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I诱导的小麦根液泡膜H+-ATPase解离对温度敏感,在4℃时比在20℃时解离更迅速;该过程为Mg2+和ATP所加强。其它阴离子诱导酶活性丧失的有效性依次为:SCN->I->NO3->Br->Ac->SO32->SO42->Cl->HCO3-。SDS-PAGE的结果显示酶活性的丧失伴随着Vo与V1的解离。通过透析去除解离剂,可部分恢复泵质子活性和ATP水解活性,这表明Vo与V1进行重新组装。这种解离和重组的能力在体内V型H+-ATPase的调控和装配上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圆二色性光谱,检测了纯化的大豆液泡膜H^+-ATPase在不同条件下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液泡膜H^+-ATPase的圆二色光谱对温度敏感,25℃、37℃分别保温10分钟20分钟,208nm和222nm双负峰变小,酶蛋白α-螺旋含量减少,与25℃相比较,37℃保温时酶蛋白构象的变化更为剧烈、迅速。不同磷酸数目的腺苷酸处理,液泡膜H^+-ATPase的α-螺旋含量均降低,降低程度为ADP>AMP>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的液泡膜微囊 ,先由胆酸钠和 OG分步破膜抽提、经阴离子交换柱 ( Q- Sepharose)层析分离 .纯化后的酶含 V型 H+ - ATPase的主要亚基 ,与大豆磷脂重组 ,获得了有较高泵活性的脂酶体 .脂酶体的质子泵活性受 Valinomycin激活 ,说明它是致电性的 ,受NO-3 ,DCCD以及特异性的 V型 ATPase抑制剂 Bafilomycin的抑制 .脂酶体的泵活性不受 F型和P型 ATPase抑制剂抑制 ,表明质子转运是由 V型 H+ - ATPase引起的 .  相似文献   

4.
小麦根液泡膜H~+-ATPase的解离和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I诱导小麦根液泡膜H-ATPase解离地温度敏感,在4℃时比在20℃时解离更迅速;该过程为Mg^2+和ATP的加强。其它阴离子诱导酶活性丧失的有效性依次为“SCN〉I〉NO3〉Br〉Ac〉SO3^2-〉SO4^2-〉Cl〉HCO3。SDS-PAGE的结果显示酶活性的丧失伴随着V。与V1的解离。通过透析去除解离剂可部分恢复泵质子活性和ATP水解活性,这表明V0与V1进行重新组装。这种解离和重组的能  相似文献   

5.
大豆液泡膜V型H^+-ATPase是ATPases中的一种,它在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竹红菌乙素(HB)和KI这两种分别猝灭蛋白质疏水区域内源荧光和亲水区域内源荧光的荧光猝灭剂,在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对纯化的大豆液泡膜V型ATPase进行荧光猝灭实验,初步探讨了V型H^+-ATPase的水解活性同其蛋白质折叠状态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通过比较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蛋白质疏水区域和亲  相似文献   

6.
胡杨液泡膜微囊的纯化及其质子转运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研究液泡膜及 H+ - ATP酶在胡杨抵御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 ,比较了研磨、捣碎和超声破碎三种细胞破碎方法 ,从悬浮培养的胡杨细胞中制备液泡膜微囊的效果 ;并用差速离心和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了胡杨液泡膜微囊 .通过测定 H+ - ATP酶对 NO-3 、VO3-4和 Na N3的敏感性 ,以及焦磷酸酶质子转运活性表明 ,液泡膜微囊主要分布在 0 %~ 2 5%的蔗糖界面上 .捣碎法破碎细胞结合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正向微囊比例高、封闭性好和酶活性高的液泡膜微囊  相似文献   

