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在苏联已经热烈的展开,吸引了各方面的专家参加这一在生物学上带有根本性质问题的讨论。自从这一讨论的情况介绍到我国后(科学出版社已出版了九集的“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也立即引起了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与注意。最近纷纷发表意见,参加讨论。能够在解决生物学上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 1.物种的结构形态是物种存在的形式,物种形成的过程是物种发展的内容,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研究物种在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的关系。 2.进化论告诉我们,有机世界的发展是连续的历史过程;分类学的实践指出,在自然界,极大部分的物种都是彼此判然分明而显现为间断性的现象。物种是有机世界连续性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我们研究物种形成问题,就是研究有机世界在发展过程中怎样从种内的连续性达到种间的间断性的道路。 3.本篇讨论以动物界的物种为主。在有性动物,同种个体之间,都有交换遗传性的可能性,从而组成为统一的繁殖群体,这是种内连  相似文献   

3.
从1952年下半年起,苏联生物学界对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科学界对于这一讨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出版社以“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为题,用论文集的形式,译载了这方面的文章,这个论文集现在已经出版了18集(第19集至第20集在排印中)。讨论的缘由,是由于李森科院士在1950年以“科学中关于生物种的新见解”为题,发表了自己对于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的看法,以苏卡切夫院士、杜尔宾教授为首的一些苏联科学家,不同意李森科的看法,他们首先在“植物学杂志”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接着苏联许多学者,在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杂志上,针对这—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关于物种概念的问题,李森科提出两个物种标准:一个是凡种间个体在普通的、正常的情况下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正常繁  相似文献   

4.
李森科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遭到许多苏联生物学者的反驳,因为这些观点与近百年在分类学,形态学,胚胎学,生物地理学方面所累積的大量资料不相符合。李森科关于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飞躍式转化的观念是以有限的事实为依据的,而这些事实不足以作为物种形成问题上一般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是以大量符合于事实的材料为依据,这种理论近百年来不断地为B.O.与A.O.科瓦列夫斯基,梅契尼科夫,A.H.谢维尔曹夫,季米里亚捷夫,米丘林.可马洛夫和其他学者的许多著作所证实。很顯然李森科在证明他自己对物种形成问题的观点所引用的全部事实,不过证明了旧的  相似文献   

5.
“物种”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因受传统认识和习惯思维的影响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常不能形成科学的物种概念,会产生一些错误认识。我们在进行有关内容教学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正确理解物种的科学概念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城第287学校生物学教师Р.З.祈霍米咯娃,函请本期编辑部根据为李森科院士所发展起来的米丘林学说来阐明物种形成的问题。兹发表季米特立耶娃教授关于这一课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7.
肖钰  王茜  何梓晗  李玲玲  胡新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5):21480-3007
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由于生物群体进化是连续和动态的, 物种界限变得难于界定。本文首先讨论了3种地理物种形成模式(同域、邻域及异域), 并分析了近期报道的研究证据。其次, 评述了合子后生殖隔离机制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应用群体基因组数据分析的证据, 包括BDMI模型(Bateson-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QTL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霍尔丹法则及大X染色体效应。最后, 探讨了交配系统作为合子前隔离机制之一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认为近交或自交通过扩大种群遗传结构分化, 增强不同交配系统的种群间不对称基因渐渗, 或种群间无基因渐渗等途径, 促进新物种形成。已知植物交配系统的演化更倾向于从异交(或自交不亲和)向自交(或近交亲和)方式, 花性状和基因组的分化推动形成所谓的自交综合征, 研究交配系统驱动或强化物种形成模式对认识植物物种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物种形成机制及物种定义的新观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很早以前,分类学家开始根据生物表型特征上的差异来识别和区分物种,自达尔文以后,人们认识到不同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定义物种时引入了"谱系"的概念.达尔文着重强调物种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异最终可以使一个种内的成员彼此分离,形成新种(Darwin,1859).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总结了细胞培养用水解乳蛋白研制工作的资料,并从生物化学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1、鲜乳组成及从鲜乳中提取蛋白工艺的依据:根据细胞培养所需十二种氨基酸的基本要求,确认乳中三类蛋白质可满足细胞生长需要,考虑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拟以调等电点方法从鲜乳中分离三类蛋白质。鲜乳的pH 为6.6±0.2,在加热脱脂后调pH 至4.5即可析出酪蛋白,分离后的上清液再调pH 至6.0可析出白蛋白,二次分离后的上清液再调pH 至7.0,则球蛋白析出。得率为酪蛋白2.5%、白蛋白0.6%、球蛋白0.1%。产品冻干、研磨待消化。采用等电点法分离乳蛋白操作简便,分离效果较好。2、乳蛋白酶解工艺的比较分析:考虑到酸、碱水解对氨基酸成份有破坏作用,故采用酶解法。由于乳蛋白中各类蛋白的酶解能力差异很大(酪>白>球),所以试用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A·S1.398枯草茅孢杆菌蛋白酶、栖土曲霉3.943蛋白酶和肽酶进行单酶、二酶、三酶水解的比较。酶量的加入采用优选法确立。同时又考虑到尽可能地充实水解物的氨基酸的质量和数量,又在酶解配方中少量掺入具有丰富营养的小牛血清、心肌等。水解采用测定水解液氨基氮含量作为指标(酪蛋白以AaN 量达400、白,球达300为终点),反应最适pH 控制在8.0,温度40—42℃。结果:酪蛋白经A·S1.398酶(活力4.1万单位/100毫升)水解,第六天AaN/N=41%,AaN 在第10小时起一直保持在300—400之间起伏,6天时才稳定于400水平而经A·S1.398酶、胰酶和肽酶等三酶混合水解速度更快,60小时左右即达AaN400水平,二酶次之。白蛋白的水解与酪蛋白水解的曲线基本相似。球蛋白水解最困难。3、对自制水解乳蛋白产品的化学分析:曾进行了自制品与德国产品(RoTH)、美国产品(DiFco)和英国产品(OxOid)的比较,发现氨基酸纸谱分析定性斑点数基本接近,但色泽、灰分和盐分含量均比国外差或高,如Nacl 含量ROTH 产品为2.7%,自制品为2.6—7.6%(七批抽样)平均5.29%;灰分ROTH 产品为8.3%自制品为4.86—14.67%,平均10.5%;AaN 含量ROTH 产品为6.83%,自制品为4.79%—7.26%,平均6.23%;含磷量德制品0.5%、美制品0.39%、英制品0.45%,自制品为0.75—0.9%(五批抽样),平均为0.88%。4、水解乳蛋白试产品的细胞生长试验:曾以自制品与德国产品进行比较,进行过初代猪肾细胞的培养,结果发现小试自制品和中试自制品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自制品大多数能生长成片,生长速度与对照(德制品)接近,一般3—5天内生长致密单层。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利用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生物法主要用来除去污水中胶体的和溶解的有机物质及有毒成分。由于生物处理污水效率高、费用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城市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成为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各地在治理“三废”、保护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  相似文献   

