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豚背部小齿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豚背部皮肤表面有一长条小齿,由1—3排组成。它是由表皮向体表突起而成。小齿区皮肤中的乳头深深伸入表皮,几达表面,它的高度在成体约占整个表皮厚度的70—80%,新生幼儿为84.6%。经研究,我们发现在小齿区皮肤中存在着大量类似于人类皮肤中的环层小体那样的被囊神经末梢和几种有鞘神经纤维束。根据这些结构,我们认为小齿是一种感觉器官,它并不能起到防止幼儿从母体背部滑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片法对分布在陕西榆林小壕兔地区的小齿猬Mesechinus miodon种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齿猬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4,臂数NF=87,同时由于存在数目不等的B染色体,使得观察计数染色体2n=46,2n=48的中期细胞出现频率有所升高,故小齿猬核型可以简化描述为2n=♂44~48,NF=87~95,18(m)+24(sm)+0~4 B m(m或sm),XY(st,t),支持Thomas等将miodon认作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江豚血液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从长江中获得的江豚进行了血液学、血液化学特征的测定和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电泳图谱的研究。发现江豚的嗜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较高,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低,具有嗜碱性粒细胞。江豚血红蛋白的电泳类型为Ⅰ-Ⅱ,即电泳相对迁移率在人类Hb S和Hb F之间,并有4条非血红素蛋白带(NHP)。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进行电泳,血浆的总蛋白(TP)带可分成8条主要的区带,从阳极到阴极依次是:前白蛋白(ζ)、白蛋白(A)和6条后白蛋白带(PA);然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支持物共可分成16条区带,其中14条后白蛋白带。脂蛋白(Lp)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可分成4条区带:α_1-脂蛋白、α_2-脂蛋白和β-脂蛋白,分别相当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总蛋白带电泳图谱中的PA9、PA10和PA11,而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起点处。运铁蛋白(Tf)的电泳图为一条区带,相当于PA6。  相似文献   

4.
竹子节部“韧皮部结”的发育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竹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H.de Lehaie)节部“韧皮部结”的个体发育、构成该结构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其超微结构,探讨了该结构可能的生理功能。“韧皮部结”的发育直接来源于原形成层,发生在维管束分叉处,一般成对出现。“韧皮部结”外形呈纺锤体状,一般由4~6层细胞形成叠生构造。构成“韧皮部结”的细胞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纺锤体中部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锚定序列示踪(Comparative Anchor Tagged Sequences, CATS)法,选择人、小鼠及其它哺乳动物中已知的5对CATS引物,通过PCR反应从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基因组中扩增出相应的DNA片段,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和DNA直接测序等技术,进行江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的筛选.通过不同个体同源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其中的4个DNA片段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7个SNPs位点,即大约每370 bp出现1个SNPs.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CATS法获得江豚及其它野生动物种群的SNPs位点并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江江豚的无线电跟踪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对生活在长江故道中的江豚进行了跟踪,较好地解决了无背鳍豚类的无线电信标的无损伤固定和淡水环境中信标的自动脱落两个技术关键。跟踪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江豚头骨的一些特征作了观察,如膨大的颅腔形成,楔状的头骨外形,上颌骨、鼻骨套迭于额骨表面,鼻骨不参与鼻腔的构成,不形成鼻旁窦等;对额嵴、切齿骨后部隆凸的功能,江豚的捕食方式等作了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江豚的古籍记载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高安利  周开亚 《兽类学报》1993,13(3):223-234
中国古文献中关于江豚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约1800余年前。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江豚的名称有13个。自1829年科学命名以来,已发表江豚的论文和涉及江豚的论著共130余篇。包括形态解剖、遗传、生化、寄生虫、生态、保护、饲养、声学、分类等各个领域。其中形态学论文36篇。对江豚的大多数器官系统已作了解剖学和组织学层次的研究,今后的形态学工作将更多联系重要的生理功能。遗传和生化方面的工作还是初步的。分子遗传学方法如:分子杂交、DNA内切酶谱、指纹图和序列分析等将在90年代得到更多应用。对江豚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后应着重有关种群数量、社群结构、运动和水污染、渔具及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的研究。并应进一步开展对长江和沿岸海域江豚的生态学考察,对我国的江豚种群状况做出比较准确的估算。生态学野外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尽可能定量化和模型化。分类学工作应引入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数学方法。作者最近的研究认为全世界现存的江豚可分为形态差异比较明显的5—6个种群,隶属于3个不同的亚种。中国水域的3个种群分属3个亚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和江豚的三亚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域江豚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杨光  周开亚 《动物学报》1997,43(4):411-419
运用PCR产物的银染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水域江豚长江豚长江种群、黄海种群和南海种群共12头个休的2个长度分别为317bp和245bp的mtDNA控制区序列,并以此分析了江豚种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中国水域江豚各种群的控制区序列所定义的单倍型互不相同,无共有的单保型。以2个mtDNA控制区片段的核苷酸序旬,以及把2个片段合并后产生的较大片段的序列,用MEGA软件中的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把江豚聚类为  相似文献   