7.
真核细胞内空泡细胞器,如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膜上存在的质子泵ATPase 与线粒体类型的质子泵 ATPase 类似.近几年对该类型 H~+-ATPase 的结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这是一类新型质子泵,在进化的过程中与线粒体类型的 H~+-ATPase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跨膜Ca~(2+)梯差对大豆下胚轴质膜H~+-ATP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两相法得到高纯度封闭的大豆下胚轴质膜微囊,研究了跨膜Ca2+梯差对质膜H+-ATPase质子转运和ATP水解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0.1,1000:0.5,1000:1及1000:10(μmol/L:μmol/L)几种梯差下,随着跨膜钙梯差的减小,质膜H+-ATPase质子转运活力逐步降低。然而,上述几种梯差对H+-ATPase水解活力的影响却很小。进一步研究发现,1000:0.1及1000:1(μmol/L:μmol/L)两种梯差对Km值没有影响,但K+对H+-ATPase的激活作用在两种梯差下存在显著差别。MC540荧光、DPH荧光偏振结果表明,跨膜钙梯差影响着膜脂的聚集状态和流动性。本文对跨膜Ca2+梯差对于大豆下胚轴质膜H+-ATPase水解与质子转运活力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麦叶片液泡膜微囊经H2O2 和·OH处理后,H+ATPase 和H+PPase 水解活性和泵运质子活性下降, H+PPase 对H2O2 更敏感一些。同时加入与H2O2 和·OH 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 或甘露醇可显著恢复两种酶的活性和质子转运活性。H2O2 和·OH 处理后,H+ATPase 米氏常数( Km) 变大,H+PPase 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 减小  相似文献   

10.
胁迫反应中的液泡膜H^+—ATPase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要阐述植物细胞液泡膜上V型H+-ATPase的基本结构和一般特性的基础上,介绍在胁迫应答中,该酶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调节其功能及其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以及液泡膜V型H+-ATPase在植物抗逆生理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降低无花果振荡培养细胞培养液pH ,添加质膜H ATPase活性抑制剂Na3VO4 则抑制盐诱导的培养液pH下降 ,表明盐诱导培养液pH下降主要是细胞质膜H ATPase活性增加的结果。NaCl处理提高活体细胞质膜H ATPase活性 ,而降低膜微囊H ATPase活性。培养液中添加Na3VO4 5 0 μmol/L完全抑制盐胁迫下无花果细胞游离脯氨酸积累 ,但添加更高浓度Na3VO4 ,则提高细胞液泡膜H ATPase活性 ,同时Na3VO4 抑制脯氨酸积累的效应下降 ,暗示盐胁迫下无花果细胞质膜和液泡膜H ATPase共同参与细胞质pH调节 ,影响游离脯氨酸积累。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豌豆根液泡膜H^+—ATPase活性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液泡膜H^ -ATPase在盐胁迫下的作用和适应性调节机制,对豌豆(Pisum sativum L.)植株进行不同盐浓度和不同盐胁迫时间(1-3d)的处理后,分别测定液泡膜H^ -ATPase的H^ 转运活性、水解性和蛋白含量(A亚基)的变化。结果表明,100mmol/L和200mmol/L NaCl 处理1dH^ -ATPase的水解活性没有变化,而250mmol/L NaCl处理1d引起水解活性降低约25%。100mmol/L NaCl处理2d内水解活性没有变化,而第3天活性下降约20%。但是上述盐胁迫均能提高液泡膜H^ -ATPase的质子转运活性,说明盐胁迫后H^ -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质子转运活性的变化不成比例,盐胁迫可能导致偶联比率的改变。Western blot研究发现,上述盐胁迫对液泡膜H^ -ATPase(A亚基)的含量基本无影响,仅100mmol/L NaCl处理3d后A亚基的量略有下降,这些结果证明,盐胁迫能刺激提高豌豆根液泡膜H^ -ATPase的H^ 泵效率,且泵效率的提高是源于偶联比率的改变,而不是由于ATP水解活性的提高和蛋白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渗透势为-0.5和-1.0MPaPEG处理下,不抗旱的郑引一号小麦根PMH+-ATPase活性分别下降45%和65%,抗旱品种陕合六号则增加了11%和12%。小麦根组织H+分泌与PMH+-AT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胁强增加,郑引一号H+分泌下降,陕合六号H+分泌是先升高后略降。Na3VO4和DCCD对H+分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品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外源电子受体Fe(CN)63-的加入促进了小麦根H+分泌,陕合六号增加25%-39%,郑引一号增加21%-45%。与此同时,Na3VO4没有表现出对H+分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液泡膜H~+-PPase与植物耐盐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植物液泡膜H+-PPase的结构、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液泡膜H+-PPase在植物耐盐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2 d,耐盐大麦(Hordeum vulgare L.cv) ("滩引2号")根系液泡膜H+-ATPase活性增强,H+-PPase活性下降.以质膜Ca2+通道抑制剂La3+ (1 mmol/L)或Ca2+螯合剂EGTA (5 mmol/L)处理大麦幼苗,抑制了NaCl诱导的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增强,但提高了H+-PPase活性;用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FP,20 μmol/L)处理,也抑制了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增强.NaCl胁迫下,外加La3+,TFP或La3++TFP处理,使Na+吸收增加,K+和Ca2+吸收降低.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液泡膜H+-ATPase活性提高和离子吸收的变化可能与Ca-CaM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叶生长区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G/Hoagland(-0.1 MPa)溶液根际胁迫处理5叶期玉米幼苗24h,明显刺激第5幼叶生长区细胞H?的分泌,比对照高约1.5倍,钒酸钠对此过程有强烈抑制作用。用水溶性多聚物(PEG4000/Dextran T 500)两相分配法分离玉米第5幼叶生长区的质膜,胁迫处理增加了质膜H~+—ATPase对底物的亲和力,K_m降低到对照的?;活力增加约1.5倍。亚胺环己酮对胁迫处理引起的质膜H~+—ATP_(ase)活性增加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胁迫处理会导致膜制剂磷脂/蛋白比率的变化,其比率在0.83~1.05之间时.随比率的增加,质膜 H~+—ATP_(ase)活性迅速上升;比率在1.05~1.37之间时,随比率值增加,活性迅速下降。暗示质膜的磷脂含量变化可能是胁迫导致质膜 H~+—ATP_(ase)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cv.Lingwuchangzao)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与分析果肉组织中细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果实糖分含量变化,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糖积累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之前主要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之后果实迅速积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成熟期果实主要积累蔗糖。(2)在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S1,质膜H+-ATPase活性最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最高;缓慢生长期S2,其活性降低;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升至次高;完熟期,质膜H+-ATPase活性下降幅度较大。(3)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缓慢生长期S1,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较低;从缓慢生长期S1至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缓慢下降至最低;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开始,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呈现为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除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以外,液泡膜H+-PPase活性始终高于H+-ATPase。由此推测,质膜H+-ATPase和液泡膜H+-ATPase、H+-PPase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分的跨膜次级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磷饥饿下番茄幼苗根系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世纪星’番茄为材料。研究了磷饥饿下番茄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其根部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磷饥饿下番茄幼苗的平均高度均低于对照苗,而主根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磷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根部液泡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随着磷胁迫时间的延长,该酶的活性逐渐增大,在磷饥饿7d时达到最大,后又略有降低;而对照番茄幼苗根部该酶的活性变化很小。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饥饿使番茄幼苗根部液泡膜H^+-ATPase的Km值明显降低,但对该酶的Kmax影响不大。这说明磷饥饿提高了该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此外,磷饥饿并不改变液泡膜H^+-ATPase酶的最适pH值(仍为7.5)。  相似文献   

