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眼虫 ( Euglena)是一种常见淡水动物 ,广泛分布在有机质丰富的池塘及湖泊等小型富营养性静水水体中。在环境条件适宜时 ,绿眼虫大量繁殖使所栖水域呈现绿色。一旦生活条件不适宜 ,虫体即能分泌胶质形成包囊 ,以抵御不良环境 ,环境条件改善后又会脱包囊而出。如何在实验室内诱导绿眼虫包囊形成 ,使学生直接观察到这一生命现象 ,目前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实验室内诱导绿眼虫包囊的形成 ,它可作为无脊椎动物实验教学中“眼虫形态结构观察”的一个补充。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用绿眼虫采集于南京西郊水沟。沟水呈浅绿色 ,…  相似文献   

2.
绿眼虫(Euglena viridis)取材容易,所以在一般动物学教学中,常用作鞭毛虫纲的代表类型。鞭毛和细胞核是绿眼虫的重要细胞器。前者与运动有关,后者在分裂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在眼虫属(Euglena)种的鉴别上、鞭毛明显的程度、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地位等,都是较重要的分类特征。但用眼虫一般的染色显示法,常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笔者曾用下列方法染色制片,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现将制作过程介绍于后。 (1)取1/4指管的眼虫培养液,加过半量的波因氏(Boiun’s)固定剂(波因氏固定剂的配方如下:饱和苦味酸溶液  相似文献   

3.
绿眼虫 (Euglena viridis Ehrenberg1830 )为 1种习见鞭毛虫 ,植物学中裸藻门裸藻属的叶绿体特征为“细胞内有许多颗粒状叶绿体 ,分布于原生质近表面 ,称边缘位叶绿体 ,少数种类为中轴位的星状叶绿体 ,数目很少 ,只有 1~ 2个”。国内许多版本 (195 0~ 1992 )《动物学》、《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大学动物学》等对绿眼虫的叶绿本形态描述多为 :“大量圆形叶绿体”、“多个叶绿体”、“有甚多含叶绿素的色素体”,“很多色素体 ,含多量叶绿素”等。陈义《动物学》(195 0 )中明确提出“绿眼虫的色素体 1个 ,在体之中央 ,胞核之…  相似文献   

4.
一、眼虫 1.自然生活情况眼虫最普通的种类是Euglena gracilis,身体略呈纺锤形,颜色鲜绿,体长约45微米(μ,=1/1000毫米),在有水生植物的池沼中,春夏秋三季均有之,初春与晚秋极多,夏季甚少,春季冰消後10日至20日内(在北京为3月中旬),在含有大量氮质排洩品的水沟中(即平常有尿水流入的水沟)近岸的底上,有一层绿泥,或近岸之水成为鲜绿的汁,这种绿泥和绿汁中是纯粹的E.gracilis。天气稍暖後,各种原生动物和轮虫出现,眼虫即被淘汰。晚秋里(在北京约为10月上半)某些池沼近岸的绿水中,亦有大量眼虫,但不是纯的,除了 E.sracilis 还有 E.veridis(较E.gracilis约大一倍,色亦较深),E.spirogyra (体呈带形,运动极慢,为眼虫中最大者),E.acus(体呈针状)等,还参杂有各种矽藻。  相似文献   

5.
绿眼虫染色的好方法在进行绿眼虫观察实验时,染色往往造成绿眼虫身体变圆而影响观察。通过多次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个好方法,而且当绿眼虫密度不太大时仍可进行。取少许绿眼虫培养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多数绿眼虫分散在向光侧。染色时先...  相似文献   

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大麦花药-花粉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适应性以及pH值对甘露醇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首次将山梨醇预处理应用到大麦花药培养中,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甘露醇预处理, 17种材料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0.67块/花药,绿苗产量为2.46株/花药。第二,甘露醇预处理溶液的pH值不同,其预处理的效果也不同。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产量均以pH5.6最高。第三,不同浓度(0.1-0.5mol/L)的山梨醇预处理3天绿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浓度(0.3mol/L)山梨醇预处理不同天数(1-7天)绿苗产量差异极显著,以3天处理效果最好,绿苗产量是对照的51.2倍。  相似文献   

