为工程机械减粘脱附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车蜣螂体表的细微结构,发现蜣螂体表由隆起、凹陷、裂缝、孔洞等构成了非光滑表面,大量的长短不一的刚毛构成了柔性界面,蜣螂活动时体表主要呈负性电位变化,其峰值可达-50mV;仿蜣螂休体表的非光滑表面制作了犁壁和推土板,减低阻力减粘脱附效果明显;仿蜣螂运动时体表电位的变化,设计新的电渗模面,取得显著的减粘脱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种种的研究资料为基础,构造了致倦库蚊未成熟期的发育与温度关系的模型,找到了其发育的最适温度和最高、最低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6.
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体表粘液是保护鱼体与水环境接触的一道物理和化学屏障,除包围入侵微生物外,还含有抗菌物质。其中,凝集素作为不同于免疫球蛋白且不具酶催化活性的糖蛋白,为体表粘液中所含有的重要免疫活性物质,在保护鱼体免遭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寄生物和病毒侵袭中至关重要。该文以鱼类体表粘液凝集素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其研究简史、分类、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进行阐述,为其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体表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了连续动态的观察。正常人体表微生物群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阳性杆菌,感染发生前这些微生物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4个病例中有22人发生了体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其中有19人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后的2天~3周后并发了不同程度的泌尿道、肺部、伤口、血液和其它体液的同种细菌感染,并发严重感染的7例病人中有6例表现为全身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沙雷氏菌是常在体表定植的致病菌。作者认为: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和病原性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的有效手段。病人的口咽部和腹股沟等处是引起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持续稳定的贮菌所,全身性同种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是严重感染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大绒鼠是中国滇西北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它也是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用U 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916只大绒鼠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调查点位于我国十一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在此,将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和体表寄生虫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756只大绒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虫,侵染率为83%.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86种,包括51种恙螨, 23种革螨, 7种蚤和5种吸虱.其中17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绒鼠很可能成为鼠疫、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19.
泥鳅体表粘液超氧化物歧化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体表粘液的存在对鱼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润滑鱼体,减少水的摩擦力;使皮肤不透水,维持体内渗透压;保护体表不受外来物的侵袭等。许多无鳞鱼如泥鳅、黄鳝、鲶等的体表部覆盖着远比有鳞鱼多的大量粘液。泥鳅(Misgurusanguilicaudatus)的...  相似文献   

20.
金鱼早期仔鱼体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孵出1 d3、d9、d龄仔鱼的体表进行了观察。仔鱼的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彼此之间由增厚的边缘嵴状突紧密连接,细胞向内凹陷的表面有指纹状嵴突。孵出3 d的仔鱼体表两侧各有一列间隔有序呈丘状突起的味蕾,外被单层上皮细胞,味孔处有一根粗圆的感觉毛。粘液细胞出现在仔鱼头部、腹部、体侧的表皮上,并开口于多个相邻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处。粘液细胞胞质比例大,内含丰富、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旁边有大量大小不一、内含物液化状、近圆形的粘原颗粒。9 d后仔鱼体表完全被粘液覆盖,初步建立了以粘液细胞为基础的防病和抗病机制,以机械和化学感觉为主的Ⅰ型味蕾觅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