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CoI基因序列对雀科鸟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线粒体DNA(mtDNA)中Col基因的部分序列(1300bp)对雀形目雀科(Fringillidae)36种鸟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数据集构建NJ树、Baycs树和ML树.对建树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铁爪鸦(Calcarius lapponicus)与鸦属(Emberiza)鸟类的亲缘关系比其他雀科的鸟类更近;支持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隶属于鹀属的观点:证实了黄颈拟蜡嘴雀(Mycerobas affinis)与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us)之间紧密的亲缘关系;发现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和朱鸦(Urocynchramus pylzowi)之间亲缘关系很远,而与朱雀属(Carpodacu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支持雀类与鸦类的亚科级分类水平.  相似文献   

2.
雀形目高级阶元分类与起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雀肜目鸟类高级阶元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经典分类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的分类系统在高级阶元(总科)有较大差异,但科级的分类基本一致.在雀形目鸟类起源研究方面,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认为其起源于劳亚古陆;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则认为其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由于化石的证据与"分子钟"的推测年代相差较大,因此对雀形目鸟类的起源还存在争议,但是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冈瓦纳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3.
鸟类核型研究 Ⅰ.雀科11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报道了雀形目雀科(Fringillidae)11种鸟类核型。并将其他作者报道的该科其他种类的核型汇总做了配对分析比较。臂间倒位和小染色体相互融合在该科核型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雀形目10种鸟类线粒体的DNA变异及分子进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Apa I、BamHI、Bgl Ⅱ、EcoRI、EcoRV、HindⅢ、HpaI、KpnI、PstI、PuvⅡ、SalI、ScaI、XbaI和XhoI)对雀形目3科10种鸟类(蒙古百灵、喜鹊、小嘴乌雅、白腰朱顶雀、锡嘴雀、朱雀、红腹灰雀、灰腹灰雀、红交嘴雀和黄喉Wu)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分析)。结果表明:雀形目鸟类基因组大小存在遗传多态性,不同类群在酶切类型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雀形目鸟类与非雀形目鸟类在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有着相同的特点,化石记录的地质年代与线粒体DNA分子时钟记录的年代有着惊人的吻合,这两个互为独立事件的统一,提示线粒体DNA作为分子进化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5.
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 Brandt)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雀科(Fringillidae),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日本及我国的大部地区。在我国已有3个亚种的分化。这个种的核型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对分布于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6.
食性是影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小鹀Emberiza pusilla及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 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4种雀形目鸟类总消化道及各消化器...  相似文献   

7.
郑光美 《动物学研究》2004,25(5):377-378
《云南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 (杨岚等编著 )、《云南鸟类志·下卷·雀形目》 (杨岚、杨晓君等编著 )已分别于 1994年 12月和 2 0 0 4年 8月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鸟类分类和区系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 ,对于推动我国鸟类学的发展和促进国内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全书记述了云南省有分布记录的非雀形目鸟类 18目 4 1科 340种 ,雀形目鸟类 2 8科 5 0 8种 ,共计 84 8种 (10 74种和亚种 )。所记录和描述的云南鸟类种数 ,比彭燕章等 (1987)《云南鸟类名录》增加 75种。所记录鸟类种数 ,占中国鸟类种数 12 5 3(郑作新 ,2 0 0 0 )的 6 7 6…  相似文献   

8.
鹂雀(Linurgus olivaceus)是非洲热带森林中一种独特的鸣禽,为鹂雀属(Linurgus)的惟一物种。在已有的研究中,通过对鹂雀和雀形目现存鸟类中每个科及亚科至少一个物种的线粒体DNA序列测定,分析了鹂雀与其它现存雀形目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在遗传上,对鹂雀与金丝雀、金翅雀及燕雀亚科其它鸟类亦有比较研究。本研究共使用了燕雀亚科83种鸟类,重点对该亚科的系统发生进行了修订。使用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鹂雀属于燕雀亚科,系统发生树中聚在金翅雀族(Carduelini),与金丝雀属(Serinus)、金翅雀属(Carduelis)及交嘴雀属(Loxia)的种类形成一组;在系统发生中,鹂雀可能是一个基部物种,它同金丝雀属和金翅雀属鸟类一同进化并分歧出来。在本研究中未能涉及的一些已灭绝种类,可能与鹂雀有着较近的遗传学关系。另一方面,研究也表明锡嘴雀(Coccotharustes coccothraustes)肯定包括在欧亚蜡嘴雀(蜡嘴雀属Eophona和拟蜡嘴雀属Mycerobas)中,美洲的朱雀(Carpodacus)可能是从亚洲种类分歧出来并经过进化辐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对黑龙江大沾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计算其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及不同生境群落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大沾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39科203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6科92种,非雀形目鸟类111种,种类较多的科有鹟科、雀科、鸭科、鹬科等.保护区分布的鸟类中,古北种占绝对优势(65.52%),广布种次之(30.54%),东洋界物种极少(3.94%).4种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均匀性指数排序:湿地>林地>农田>居民点;相似性排序:居民点-农田(S=0.25),湿地-林地(S=0.23),农田-湿地(S=0.14)和居民点-林地(S=0.07).  相似文献   

