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竹类的花序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讨论竹类花序的类型。它共有两大类型,即单次发生花序(简称“真花序”)与续次发生花序(简称“假花序”)。前者具有一延续的花序轴,这与竹类的一般营养轴是迥然不同的;此外,整个花序是在一单次发育的周期内所产生的,并且它在植物体上有着一定的生长部位;它们的基本单位是小穗(真小穗),每小穗通常具一明显的柄。后一类型,则实是竹株的具花枝条,而非是真正的花序,故称为“假花序”。它具有原来就是营养轴所成的“花序轴”,此轴仍有节与节间两部分的区别,仅在其节处始能生有小穗;它们在发生上是续次(successivus)的,其小穗可不固定地着生在植物体任何级别的营养轴之各节,甚至可直接生长在主竿的节上;生长在此种类型花序上的通常或大多是假小穗,它无柄或近于无柄。多数情况都是形成紧密的簇团。又此种类型的花序仅见于竹类的一部分属种中,而决不发现在其他禾草(包括另一部分的竹类)的植株上。作者认为真正的花序可以通过演化而转变为续次发生的花序即“假花序”。举例来说,他曾设想筱竹Thamnocalamus spathiflorus Munro含2-3枚小穗的总状花序能够演化为浦竹仔Indosasa hispida McClure那样形态的一小段花枝。作者还相信在竹类的两大类型的花序之间并非仅有一个方向的演化途径,甚至还可能有着逆向演化之存在。  相似文献   

2.
花序是影响植物繁殖的关键性状,也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花序类型具有多样型,但目前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且常有争议。为明晰穿龙薯蓣的花序类型及特征,本研究以观察测量为主,结合石蜡制片技术,对穿龙薯蓣的花序形态、数量性状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雌花形成腋生的穗状花序,具退化雄蕊,具花粉囊,但不产生花粉;雄花序特征与现有资料的描述不尽相同,雄花序生于叶腋或顶生于侧枝,花序主轴为无限花序,侧轴为蝎尾状单歧聚伞花序,整体为形似穗状的混合花序;由于雄株部分侧枝叶片退化,腋生花序向顶逐渐短缩,与顶生花序结合呈圆锥状;雄花序的长度、小花数量、小花密度及花期时间等均高于雌花序。本研究发现,穿龙薯蓣雌雄花序形态与有限花序向无限花序演化过程相符,具原始性,可保证传粉的成功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花序发育进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花序为续次发生的假花序,以小穗为单元,4~13个不等,偏向一侧排列(似扫帚状)的小穗组成长约8.01 cm的复穗状花序;当花序伸长至4~5 cm时,形成侧芽结构,小穗原基开始发育,形成各级小穗,直至顶生小穗、侧生小穗出现;当花序伸长至8~10 cm时,颖花原基形成并开始发育,最终形成3个雄蕊和1个雌蕊构成的小花。花序形成初期(5月中旬至6月),苞片紧裹主轴,顶端具缩小叶;随着分蘖小穗的生长和小花开放,植株叶片变黄,整个花序变为褐色,进入种实发育成熟阶段。本文首次报道了毛竹花序的发育进程,进一步丰富了竹类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竹亚科及禾本科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橄榄[Canarium album(Loureiro)Raeuschel]花序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对90份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花序的类型、支轴紧密度、着生位置和花性等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从数量性状看,花序花朵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支轴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花蕾直径,此外橄榄雄花花序的多样性较雌花丰富。花蕾直径与花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花序长度、花序支轴数、花序花朵数和支轴花朵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橄榄种质资源的花序类型可分为3类,大部分雄花和雌花类群间差异较明显。因此,橄榄花序表型性状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且花序重要单一性状可能影响整体表型。  相似文献   

5.
