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对Wistar大鼠(二级)的致病作用,观察实验动物病理学变化。方法:经鼠尾静脉注射金葡菌L型菌液,15天处死实验动物,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之心、肺、肝、肾和脑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淤血、出血,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中性白细胞。结论:金葡菌L型经血感染Wistar大鼠,可导致其主要脏器、细胞损伤,形成局部脏器间质性炎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支杆菌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方法:用利福平诱导结核分支杆菌形成稳定L型后感染Vero细胞,直接在显微镜下和抗酸染色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以及结核分支杆菌同宿主细胞的关系。结果:Vero细胞受结核分支杆菌L型感染72h后形成空泡、变圆、脱落和裂解,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细胞粘附或侵入细胞内。结论: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支杆菌仍然能够引起Vero细胞发生病变但致细胞病变的作用较其亲代细菌型明显减弱,L型能够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进入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缓慢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r线全身照射后,大鼠骨髓、十二指肠和小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正常时骨髓微血管通透性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小脑最低。照后骨髓微血管通透亢进发生早、增加快、变化大、恢复慢,主要发生在血窦;照后十二指肠微血管通透亢进发生较早、增加较快、变化较大、恢复较快,主要发生在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细静脉;照后小脑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较小,在400.0Gy组可见通透亢进,主要发生在小脑皮质的毛细血管。所有这三个脏器微血管通透亢进部位,实质细胞的退变明显加重。说明微血管邇透亢进可明显加重实质细胞的损伤,而实质细胞的再生修复,就发生在微血管通透恢复,基底背景较清净地方。说明:照后骨髓、十二指肠、小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在造血型、胃肠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的发病机理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带有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的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6565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组织,以及外周血的无细胞提取液,分别感染NIH3T3细胞,经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挑选出两株感染了L6565白血病病毒的细胞,并证实L6565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后主要分布于血液和淋巴系统。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含有A型和C型病毒颗粒,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18和16小时。细胞的XC合胞试验为阳性,在光镜下未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发生转化。收集细胞内和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并注入新生小鼠皮下,两个月左右做血象和组织病理检查,存活小鼠全部发生了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喉棒状杆菌亲代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动物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特点,探讨其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方法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人工诱导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为稳定L型。采用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感染家兔,观察局部感染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采用微量法提取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用Tox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毒素蛋白结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白喉棒状杆菌在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而成为L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该稳定L型的传代培养物可仍然保留同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Tox基因及其核苷酸序列。结论提示细胞壁缺失将导致白喉棒状杆菌与产生毒素蛋白有关结构基因在宿主菌细胞内的表达受到抑制,以致使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体病理组织中细菌L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例细菌L型感染的人体病理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L型可分布于组织间质或进入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等细胞胞质;(2)L型具有多形态、大小不等、胞壁缺陷、电子密度低等特点,细胞胞质内的细菌L型尚有A、B两种形态区别;(3)L型在组织中形成了不完全箍缩分裂;(4)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仅出现轻微改变。本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出了透射电镜下病理组织中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及分布;并对L型感染与慢性炎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类鼻疽杆菌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类鼻疽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菌液腹腔接种豚鼠,96h之内每隔12h平皿培养法测定菌血症血液含菌量,同时测定动物死亡率,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病变,体外菌血症法进行多形核白细胞杀灭类鼻疽杆菌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造模后72h之内,白化豚鼠血液含菌量就迅速达到约14000CFU/ml,而花色豚鼠血液里几乎检测不到细菌。造模后96h白化豚鼠死亡率100%,花色豚鼠没有死亡。镜下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实质大多伴有大小不等的脓肿形成,脾脏淋巴小结增生,肺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及L型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能力,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生物素断端标记(TUNEL)法检测PA及L型感染巨噬细胞2、4、8、12、16和20h后各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结果 PA及L型能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型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弱于原菌(P〈0.05);PA及L型感染组培养液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A及L型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L型较其原型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弱,NO可能在巨噬细胞凋亡中发挥一定作用。PA及L型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病毒与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我们用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L6565MLV)悬液感染乳鼠,每周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并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小鼠体内病毒核酸的分布.结果发现小鼠感染病毒后3~5周,其脾脏和淋巴结呈早期白血病的病理改变.至第10~12周小鼠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表现出耸毛、活动减少、腹膨胀等症状.病毒核酸于感染后第2周首先在小鼠胸腺、脾脏检测到,随时间延长,病毒核酸广泛分布在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多种脏器组织中.本实验表明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可诱发小鼠白血病,其机制可能与病毒促使淋巴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硒对H2O2诱导的人甲状腺上皮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取良性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加硒(10^-7mol/L)或不加硒后加入不同浓度H2O2(0~800μmol/L)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率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经过H2O2作用24h的人甲状腺细胞,随H2O2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电镜下甲状腺细胞超微结构呈损伤型改变,甚至出现凋亡、死亡。预先加入10^-7mol/L硒可降低细胞凋亡率,可明显减轻亚细胞结构损伤。结论:硒可减轻H2O2诱发的人甲状腺细胞的氧化损伤,拮抗其导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H5N1型禽流感病毒对中国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易感性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将病毒通过滴鼻接种实验猴,观察感染后动物的临床症状,采血、咽拭子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感染后动物表现轻度食欲下降、一过性体温升高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检查感染急性期动物肺组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出血明显,肺泡受压变形,间质及肺泡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改变,感染后14 d动物血清IgG抗体水平较感染前升高4倍。结论H5N1病毒可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可以作为感染模型进行H5N1病毒的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人工诱导的大肠杆菌L型从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以及耐药性R质粒传递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L型菌从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反应等方面与原型菌有较大差别;原型大肠杆菌和相应的L型菌接合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接合频率较前者明显低;将L型菌经膀胱和尾静脉感染小鼠,引起实验鼠脏器的间质性炎症,通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证明,L型菌可直接引起脏器感染,并非只有返祖后才能致病。  相似文献   

