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半乳甘露聚糖胶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结构鉴定、分离提取、产品改性、应用及前景展望等。  相似文献   

2.
半乳甘露聚糖胶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水溶液在低浓度下仍具高黏性以及它的凝胶性质,因此在工业上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聚糖的酶法改性主要包括脱去支链和切断主链两种方式。相对于化学改性来说,酶法改性具有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等很多优点,因此成为改变半乳甘露聚糖分子结构以获得所需特性的最具潜力的改性方法。α-半乳糖苷酶和 β-甘露聚糖酶是半乳甘露聚糖改性和水解中最常用的酶。简要介绍了有关这两种酶的来源和新型制备菌株的近期研究概况。在医药和食品等工业中,酶法改性后的半乳甘露聚糖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种半乳甘露聚糖胶粉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瓜尔豆胶、胡芦巴胶、田菁胶的胶粉形态及其1%基液粘度、冷水不溶物的情况,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为不同胶粉的粉未鉴定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并指出胡芦巴胶粉冷水不溶物低,对其化学改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从蛹虫草菌体培养液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半乳甘露聚糖CM-I,分子量2.7×10’,[a]19d=十54.7°。糖组成摩尔比,半乳糖: 甘露糖=6:5。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半乳糖苷酶解,1H-NMR分析,完全甲基化与GC及GC-MS分析,证明:多糖CM-I具有高度分枝结构,其以β-(1→2)连接的甘露糖为主干,枝链由较大量的β-(1→6)半乳糖和较大最的β-(1→2)呋喃半乳糖构成,分别连接在主干的0-4和0一6上。  相似文献   

5.
从蛹虫草菌体培养液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半乳甘露聚糖CM-Ⅰ,分子量2.7×10~4,[α]_D~(19)=+54.7°。糖组成摩尔比,半乳糖:甘露糖=6∶5。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半乳糖苷酶解,~1H-NMR分析,完全甲基化与GC及GC-MS分析,证明:多糖CM-Ⅰ具有高度分枝结构,其以β-(1→2)连接的甘露糖为主干,枝链由较大量的β-(1→6)半乳糖和较大量的β-(1→2)呋喃半乳糖构成,分别连接在主干的0—4和0—6上。  相似文献   

