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流体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Griess 方法测定不同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的变化;并观测多种NOS干预物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实验表明,剪切应力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结构型NOS活性的增强实现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中NOS酶蛋白合成,但cycloheximide 处理组中受剪切应力作用细胞NOS活性仍显著高于其对照细胞,仅升高幅度明显降低。A23187 处理后细胞中NOS活性升高约达2 倍,其中剪切应力作用细胞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对照,但这种变化程度亦较A23187 未处理组明显减小。结论: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eNOS酶蛋白合成增加和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的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6.5dyn/cm^2和13.0dy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10小时,样品中的内皮素(ET)分泌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剪切应力和剪切作用时间对内皮细胞内皮素的代谢均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增减,而呈较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内皮素累积含量和分泌速率,随剪切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可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获得了反映内皮素(ET)分泌规律的大量特征方程和特征数,为了解体内发生于血管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内皮素分泌规律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剪切应力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的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适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对剪切流场的响应。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5×10-5N/cm2,1×10-4N/cm2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25小时,样品中的内皮素分泌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剪应力水平对内皮细胞内皮素的代谢活动有显著影响。与静态培养对照,低水平的剪应力(5×10-5N/cm2、1×10-4N/cm2)促进内皮素的分泌,而较高水平的剪应力(1.5×10-4N/cm2)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剪应力对内皮素累积含量的影响比之分泌速率更大  相似文献   

4.
油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发现:油酸可引起内皮细胞特征性形态变化;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内皮细胞~(51)Cr释放率、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升高,表明油酸引起细胞通透性升高;培养上清液中6-酮-PGF_(1a)含量升高,提示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上述改变与油酸浓度、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结果还表明,油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推测油酸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在急性肺损伤早期内皮细胞损伤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血管壁剪切应力系统及用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对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施加剪切应力的系统。通过对系统中的血管内流场分析表明,该系统中的血管段的中间部分作为研究剪切应力对内皮细胞作用,以及研究内皮细胞与其它细胞粘附力的场所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该系统对在体内皮细胞研究发现:当对内皮细胞施加28dyn/cm2的剪切应力时,内皮细胞并未出现暴发性释放前列环素的现象,前列环素释放水平略有升高(0.41±0.05ng/cm2min)以后呈线性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0.17±0.04ng/cm2min)。在28dyn/cm2剪切应力下,受机械损伤的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细胞仍能与较多白细胞粘附,而在正常内皮细胞和去掉内皮细胞的动脉壁几乎无白细胞粘附,说明在内皮细胞受损或动脉粥样硬化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增强  相似文献   

6.
532nm 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有的低强度532nm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建立了简便、可靠的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实验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滤光片,可以确保532nm激光的单纯性;通过分束监视,实现了激光输出功率的准确计量;在实验过程中,根据监视功率值对激光输出功率进行实时调节,可以使其比较稳定地保持在设定附近。该实验方法亦可供其它激光生物效应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血管搭桥术后的内膜增生往往导致手术失败,而内膜增生与搭桥血管内的流场密切相关,为改善搭桥血管中的流场结构,作者设计了偏心搭桥手术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索偏心搭桥和传统搭桥血管中流场的变化,为血管搭桥方法提供优化设计方案。方法16只犬随机分为偏心搭桥组和传统搭桥组进行血管搭桥,测定搭桥前后血管几何数据,搭桥后近心端及远心端吻合口血流量和血压。按测定的血管几何数据,FLUENT 6.2模拟搭桥血管内的流场。结果偏心搭桥近心端和远心端吻合口不在同一平面。传统搭桥中,主体动脉远心端吻合口对应面处存在一个较低壁面剪切应力(WSS)区域及流体停滞点,离脚跟较近的一部分流体会形成涡漩,血流进入主体动脉后,还会表现出迪恩涡二次流;偏心搭桥中,主体动脉吻合口对应面上的低WSS区域和流体停滞点消失,血流接触到吻合口底面后,以切向旋转的方式改变其流动方向,不会形成涡漩,且当血流进入主体动脉后,立即发生螺旋流态且能持续很长一段。结论偏心搭桥能够产生血液旋动流,显著增加远心端血流量、提高WSS。