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臭(鼠句)(鼠青)(Suncus murinus)的繁殖季节从春季开始,延续到夏季、秋季,并可能到冬季。繁殖高峰期在春季。有多动情期。臭(鼠句)(鼠青)的卵巢由一薄壁包裹,卵可能在末成熟时就被排出。子宫具有一个被覆着内膜的共同子宫体和连到阴道的一条狭窄的子宫颈管,属于双角子宫。囊胚延迟植入,它在子宫逗留期间,子宫内膜不断增厚,子宫腺分泌大量液体到子宫腔中,营养囊胚。当囊胚植入后,即与母体建立一种高级的联系——形成盘状胎盘。  相似文献   

2.
1989年5—7月,在臭鼩室内人工饲养成功的基础上,选用了磷化锌(1%)。毒鼠磷(0.5%)、溴敌隆(1/万)、敌鼠钠盐(0.1%)四种常用急慢性灭鼠药及其常用浓度,采用荤素混合饲料为基饵,在实验室内对臭鼩分别进行了毒杀试验。获得如下结果:毒鼠磷、溴敌隆灭效较好,敌鼠钠盐灭效一般,磷化锌灭效甚差。并对照灭鼠的情况,在适口性和毒力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几种新杀鼠剂对黄毛鼠毒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种不同杀鼠剂对黄毛鼠的毒杀试验结果表明,敌鼠钠盐灭效高、节约用饵,在未有发现抗性鼠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药物。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如杀它仗、溴敌隆、立克命具有配饵方便、适口性好、杀灭率高的优点,除可作为杀鼠剂的替换品种外,还可作为今后毒杀抗性鼠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南海柳珊瑚Isis sp.中的一个新神经酰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南沙华洋礁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神经酰胺: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lsisamide)。经IR、MS、~1H和(13)C NMR谱分析以及臭氧化反应和质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金大雄 《昆虫学报》1975,(3):341-346
1952年1—3月我们在云南大理的树(鼠句)(Tupaia glis Diard)体上采有吸虱,经研究鉴定为一新属、新种,订名为丁Tupaiphthirus dolabrifer。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敌鼠钠盐是一种高效低毒抗凝血杀鼠剂。我们用此药对两广农田的主要害鼠——黄老鼠(Rattus losea)进行了几项毒杀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消灭野栖有害啮齿类方面,多用谷物(苞米、麦类)制备毒饵,消耗了大量的粮食。为节省粮食的消耗,笔者开始注意搜集有关使用野生植物作诱饵的方法和其它的毒饵灭鼠法。这篇文章里介绍的包括:野生植物(鲜草、干草)诱铒对田鼠的毒杀应用和“小根菜”诱饵对黄鼠的毒杀应用;纸制诱饵对砂土鼠的毒杀应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林区林木鼠害危及多种树种(图1-a、b),冬季啃食幼树树皮损失严重。(舒凤梅1975、1979)。为害鼠种主要为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其他各种鼠为红背(鼠平)(C.rutil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以往多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本工作发现该鼠的数量与林地郁闭度有密切关系,故而探讨了利用调整鼠类栖息环境,预防林木鼠害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鼠得克Difenacoum是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化学名称为3-(3-P二二苯基—1、2、3、4—四羟基萘基—4—羟基香豆素)。本药剂对有耐药性的鼠类效果更为显著。为确定其对黑线姬鼠、高山姬鼠的毒力(按抗凝血灭鼠剂常规测定法作一或三次灌胃测定)、适口性等毒杀效果,特作下述实验,现将实验情况简报于后:一、毒力测定:(一)药物:系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1979年合成的纯品一克。(二)动物:野外捕获的黑线姬鼠、高山姬鼠在实验室饲养7~20天,分别选择20~35克健康成年鼠8—10只,雌雄各半备用。(三)给药:将鼠得克按所需浓度,精密称取后,用聚乙二…  相似文献   