7.
发酵条件对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干扰素ω糖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酵条件是影响毕赤酵母 (P .pastoris)表达外源重组糖蛋白时糖基化的重要因素。通过菌体浓度、起始pH值、甲醇诱导浓度和周期、装液量等摇瓶发酵实验 ,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毕赤酵母表达分泌型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过程中糖基化的影响 ;同时 ,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考察pH值变化对rhIFNω糖基化的影响和分批发酵过程中rhIFNω糖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 ,控制菌体密度 250g L(WCW)、起始pH值 6 0、装液量小于 30mL、甲醇诱导浓度 15g L、甲醇诱导 3次 (每 24h诱导一次 )等发酵条件 ,有利于摇瓶发酵过程中rhIFNω的糖基化 ;控制pH值 70~75可促进rhIFNω的糖基化 ;分批发酵过程中 ,糖基化与非糖基化rhIFNω的含量有同比变化趋势 ,但糖基化rhIFN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摇瓶发酵实验的结果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重组芋螺毒素K41 (CTX-K41)的表达条件.方法:以不同接种比例、不同浓度IPTG、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诱导温度、不同培养基pH值对含有pCTX-K41的E coli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用Tricine-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接种比例为1∶200,诱导时间为4h,IPTG.浓度为0.4mmol·L-1,诱导温度为30℃时,培养基pH值为5.0时CTX-K41的表达量最高.结论:已成功优化了重组蛋白CTX-K41的表达条件.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赤霉素诱导α—淀粉酶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诱导禾谷类种子α—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本文以小麦种子为材料,观察到赤霉素在25℃条件下能强烈地诱导α—淀粉酶。不同温度下诱导的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45℃)和最适pH值(pH 5.0)均无明显差异,但它们的同工酶类型完全不同,且对热的稳定性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纤毛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原生动物纤毛虫的生活史中,经常涉及到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而除此之外,许多纤毛虫生命活动受到阻碍时,又往往发生形成包囊(encystment)的过程。此封,纤毛虫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不动,在细胞团缩并逐渐失去某些结构的同时,分泌物质形成包囊壁(cyst wall),成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的包囊(cyst)。一旦环境适宜,形成包囊的细胞则会脱包囊(xcystment),恢复正常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的包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符文俊 《动物学研究》2003,24(6):435-440
根据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血细胞分为粒细胞、浆细胞、类绛色细胞、原血细胞和球形血细胞五类。调查了幼虫的血细胞总数(THC)和各类血细胞数量(DHC)的变化情况。从三龄末期到五龄第五天期间,幼虫的THC在蜕皮前后会下降,蜕皮后约12h降到最低点,然后又慢慢回升。在五龄幼虫前5d期间,浆细胞在前第三天呈增加趋势,之后开始下降,而粒细胞呈相反趋势。浆细胞和粒细胞具有附着延展性,它们可以附着在载玻片表面,但延展能力不同。血细胞可以迅速黏附在外源物如葡聚糖凝胶珠表面形成包囊,部分包囊会发生黑化现象。体外培养条件下,血细胞也可以形成包囊,其结构与体内形成的包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药组织培养中绿苗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水稻(Oryza sativa)佳禾早占(厦门大学优质水稻育种组王侯聪先生提供).   2 材料类别花药.   3 培养条件 (1)一次性培养基(同时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生成和水稻苗分化):MS NAA 3.0 mg*L-1(单位下同) PAA 30.0 6-BA 0.5 植酸1.0 3.0%蔗糖 0.8%琼脂, pH 5.8.愈伤组织诱导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温度23~25℃.绿苗分化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1 000 lx,温度25~28℃.……  相似文献   

13.
张永宏  左仰贤 《动物学报》1992,38(4):440-441
左仰贤(1988)曾报道一种寄生于水牛的肉孢子虫未定种(Sarcocystis sp.)包囊,其光学形态和梭形肉孢子虫(S.fusiformis)、莱氏肉孢子虫(S.levinei)、枯氏肉孢子虫(S.cruzi)、毛肉孢子虫(S.hirsuta)的包囊均不同。本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这五种肉孢子虫包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材料和方法 将包囊分别用0.85%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2.5%戊二醛固定,(1)经脱水、干燥、喷金,用 Jsm 3.5 型扫描电镜观察;(2)用 0.1mol/L、pH7.2 磷酸盐缓冲液洗两次,1% 锇酸固定,经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分泌及比较3株不同表型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株之间外分泌蛋白酶活性差异。方法选用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B-6323株(P株)及其两个不同表型的突变株M/M株和M/Y株,用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琼脂培养基(蛋白酶诱导培养琼脂基)诱导其外分泌蛋白酶分泌。将pH值为4.0、5.6及7.2的蛋白酶诱导培养琼脂基平板打孔后分别等量接种上述3株菌,分别置于25℃及37℃培养6 d后,行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测定各菌株周围的透亮圈(蛋白分解环)直径。结果以牛血红蛋白为底物的酵母碳基琼脂培养基可有效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蛋白酶分泌;3株马尔尼菲青霉在任意3种pH值培养基中培养,37℃培养下菌周透亮圈直径大于25℃培养下,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37℃,pH4.0、5.6、7.2培养条件下马尔尼菲青霉菌周透亮圈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97.198,P=0.000 1),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pH4.0与pH7.2菌周透亮圈直径及pH5.6与pH7.2菌周透亮圈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温度为37℃或25℃时,在任意一个pH值下,均为M/M株的菌周透亮圈直径均数最大,其次为P株,M/Y株最小。结论马尔尼菲青霉在37℃,酸性培养条件(pH4.0、5.6)下外分泌蛋白酶活性大,且不同表型株之间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有差异,M/M株及P株为高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株,M/Y株为低外分泌蛋白酶活性株。  相似文献   