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 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 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 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养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植株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荞麦腋芽、丛生芽和根的诱导及分化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荞麦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极差分析表明,6-BA是诱导荞麦茎段腋芽和根发育的主要因素,TDZ是诱导丛生芽的关键因素。诱导荞麦茎段腋芽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BA1.0mg/L+NAA0.1mg/L,腋芽诱导率为67.9%。其中,以第二、三节位的腋芽诱导率较高,达80%以上。诱导荞麦茎段丛生芽发育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BA4.0mg/L+TDZ0.06mg/L,丛芽分化率为166.7%。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6-BA1.0mg/L+NAA1.0mg/L,生根率为82.8%。该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为养麦快速繁殖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从大容量细胞灌流液中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并进行外泌体的鉴定。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杂交成的永生化细胞株,因其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广泛用于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培养,利用Flexcell STR-4000平行板流室系统对EA.HY926施以振荡剪切应力。收集流体剪切应力处理后的细胞灌流液,去除细胞碎片后冻成干粉,脱盐、提取纯化外泌体。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检测外泌体大小、PKH26染色检测外泌体膜性结构、BCA蛋白定量法检测外泌体的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9和CD81的表达,荧光定量RT-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该方法提取的外泌体,大小均一,结构完整,呈典型囊泡样结构;粒径集中在30~150 nm,多数粒径为97.63 nm;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9和CD81;PKH26染色阳性,并可被细胞摄取;EA.HY926分泌的外泌体表达内皮细胞相关的CD31、vWF等mRNA,以及miR-126、miR-21、miR-155等microRNA分子。结论: 本方法能够有效从大容量细胞灌流液中提取到结构完整的、高浓度、高质量的外泌体,为开展以流体力学干预细胞为基础的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用离体血管灌流试验验证冯元桢等关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膜张应力逆血流方向轻加的理论分析。用0.12N/m^2剪应力剪切人脐静脉段内皮细胞20h后,两种不同长度离体血管的内皮素平均分泌速率无显著差异,但在分泌速率的曲线形态,特征方程和最大分泌速率,最小分泌速率及分泌速率变异系数上差异较大;ATⅡ的平均分泌速率差异彩显著,11cm处理比21cm处理高68%。  相似文献   

13.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杂合度高且变异度大,其高效离体再生体系鲜见报道。以舒茶早茎段为起始外植体,进行不定芽高效发生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MS+2 mg·L–1 6-BA为定芽诱导的最适配方,定芽诱导率为84.44%,吸收底盘膨大率为80%,利于后续不定芽诱导;MS+2 mg·L–1 6-BA+0.2 mg·L–1 NAA+0.1 mg·L–1KT+1 mg·L–1脯氨酸为不定芽增殖诱导的适宜配方,不定芽诱导率为88.89%,平均芽数为7.8。不定根诱导的适宜配方为1/2MS+3 mg·L–1 IBA,生根率为85.56%。采用RAPD和ISSR技术对再生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在连续2代离体再生植株中未发现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pirin)溶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斯氏蛙心插管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对离体蟾蜍心脏进行灌流,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结果:灌注0.1g/ml的阿司匹林溶液时,离体蟾蜍的心脏收缩力明显下降和心率明显减慢(P0.05),心脏甚至停止跳动,0.05g/ml的阿司匹林溶液时,离体蟾蜍的心脏收缩力降低和心率减慢程度不如0.1g/ml,并且随着阿司匹林浓度的降低离体蟾蜍的心脏收缩力和心率降低程度逐渐较少。结论:阿司匹林溶液降低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并随着阿司匹林浓度升高,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降低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受精作用一直是植物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诸如偏向受精等新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推动了对双受精作用的寻微探秘,日益显现出这一过程的精巧与复杂。但限于体内研究的局限性,对其中一些关键环节,如雌雄配子间的识别;配子融合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雄核在雌性细胞内迁移的动力学及雌雄核融合的时间进程与机制等仍知之甚少。离体受精操作及相关技术的建立[1~3]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以烟草为材料进行了离体双受精研究,以视频增差显微观察系统首次记录到在生活状态下精核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充质细胞(MSC)外泌体对低氧条件下胰岛内皮细胞(MS-1)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MSC无血清低氧条件培养48?h,超滤离心法富集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采用电镜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血管形成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条件下:常氧培养组(NOR组,21﹪O2、5﹪CO2)、低浓度氧培养组(HYP组,2﹪O2、5﹪CO2)、外泌体+低浓度氧共培养组(HYP+EXO组,2﹪O2、5﹪CO2),MS-1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image J软件分析血管形成长度;PCR、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HIF1α蛋白水平表达以及mTOR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超滤离心法富集的MSC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大小为30 ~ 100 nm,表达CD9,CD63,CD81等外泌体表面标志物;血管形成试验结果显示,低氧促进MS-1血管生成,HYP+EXO组形成明显的血管网状结构;HYP+EXO组血管形成相对长度(2386.0±137.7)像素与NOR组(393.3±174.2)像素和HYP组(1467.0±230.0)像素相比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30,P?