10.
鼠颚厉螨(Laelaps myonyssognathus Grochovskaya et Nguen-Xuan-Hoe,1961)系等(1961)根据1956年3—4月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Ta-Ca地区(高平省)的黄胸鼠(Rattus rattus flavipectus)体上采到的一只雌螨标本而描述。 1958年以来,我们自福建地区的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黄胸鼠、刺毛黄鼠(Rattus fulvescens huang)和臭鼩鼱(Suncus murinus)等的体上及窝巢内亦采到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农田灭鼠技术的推广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东省农田鼠害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严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通过开展对农田害鼠的调查研究和鼠情监测,掌握农田害鼠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害鼠的活动、为害和取食特性等,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组织农田灭鼠技术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广泛开展统一灭鼠活动,大力推广抗凝血类杀鼠剂毒杀为主的综合治理农田鼠害技术,并改进了毒杀时机、毒饵配制和投毒方法等技术,提高了灭鼠的科学性和毒杀效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臭鼩(Suncus murinus Linnaeus)因其外形略似鼠类,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人把臭鼩误认为“鼠类”,称之谓“骚鼠”。有人认为臭鼩咬食水稻禾苗、甚至认为臭鼩发出的奇臭气味也能使禾苗枯萎,比鼠类还有害;但是,也有部分群众认为臭鼩是益兽,不仅不会危害农作物,而且捕食农业害虫。 我们于1963—1966年在广东省斗门县平沙农场收集了有关臭鼩的资料,根据资料证明,臭鼩是农业上的益兽,应予保护。  相似文献   

13.
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AHP)(New York,NY)及其子公司Genetics Institute,Ine.(GI)(Cambridge,MA)已开始寻找和开发小分子药物。最初将集中研究分子粘连蛋白治疗自体免疫疾病、炎症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潜力。根据GI与Wyeth-Ayerst(AHP药学部)达成的协  相似文献   

14.
达乌尔黄鼠的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 mongolicus Milne-Edwards)是重要的牧业害鼠,研究其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有助于评价对牧业生产危害程度,了解它和种群数量变动关系,为选择毒饵和有利的毒杀季节,控制害鼠数量提供依据。 对达乌尔黄鼠食性研究,仅零散在一些报道中(寿振黄等,1962年;夏重志等,1965  相似文献   

15.
臭NFDA7是一种小型哺乳类动物,与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组成南方家栖鼠形哺乳类动物群体.根据雷州半岛40多年(1950~1994年)鼠疫监测和10年(1985年2月~1995年1月)鼠情监测资料,对臭NFDA7的数量、分布、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臭NFDA7占家栖鼠形哺乳类动物群体比例逐年上升,80年代达高峰;其分布是农村多于城市,野外也有发现;月份分布呈马鞍形曲线;全年均可繁殖,月均怀孕率为35.7%,每胎胎仔数1~7只,平均为3.15只,频率分布近似正态.  相似文献   

16.
在同温及安静条件下,小家鼠的耗氧率为最高,褐家鼠次之,黄胸鼠和臭鼩较低。耗氧率与它们的体重呈负相关;两性间没有差异。血红蛋白(Hb)含量以臭鼩为最高,小家鼠次之,褐家鼠和黄胸鼠较低。Hb含量与性别和体重大小不呈相关性。安静状态下Hb含量与耗氧率相关关系的回归系数r不显著,这些物种间Hb含量差异的生物学意义尚待探明。  相似文献   

17.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炎症。该病原菌主要通过其致病岛(SPIs)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效应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在入侵肠上皮细胞时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为防止促炎因子过度破坏宿主细胞影响菌体的生存和繁殖,鼠伤寒沙门菌会产生一系列抗炎因子来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宿主共同繁殖并最终全身扩散造成严重感染。旨在对鼠伤寒沙门菌利用T3SS效应因子入侵并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自夏武平等(1963)将鱼类学中的肥满度应用于小型兽类以来,至今仅对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 Pallas)(夏武平等,1963)、大林姬鼠(Apodenmus speciosus peninsulae Thomas)(夏武平等,1964)、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exiguus Howell)(秦耀亮,1981)、小家鼠(Mus musculus L.)(严志堂,1983)等4种鼠类肥满度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9.
1983~1996 年对云南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4 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长期调查,经聚类分析,该地区的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 种群落: (1)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为主的瑞丽、陇川室内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2)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小家鼠为主的盈江、保山室内和盈江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3)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灰麝鼠句为主的保山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3) 为最高(1.5897) ,群落(1) 、(2) 较低,分别为1.099 0 ,1.042 5。4 市县在同一坝区小哺乳动物室内、外唯一不能聚为同一群落的保山室外黄胸鼠数量骤减是第3 群落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亦是鼠疫在该坝区不能长期保存的原因。因此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与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20.
天然脂肪酸的臭氧化—氧化分解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棉油皂脚脂肪酸为原料,用气相色谱跟踪法研究了天然脂肪酸的臭氧化一氧化分解反应,包括溶剂的选择,脂肪酸臭氧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臭氧化物氧化分解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分离反应混合物,可以获得壬二酸、C_(6~9)羧酸和棕榈酸等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