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恒河猴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胶原酶对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消化,以9.92±3.34×10~3个细胞/cm~2的接种率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原代培养,体外培养7.7±1.82天,细胞增长了7.39±5.04倍,以1:6及1:2比例分别传第一代、第二代共历时13.89±1.36天细胞增长了147.93±88.68倍。对原代及传代细胞进行染色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查,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通过检测培养上清中vWF和PGF1α的含量,原代、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笼养藏猴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笼养藏猴交配活动的观察表明:1.Macaca thibetana属多次跨爬及单次跨爬射精兼而有之的类型,而非典型的单次跨爬射精型;2.在交配活动中,特别是在性伙伴的选择上,雌性和雄性一样起着积极的作用;3.M.thibetana雌性存在性干扰行为,并且雌性的社会地位可能受其交配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恒河猴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花环法测定了健康恒河猴红细胞上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恒河猴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的数量为12.83±1.95%,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为6.37±1.25%。研究结果表明恒河猴的红细胞,除了具有携氧、运输气体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省12个野生猴耳环群体的14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4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Na)为11.857,有效等位基因数(N... 相似文献
7.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应用SIVmac毒株感染中国恒河猴13只,感染剂量为病毒液的10-1~2×10-5;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剂量为10-2。感染后2周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感染后期T4下降,T4、T8比例倒置等。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分离病毒阳性,血清抗体上升。淋巴结组织切片呈规律性改变,即淋巴滤泡增生-滤泡耗竭-淋巴组织耗竭或逐渐恢复。感染后2.5个月有急性死亡病例,以后呈散在死亡例,尸检还发现机遇性感染如肺寄生虫,肺、肝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8.
用FISH技术对人、恒河猴、食蟹猴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潘淑娟 张锡然 黄浩杰 陈宜峰 黄恭情PAN Shu-Juan ZHANG Xi-Ran HUANG Hao-Jie CHEN Yi-Feng HUANG Gong-Qing 《遗传》1997,19(3):9-12
用人类5号、 9号、13号、15号、17号、20号整条染色体探针分别对人、恒河猴和食蟹猴的中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人的5号、13号、17号探针分别杂交到恒河猴的5号、16号、17号染色体上;9号探针杂交到恒河猴14号染色体的长臂及部分短臂上; 15号探针杂交到恒河猴7号染色体短臂及部分长臂上;20号探针杂交到恒河猴的13号染色体长臂上。食蟹猴的杂交结果与恒河猴完全一致。结合G带带型分析,对人与猕猴的染色体同源性及其进化进行了讨论。
Abstract: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iton(FISH)was used on the metaphase of Macaca mulatta and Macaca fasicularis with human chromosome specific DNA libraries for chromosome 5、9、13、15、17 and 20.In Macaca mulatta,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romosome 5、16 and 17 was entirely painted by human chromosome 5、13 and 17 specific libraries respectively.The long arm and the partial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4 and the short arm and the partial long arm of chromosome 7 were painted by human chromosome 9 and 15 specific libraries respectively.And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3 was painted by human chromosome 20 library.The result was the same in Macaca fasicularis.Combinded wit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banding,the evolutional relationship of these chromosomes between human and macaqu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引起的疾病。人的疟疾有热带热、三日热、卵形疟疾和四日热四种。病原体都由翅斑蚊作传媒。流行区从赤道附近到亚热带地区范围很广。流行区内现有22亿人口;年患约2亿7千万;据推测每年死亡人数约270~300万,对于疟疾至今尚无有效疫苗。另一方面有耐药性的疟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了恒河猴(Macaca mulatta)日需蛋白质量的实验研宄。四组未成年恒河猴(共36只)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5%、20%、24%的配合饲料和玉米加蚕豆,为时90天。四组动物的平均增重依次为0.3、0.6、0.6和0.2公斤。猴子日食蛋白质含量力20%的饲料,氮在体内的平均沉积率是57±13.5%。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和血总脂的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和在本所试用的饲养效果表明,在我们的饲养条件下,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以20%较有利于恒河猴的生长发育和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2.
随机Hindmarsh-Rose模型中产生簇(bursting)放电节律是神经放电中存在随机自共振的一个重要理论证据,但是,该簇放电节律在实验中一直没有被发现。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细胞外[Ca^2 ]([Ca^2 ]o)低于周期1节律的[Ca^2 ]o时,发现了一种簇放电节律。其簇簇间期(inter-burst intervals,IBIs)呈现出与随机自共振引起的整数倍峰放电(interger multiple spiking)节律的峰峰间期类似的整数倍特征。随机Hindmarsh-Rose模型中产生的簇(bursting)放电节律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结果验证了随机自共振簇放电的存在性,揭示该簇放电节律的统计特征。此外,该簇放电节律的参数区间以及其与整数倍峰放电节律的区别被揭示,簇放电节律的[Ca^2 ]o低于峰放电律的[Ca^2 ]o。 相似文献
13.
Wistar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使用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药 (L 蛋氨酸 )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方法 模型组分别给药 (L 蛋氨酸 ) 2 30mg 只 (A组 )和 4 5 0mg 只 (B组 )每隔 7天进行一次血脂检查及主动脉弓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服药后引起动物血脂紊乱 ,病理组织学检查服药 8周时实验A组与B组均见到主动脉弓局部内膜下水肿 ,同期B组 (高剂量组 )病理改变重于A组 (低剂量组 ) ,偶见泡沫细胞和单核细胞侵润。对照组无上述相关改变。结论 Wistar大鼠服用L 蛋氨酸一定时间后可引起血脂的紊乱及主动脉弓局部内膜下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机制至今不明,目前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有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和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动物模型正是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本文拟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狨猴的常见疾病及死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棉顶狨猴、普通狨猴和鞍背狨猴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近8年狨猴的发病类型及致死原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狨猴死亡的常见疾病是:肺炎、痢疾、消耗性综合症、产后大出血等。并根据狨猴的疾病摸索了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案,这对于狨猴的饲养与繁殖,保证科学实验用健康的狨猴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0只幼猴粪便正常菌群的测定,了解幼猴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为猕猴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幼猴粪便中正常菌群(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健康幼猴肠道中,双歧杆菌(10.02±0.25)、类杆菌(10.00±0.09)、韦荣球菌(9.96±0.31)、肠球菌(9.98±0.43)和梭杆菌(9.90±0.24)为优势菌群,而肠杆菌(7.32±1.49)、葡萄球菌(5.74±0.49)和酵母菌(5.42±1.47)含量则较少.结论该实验测出健康幼猴粪便内正常菌群值可作为健康幼猴肠道内正常菌群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短尾猴和日本猴雄性性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了短尾猴和日本猴的雄性性行为。短尾猴属单次爬跨射精型种类,每次交配平均持续23.2秒,日本猴属多次爬跨射精型种类,每次交配平均持续8.2分,交配期间雄性平均爬跨雌性lO.6次才能达到射精。短尾猴第1顺位雄性是群中的主要交配者,它占有交配总数的70.9 %;而日本猴第5顺位以下的雄性占交配总数的64%。交配中,两种猴雄性间相互打搅行为的发生频率大致相当。短尾猴高顺位雄性的打搅行为能使低顺位雄性的交配中断,但日本猴高顺位的打搅行为只能使低顺位雄性交配的54.3%中断。 相似文献
20.
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2,12(6):60-60
由国立科研筑波医学实验灵长类中心的研究小组通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红毛猴的方法看到了与人AIDS(爱滋病)同样症状。因此存在着作为AIDS病病态模型动物使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