= 0.0065;t = 15.74,P = 0.0040);PCR结果显示,HYP+EXO组VEGF相对表达量(20.26±9.972)较常氧对照组(1.000)和低氧组(6.521±3.501)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462,P = 0.0009;t = 4.238,P = 0.0038);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EGF蛋白水平表达升高,HIF1-α表达上调,mTOR发生磷酸化。 结论MSC外泌体可促进低氧条件下的小鼠胰岛内皮细胞血管生成。MSC外泌体可能通过上调HIF1-α,调节VEGF表达,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胰岛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发生发展极为重要,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基因表达研究摸索可行方法。方法获取淋巴瘤组织标本后,置于锌固定液中固定,并通过进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前操作模拟LCM环境,确定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的保护作用。将组织标本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利用LCM技术获取肿瘤组织原位血管内皮细胞,并用RT-PCR方法对所获细胞进行纯度检测。结果无论是固定后直接提取组织RNA,还是经模拟LCM环境再提取RNA,均显示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提供了良好保护。快速免疫组化可以明确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者能够被LCM准确捕获,并经RT-PCR验证为高纯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快速免疫组化联合LCM技术可以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并保证RNA的完整性,可能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形成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ES)在体外向内皮细胞(ECs)分化并形成新生血管的条件及特点。方法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小鼠ES细胞分化体系,对分化细胞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免疫荧光染色和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标记,观察ECs分化及血管形成特点。结果在二维分化体系,ES细胞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ECs分化,ECs主要定位在分化细胞密集处,分化表现为:ECs呈集落样生长,不形成网状结构;ECs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PECAM-1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为ECs网。在三维的悬浮拟胚体培养体系,ECs的分化不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分化表现为条索状结构、管腔样结构及排列紊乱的细胞团三种形式。对该拟胚体的冷冻切片进行的三维图像重构显示,拟胚体中有大量的血管网形成。在三维的Ⅰ型胶原培养体系中,ES形成的拟胚体表现为出芽式血管新生,这一过程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混合物。结论在二维和三维ES细胞分化体系中,ECs分化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与体内相似,表现为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两种形式,因此可作为研究血管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离体淋巴管灌流技术,观察失血性休克(HS)发展进程中淋巴管对P物质(SP)的反应性。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麻醉与手术)和HS组(通过股静脉放血至平均动脉血压为40 mmHg,复制HS模型,分为休克0h、0.5 h、1 h、2h、3 h五个亚组)。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分离胸导管,制备淋巴管,3 cmH2O跨壁压下行离体灌流,分别给予从低到高浓度的SP,测量淋巴管收缩末期口径、舒张末期口径、收缩频率(CF)和被动管径,计算收缩幅度(CA)、泵流分数(FPF)和紧张指数(TI),以给予SP前后淋巴管的CF、TI、CA、FPF的差值△CF、△TI、△CA、△FPF作为评价淋巴管对SP反应性的指标。结果:Shock 0 h与shock 0.5 h大鼠淋巴管对多个或一个SP浓度的△CF、△TI、△CA、△FPF显著高于对照组,shock 2 h淋巴管对SP的△CF(3×10-7mol/L)、△TI(1×10-7mol/L)以及shock 3 h淋巴管对SP的△CF(1×10-7mol/L、3×10-7mol/L)、△TI(1×10-7mol/L)、△CA(1×10-7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休克淋巴管对SP反应性呈双相变化,即早期升高,晚期降低。  相似文献   

20.
花椒挥发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敏  臧林泉  陶亮 《蛇志》2007,19(3):184-187
目的研究花椒挥发油对组胺(Histamine,His)、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作用的影响,以及作用的量效关系,为研发平喘类中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利用定量药理分析方法分别测定:(1)His的量效曲线;(2)Ach的量效曲线;(3)不同浓度的花椒挥发油对His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的影响;(4)不同浓度花椒挥发油对Ach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的影响。结果His、Ach在体外引起了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浓度依赖性的收缩,其中His与Ach在10-2mol/L时均可以使气管条收缩达到最大值,花椒挥发油对His、Ach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均有抑制作用,在花椒挥发油浓度达0.48 g/L时抑制率为49%;但对Ach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在剂量为0.48 g/L时抑制率仅达到26%,抑制作用明显弱于His;结论花椒挥发油在体外浓度为0.08~0.48 g/L时均能有效地抑制His、Ach诱发的支气管收缩,对His诱导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强于Ach,提示花椒挥发油对过敏性刺激诱发的哮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为开发抗过敏性哮喘疾病的中药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