阿月浑子花序生长和花期物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山区成龄(15年生)黄连木高接的阿月浑子(4年生)为材料,系统观测了10个阿月浑子雌雄品种的花序生长、花期物候以及开花节律.结果表明,阿月浑子花序生长始于3月下旬,生长期持续15~20 d;花期始于4月上旬,花期持续8~12 d;不同品种间的花期存在较大差异,雄株Peter和T491品种的花期较早,而雄株T11品种的花期较晚,其花期与雌株品种的花期基本吻合,可作为太行山地区适宜的授粉品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禾本科(Poaceae)虎尾草属(Chloris Sw.)孟仁草(Chloris barbata Sw.)的花序发育过程,以寻找适于虎尾草群(Chloris group)分支分析的发育性状.结果发现了未见于成熟花序的23个发育性状.阐明盂仁草花序的本质是二级长侧枝包围平截的主轴构成指形花序.该类型花序仅见于单子叶植物和少数高度特化的双子叶植物.涉及花序分枝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7.
"植物花序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花序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按照"花序类型的演化关系"树型结构图这一主线,开展室内课堂教学,并采用"二合一"的教学模式;再计划室外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外部形态准确地辨别出植物花序类型,也能讲出该花序在演化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植物花序类型”一节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植物花序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按照“花序类型的演化关系”树型结构图这一主线,开室内课堂教学,并采用“二合一”的教学模式,再计划室外课堂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外部形态准确地辨别出植花序类型,也能讲出该花序在演化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提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成华  汤敬杉   《广西植物》1991,11(2):141-145
倭竹族隶于禾本科之竹亚科。本族计有10属约150余种。分布于东南亚季风带的印度、越南、中国及日本等国,我国产8属约120种,占该族全部属种的80%。其中唐竹属、短穗竹属、筇竹属、八月竹属等均为我国所特产,唐竹属1种早期引入日本栽培,倭竹属、大节竹属、方竹属、刚竹属等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只有少数种分布于其它国家,业平竹属和阴阳竹属为日本特产。 刚竹属计有70种之多,我国产50种以上,是本族中种类最多的属,其中有许多种类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用途多、产量大。是重要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毛竹,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 倭竹族花序演化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鉴别竹类植物.了解竹类植物的演化关系。使竹类植物的系统安排更加合理都是有益的。倭竹族的花序属于假花序.与真花序相比较属于原始类型。本族中花序轴反复分枝.具有极多小穗的短穗竹属,业平竹属等是比较原始的,大节竹属、唐竹属的花序简化、花序轴不分枝或仅有少数分枝,含小穗数很少是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 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 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 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 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 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花序分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2.
庙台械的花序为有限花序,由一顶花和6—9枝侧花枝组成,属圆锥状聚伞花序。一个花序共有14—29朵花,包括两性花、雄花和无性花三类花。根据花在花序上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三级。7月初,花序原基形成,在花序轴伸长的同时,侧面形成侧花枝轴原基。花序的顶花最早进行个体发育,随后是侧花枝顶花;侧花枝上同一级花的发育顺序则是从花序的下面向上进行。花器官发生时,花萼原基最先形成,然后是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乡境内的北沙柳株丛的形态特征和花序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明确北沙柳的形态特征及其花序分布习性.结果显示:北沙柳树冠最大横截面积在5~10 m2的株丛最多,占总株丛数的40%,频率呈现偏左正态分布.北沙柳株高、近地直径和枝条长度频率均呈现正态分布;80%以上的株丛其花序数量小于3万个,频率呈现偏左正态分布;株丛树冠最大截面积与花序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588(P<0.05);着生花序枝段长度与花序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355(P<0.05);2年和3年生萌蘖枝数平均花序数量分别为92个和138个.