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排卵过程复杂,包括卵泡发育、卵泡成熟破裂后的排卵以及黄体形成和退化等过程。目前研究表明,排卵过程受低氧微环境和响应低氧条件的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ypoxic inducible factor, HIF)的影响。低氧调控HIF并影响许多生理过程,如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尽管排卵的具体过程早已阐明,但低氧参与调控排卵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哺乳动物在排卵过程中低氧环境如何产生以及HIF如何调控该过程的分子机制,旨在进一步理解排卵机制和卵巢的综合性功能,为相关的卵巢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所有细胞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炎症反应,其中以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与炎症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具有广泛的调节和效应,在诱导炎症反应中,具有多效、高效、协同、相互诱生和激发其它炎性介质级联反应的特征。对疾病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在血液流动动力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下在血管内皮上的滚动,是白细胞从流动的血液中浸润、迁移到炎症部位整个过程的第一步。白细胞在内皮细胞上滚动由选择素分子与其配体分子相互作用所导致,其中P选择素分子(P-selectin)与其对应的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能定量分析P-seleetin/PSGL-1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肝素的抗炎作用与抗细胞粘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桂芝  周同  张玉梅  李晓  刘巍  陈楠 《生命科学》2003,15(4):224-227,199
肝素类药物具有抗凝以外的包括抗炎在内的多种生物学活性。炎症反应是多种因子、细胞参与的复杂的病生理过程,其物质基础是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及其粘附级联反应。近来研究证实肝素抗炎机制主要与抗细胞粘附调节有关,肝素通过竞争抑制L—、P—选择素与其配基sLe^X的结合,阻止白细胞粘附活化及调抑炎症级联反应,进而起到抗炎作用。对肝素抗炎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抗粘附/抗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8与炎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白细胞介素-8(IL-8)在炎症反应中促进和抑制白细胞游出的机理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介绍了IL-8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病理过程中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1能够抑制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和募集从而避免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度。因此,Netrin-1可能成为未来抗炎治疗新靶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Netrin-1的抗炎作用在急性腹膜炎、组织再灌注损伤、急性肺损伤,炎症性肠病,角膜炎,急性胰腺炎等动物模型中已有初步的研究结果,一些结果提示Netrin-1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结合腺苷A2b受体、UNC5B受体实现。对于不同的疾病情况,Netrin-1可同时通过MAPKs、ERKs、p38、NF-k B等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协同双向调控白细胞的迁移及募集过程,达到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组织器官的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在各炎症反应模型中证明Netrin-1对重要组织器官起到保护的作用。本文对Netrin-1在多种炎症相关疾病模型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重点讨论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广泛参与体内的组织损伤反应,与炎症反应、自身免疫、肿瘤形成和转移等有密切关系。目前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热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西维来司钠已经成功进入市场。本文对近几年发现的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全身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低氧和再氧合而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而导致心、脑血管为主的多系统损害。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一些循环水平的炎症因子在OSA患者中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如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选择素(selectins),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OSA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机制,OSA后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OSA后炎症因子启动及血管内皮调节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化学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能引起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和浸润的细胞因子。人们发现它们除调节炎症反应中的白细胞迁移外,在胚胎发育中,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化学趋化因子的一员,B细胞前体生长...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的内部组织发生炎症损伤的慢性肝病.乙醇及其衍生物在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诱导引起的肝炎症反应可能是ALD发病的重要机制.然而,该过程内在的细胞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  相似文献   

11.
王巍  谢正德 《病毒学报》2019,35(3):557-564
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产生,是宿主针对各种侵入病原体产生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介质。这些促炎细胞因子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分泌,被称为炎症小体的多蛋白复合物严格调控。根据炎症小体识别蛋白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与其他宿主防御机制不同,炎症小体活化后,会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18的成熟及分泌。适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利于控制病理性感染,但如果过量,则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免疫损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感染对炎症小体的激活和抑制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炎症小体在参与天然免疫反应及病毒感染致病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辅助细胞(Th)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Th1、Th2和Th17三个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等,促进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5、-6、-10、-13(IL-4、IL-5、IL-6、IL-10、IL-13)等,促进体液免疫。正常情况下Th1/Th2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变化是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免疫平衡变化的基础,与疾病发生和预后关系密切。Th17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反应。Th细胞在炎症所致的诸多疾病的形成、发展及转归中发挥巨大作用。研究证明吸烟可促进炎症形成而致多系统疾病,特别是肺部疾病,这与T细胞分化和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状态相关,本文对Th细胞与吸烟所致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长期禁食危重症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禁食14天以上的危重病人56例,分别于实施肠内营养前,实施肠内营养后第1,3,7天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细胞介素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水平,分析肠内营养实施前后指标。结果:实施肠内营养第1,3天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肠内营养第7天CD4、CD4/CD8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CD3、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在长期禁食后恢复肠内营养后初期全身炎症反应明显,随着实施过程逐步减轻,并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生,还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在成体血管新生和受损内膜的再内皮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是两个密切联系的过程,血管损伤通常伴有局部促炎症介质的释放.多种炎症介质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影响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EPCs与炎性相关因子如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血管生成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赵雪梅  鲁利群 《生命的化学》2021,41(6):1282-1287
宫内炎症(intrauterine inflammation,IUI)在排卵、着床、蜕膜化、胎盘形成和分娩过程中均起关键作用,并对母体和胎盘健康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宫内感染(intrauterine infection,IAI)可激活炎症机制从而导致早产,并且IAI可导致高的胎儿死亡率及存活儿童残疾率.然而,目...  相似文献   

16.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者发现中性粒细胞(一种在炎症反应及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别的白细胞)是如何定位到感染和炎症反应部位的。该报道发表在2006-12-15版的Seience杂志中,描述了中性粒细胞使用的“内置指南针”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使得中性粒细胞能够检测到感染及炎症部位所释放的化学引诱物和分子标志,并移行到感染及炎症部位。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免疫系统作为宿主抵抗外来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迅速的防御系统。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信号并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诱导产生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病毒感染是激活炎症反应的条件之一,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强大的炎症反应调控网络在宿主抗病毒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维持机体的平衡。本文综述了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重点介绍了宿主对炎症反应的调控网络,以及DNA和RNA病毒对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答:炎症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病理过程,也是机体的一种抗病反应,可发生于机体各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例如毛囊炎、扁桃体炎、肺炎、肝炎和肾炎等.急性炎症通常具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变化,同时往往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反应.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后,一方面引起组织细胞的损害,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另一方面,激起机体抗病机能增强,以利于消灭致炎因子,使受损害的组织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失衡和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炎症反应。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作为炎症信号的关键信使,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和血管重塑,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靶点。白细胞介素-1β中和抗体卡纳单抗在CANTOS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开创了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的新时代。该文综述了白细胞介素-1不同成员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为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疗法和抗炎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T淋巴细胞抑制急性感染的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损伤因子所产生的防御反应并伴随着红、热、肿、痛的局部临床特征.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天然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是起始和推进炎症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而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不仅参与后期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还具有调节早期炎症反应的重要功能.炎症反应本身有利于清除消灭致病因子,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搬运坏死组织以利于再生和修复,使致病因子局限在炎症部位而不致蔓延全身.另一方面,过激和长期的炎症反应又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因此,深入研究炎症反应的机制可为治疗炎症所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