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近30年来中国大陆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的进展,介绍角质层分析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研究、植物化石气孔参数与大气CO2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植物化石角质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举出众多典型实例,提出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地区的古温度、古盐度和古地球化学的特征呢?这是地质工作者们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外新兴起一门研究化石的边缘学科——生物地球化学,它主要是使用化石的化学特征来判定古地理条件。我国古生物学工作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并获得了初步成果。在此谨将这门学科的内容概略地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植物学、古植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工作者期待着有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古植物学专著问世。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是60年代早期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古植物学家A.H.克里什托弗维奇的《古植物学》译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俄亥俄大学泰勒教授80年代的古植物学新著《古植物学——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古植物学和植物学工作者对泰勒教授并不陌生。他现任俄亥俄大学生物系主任,任教于该校生物系、地  相似文献   

4.
重点描述云南腾冲晚第三纪两种被子植物化石Betula mioluminifera Hu et Chaney,Carpinus subcordata Nathorst的角质层构造,并分析它们的现存最近亲缘种B.luminifera Winkler和C.cordata B1.var.mollis Cheng et Chen的表皮特征。实验分析证明:化石叶片的气孔参数可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的浓度,并进而分析古环境的变化。C.subcordata Nathorst叶片能作为大气CO2浓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扼要地报道了前人对化石分散角质层分类和命名的进展,其中详细地介绍了Roselt和Schneider两种分类法。作者根据实践,认为气孔的有无、气孔器的组合类型和垂周壁的形态,可作为建立化石分散角质层的大类、类和亚类等较高的分类单位。  相似文献   

6.
吴向午 《古生物学报》2004,43(1):160-160
《中国古植物学(大化石)文献目录(1865—2000)》一书近期将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集体劳动的成果。由周志炎、吴向午、吴秀元、赵修祜、邓龙华、冷琴、张小弘等悉心编写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我国绝大多数古植物学专家、学者的积极支持和帮助,约有50多位同行(包括国际友人)热情提供他们的论著目录或查实和澄清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承办,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协办的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23-25日在珠海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专业组,将于今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被子植物起源和当代古植物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交流暨庆贺徐仁教授八十寿辰的学术讨论会”。会议旨在同行们相聚交流近几年来研究被子植物起源方面的进展,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开展该项研究工作,为世界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教授(1894-1968),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不仅对植物分类学家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古植物学也情有独钟。如他在《植物分类学简编》这本著名教科书中,就特别谈到“演化和分类的关系”,认为“演化是分类的基础”,并十分强调化石植物是探讨植物系统演化的重要证据。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向读者介绍一些古植物学基本知识与经典文献,以引导植物科学工作者培养古今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胡先骕教授曾先后两次赴美国留学,头一次是1913—19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森林植物,获学士学位。第二次是192…  相似文献   

10.
一.古植物学和它的内容古植物学是研究古代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的科学。它是植物学中的一个学科,也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学科。在理论上,它是专门探讨过去地质时代的植物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理、生态、生化和各地质时代的植被、古植物区系以及古植物群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替的科学。它一方面与研究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地理和植被的学科密切结合,共同研究植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区系发展和植被变化的规律等等植物学上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与古动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密切结合,共同研究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与古气候上的问题。在工作的进行中,古植物学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二叠纪古植物学研究简述刘照华李承森耿宝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DVANCESOFPALAEOBOTANICALRESEARCHESOFPERMIANINCHINALiuZhao-huaLiCheng-senGengB...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道了从河南省桐柏县吴城盆地五里堆组采到的植物印痕化石,其中以旱生性形态的帕里宾属(Palibinia)和小叶的多种豆科植物占优势。描述并讨论了一个新种。根据该植物群的组合特征,确定五里堆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始新世。该植物群的生物学特性,指示桐柏吴城盆地一带当时为一干旱而炎热的气候区。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在地质学、植物学和古气候的探讨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1973年,我们对河南吴城盆地钻孔中的岩芯和露头中的植物化石进行了采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学意义。涉及的问题包括:1.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和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区系性质,2.我国古、中生代的主要成煤植物,3.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和植物在二叠纪末有无群体灭绝,4.某些植物类群的最早化石记录或起源,5.某些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本文对此等问题提出的与古植物学家不甚一致的结论,如塔里木自早二叠世已属亚安加拉区,我国古、中生代主要成煤植物是真蕨类尤其是树蕨,而非鳞木类、科达类,或中生代裸子植物;如果将盾籽类作为中植代植物,则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在亚安加拉区要下降到Bashkirian之内或Bashkirian—Moscovian之交,等等,是否正确,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15.
16.
1前言古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专门科学。古植物学早期的发展是和地质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这就是我国及世界上早期的大多数古植物学的研究机构都设在地质部门的主要原因。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达尔文的进化论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古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们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研究古植物学。把植物化石当作地史时期的植物来研究。古植物学研究任务的扩展和转变是国际古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首届国际古植物学会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Palaeobotanical Conference)于1980年7月7日至7月13日在英国里丁大学举行。来自世界22个国家的120多名古植物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李星学参加了会议。在伦敦参加第五届国际孢粉学会的以徐仁为首的“中国孢粉学代表团”的7名成员,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古植物学协会(简称IOP)发起,并得到伦敦林奈学会、里丁大学植物系和国际古被子植物协会(简称IAAP)的赞助而联合召开的。英国的哈瑞士教授(T.M.Harris)与查路德教授(W.G.Chaloder)分别担任会议的名誉主席与主席,大英自然博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生命世界》2012,(10):24-27
2011年8月3日,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临近孔望山风景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9°36′、北纬34°36′的一处房地产项目在施工中,从距地表2.5米至3米深的地下淤泥中挖掘出一块鲸鱼脊椎骨化石。化石出土时呈灰黑色,质地如石,重约15公斤,大小约32厘米×22  相似文献   

20.
河北涞源县的古油松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