10.
窝雏数处理对两种雀形目幼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 1 997~ 1 999年野外实验 ,对高寒草甸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两种雀形目鸟的窝雏数进行增减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幼鸟生长率和离巢体重都大于增加组 ,说明窝雏数增加后 ,幼鸟质量下降。随着窝雏数增加 ,这两种幼鸟生长率显著下降 (小云雀 :r =-0 965 ,P =0 0 3 5 <0 0 5 ;朱顶雀 :r =-0 82 8,P =0 0 2 2 <0 0 5 )。窝雏数改变对小云雀幼鸟出飞重影响不显著 (r =-0 41 8,P =0 5 2 8>0 0 5 ) ,而对黄嘴朱顶雀有显著的影响 (r=-0 90 1 ,P =0 0 1 4<0 0 5 )。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9月,在青海省大通县庙沟乡落叶松林内(36°54′N,101°38′E,海拔2 702 m)观察到一群额红色,嘴黄色短尖,翅羽尽黑,胸部粉红色,腰几乎为白色的雀形目鸟类。经鉴定为极北朱顶雀(Carduelis hornemanni)。2014年3月,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沙沟人工小型林场(36°20′N,102°02′E,海拔2 980 m)观察到十几只头顶红色,眉纹黄白色,嘴短尖,胸腹部多黄白相间纵纹,翅上有白色横斑的雀形目鸟类。经鉴定为白腰朱顶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研究》2016,(5):407-412
食物是多维生态位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维,食物生态位的分离对群落中物种的稳定共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常见的7种雀形目鸟类的食性调查表明,它们主要以草籽、昆虫和燕麦等为食,且不同物种对不同食物的取食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物种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变化较大(0.120~0.752),除黄嘴朱顶雀(Carduelis flavirostris)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的食物生态位重叠较小(0.059)外,其他物种间的重叠都较大(0.334~0.904)。不同物种的肝重、胃重和小肠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以草籽为食的黄嘴朱顶雀,其肝重和胃重较小,小肠长度最大;以昆虫为食的地山雀,其胃重和小肠长度最小,肝重较大。随着各物种食性由草籽到昆虫的变化,小肠长度逐渐变小,杂食性物种的相关变化不明显。栖息于相似生境中的雀形目鸟类具有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同域共存物种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对食物资源利用种间权衡的功能响应。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3日,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母坪(30°53′45.59″N,102°58′52.10″E,海拔3 330 m)的灌木丛中发现2只麻雀,并拍摄到其中1只。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17),确认该鸟种为黑胸麻雀(Passer hispaniolensi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雀科(Passeridae),  相似文献   

14.
2012~2016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7种雀形目鸟类的巢共20个,分别为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2巢、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2巢、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1巢、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4巢、褐顶雀鹛(Alcippe brunnea)3巢、褐胁雀鹛(A.dubia)7巢和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1巢。对其巢、卵或雏鸟以及巢址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正麻雀是我们常见的鸟类,即便是不懂鸟的人,也认识麻雀。我们通常说的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它们是一类鸟,而不是一种鸟。事实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26个种,麻雀属的发生中心在非洲,非洲现存的麻雀物种数最多,约占现存麻雀属的一半。不过在中国,麻雀属却并不"兴旺",仅有5个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这5种麻雀,但全部见过的人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6.
于2010~2013年的繁殖季节,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收集了9种青藏高原常见雀形目鸟类的卵,分别进行了反射率测量。测量光谱范围为可见光(400~750 nm)和短波近红外(750~1050 nm)。卵在两个波段光谱的反射率分别是0.066和0.123,二者差异极显著。在可见光范围内,除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的波峰在绿色光范围内,其他物种都在黄色光范围内;在短波近红外范围内,反射率明显分为3个组,以角百灵和小云雀的地面开放巢较高,黄嘴朱顶雀和黄腹柳莺的灌丛巢较低,其他种居中;开放巢及封闭巢的卵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无显著差异,但在短波近红外范围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被郁闭度低,地面营巢环境不利于巢与卵的遮阳,造成营开放度高的地面巢的鸟卵近红外反射率相对较高,而灌丛巢和封闭巢的雀形目鸟类鸟卵相对较低,但对可见光谱的卵反射率各物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以来,我们在辽宁林区进行以了解食虫鸟类为主的区系调查。在本溪、凤城、清原等地的调查中,发现有四种雀形目鸟类,其居留习性与原记载(郑作新:1958,中国鸟类分布目录Ⅱ.雀形目)有出入,现将观察所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腰雪雀分类地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腰雪雀Onychostruthus taczanowskii(Przewalski)的分类地位比较混乱.在早期的分类系统中,它被归属于雪雀属Montifringilla下.后期由于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的不同,被划分至地雀属Pyrgilauda下;又有将它划分为独立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的观点.本文结合身体量衡度数值特征、外部形态特征以及遗传差异上的研究,综合探讨白腰雪雀的分类地位.对量衡度特征的因子分析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在体长、体重、翅长、尾长、嘴长与跗蹠长上明显不同,其体形明显偏大.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显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平均特征差异为0.3902~0.5122,而这些种类间平均特征差异为0.1281~0.2195.比较属间差异发现:石雀Petronia petronia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8~0.5385,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2~0.5610.麻雀属与石雀属为0.3415,这些结果显示自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差异已经达到石雀属、麻雀属与地雀属属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白腰雪雀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578),地雀属种类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386~0.3193),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0.2267~0.3143),几近于地雀属与石雀属间的差异.综合量衡度、形态以及遗传等特征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有较大的差异,两者间的差异已经达到了它们与近缘属石雀属和麻雀属间的差异,以及近缘属之间的差异,因此,建议白腰雪雀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四川雀形目燕科、鹤鸰科、山椒鸟科、鹎科、伯劳科、黄鹂科、卷尾科、鸦科、山雀科、绣眼鸟科、文鸟科、雀科和科等13科49种另2亚种鸟类的巢和卵进行了记述。其中我国特产鸟类黑额山噪鹛的巢、卵和山噪鹛的卵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郭超文  董永文  刘银 《遗传》1988,10(2):19-21
三道眉草鸭(Emberiza cioides Brandt)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雀科(Fringillidae),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日本及我国的大部地区。在我国已有3个亚种的分化。这个种的核型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亚种— E. C. Castanctceps Moore作了核型分析,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