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带型的图象纹理自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图象自动分析和纹理识别的原理,建立了染色体带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对西藏野竹黑稃大麦带带型进行了计算机自动分析,准确,快速地获得染色体的带型图和带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字图象处理以及纹理识别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八邻域算法,充分考虑了植物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特点,避免了繁杂的数学公式和庞大的运算量,显著提高了分析速度和精度,而且较好得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着丝点和次缢痕位置判决的不精确性,染色体图象细化的分叉现象等。应用于西藏野生黑稃大麦(HordeumagriocrithonAbergvar.nigrum)染色体图象的分析,实现了在微机上对其核型和N带带型参数的准确、快速的自动提取,结果表明西藏野生黑稃大麦与栽培大麦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草鱼和团头鲂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一 《动物学报》1991,37(4):431-437
本文报道了经改进的胰酶一步法和放线菌素D(AMD-BSG)法所显示的鱼类染色体G带。采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血淋巴细胞和肾细胞进行短期培养。血淋巴细胞的空气干燥制片,用胰酶一步法处理,显示出细致清晰的染色体G带。培养的肾细胞在收集前1-1.5h,1.5—2h,2.5—3h,用最终浓度为2μg/ml的AMD(actiomycin D)处理,其气干制片在HCI和Ba(OH)_2中处理,经2×SSC温育,Giemsa染色,获得了良好的染色体G带。在前中期或早中期的一个细胞单倍体组的染色体显带能达200多条带纹,结果较稳定,反差明显,图象清晰。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绘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原理与方法,建立了双层Kohonen神经网络,其第一层是从二维图象平面到二维特征平面的映射,用于染色体高分辨率带纹的提取和带纹参数的计算,第二层是高维特征参数阵列到二维聚类平面的映射,用于同源染色体的自动配对和分类。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栽培小麦染色体高分辨率G带带纹图象的特征参数自动提取和自动配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玉米为材料,采用放线菌素 D(AMD)前处理,防止染色体过度收缩;利用气干片技术,洗脱染色质,使染色体分散良好;应用稍加改良的Seabright 法,Utakoji法及醋酸地衣红技术处理染色体,都诱导出染色体的横纹带。其图象与哺乳动物的染色体 G 带相似,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带纹,带纹分布于整条染色体,并且从同一细胞取得玉米染色体 G 带核型照片。  相似文献   

6.
使用肺、心脏等组织进行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以胰酶法制作G带,BSG法制作c带,分析了贵州2种鼠耳蝠的核型、G带和c带.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小鼠耳蝠Myotis dividii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拥有3对大型和1对中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52;这2种鼠耳蝠的G带...  相似文献   