11.
从褐薄小齿菌(Hydnellum concrescen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借助光谱手段,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friedelin(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4),6-甲氧基-cerevisterol(5),thelephantin K(6),thelephantin I(7),thelephantin J(8),thelephantin L(9)。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域江豚颅骨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安利  周开亚 《兽类学报》1995,15(3):161-169
本文根据144号江豚骨骼标本(其中长江种群标本40号,黄海种群标本59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42项颅骨测量变量,研究了颅骨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差异。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表明:长江江豚成体的颅基长比较小。南海种群吻长小于其它两个种群,而吻宽则最大,长江种群次之,黄海种群最小。黄海种群的前颌骨宽、颧宽、眶前突最大宽和眶后突最大宽比其它两个种群的小。黄海种群的上颌齿较多,而南海种群则下颌齿较多,长  相似文献   

13.
江豚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是鲸目(Cetacea)鼠海豚科(Phocaenidae)的一种小型齿鲸,在淡水和海洋中均有分布。关于江豚染色体的研究,国外文献中尚未见记载,国内亦无报道。Pilleri和Gihr(1972,1975)根据江豚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认为我国产的江豚和印度洋的及日本海的江豚不属同一个种,但国际上对此尚有不同意见。因此,搞清江豚染色体的核型,将可有助于澄清江豚属的的分类问题。本文就我国长江产江豚的染色体核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狼头部和背部针毛表面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狼头部和背部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狼的头部针毛和背部针毛近似为梭形,2种针毛对应的典型部位之间在鳞片类型、游离缘平滑度、高度、密度等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头部针毛和背部针毛的近根部分之间的高度、密度差异极显著;主体部分之间、近梢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异不显著,而主体部分之间的密度差异极显著,近梢部分之间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这将为狼的形态学及分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天鹅洲故道江豚的活动与行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湖北天鹅洲故道中捕自长江的6头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Cuvier)之活动及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描述和分析了江豚的群体家域、活动能力、活动在各研究区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豚活动相关的一些环境因素和豚的一些行为。不但为保护和管理这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为在此故道建设的白豚(LipotesvexilliferMiller)自然保护区作了进一步的生态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异和江豚的三亚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相似文献   

17.
豢养长江江豚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作者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豢养池中3头长江江豚(1♂,2♀)的性行为进行了持续1年的水下观察。结果表明:雄性江豚生殖器全年均有伸出行为,4~5月和9-10月为高峰期。其生殖器伸出方式主要有侧伸、弓伸、仰伸、下伸和竖伸5种方式。豢养池中的气压、光照、池水透明度和pH值能基本满足江豚性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长江江豚野外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铜陵江段捕获的7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进行了体征与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的个体有2头,2头个体有明显的病变,余者营养不良,患不同程度的贫血症。这可能与长江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江豚脊神经式:C8T13Lc23。脊神经腹根较背根粗;腰尾神经根入入脊髓时呈内、外侧两束或单束连于脊神经节。背支与腹支分别分布于水平隔上方和下方。背支中的肌支分布至升尾肌(背棘肌、背最长肌、髂肋肌和尾上肌)。腹支在椎体两侧横突间,分支数目少于背支,其肌支分布至降尾肌(尾下肌、轴下肌和坐导肌)。Lc7 ̄Lc10神经腹支形成异常粗大的外阴神经,并有掌状分支至坐尾肌;Lc10 ̄Lc20神经腹支在脊柱腹面  相似文献   

20.
江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鲸类气管和肺的解剖学研究,早在17世纪末就开始进行。近年来,我国的珍稀动物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已分别由陈宜瑜等(1975)进行了形态解剖,刘仁俊等(1980)进行了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学研究。有关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呼吸系统仅秉志(1926)作过极简短的大体结构描述,有关其组织学的观察,目前尚无报道。本文对江豚气管、肺的解剖和组织学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