19.
用50-200mmol/L NaCl处理2d后,大麦(Hordeum vulgare L.)品种“滩引2号”(耐盐性强)根的液泡膜H^ -ATPase活性增强,600mmol/L NaCl处理下酶活性下降;“科品7号”(耐盐性弱)在50-100mmol/L NaCl处理2d后根的液泡膜H^ -ATPase活性增强,200-600mmol/L NaCl处理下酶活性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50-200mol/L NaCl处理下“滩引2号”根的液泡膜流动性下降,600mmol/L NaCl处理下膜流动性明显增大;盐胁迫下液泡膜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时,膜流动性下降,反之则膜流动性上升。由此推断高盐胁迫下液泡膜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上升而引起膜流动性上升可能是引起H^ -ATPase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专性CAM植物燕子掌离体叶片的盐胁迫处理和失水干旱处理后 ,液泡膜H ATP酶对低浓度(2 0 0、40 0mmol/L)的盐胁迫 (NaCl胁迫 48h)不敏感 ,而当盐浓度达到 6 0 0mmol/L时 ,ATP水解活性和H 转运活性较对照上升 5 5 %~ 6 5 % ,而干旱胁迫 (4 8h ,失水 12 % )使酶活上升约 30 % ,但是上述各种胁迫均不影响ATP水解与H 转运的耦联比率 ,仍旧维持在12。用Westernblot证实在逆境下 ,H ATP酶的 3种主要亚基A、B、c在膜上的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 ,且以调节亚基 (B)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