7.
萝卜蚜和豆蚜染色体C-带带型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C-带技术,显示出萝卜蚜和豆蚜的染色体C-带带型,并进行了初步分析。萝卜蚜与豆蚜的染色体在组型上只有第4对染色体稍有区别;在带型上两者有很明显的差异。萝卜蚜有2对散漫着丝粒染色体,豆蚜没有该种染色体。豆蚜的第4对染色体在端部缺少-C带带纹。萝卜蚜的第2对染色体与豆蚜的第2对染色体带型相似。根据萝卜蚜和豆蚜的C-带带型,讨论了二者在进化中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染色体G—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运淳  刘立华 《遗传学报》1990,17(4):282-288
本文对3个玉米自交系,及其中两个自交系的杂交F_1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的G-带带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所有的供试材料G-显带的染色体上都具有两种类型的带纹,我们称A型带和B型带。A型带为沿染色体长轴分布,较细的,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不同自交系的A型带带型基本相同,杂交F_1的A型带无明显的异型性。非同源染色体间带型各不相同,某些染色体具有易于识别,特征性较强的A型带标记。B型带一般为深染色的大带,位于染色体的近端区。同一自交系每两个同源染色体的B型带可以配对,不同自交系B型带带型互有不同。杂交F_1某些染色体上的B型带带型异型性明显。具异型性的染色体对中一成员的带型与一个亲本相似,另一成员与另一亲本相似。比较对同一细胞先后作G-和C-显带处理的结果表明,B型带和C-带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作者首创的双周期BrdU二次标记法研究了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带,得到了分布在整条染色体上的清晰稳定的多条带纹.这是复制带首次在植物染色体上取得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带型.为进一步制定植物染色体的标准带型和研究植物染色体的复制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种马鸡的核型及染色体G-带带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兴娣  张正旺  刘凌云 《动物学报》2001,47(3):280-284,T001,T00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NaOH显带的方法制备了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的核型与染色体G-带带型。结果表明:3种马鸡的核型基本相同,2n=82,有7对大染色体,其余为微小染色体;Z染色体为第4对大染色体,W染色体的长度介于第6、7对大染色体之间;除第1对大染色体为m型、Z染色体为sm型外,其余的染色体均为t型,3种马鸡染色体G-带带型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7对大染色体中,有6对大染色体的G-带带型有差异,利用数值分类学方法计算3种马鸡G-带带型的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蓝马鸡与褐马鸡新缘关系较近,二者与白马鸡的新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分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当今植物染色体高分辨G-带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染色体鉴别、基因定位等提供了重要手段,对细胞分类学、物种生物学、细胞地理学、体细胞遗传学,以及育种学、人类遗传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众多学者对染色体显带机制进行了研究。最早,用DNA变性与复性理论作为染色体显带的基础,认为是DNA的彻底变性和高度重复DNA的差别退火,导致分带程序中选择性染色的出现。实际上,染色体显带机制并非如此简单,许多实验结果均与上述解释相矛盾。近来的研究表明,染色体显带的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BrdU处理的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应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技术,重点将黄鳝培养细胞具不同长度染色体的正中期分裂相做成G-带核型加以比较分析。随着染色体长度的增加,带纹数目也增加。但增加是有限度的。染色体带纹数目的增加,明显地表现在深染带再分为若干亚带。当染色体从前期向中、后期过渡收缩变短时,一些亚带融合为原来数目的带。染色体上各个带的收缩程度、收缩时间是不均等的。实验证明大剂量的BrdU不仅能阻断鱼类细胞于中S期,也可使染色体伸长、小剂量的伸长作用不明显。最后讨论了BrdU处理与G-显带的关系、染色体带纹数目相对恒定以及染色体伸长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14.
鹌鹑的核型及G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鹌鹑染色体数目为2n=78,有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29对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分别为:NO.1染色体为sm型,NO.2、Z染色体为m型,其余染色体均为t型,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G带分析结果显示,鹌鹑的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G带可分为27个区,134带。  相似文献   

15.
达乌尔黄鼠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蒙古和苏联等区域,对牧草及农田危害甚大。有关达乌尔黄鼠的核型国内外已有报道(Lyapunova等,1970;蔡有余等,1985;马继霞等,1985)。签于其染色体的一些特征,达乌尔黄鼠有可能成为染色体工程及检测环境诱变剂等方面的实验材料。虽然苏联Lyapunova等(1978,1980)对黄鼠属某些种的G-带和C-带进行过比较研究,我国蔡有余等(1985)对达乌尔黄鼠的C-带和Ag-NOR进行了观察,但无法对其染色体进行逐个地准确识别,特别是对Χ染体色的正确识别。为此,我们对达乌尔黄鼠的显带染色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姚青  宋运淳 《遗传学报》1990,17(4):301-307
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籼稻(O.sativa subsp.indica)品种珍汕97和粳稻(O.subsp.iaponica)品种秀岭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作了相应的G-带核型分析。就同一材料来说,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染色体上带纹数目逐渐减少。籼、粳亚种间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G-带带纹特征彼此相似。讨论了水稻G-带带型与染色体不同区域分化的关系;G-带带型与籼、粳稻分歧的关系;以及G-显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与黑熊显带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军  陈红卫 《遗传学报》1999,26(4):309-314
以体外培养的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与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应用BrdU复制带显示技术,研究了大熊猫和黑熊染色体晚复制带带型。通过对大熊猫与黑熊显带染色体带型的比较,发现黑熊部分具端着丝粒的染色体与大熊猫部分具中,亚中,或亚端着丝粒的染色体的整个短臂或整个长臂有明显的带型相似性,在黑熊具中,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中,仅33  相似文献   

19.
蕹菜的DAPI显带核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一种新的DAPI显带技术分析了蕹菜染色体的DAPI带型及其异染色质的分布,建立了类似于G带的蕹菜DA PI带模式图,为蕹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育种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BrdU、FdU、MTX诱导猕猴、白眉长臂猿和人类染色体普通型脆性部位的表达,并对染色体脆性部位和染色体进化的关系以及三种灵长类染色体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缘动物染色体同源区内的脆性部位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可作为染色体具有共同起源的标志,结合G-带的比较,可以用以阐明近缘动物染色体的同源性和染色体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