11.
王强 《生命世界》2010,(1):80-81
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这为课堂讨论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2.
适应性进化与物种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生 《化石》1995,(2):19-21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杂交对物种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倍化和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是通过杂交产生新种的两种主要方式。普遍的观点认为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的主要动力,而越来越多染色体倍性相同物种之间杂交现象的发现,说明同倍体杂交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方式。目前按严格标准确定的同倍体物种形成案例相对较少,还亟需对更多不同类型的种间杂交带进行形态与分子等多方面证据的调研,并通过模型预测与实测数据分析,来探讨杂交物种形成初期乃至整个过程的遗传基础;更多杂交物种形成的新模式材料,有待于通过分化谱系的历史基因流重建进行鉴定,用于进一步阐释自然选择对于生殖隔离形成的影响、物种形成过程中的生态适应变化和多样性遗传创新的产生规律。本文简要综述了自然杂交的研究历史,阐述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基因组时代杂交与物种形成研究的最近进展,并针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见解,以期为后续研究和涉及杂交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这里讨论生物界的各种生命现象时,我们会感到现有的科学知识是多么不够。在化学还未进入到有机生命的领域时,我俩就还不能深刻的揭露生命的秘密,我们至今还只能依据着经验,和表象的观察来进行研究。科学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它最初只是以有限的事突和观察为基础,随着新的事实,新的观察不断的发现,旧的假说就不适用了,就要对它进行修正,补充。最后“假说”不断的趋于完善,而成为“定律”。然而任何“定律”都不是绝对的,它随着科学的发展,或者被推翻,或者被修正。“永恒的定律愈来愈变成历史的了。”(恩格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的,但只要历史在发展,人类的认识也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1.下泥盆统的分布及其下界;2.关于“龙华山群”;3.沟鳞鱼的时代及含鱼层的对比;4.关于“宰格灰岩”的时代。1970年4月至1972年1月,我所曾组织了一个泥盆纪小组,对滇东泥盆纪鱼化石及含鱼地层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在这期间,我所先后计有刘进波、孙文书、苏志民、郑先和、侯连海、刘时藩、王俊卿、刘玉海等八人参加,共出队三次,实际工作日约12个月。上述几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基于我们这三次野外观察。所采集的鱼化石目前只作了初步整理,详细  相似文献   

17.
直观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必须贯彻的一个原则。这一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为了正确贯彻直观原则,教师必须对直观教学的目的、种类、选择和运用的方法有全面统一的理解。一.直观教学的目的和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直观教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1.直观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手  相似文献   

18.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在我国发生普遍;不论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均遭受为害,常造成缺苗断垅,使作物减产,受害严重的甚至需毁种重播。近年来蝼蛄和金针虫为害尤甚,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耍问题之一。最近我们先后到豫、皖、苏等省就地下害虫的防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防治工作中存在着若于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今后防治工作的开展,兹特分别提出加以讨论,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中,有时因操作不慎,使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出现了污染、局部干扰和线条不清晰等问题,致使一些极为珍贵的图象失去了或有损于应有的研究价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上述情况在以IBM/AT为主机的图象采集处理系统上作了处理。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前言物种形成问题,是生物界发展理论的最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生物科学各个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达尔文就根据他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研究了这一重大问题,并把他的观点阐明在“物种起源”里。在苏联,Т.Д.李森科院士和其他米丘林生物学家,从实际的试验研究出发,断定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有着严重的缺点。因此,在1949年,李森科院士首次提出了自已的物种新学说,当时并受到许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