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英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1958年,因完整定序胰岛素内的氨基酸序列,且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桑格获得首个诺贝尔化学奖;1980年,桑格又发明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双脱氧链终止法",除了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为之后的科学家解码人体所有基因提供了最基本的解读工具,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的回顾 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分析,即一级结构的测定,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许多科学家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取得了巨大成就。 1963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Sanger和Thompson揭开了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的帷幕,成功的测出了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顺序,获得了1968年诺贝尔奖。1965年Holley等用经典法测定了酵母tRNA~(Ala)的75个核苷酸的全序列。同年Sanger又创造了测定RNA的指纹图谱法,但DNA序列测定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3.
廖侃 《生命的化学》2014,(3):411-413
<正>2013年11月19日桑格去世,享年95岁。对于任何一个人,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已经是伟大的成就,如果获得两次,那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桑格与居里夫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以及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一起构成了大概是人类社会中最难加入的"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俱乐部",也是一个"四人帮"了。在桑格的一生中,他还获得过其他许多的荣誉和头衔,然而所有这些荣誉和头衔都难以与他对现代生命科  相似文献   

4.
由于光合作用反应中心三度空间结构的阐明,使三位在西德工作的科学家获得了198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约翰·戴森霍弗尔(Johann·Deisenhofer);罗伯特·休贝尔(Robert·Huber)和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ut·Michel)。这是继卡尔文(M.Calvin)研究光合二氧化碳同化途径获得196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以来,另一个直接授予光合作用研究成就的诺贝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布授奖公报中指出:“他们第一次成功地阐明膜蛋白形成的详细过程,并从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由原子形成的分子结构”。这一重大成就标志着光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4位2次获诺贝尔奖的人.他们是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6.
<正>译文简介:F.Sanger于1955年完成胰岛素全部氨基酸序列分析,195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又于1978年发表双脱氧DNA序列测定法,1980年再次获诺贝尔化学奖。本译文节译自Sanger的回忆录(Sanger F.Sequences,sequences and sequences.Ann Rev Biochem,1988,57:1-28)中测定胰岛素序列的一部分内容。F.Sanger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25岁)后就到剑桥大学A.C.Chibnall教授领导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工作。Chibnall的研究课题就是分析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化学结构。一开始,Chibnall就建议Sanger测定胰岛素的自由氨基(实际上就是N-  相似文献   

7.
桑格博士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他所在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实验室。桑格和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核酸(DNA和RNA)一级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方法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纷纷来此工作、进修和学习。笔者曾于1974—1975年在桑格实验室工作学习。桑格博士在1980年曾来我国访问过。桑格(F.Sanger 1918~)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尽管由于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他待人谦恭和气,平易近人。他信念坚定,工作勤恳,虽已年过六旬,但从不脱离实验工作,工作起来动作熟练,操作准确。几十年来,他在生物学领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奖是当今科学界的最高奖励,是科学研究中最杰出成就的象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他们做出的贡献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凡的作用。本文介绍诺贝尔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植物生理学  相似文献   

9.
凯利.穆利斯     
王虹 《遗传》2006,28(6):639-640
"我感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我还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年龄及时地把诺贝尔奖授予给我."这是凯利·穆利斯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所讲的一段话,当时他49岁,因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PCR技术),使DNA片段的复制由生物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的方法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0.
保罗·伯格     
王虹 《遗传》2006,28(12):1487-1488
20世纪, 生物学领域乃至整个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事件, 莫过于基因工程的诞生了。基因工程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 它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或时期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许多科学家对基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为基因工程的产生作出了理论和技术上的准备。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保罗·伯格在这中间进行了关键性的研究,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体外完成了两种DNA分子的重组, 成为基因工程的开拓性人物。因而与分子生物学家桑格(F. Sanger)和吉尔伯特(W. Gilbert)分享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