14.
细菌L型是指细菌在某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可用青霉素等作用细胞壁的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形成,但也可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近年许多报导证明细菌L型与败血症、迁延性感染和慢性炎症性疾患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医生已开始重视细菌  相似文献   

15.
用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Sm44株和Ⅱ型333株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细胞),观察感染细胞中cAMP和cGMP含量的改变。病毒感染量均为0.5TCID50/细胞,观察周期为36小时(从接种病毒到CPE达++++),在感染后0、2、8、12、24、36小时分别收获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核苷的含量改变。结果Ⅰ型、Ⅱ型HSV感染后在全部6个观察时期,细胞内的cAMP含量始终是升高的。HSV-Ⅰ和HSV-Ⅱ组的平均cAMP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细胞(P<0.05和P<0.02)。cGMP和cAMP/cGMP的变化不显著(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淡水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对鲶鱼(Silurus aso-t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rtix)、鲫鱼(Carassius auratus)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AB-PAS(Alcian blue and periodic acid schiff’s reation)染色后动物消化管黏液细胞表现为4个类型:Ⅰ型玫瑰红色、Ⅱ型蓝绿色、Ⅲ型紫红色、Ⅳ型蓝紫色。除鲫鱼外动物食管始部黏液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食管中部黏液细胞主要是Ⅱ型和Ⅳ型杯状细胞。除鲫鱼动物胃体柱状黏膜上皮细胞与胃腺颈部细胞主要为Ⅰ型和Ⅲ型,黏液颗粒主要集中在细胞的核上区。链鱼、鲶鱼胃腺黏液细胞为Ⅰ型和Ⅲ型。链鱼、鲶鱼小肠的杯状细胞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鲫鱼小肠杯状细胞主要有Ⅱ型和Ⅳ型。这三种动物大肠杯状细胞主要为Ⅱ型和Ⅳ型。  相似文献   

17.
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感染人和动物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罹患多种疾病。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噬与凋亡、病毒感染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衣原体感染后能引起宿主的mi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不仅调节宿主细胞线粒体网络结构进而影响衣原体的生长发育,还作为区分不同衣原体变体引起感染的早期生物标志物。miRNA参与了衣原体感染过程的调控,但miRNA在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miRNA在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 感染NIH裸鼠抗原在各脏器的分布情况, 观察其分布规律。经裸鼠腹腔注射EHFV液, 裸鼠发病后, 濒死状态处死,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感染EHFV 的裸鼠其肺、脑、肾、肝、心脏和脾组织细胞内均检测到特异性抗原, 抗原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 以高尔基器及其周围囊泡较多。EHFV 感染NIH裸鼠,病变可广泛侵犯其各组织器官, 抗原主要分布于相应组织器官实质细胞胞浆内, 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明治乳业公司于8月22日~23日举办了有关来自观察胚泡期受精卵的内部细胞块的未分化细胞ES细胞(胚性干细胞)的使用方法的学习班.ES细胞能促进重组动物的培育吗ES细胞的特征是其本身在未分化状态下失去全能性、将其注入到胚泡后分化成各种脏器、能培育出嵌合动物.通过同源重组,用改变了特定基因的ES细胞可培育出嵌合动物.如果能得到生殖器具有来自ES的细胞的组织的繁殖系动物,就能通过杂交容易地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鼻腔喷雾法(CCID50=105.7)研究了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对成年和幼年布氏田鼠的感染效果.成年动物攻毒后出现死亡,表现为口鼻有出血,肠道出血;肺组织呈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改变,肝、脾、肾、胰腺组织均呈淤血性改变;存活动物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局灶出血及肺气肿改变,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幼年动物攻毒后未见死亡但行动较为迟缓,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早期肺组织有局限性肺炎改变,且病毒分离为阳性;同居对照组的一只动物有肺组织局灶性肺炎.结果表明,SARS-CoV可以很强地感染布氏田鼠;成年布氏田鼠比幼年动物对SARS-CoV更敏感;布氏田鼠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小型SARS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