6.
使用不同浓度乙醇和异丙醇分别对皂荚半乳甘露聚糖胶水溶液进行分级沉降,沉淀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异丙醇可在较小浓度下更快沉降皂荚多糖胶,当异丙醇溶液浓度为28.6% (V/V)时,沉淀物中半乳甘露聚糖浓度达到12.50%(w/w);随着醇浓度上升,沉降组分半乳甘露聚糖得率呈增加趋势,且在后期增加幅度最大,多糖最高得率可达80%,纯化后皂荚多糖胶(GSG)表现出较高的甘露糖/半乳糖(M/G)之比值,在异丙醇沉降中表现更加明显(低浓度的异丙醇达到最高的M/G =4.1);低浓度醇沉主要得到大分子组分,随乙醇浓度增加组分分子量明显降低,多糖胶更加均匀,而在异丙醇沉降后期均一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获得的抗体建立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曲霉菌感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期可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提取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与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法与Western Blot方法开展单克隆抗体检测性能分析,使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曲霉菌感染血清检测。结果:获得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单克隆抗体5株,均可特异性识别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以其中性能最佳的3C9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3C9抗体配对为基础,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初步评价确定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侵袭性曲霉菌病血清检测,并且该方法与现有商品化试剂盒相比检测背景值较低,可更有效区分曲霉菌感染阴阳性血清。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针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基础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潜在转化应用前景,可为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变化、CT影像学特征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数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观察抗真菌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和血清GM试验动态水平变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侵犯肺叶数、空气新月征、晕轮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的关系。结果抗真菌治疗前患者肺泡灌洗液GM平均值均高于血清GM平均值(0.62±0.08mg/L,60.0%;0.51±0.07mg/L,31.6%)。同抗真菌治疗前比,患者抗真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肺泡灌洗液GM值快速降低(P0.05),而血清GM数值缓慢降低,仅在第3个月、第6个月降低(P0.05)。患者CT侵犯肺叶数、晕轮征与肺泡灌洗液、血清中性粒细胞值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结论肺泡灌洗液及血清GM试验可作为IFD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CT影像学特征、血清中性粒细胞值与GM试验阳性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非培养诊断方法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GM试验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4%;G试验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92%.GM试验和G试验二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78%.结论 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对艾滋病(AIDS)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住院艾滋病患者中有明确病原学检查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且有完善G试验及GM试验的患者45例,及同期住院AIDS患者中有完善G试验、GM试验及病原学检查,明确排除TM感染的219例患者,比较各组G试验、GM试验结果、检测时间,通过对比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方法(联合检测一:G试验和GM试验检测均为阳性为联合检测阳性,一种阳性或均阴性视为阴性结果;联合检测二:单独G试验或GM试验检测为阳性或二者均阳性,即为联合检测阳性,均阴性视为阴性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G试验及GM试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敏感度为36.36%,特异度为78.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2,95%的置信区间为0.539~0.662。GM试验敏感度为55.56%,特异度为96.8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为0.767~0.864。联合检测一敏感度27.27%,特异度99.5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4,95%CI为0.572~0.693。联合检测二敏感度65.91%,特异度76.7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95%CI为0.654~0.768,约登指数为0.4265。结论G试验、GM试验是AIDS合并TSM早期辅助性诊断指标,其中GM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G试验,相比病原学检查,有缩短诊断时间的优点,但不是诊断金标准。在G试验、GM试验及联合检测中,联合检测一可以提高特异度,联合检测二可以提高敏感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萜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桉叶油主要从桉树叶提取,该过程耗费大量人力及自然资源,且容易污染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加上越来越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得到解析,为桉叶素的绿色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桉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桉叶素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近年来桉叶素的微生物合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桉叶素等单萜化合物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为构建高产桉叶素等单萜微生物工程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花青素是通过类黄酮途径生成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原花青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不仅是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一种重要防御手段,还能影响植物外观、风味和品质,因此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一直是作物性状改良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原花青素遗传工程应用前景和主要...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通过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的介绍,综述了青蒿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甜菜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素是一种植物源的水溶性天然含氮色素,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在植物中甜菜素和花青素色素互不共存,其代谢途径是重要的植物化学分类指标。甜菜素兼具抗氧化、抗肿瘤、抗疟、保肝等药理作用,其潜在的医疗保健价值以及其代谢途径的独特性,促进了对甜菜素深入研究。综述了甜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和合成生物学策略生产甜菜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建立合成生物方法生产甜菜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木质素是植物体中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重要大分子有机物质,具重要生物学功能。木质素填充于纤维素构架中增强植物体的机械强度,利于疏导组织的水分运输和抵抗不良外界环境的侵袭。陆生植物的木质素合成是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进化特征之一。然而,制浆造纸的中心环节是用大量化学品将原料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纤维素用于造纸,分离的木质素等成为造纸工业的主要废弃物,对江河湖海的污染触目惊心。脱木质素的化学品投入及废液的碱回收处理需大量耗能并增加造纸成本。饲草的木质素还影响牲畜的消化与营养吸收,木质素含量的高低是饲草优劣…  相似文献   

16.
17.
结冷胶生物合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冷胶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产生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其独特的流变特性使结冷胶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虽然在结冷胶的理化特性方面的研究比较详尽,但是对结冷胶的发酵生产及其生物合成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主要关注最近在结冷胶生物合成途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用于编码结冷胶生物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基因主要有三类:与糖核苷酸合成有关的基因、与四碳重复单元合成有关的基因及与长链聚合和多糖分泌有关的基因。基因工程是结冷胶分子改造和产量增加最具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维拉霉素是发酵法来源的新型兽用的消化促进剂和代谢调节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通过改善动物肠道内细菌群的生态结构促进动物生长。对阿维拉霉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控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系统生物技术观点,为阿维拉霉素菌种基因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质素是植物体内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在植物体的机械支持、水分运输及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侵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植物材料在造纸工业、纺织业、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木质素代谢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现象使得木质素的合成途径出现多样性,利用共抑制、反义抑制等转基因技术开发低木质素含量的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丁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石油基燃料的替代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生物合成化学品的优良底盘菌株,已在其体内构建了丁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但大肠杆菌合成丁醇存在:(1)代谢通量非最优;(2)辅因子和氧化还原不平衡;(3)丁醇产量和产率低等问题,为此,从高效酶选择、碳代谢流调控、辅因子调控、丁醇生产和工艺等方面已经对丁醇合成途径和丁醇发酵进行了优化。从该角度出发阐述近几年来大肠杆菌生物合成丁醇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利用工程大肠杆菌生产丁醇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应用其进行高效的丁醇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