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 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保守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亦有研究显示 其在 NSCLC 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疗效。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主要基因突变之外,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ROS1、c-MET、RET、K-RAS、BRAF 也是目前 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综述 NSCL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波形蛋白的表达,分析波形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使用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手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波形蛋白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波形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达71.10%。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波形蛋白表达(均有P0.001)是患者的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FIGO分期(P=0.014)、病理类型(P0.001)、组织学分级(P=0.045)、淋巴结转移(P0.001)和波形蛋白表达(P0.001)是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波形蛋白的表达预测肿瘤的生存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0.796。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波形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基因改变致癌的研究成为热点。国内外研究报道发现:PTEN(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是目前已知的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常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对其突变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并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另外,研究发现,PTENP1(PTEN的假基因)转录调控PTEN的表达,被认为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就PTEN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情况、临床意义及PTENP1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治疗疗效和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因素,探讨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寻找早期诊断复发转移、判断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靶点,已成为当今肝细胞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就其复发转移部分机制如microRNA、CD147分子、肿瘤干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复杂疾病,基于分子网络的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而中药整体、辨证、协同的用药观再一次引起了药物发现领域的极大兴趣。中药在治疗复杂慢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从分子网络调控的水平上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为多靶点药物发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有可能从临床有效的中药反向开发现代多组分、多靶点新药。针对基于生物分子网络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路线中的4 个步骤,介绍近年来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R、HER-2、P53、ER、Ki-67、PR、VEGF、TopⅡα、PDGFR-β、PDGFR-α十种分子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10年到2012年199例子宫内膜癌中EGFR、HER-2、P53、ER、Ki-67、PR、VEGF、TopⅡα、PDGFR-β、PDGFR-α十种分子标志物的表达,表达结果使用x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分子标志物EGFR、HER-2、PDGFR-α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相关;ER、PR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手术分期及肌层浸润程度均相关。P53、Ki-67、VEGF、TopⅡα、PDGFR-β五个分子标记物与病理分级、临床手术分期及肌层浸润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十种分子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分析,以及与病理分级、临床手术分级和肌层浸润程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密切相关,当前临床主要运用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开展治疗。虽然该方法对放化疗敏感的患者有效,但是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然不佳。随着近年来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过继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以及多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鼻咽癌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鼻咽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两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鼻咽癌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生存率较低,一般为5年时间。分子靶向治疗作为晚期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大部分HCC患者都会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特异微小RNA通过影响多类信号传导通路参与HCC靶向药耐药的调控,已成为肿瘤及耐药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微小RNA调控HCC耐药性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HCC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问题找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引领后基因组时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蛋白质组学是建立在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方法学,用于研究细胞功能网络模块中蛋白相互作用及在疾病或病变中蛋白和蛋白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系统动态的差异变化;其研究技术奠基于双向凝胶电泳。及至世纪之交,随着质谱及蛋白质芯片的引进,蛋白质组学已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旨在发现疾病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或其蛋白质纹印,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也作为早期诊断、分子分型、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依据,并找出可能成为新药物设计的分子靶点,为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热浪掀起了后基因组年代的序幕,人类将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和生命的本源。现就蛋白质组学10年来的发展历程、研究技术、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展望等作出精简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丹皮活性成分治疗脑卒中的潜在分子机制.首先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丹参、丹皮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CTD、TTD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脑卒中相关靶点.然后将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R语言的Cluster-P...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瘤是常见的皮肤肿瘤,它放化疗的效果差,达卡巴嗪仍是目前晚期黑色素瘤化疗药物治疗中公认的金标准,但有效率仅8%~12%左右。现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单抗和针对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手段并取得了好的疗效。这些药物在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有可能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为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带来希望,在目前常用的药物中,虽然威罗菲尼和易普利姆玛被用来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但他们都有局限性。威罗菲尼有效应答时间短,而易普利姆玛应答率低。本文就恶性黑色素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未来几年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及新的有效靶点的发现可能会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随访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S100A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与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70例子宫内膜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表达,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40/70),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100A4的阳性表达率为10%(4/40),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但与肿块浸润子宫肌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呈显著相关(P0.05)。S100A4呈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S100A4呈阴性表达病例显著降低或缩短(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呈异常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个体化的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广泛使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检测也因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2013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上重新定义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标准,使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比例有所改变,导致原本分类为Luminal A型的部分患者重新分类为Luminal B型而使Luminal B型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及不同时间应用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认为可用于常规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除此之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小亚型的分型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尽管乳腺癌分子分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并获得国际同行间的认可,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复发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所有的分子标记物仍不能够满足治疗需求使其临床实用性仍旧具有局限性,因此还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HCP+CDS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确诊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HCP+CDS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灌注+肿瘤细胞减灭术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腹水量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24个月生存率比对照组高,而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恶心、麻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和盆腔感染方面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HCP+CDS能有效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每10万妇女中就有15~25位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指源自子宫内膜的癌症,其病因是由于细胞的异常生长,并且具有了能够侵袭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能力.子宫内膜癌最常发生在更年期之后,组织病理学上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属于恶性子宫内膜上皮癌,其比例超过80%.约20%左右的子宫内膜癌与肥胖相关.子宫内膜癌一般通过子宫内膜刮除术,取得子宫内膜的活体组织进行诊断.目前的治疗以手术移除子宫为主,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F和Cerb 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判断预后和寻找子宫内膜癌的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F m RNA、Cerb B-2 m RNA和MIF蛋白、Cerb B-2蛋白的表达,其中免疫组化中子宫内膜癌组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都有MIF和Cerb B-2的表达,子宫内膜癌中MIF m RNA和Cerb B-2 m RNA扩增含量显示高水平,其阳性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MIF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质中,少量表达于细胞质,在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蛋白含量在I期(P=0.033)、G1期(P=0.034)、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水平较高(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rb B-2蛋白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细胞质,少量在细胞膜中表达,阳性表达率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Cerb B-2蛋白在III-IV(P=0.009)、G2-3期(P=0.033),有淋巴结转移(P=0.018)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含量较高,与年龄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结论:MIF和Cerb B-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都有表达,提示着MIF和Cerb B-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MIF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达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指标,Cerb B-2在子宫内膜癌的晚期表达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可作为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作用选择性较低,副反应明显,疗效欠佳,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新型治疗药物,十分必要.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探索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一些分子的变化影响着疾病进程,对病情起指示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靶点.围绕这些分子设计药物,制定治疗方案,有望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结/直肠癌的部分潜在治疗靶点:EGFR,VEGF,HADC,COX-2,PPARγ及galectin-3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第4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体内能够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波及周围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性质主要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等;另一类是单靶点或多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肿瘤的生长、发展以及肿瘤干细胞的维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过表达或异常表达,因此在肿瘤治疗中,EGFR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用药靶点。现主要对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药物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疗效差,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非 创伤早期筛查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探讨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寻找在胰腺癌组织中高度 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