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编号4—4C。该菌株产生灰白色有分隔和分枝的气丝。成熟的气丝断裂成短杆状小体。气丝分枝末端时常形成类似于链霉菌的孢子丝。分生孢子链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两种孢子形成。基丝黄色或黄褐色,分隔并断裂威柱形小体。有时产生微黄褐色可溶性色素。与拟诺卡氏菌属中的已知近似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是个新种,命名为链孢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streptosporus n. sp.)。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各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百余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其基丝形成横隔并断裂成秆状或球状体,细胞壁化学组份IV型,属于诺卡氏菌科诺卡氏菌属(Nocardia)。经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15个种。本文只报道其中两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念球状诺卡氏菌(Noeaedia nostocoidea n. sp.);紫褐诺卡氏菌(Nocardta violaccofusca n. sp.);鲑色诺卡氏菌桔橙变种(Nocardia salmontcolor var. aurantiaca n. var.)。  相似文献   

3.
养殖鱼类致病诺卡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生物学、分类学、致病性、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产生类胡萝卜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诺卡氏菌属5205菌株形成类胡萝卜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葡萄糖20g,NaCl 5g,水1000mL,pH 7.5,500mL三角瓶装量100mL培养基于旋转式摇床上30℃,170r/min振荡培养72h,菌体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7.26mg/mL和471.45ug/干菌体,添加核黄素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德克斯氏菌属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稻的种子上分离出编号为7954的菌株。该菌株细胞杆状,单生或成对排列,革兰氏阴性,以周生鞭毛运动,细胞内有许多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不形成孢囊,无芽孢。细胞外含有大量浓稠坚韧的胶状物质,呈淡黄色至淡暗棕褐色。需氧性,营呼吸代谢,接触酶阴性。马铃薯块上生长差、薯块不变色,还原硝酸盐,有固氮酶活性。12—42℃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2—35℃;PH5.3—9.5内生长,最适生长pH 6.8—7.9。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74.3±0.12%,与胶德克斯氏菌的DNA体外杂交的同源性为54%,经鉴定认为菌株7954是德克斯氏菌属(Derxia)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周毛德克斯氏菌(Derxia peritricha sp.nov.Wu et Chen)o  相似文献   

6.
诺卡氏菌L型     
张元和  黄谷良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5):303-305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生物学、分类学、致病性、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测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拟诺卡氏菌属是一个经典的丝状放线菌类群,在近十余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合格发表42个种、2个亚种。该菌群在土壤环境,尤其是天然高盐碱土样生境中广泛分布,同时从海洋、人居环境、临床样本、堆肥等生境中也能分离到。拟诺卡氏菌不仅能合成抗生素、酶抑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而且还能产生多种具有潜在工业用途的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拟诺卡氏菌分类学、生态分布与适应机制、代谢产物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诺卡氏菌原生质体融合重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Nocardia sp.48(Strr Rifs)和Nocardia sp.189(StrsRifr)原生质体融合结果。42%PEG6000获最高融合频率。经一定时间的表型延迟后检出抗性互补的融合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原生质体融合过程。融合子形态多样,耐双药性状稳定。有四株融合子产生亲本没有的甾体转化中间休.三株融合子产生亲本没有的抗生物质,还得到一株甾体转化活力明显高于亲本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10.
养殖乌鳢诺卡氏菌病及其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6月至7月,浙江萧山的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发病率达35%,死亡率100%。病死鱼鱼龄多在18个月左右,体长30-35 cm。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鳍条充血,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直径1-5 mm的乳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菌株W060622,经光镜、电镜观察,在形态上均表现为长或短的分支状杆菌。回归感染试验证实W060622即引起此次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发现W060622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3360T (Z3692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结合菌株回归感染、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红色诺卡氏菌菌体(NC)的生物活性, 通过一定浓度的NC对小鼠灌胃给药, 检测其毒性及对免疫器官、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的影响和对肉瘤S180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鼠口服NC, LD50>10 g/kg; NC明显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提升白细胞数量和提高小鼠MΦ的吞噬活性; 对小鼠腹腔MΦ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激活了的MΦ能增强抑杀白色念珠菌作用, 正常的小鼠MΦ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两者差异显著; 对小鼠S180腹水型转实体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NC毒性低, 能显著增强机体  相似文献   

12.
摘要: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容易遭受到微生物的侵袭,而近年来报道的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在原址壁画和岩画表面的存在和富集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并且会对这类文物造成危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对原址保护壁画和岩画所处环境与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营养需求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为文物特别是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用结红诺卡氏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37-339
  相似文献   