研究表明,花序数量主要取决于株丛最大横截面积、2年和3年生萌蘖枝数量以及着生花序枝段长度;生产中平茬周期以4年为宜,雌雄树比例应为1:0.75.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的种植和管理条件下,对普通枇杷、栎叶枇杷、大瑶山枇杷和南亚枇杷等4个种210份种质资源的8个花序性状多样性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属种质资源的花序支轴姿态、花序支轴密度、花序支轴数、花序形状、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瓣颜色、花冠直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1.352~2.951,存在丰富的多样性。(2)不同来源地的种质资源花序性状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云南(2.108),其次是贵州(1.962)、四川(1.953)、福建(1.900),美国的最低(1.137)。(3)云南、贵州的枇杷种质资源花序长度、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其他地区;野生资源的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花冠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299’)花序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C299’花序的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8个阶段,即营养生长期、穗轴发生期、苞叶原基分化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颖片和内外稃发育期及花药和柱头形成期。其中,穗轴发生期(直立茎上有6~9片叶)是抑制花序形成和决定种子产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以花叶千年木(Dracaena fragrans cv.Massangeana Hort.)的花被筒,花序分枝轴和花序轴为外植体成功地诱导了花序的直接再生,3种外植体首先在MS附加1.0mg/L6-BA和0.5-0.8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到MS附加0.5mg/L6-BA和0.005-0.5mg/L,2,4-D的培养基上分别诱导了花序的直接再生,观察了愈伤组织形成和花序分化的形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花叶千年木(Dracaena fragrans cv. Massangeana Hort.)的花被筒、花序分枝轴和花序轴为外植体成功地诱导了花序的直接再生. 3种外植体首先在MS附加1.0 mg/L 6-BA和0.5-0.8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到MS附加0.5 mg/L 6-BA和0.005~0.5 mg/L 2,4-D的培养基上分别诱导了花序的直接再生.观察了愈伤组织形成和花序分化的形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花蒿花序精油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系菊科蒿属植物,为常用中草药.黄花蒿花序精油具有独特香气,青香中略带花香,头香有甜、凉气息。为充分利用国内这一丰富野生植物资源,我们对其精油成分进行了 GC/MS/DS 分析和主成分的层析分离、鉴定。实验结果如下。实验部分1.精油的制取将采集于长春地区的新鲜黄花蒿花序进行水蒸汽蒸馏,接收采用二次冷凝系统。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族的花序形态演化及其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禾本科的花序为变态的分枝系统,在其穗轴的节上不着生正常的枝叶而代之以小穗。小麦族的花序为穗状花序。穗领为退化的顶生叶叶鞘遗迹,它围绕着茎杆,而在其对面,叶鞘两边缘抱茎,形成一缝隙,穗轴为杆向上延伸着生小穗的部份,呈扁平长方形,两个扁平面的方位分别与穗领着生面和裂缝面相一致。顶生小穗的两个颖平行于穗轴的扁平面;侧生小穗的两个颖垂直于穗轴的扁平面。小麦族的穗状花序是由雀麦族的圆锥花序和总状花序简缩苞叶和花柄而来,二至数枚小穗并生在穗轴的同一节上者形成圆锥穗状花序,三枚小穗并生在同一个节上者,形成聚伞穗状花序,仅留一枚小穗单生在一个节上者,形成简单穗状花序。单生小穗中两颖中脉与外稃中脉和小穗轴三者同位于一个面上的称为真单生小穗;否则,颖和外稃移动了这个位置者名为假单生小穗。假单生小穗类型与并生小穗类型之间往往发生互相转变;而真单生小穗类型则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引种后花期和蒴果发育规律,对四川宜宾引种的5个种源7年生大花序桉花期和蒴果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花序桉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内膛,部分花芽直接从主干上萌发,同一个花枝的花蕾随机开放;(2)同一种源的大花序桉始花期差距不超过5 d,末花期差距不超过10 d,花期持续41~62 d,5个种源大花序桉花期从当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因此种源间存在花期不遇;(3)不同种源大花序桉开花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72号种源开花率(53.94%)最高,74号种源尚未生殖生长;(4)根据蒴果颜色和果爿状态将蒴果发育分为:发育早期、果爿形成期、果爿张开期和散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