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老君山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4月20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君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22°57′0.97″N,104°36′17.27″E,海拔1 218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图1)。该物种国内已知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国外分布于越南和老挝。本次发现为云南省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2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附近(27°52′42.07″N,117°43′25.24″E,海拔963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鉴定为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经查阅文献,为江西省首次发现该物种(钟昌富2004,赵尔宓2006,程松林等2009),距离本发现地最近的该物种分布地位于福建省邵武县(赵尔宓1998)。标本保存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编号:WYS2014072501)。该标本为幼体,体长255 mm,尾长50 mm,头宽5.5 mm。头顶有两条黑色横纹,中间有1道相当于顶鳞长  相似文献   

3.
2021年7月28日01:10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古林箐乡(103°57′31. 33″E,22°49′27. 38″N,海拔1592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时,发现并采集到正在路边爬行的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006882),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标本室(SWFU006882)....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驻马店发现大别山原矛头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硕  史静耸  李丕鹏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84-1085
<正>2016年9月17日,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村民王孝在自家果园中(33°11′32.45″N,113°37′19.42″E,海拔218 m)采集到1号蛇类标本,置于75%酒精保存后,送至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经鉴定为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大别山原矛头蝮(P.dabieshanensis),为河南省蛇类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19日17:00 左右(天气晴朗,气温28 ℃),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镇(119°15′19″E,25°48′12″N)发现2号蛇类成体(1雌1雄)(图1).经形态鉴定,确定为蝰科Viperidae原矛头属Protobothrops角原矛头蝮P. cornutus (Smith,1930) (Smit...  相似文献   

6.
2020年8月在贵州省普安县(25°47′02″N,105°01′07″E,海拔1 636 m)采集到3号蛇类标本。它们在形态上与昆明钝头蛇(Pareas niger)相似。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的钝头蛇标本与昆明钝头蛇的1号地模标本序列聚为一支,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远小于钝头蛇属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5.60%~23.90%)。综合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此次采集到的钝头蛇标本为昆明钝头蛇,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阳城发现刘氏链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动物学杂志》2019,54(2):164,188
正2018年8月8日,在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树皮沟管护站的前庄(35°17′16.45″N,112°25′24.10″E,970 m)采到1蛇类标本。经鉴定,该蛇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链蛇属(Lycodon),为刘氏链蛇(L. liuchengchaoi),为山西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标本现保存于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  相似文献   

8.
湖南壶瓶山发现刘氏链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自原始描述发表以来,刘氏链蛇(Lycodon liuchengchaoi Zhang,Jiang,Vogal,Rao,2011)仅已知分布于四川(中部、西北部)(Zhang et al.2011)、陕西(南部)(彭丽芳等2014)、安徽(Zhang et al.2015)及浙江(彭丽芳等2017)四省。2016年7月21日,作者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落叶阔叶林(110°47′23.45″E,30°03′42.27″N,海拔1 421 m)采集到雄性成体蛇类标本1号(标本号:20160721303,图1),标本保存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青藏高原通泉草科(Mazaceae)肉果草属(Lancea)粗毛肉果草(Lancea hirsuta Bonati)新分布。该种分布于西藏八宿县(30°12′3.8″N,97°16′48″E)、西藏林周县(30°4′58.8″N,91°16′48″E)、西藏当雄县(30°32′24″N,91°20′24″E)和青海杂多县(33°4′48″N,95°9′36″E),该次发现将中国该种自然分布区扩大到西藏、青海等地,海拔分布也增加至4 300m。凭证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HNWP)。  相似文献   

10.
李晓鸿 《蛇志》1992,4(4):24-25
笔者于91~92年7月初步调查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04°17′~105°25′、北纬32°36′~33°15′)的蛇类,采集标本30余号,经鉴定为2科12属18种(包括甘肃新纪录绞花林蛇1种),另有资料记载4属6种,共计2科16属24种,占甘肃蛇类的75%。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4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下段的派镇段(29°31′9″N,94°52′12″E,海拔2 897 m),6月在米林段(29°12′1″N,94°5′16″E,海拔2 947 m),2017年7月在里龙段(29°8′32″N,93°54′34″E,海拔2 960 m),使用定置刺网共捕获到15尾疑似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us)的鱼类标本(图1a,b)。2017年4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29°18′10″N,95°16′52″E,海拔682 m)采集到一批黄斑褶标本(图1c,d),并与中游的黄斑褶进行了形态学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12.
彭丽芳  黄松 《动物学杂志》2015,50(1):159-159
<正>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较少,气候温和。2014年5月10日21时,在祁门县渚口乡伊坑村旁的山径上(29°49′08″N,117°32′17″E,海拔254 m)采集到蛇类成体雌性标本1号(采集号:HS14023,标本保存在黄山学院标本馆)。当时气温17℃,小雨。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脊蛇属(Achalinus)棕脊蛇(A.rufescens)(图1)。棕脊蛇为小型穴居或隐匿生活  相似文献   

13.
2021年6月12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东侧入口附近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毗邻省道S301的浅水沼泽区(100°27′57.81″E,39°59′27.21″N,海拔1405 m)发现2对体色近黑色的鸥科Laridae鸟类,并拍摄到其孵卵的清晰照片(图1).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8日,在上海市大金山岛的南坡中段(30°41′30″N,121°25′04″E,海拔40 m)距山脚约30 m和40 m处,采集到2号蛇类尸体标本。经查阅文献(浙江动物志委员会1990,赵尔宓1999,2006)和鉴定,确认为游蛇科(Colubridae)两头蛇属(Calamaria)的钝尾两头蛇(C.septentrionalis),系上海市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两栖爬行类标本库房。  相似文献   

15.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16.
2010年4月14日,重庆清华中学寻禽记观鸟会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清华自然保护小区缓冲区南观景台(106°32′11″E,29°27′22″N,海拔200 m)附近发现1对偏褐色八哥,1只在樟树上鸣叫,1只在水沟饮水;次日在核心区罗家湾林区(106°32′9″E,29°27′28″N,海拔190 m)又听见其鸣叫声.经鉴定为重庆市鸟类新纪录--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 (Linnaeus, 1766).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月3日,笔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105°54′48″E,37°45′34″N)拍摄到1只白头鹤Grus monacha与1群灰鹤Grus grus混群,在芦苇丛包围的浅滩湿地觅食(图1),其喙肉粉色,全身的体羽灰褐色,脸部为白色,头顶至颈部为白色,尾部深褐色,腿部灰色.查阅《宁夏...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高望界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东北部,东接高峰乡,南连岩头寨乡,西临罗依溪镇,北傍酉水(图1),地理坐标109°58′23″–110°14′38″E,28°36′32″–28°45′39″N,总面积17,169.8 ha。高望界保护区地处中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1998)之一的武陵山区核心地带,也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的范围之一(OlsonDinerstein,1998)。境内地貌结构独特,地势崎岖陡  相似文献   

19.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31°46′55.5″N,78°52′5.1″E,海拔2 977 m)观察并拍摄到1只雄性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另一组调查人员曾于2015年5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岗嘎村遮磨岗(29°18′28.15″N,94°21′44.23″E,3 000 m)听到过噪鹃的叫声。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内(24°58′N, 112°52′E,1000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该蛇为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是湖南省蛇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