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矩估计和二个稳健估计方法(jackknife估计,bootstrap估计)来处理野外生态学工作者的调查数据,在假定已经发现一些稀有物种的情形下,通过统计推断得到那些未被发现的物种的种类数。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调查水稻水稻田的昆虫群落和林地的在面植被群落的稀有种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物种累积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巧 《昆虫知识》2011,48(6):1882-1888
在生物多样性和群落调查中,物种累积曲线被广泛用于抽样量充分性的判断以及物种丰富度估计。然而该方法在国内却很不常见,致使相关研究无法保证科学的抽样。本文介绍了如何运用EstimateS软件计算物种累积曲线,并通过Excel绘图功能绘制曲线,以期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群落调查中抽样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西洞庭湖湿地越冬期野生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定点取样法,于2008~2009年越冬期对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种类共73种,隶属29科,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以菊科、十字花科野生植物为主.西洞庭湖区野生植物群落具有较大的物种丰富度,分布均匀,且不同种之间相遇几率较大,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为保护西洞庭湖区野生植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灿然  马克平 《生态学报》1997,17(6):601-610
群落的物种数目,即物种丰富度,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多样性概念,从对它的估计中可以得到关于物种灭绝速率方面的信息,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来估计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理论抽样的方法和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前者包括经典估计方法和贝叶斯估计方法;后者包括对数正态分布的积分方法、再抽样方法和种-面积曲线的外推方法。发现:(1)有些方法适用于动物群落,如大多数基于理论抽样的方法;有些方法则适用于植物群落,如大多数基于数据分析的方法;(2)这些方法还没有经过全面而系统地比较;(3)还没有一个普遍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因此,建议采用野外调查与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估计方法进行系统地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指数(H)和均匀度(E)等,分析了中亚热带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群落及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并用刀切法对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云贵鹅耳枥群落的Simpson指数为1.14-3.88,Shannon-Weiner指数为0.50-2.43 ,均匀度为0.19-0.71。随着群落的发育和演替,其物种多样性呈现“高→低→高”的动态变化。Simpson指数的刀切估计值为1.14-3.88,估计区间为1.04-5.10;Shannon-Weiner指数的刀切估计值为0.52-2.58,估计区间为0.24-3.14。刀切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估测物种多样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地区村边风水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7个风水林斑块,并在每个斑块内建立了一个20m×20m的样方,调查了其胸径大于1cm的植物组成。首先以种面积关系外推法和非参数法估计了风水林群落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贡献;然后以加法准则拆分了gamma多样性,以分析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异质性;最后根据每个风水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稀有种(在所有群落中只出现一次的物种)数目和谱系多样性分析了在保护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结果发现:(1)广州地区风水林群落至少保存了32.74%的区域物种多样性;(2)gamma多样性(184)中绝大部分由beta多样性(163.43)构建,只有很小部分来自于alpha多样性(20.57)。这表明风水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要想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内物种多样性,就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风水林群落斑块;(3)相对于平原地区,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以及更多的稀有种数目。在保护资金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位于山区的风水林群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圣潮 《生态学杂志》2006,25(5):482-486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种类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在群落不同层次中差别较大,灌木层的物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常绿阔叶林分为3个类型(群系),即木荷甜槠林、青冈石栎林和褐叶青冈林。  相似文献   

8.
孙雪  郑国 《四川动物》2012,31(3):402-405
为了解人为活动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2010年9月至10月,采用陷阱法对沈阳市北陵公园地表蜘蛛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737头,经鉴定隶属于9科15属23种.调查发现,沈阳市北陵公园地表蜘蛛物种多样性较低,狼蛛和密蛛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其中类奇异獾蛛Trochosa ruricoloides和拟吉小密蛛Mysmenella pseudojobi为优势种.从公园的边缘到内部,蜘蛛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相似,各多样性指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北陵公园开放程度较高,公园内锻炼、游憩的人数众多,频繁的人为干扰对地表蜘蛛造成较大影响,地表蜘蛛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以及物种多样性从边缘到内部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人为活动是影响市区开放式公园内节肢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植被及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地区3个样地的9个样方两年内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和大型真菌发生的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不同样方物种种类的样方层序聚类分析表明大型真菌的物种发生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内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青冈树和落叶松混交林,后者大于青冈林.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物种发生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物种的发生受不同环境因子的驱动,其发生是植被类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方山中山丘陵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应刚  张秋华  李赟  张峰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30-1433
以方山地区27个样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从物种种类组成的相似性,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对方山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较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该地区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北坡的物种多样性大于南坡;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2013至2016年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数据,评估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水平。壶瓶山保护区在8个监测站点布设了25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样线,进行常规监测,其中,日间样线14条,夜间样线11条,日间样线平均长度4 km,夜间样线平均长度0.75 km。每个月,每条样线平均调查3次。4年共调查到62种两栖爬行动物,占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总种数的38.04%。逐月计算各监测站点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整个保护区的beta多样性指数,按季节比较不同站点间物种组成的Hellinger距离。结果显示,保护区不同位置间、不同的监测站点间以及年际间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提示保护区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个别位于实验区或邻近实验区的站点,物种组成有着剧烈的波动,表明人为活动影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另外,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季节差异,这与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以上结果说明,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可以考虑用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沱湖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雷  鲍方印  康健 《四川动物》2007,26(4):819-821
2005年对安徽五河县沱湖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沱湖自然保护区共发现两栖爬行动物17种。其中两栖纲7种,隶属1目3科4属;爬行纲10种,隶属2目7科8属;其区系组成为东洋界3种,古北界6种,广布种8种。动物区系呈现古北界特征。结合调查情况对加强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进行了三次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科考): 第一次1988-1989年、第二次2002-2003年、第三次2012-2013年。在三次科考2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 脊椎动物各类群物种多样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鱼类增加了2种, 减少了3种土著种; 两栖爬行类种类一直保持稳定; 保护区三次科考记录的151种鸟类中, 有55.63%(84种)一直稳定分布。因气候变暖, 鸟类区系中东洋界比例增加, 有明显的分布区向西扩散的物种成分, 同时也有从新疆向东扩散的种类以及高原扩散来的成分。20年间分布减少的29种鸟类中, 主要为夏候鸟(41.37%)和旅鸟(48.28%), 这些鸟类的分布消失随机性很大。哺乳类的分布相对比较稳定, 第三次科考没有调查到的6种哺乳类应该是由于调查方法造成的。新增的小五趾跳鼠(Allactaga elater)是甘肃省啮齿类的一个新记录, 表明该物种分布区有向东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15.
四川龙滴水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对四川省松潘县龙滴水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其中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4科9属,其中4种属于中国特有种;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的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张琼  龚大洁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2007,26(2):329-332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锝斌  罗远周  王绍能  彭桂莲 《四川动物》2006,25(2):294-297,F0003
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新观察和采集到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7种.至此,猫儿山共有两栖动物35种、爬行动物38种.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2009年9月,运用样带法、编目法和访问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状况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8科16属;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兼有古北界和广布种,体现了保护区地理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的特点.金岗台自然保护区面积狭小,不能满足现有两栖类生态和繁殖所需要的空间和资源,有必要提升保护区级别,扩大保护区面积.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8月~2008年6月,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以往采集标本,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动物11种,其中,两栖类1目2科3种,爬行类1目3科8种.中国林蛙和中介蝮分别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优势种,但分布较集中.中介蝮常见于村落溪流附近,可能成为局部有害动物,建议保护区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其对生态旅游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