14.
诺卡氏菌属GS-17(Nocardia sp.GS-17)的耐热茁霉多糖酶(Pullulanase EC.3.2.1.41)的粗酶液经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和Pullulan-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纯酶,比活提高264倍.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2,分子量140000,等电点pI为6.0.该酶水解茁霉多糖、支链淀粉和可溶性淀粉,但不水解糖原.酶在50℃作用于茁霉多糖的米氏常数K_m为0.90mg/m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57μmol·min~(-1)·mg~(-1).Zn~(2 )、Fe~(3 )、Hg~(2 )、Cu~(2 )、Pb~(2 )和环状糊精对酶有抑制作用,Ca~(2 )对酶有激活作用.经蛋白质侧链化学修饰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位于酶的活性位区.该酶是由1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酶的N末端序列经测定为:Ala-Gly-His-Gly-Pro-Asp-Val-Gln-Asp-Gly-  相似文献   

15.
诺卡氏菌属GS-17(Nocardia sp.GS-17)的耐热茁霉多糖酶(Pullulanase EC.3.2.1.41)的粗酶液经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和Pullulan-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纯酶,比活提高264倍.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2,分子量140000,等电点pI为6.0.该酶水解茁霉多糖、支链淀粉和可溶性淀粉,但不水解糖原.酶在50℃作用于茁霉多糖的米氏常数K_m为0.90mg/m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57μmol·min~(-1)·mg~(-1).Zn~(2+)、Fe~(3+)、Hg~(2+)、Cu~(2+)、Pb~(2+)和环状糊精对酶有抑制作用,Ca~(2+)对酶有激活作用.经蛋白质侧链化学修饰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位于酶的活性位区.该酶是由1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酶的N末端序列经测定为:Ala-Gly-His-Gly-Pro-Asp-Val-Gln-Asp-Gly-  相似文献   

16.
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诺卡氏菌型放线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细菌域 ,厚壁菌门 ,放线细菌纲 ,放线菌目中的一类形态相似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但由于分离、分类方法所限 ,绝大多数 ( 85%以上 )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诺卡氏菌型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某些种能产生抗生素 ,如利福毒素等 ;有些种产生可供利用的重要的代谢产物 ,如 2、3 二羟基 苯甲酸、环已乙酸、羟基苯酮丁酸、L 组氨酸、1 6α 羟基甾体等 ;某些种产生重要的酶类 ,如胆固醇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溶菌酶等 ;有些种可用于废水 (物 )的生物处理。另一方面 ,也有些种引起人和动物的诺卡氏…  相似文献   

17.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枝菌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的棒杆菌枝菌酸,红球菌枝菌酸及自诺卡氏菌典型株提取的枝菌酸为参照样品,用硅烷化的枝菌酸甲酮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侧定了包括以前我们发表的两个诺卡氏菌种在内的7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的枝菌酸。结果表明.鲜黄诺卡氏菌A100和黄粉诺卡氏菌N10的枝菌酸分子碳原子数(58-64)均在诺卡氏菌枝菌酸的范围内;而另一株原名珊瑚诺卡氏菌N21的枝菌酸碳原子数(32-40)则与红色红球菌8372一样在红球菌枝菌酸范围内。其余结果均与文献报道的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这一方法在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71-N46等5株菌的基丝与气丝都形成横隔,并断裂为杆状、椭圆或球状,无鞭毛不运动的节段;细胞壁组份I型:DNA中GC克分子百分比为66.3%等,认为这5株菌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除71-N46为这属的典型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 Prauser)外,本文报道两个新种:黄色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a flavus n. sp.)和情黄类诺卡氏菌新种(Nocardioides fulvus n. sp. )。  相似文献   

19.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8株分别代表12个属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及有关分类单位的胞壁组分、枝菌酸、甲基萘醒、磷酸类脂等化学特性的分析,结合数值分类,在相似值(s.m)80%水平上将这类菌分成了两个大的化学类群,在90%水平上再分成四个小的类群。除拟诺卡氏菌属是显著的化学异源类群外,其余均与传统分类的属一致,形成独立的化学分类单位。讨论了化学分类在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及对出现的化学异源类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auser H.最初于1976年从土壤中分离到17株诺卡氏形态放线菌,综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部分化学分类特征的研究结果,提议建立了一个新属——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并以新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albus)为典型种。之后,随着分离、纯培养和分类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成员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分离得到。尽管这些菌来源广泛,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各异,但他们拥有共同的属的特征。过去的50年中,随着放线菌研究的发展,该属中部分成员历经了分类地位的变迁和修订。到目前为止,该属共收纳了56个有效描述种。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在农业、工业、化工业等方面也曾有应用研究报道。本文就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建立依据,属的特征,属内种的分布和变更以及它们在工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前景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