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10讲 ,我们提出“第三个宏冬(或晚新生代大冰期 ,或第四纪大冰期)已经在11,000年前结束了。”严格地讲 ,这一认识并不完全是新的。因为在中国和外国的许多教科书中 ,对第四纪(指过去的160或260万年内)的气候变迁史已有共识。大家普遍承认 ,在第四纪 ,世界上曾发生过四次冰期。其中末次冰期 ,或玉木冰期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的第2~4阶段 ,发生在距今1 1~7万年 ;倒数第二次冰期 ,或里斯冰期 ,相当于氧同位素的第6阶段 ,则出现在距今12 7~18万年 ;倒数第三次冰期 ,或明德冰期 ,相当于氧同位素的第14~1…  相似文献   

2.
蜜蜂起源的问题是生物学家争论已久的问题,贵州农科院副研究员庄德安同志提出了东、西方大、小蜜蜂起源于印度和东南亚的假说。他认为:“蜜蜂随着植物的演化而演化,2亿年来,亚洲大陆一部分地区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森林繁茂,植物进化迅速,大约在1.5亿年前,中国境内出现了华夏植物群,同时产生了蜜蜂的祖先;在距今5000万年前,地球板块再次发生运动,欧洲海退时传入了欧洲,以后随着喜马拉雅山运动,中亚一带与我国西北山系的发生与升高造成了地理的隔离,从而形成了东、西方蜜蜂。”笔者认为,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时,由于印支运动和西未利运动的影响,在中亚和欧洲都形成了一些高大的山脉;此外,欧洲大陆与亚洲大陆还有宽阔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气候发生过极大的变化,从前相当温暖的地方,现在会变得十分寒冷。在大冰期到来之前,从北格陵兰到斯匹茨卑尔根群岛和加拿大北部各岛上覆盖着广阔的森林和灌木丛,其中生长着温带—亚热带的山毛榉、橡树和槭树等,那么在这些森林中,有没有动物生活呢? 1973年美国科学家威斯特和道森在埃尔斯米尔岛发掘出一个距今三千五到四千万年前的完整陆生脊椎动物群,对此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每一个对地球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都会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漫长历程感慨万千。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在距今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在随后漫长的20多亿年中,地球上只有低等的菌藻类。在大约6亿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与深海沉积物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前言第四纪以来,全球性冰川的进退、气候的波动、海岸线的变迁,已由许多方面的证据所阐明。晚更新世的大理冰期(即相当欧洲的玉木冰期;北美的威斯康辛冰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明显的反映。大理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从75,000年前开始,至10,000年前结束,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各洲先后也有不同。据研究,这次冰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两个高峰阶段和一个小峰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大约距今60,000年前;第二次高峰出现在距今15,000年至12,000年前;一个小峰约在35,000年前。当冰期处于高峰阶段的时候,气温显著下降,沿海和部分大陆架暴露,海面降低;在亚间冰期和间冰期,气候骤然迴升,海面升高,华北东部地区发生海浸。国内外许多单位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所作的古温度测定和对古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并结合陆相地层中孢子花粉的资料,认为冰期的高峰阶段,地球表面的气温至少比今降低6—8℃;而小峰阶段的气温  相似文献   

6.
根据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地球诞生已经有45-60亿年了,从古至今经历了千变万化。现代地球上植物丛生,动物繁多,人类活动在各个领域。可是,今天的生物和人类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等到高等逐渐地、长期地演化而来的。在早期漫长的岁月里地球上是没有生命的,那末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何时出现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吸引人们的注意。过去古生物学工作者研究化石主要是从寒武纪(大约距今5.7亿年)开始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7.
据科学家研究,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而生物则有385亿年的历史。据古气候学家的研究,在过去的46亿或385亿年内,气候变迁从来没有停止过。气候变迁就是生物环境的变迁的重要部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表明,在漫长的历史上,生物是在不停地进化着的。但是,它...  相似文献   

8.
徐钦琦 《化石》2000,(2):15-15
在第5讲 ,我们曾经介绍 :在最近的670万年内 ,平均每隔60万年 ,世界上便会出现一次生物进化事件。它表现为一些旧的种类在突然之间消失了 ;它们被另一些新的种类所替代。这样的事件总是出现在以60万年为平均周期的“大年”之冬末春初。地球的历史很长 ,至少已有46亿年 ,上述规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这是今后的研究课题。在第6讲 ,我们还曾介绍 :在地球的历史上 ,气候变迁或“大年”至少具有16种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大年”长度为2~5亿年。它的标志是大冰期的反复出现。据古气候学家研究 ,在最近的10亿年内 ,世…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地球上存在着冰期与间冰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着它们的起因和与地球上生物起源、绝灭之间的关系。为了解释新生代晚期这段历史中地球经历的反复多次的冰川活动,人们曾提出许多假说。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们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他们共同认为,对更新世冰期的解释不仅应该阐明寒冷气候的起因,而且应该解释它的发生为什么呈周期性。此外,任何可以令人接受的假说也应能阐明更早发生的冰期。除了地极迁移与大陆漂移、巴拿马地峡闭合、火山活动、陨石冲击和造山运动等假说之外,本世纪初,南斯拉夫天文学家米兰柯维奇还曾提出过天文控制机制。近年来,各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对这一学说给以补充,使它格外引入注目。米兰柯维奇认为,一年之内,  相似文献   