15.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出芽短梗霉具有酵母状细胞、膨大细胞、菌丝、厚垣孢子、念珠状菌丝和分生组织状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出芽短梗霉生长繁殖以酵母状细胞(CBS100225等4菌株)或膨大细胞(CBS249.65等4菌株)为主。pH 2.2或pH 7.0诱导全部8株出芽短梗霉形成分生组织状结构。酵母状细胞转变成膨大细胞受低pH值诱导的占75%,还受高pH诱导的占50%。膨大细胞是多形性细胞转变的中心环节,可以转变成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组织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底物,催化转移D-葡萄糖基生成α-葡聚糖或低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将已获得的右旋糖酐蔗糖酶基因dexYG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上,转化E.coli BL21(DE3),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验证后,得到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BL21(DE3)/pET28-dexYG.[结果]经IPTG诱导该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能有效表达,在诱导过程中菌体生长受到抑制.通过对培养时间、IPTG浓度、培养温度、菌浓(OD600)和pH值等产酶因素的优化考察,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h、IPTG浓度0.5mmol/L、25℃、OD600值1.0和pH6.0.酶活力由最初的5.39U/mL提高到35.62U/mL,其中pH值对产酶活力影响最大,在pH6.0时的最高产酶活力是LB原始pH条件下最高酶活的3.5倍,并且pH值也是导致在诱导后期酶活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酶的表达和酶活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能够异源高效表达右旋糖酐蔗糖酶,并且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8.
裸藻(Euglena), 又称为眼虫, 是具有植物和动物双重特性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其细胞核具有间核性质, 叶绿体起源于二次共生, 具有不稳定性, 在胁迫条件下易丢失。因此, 裸藻是研究生物进化和叶绿体内共生的理想材料,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裸藻细胞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能够积累很高含量的副淀粉和蜡酯, 既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 也是生产生物能源的优质原材料。目前, 关于裸藻基因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 缺少有效的遗传操作技术, 裸藻基因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文章对裸藻遗传转化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以期为裸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3个小型高原湖泊水陆交错带中植物叶片pH值变异及其潜在影响因素 陆生植物叶片pH值是与植物生理功能和养分利用状况息息相关的重要植物属性,并随植物功能型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水生植物叶片pH值的变异特征及其与陆生植物间的差异性仍不清楚。在3个自然形成的小型高原湖泊的湖滨植物群落中,我们采集植物、土壤和湖水样品,检测了植物叶片pH值与碳、氮含量以及环境条件(水或土壤pH值、土壤水位状况)。从植物功能型和群落两个水平分析了湖滨植物叶pH值沿水分梯度的变化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以及水生、沼生和陆生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叶pH存在较大差异;浮叶植物叶片pH值(4.21 ± 0.05)显著低于挺水植物(5.71 ± 0.07)和沉水植物(5.82 ± 0.06);水生草本植物叶片pH值(5.43 ± 0.10)显著低于沼生草本植物(6.12 ± 0.07)和陆生草本植物(5.74 ± 0.05);陆生草本植物叶片pH值显著高于木本植物。植物功能群间叶片pH值的变异可能与叶片的结构、光利用特性和养分特性有关。群落水平的结果与植物功能型水平相一致:水生群落叶片pH值显著低于陆生群落。群落水平叶片pH值可能主要受物种组成、水分条件和环境pH值的影响。本研究首次探索了水生植物的pH值,并且在景观尺度上对比了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片pH值,为深入探索植物pH值变异机制以及其在水生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有无硫及pH5.0-8.0下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光照产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165μmolm-2s-1)条件下,从有硫培养液(TAP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在pH6.0-7.0时生长最佳,生长旺盛易形成暂时的无氧环境而利于藻产氢。最高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出现在pH7.0,分别是0.10mlmg-1chlh-1和1.39ml。从无硫培养液(TAP-S培养液)内叶绿素a含量、Fv/Fm值及ΦPSII值的变化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明显受抑制,形成的无氧环境持久,故产氢持久,总产氢量比有硫培养液内高。蛋白核小球藻在pH5.5培养液内的Fv/Fm值后期高于其他4种pH值的,表明潜在的PSII光化学效率高,在光照条件下产氢电子主要来源于PSII,故pH5.5的无硫培养液内藻的产氢速率和总产氢量最大,分别是0.58mlmg-1chlh-1和10.98ml。说明pH为5.5的无硫培养液是蛋白核小球藻产氢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