10.
祁国琴 《人类学学报》1990,9(4):340-349
三十年来古人类学及其密切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在西藏、周口店、黄土高原及东部沿海平原多学科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我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文中所谓“华北“,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包括西北、内蒙、东北、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江苏部分地区。
我国北方已发现含有人类化石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大约有30个。通过分析各动物群的组成、所含各生活类型的比例以及南北过渡动物群地理位置变化等并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更新世期间,中国北方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急剧隆起、西高东低的山川大势逐渐形成、气候总的趋于干冷而又具多旋回的自然环境中。
距今约110—100万年,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公王岭蓝田人,生活在温暖、近乎亚热带的森林环境中;距今70—50万年的陈家窝蓝田人,生活在一个全球性(距今90—70万年的贡兹)冰期之后的干凉气候下的草原环境;距今约50—30万年,对北方的原始人类来说,是一个温和适宜的生活时期。先后出现了北京人、庙后山人、骑子鞍山人、大荔人等。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后期,华北的气候又趋于干冷;距今14—10万年,在华北又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距今10万年以后,华北的气候进一步趋向干冷。其间有两个冷峰(距今约6万年和1.5万年)和一个相对湿润(距今约5-3万年的阶段。许家窑人、丁村人出现在第一个冷峰阶段 。 河套人、长武人、径川人、小孤山人等生活在两个冷峰之间,峙峪人、安图人、阎家岗人、青山头人生活在第二个冷峰(也即更新世以来华北最寒冷的)阶段。 距今约1万年, 华北气侯开始回暖, 山顶洞人、扎责诺尔人 … …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1.
正距今大约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涌现了现代海洋动物几乎所有门类的祖先分子,奠定了现代海洋多层次生态格局的雏形,也构建了地球历史上第一个金字塔式的复杂食物链。那么,这条食物链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后生动物兴起翻开地球历史这本厚重的大书,地球上第一条复杂食物链的形成可一直追溯到距今6亿年前  相似文献   

12.
藻类     
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地球发展史和生物进化史上的创举。大约距今32亿年前,在地球上的汪洋大海中出现了蓝藻。蓝藻的出现,不止使水体染上了美丽的蓝绿色彩,  相似文献   

13.
距今一万一千年前,随着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地球由更新世进入全新世——一个无论是气候分带,还是动植物面貌都和今日基本一样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在这时出现了旧貌变新颜的深刻变化。在这以前,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还见不到一粒人工种植的谷物,一只人工驯养的牲口,一柄磨光的石斧,一件烧制的陶器,或者一个永久性的定居村落。而在这以后的三千年内,上述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在世  相似文献   

14.
银杉是珍贵的“活化石”。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一千多万年前,这种松柏类植物,曾广布欧亚大陆,但到第三纪晚期,地球上气候变冷,发生大量冰川,因而绝迹。从前,人们仅在德国、波兰至苏联西伯利亚东都的地层中找到银杉的化石。我国植物学家于1955  相似文献   

15.
化石记载着地球上各种生物发展的历史。人们根据这些化石标本复原出一幅幅活龙活现、趣味盎然的原始动植物生活吋的图画。在浩翰无际的宇宙中也有“化石”。美国科学家通过分析一颗非常罕见的陨石的化学构造,对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历史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16.
小议蟑螂     
蟑螂和爬行类同是石炭纪出现的动物,距今至少有二亿八千五百万年的历史。那时候,地球上气候温暖、湿润,到处覆盖着森林。后来由于生态条件的骤变,许多生物相  相似文献   

17.
天生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银杉,居然在低山丘陵“安家落户”,茁壮成长。这是80年代以来林业引种驯化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曾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国宝、世界之宝的美称。第三纪时地球上曾有过广泛分布,现在却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物种一旦灭绝,不能在地球上再生。这是何等严重的事实啊!更何况银杉是松科单种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古地理、第四纪冰期气候和松科的系  相似文献   

18.
徐钦琦 《化石》2007,(4):48-48
在本系列讲座的第1讲,我曾向读者介绍:末次冰期(距今17万年)的厚达千米的冰川曾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巨砾携越封冻的北海,留在了英国约克郡的土地上。1993年9月,我在那里亲眼看到了这一“奇景”。可惜受时间的约束,在那一年我未曾见到倒数第二次冰期(距今12.824万年)的冰碛物。因为那段时间的气候比末次冰期更冷,所以冰川推移得更远,它的冰碛物已到达伦敦以南的地方。无缘谋面成了我长久的遗憾。2005年我的小女儿移居西欧的荷兰。在70周岁的2007年,我在荷兰小住了3个月。荷兰的国名是Nederland(荷兰语)或Netherland(英语),意为“低地之国…  相似文献   

19.
陈家窝动物群的层位是L5-S9。在L5的上部或S4/L5的交界处,东亚曾发个过一次十分重要的生物进化事件(“变异仓鼠最低层位”事件),它相当于北京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首次出现,它也相当于欧美的Event9。在北欧,它发生在Saale冰期的晚期,距今约50万年。陈家窝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距今50─100万年。考虑到固体地球、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建议将离石黄土上下部的界限上移至S4/L5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20.
水洞沟遗址的环境与地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洞沟第四纪地层可与萨拉乌苏河组上段对比。水洞沟遗址包含有新石器和旧石器晚期文化,其旧石器晚期文化发生在距今20,000多年至10,000多年间的黄土状粉砂土中,即发生在末次冰期主冰期的干冷环境下,比发育在距今约35,000—50,000年间的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文化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