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s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HOXA簇反义RNA 2(HOXA cluster antisense RNA 2,HOXA-AS2)是一种新型的lncRNA,其在癌症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HOXA-AS2在人类多种癌症中的表达、分子机制及相关功能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振利  熊维宁 《生理学报》2020,72(5):586-59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性反应、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细胞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 ncRNA)是转录组中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 (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环状RNA (circular RNA, circRNA)等,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ncRNA在哮喘T细胞的活化及转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miRNA、lncRNA和circRNA在哮喘T细胞功能调控中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理解哮喘发病机制和提高诊断水平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利用ncRNA的调节潜能开发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峰  易凡  曹慧青  梁子才  杜权 《遗传》2014,36(5):456-468
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 在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碱基对中, 仅有1.5%的核酸序列用于蛋白质编码, 其余98.5%的基因组为非蛋白质编码序列。这些序列曾被认为是在进化过程中累积的“垃圾序列”而未予以关注, 但在随后启动的ENCODE研究计划中却发现, 75%的基因组序列能够被转录成RNA, 其中近74%的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在非编码RNA中, 绝大多数转录本的长度大于200个碱基, 这些“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能够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 从而广泛地参与包括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在内的重要生命过程, 其异常表达还与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长链非编码RNA的发现、分类、表达、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个体发育和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非编码RNA是指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中高达90%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区段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所谓的"转录噪声".针对长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表明,其在转录起始的调控、转录及转录后的调控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影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学过程.本综述围绕近几年长非编码RNA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长非编码RNA的起源与进化、新型的长非编码RNA类型、典型的长非编码RNA作用机制以及长非编码RNA在发育与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研究,同时也概述了长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和癌症的关系以及长非编码RNA研究的相关技术.系统发现长非编码RNA并阐明其功能机制,将对现代生命科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因印记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二倍体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基因印记可以调控来自亲代的等位基因差异表达。非编码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它在RNA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大多数印记基因中存在长非编码RNA(长度>200nt的非编码RNA)的转录,长非编码RNA主要通过顺式的转录干扰作用来实现基因印记。同时基因印记及其相关的长非编码RNA异常表达与许多先天疾病相关,迄今已发现数十种人类遗传疾病与基因印记有关,而lncRNA引起的基因印记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衰长久以来一直缺少有效治疗方法,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民生负担,新诊断标志物的确认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十分迫切。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衰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线粒体为基础的能量供应紊乱、钙失衡、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在心衰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线粒体调控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非编码RNA被证实在表观调控、转录后修饰、翻译调节等多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包括miRNA、lncRNA、circRNA在内的大量非编码RNA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表达,并在线粒体蛋白稳态、氧化磷酸化、氧化应激、凋亡与自噬等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心衰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非编码RNA调控线粒体功能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了近年来非编码RNA在调节线粒体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心衰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衰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7.
液体活检是一种基于分析体液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疗效的非侵入性的新型微创诊断技术。液体活检主要包括探查和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DNA、非编码RNAs和细胞外囊泡等。非编码RNA之前被认为是一类无功能的RNA,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它们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构成了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层面,其表达水平在多种癌种中呈现失调势态,这提示了它们作为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潜力。飞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使得在泛癌领域建立非编码RNA表达谱的分子表征成为可能。该文系统阐述了非编码RNA作为非侵入性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评估了其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适用性,同时总结了近期的检测技术突破对肿瘤分子标志物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70%的人类基因组能够被转录,而其中仅有1%~2%的转录本能够编码蛋白,余下98%均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ncRNA中,长度大于200核苷酸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占全部ncRNA的80%~90%.LncRNA除了数量庞大以外,还具有表达量较低、物种间保守性较差及细胞表达特异性等特点,使LncRNA结构及作用机制等研究充满挑战.目前关于LncRN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方面.LncRNA能够广泛参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如表观遗传学调控、癌症、神经系统功能等.LncRNA作用机制众多,能够以分子诱饵、分子向导、分子支架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剂等多种角色参与调节机体各种生物学过程.解析LncRNA的分子结构、深入研究其在生物体生理及病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能给某些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解决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LncRNA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LncRNA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bp,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RNA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可以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吸附miRNA,参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lncRNA作为ceRNA发挥生物学功能这一角度,概述了相关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揭秘lncRNA与miRNA在肿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的男性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最近,大量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该文就长非编码RNA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及相关机理进行综述,有助于读者了解长非编码RNA在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前列腺癌的综合防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非编码RNA与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发现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形态和功能各异的非编码RNA分子,这类RNA分子并不表达蛋白质,但它们在基因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及翻译水平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具有调控作用的RNA分子种类非常丰富,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iRNA、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内源性小干扰RNA(endogenous small interfering RNA,endo-siRNA)、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等,它们使基因表达过程更为丰富、严谨和有序。本文综述几类典型的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助于理解细胞中RNA分子调节网络的功能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微RNA(microRNA,miRNA)是小分子非编码调控RNA,含有大约22个核苷酸,可和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相互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微RNA调控细胞的生长、代谢、分化和凋亡, 进而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微RNA参与人类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最近几年,对微RNA表达调控机制及其调控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显著性的进展, 心脏疾病相关微RNA更加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一系列基于微RNA治疗心脏疾病的策略方法,例如用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微RNA和微RNA补偿的方法,也取得了突破的成果. 总之,微RNA的研究及应用将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并可能导致严重社会功能损害的精神障碍,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诊治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指标。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呈闭合环状结构,因对核酸酶不敏感,将其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更具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其在抑郁症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目前circRNA与抑郁症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等相关研究的结果,为后续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非编码小RNA是一类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命活动的小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及竞争性内源RNA。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后,宿主和虫体的非编码小RNA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改变。宿主源的非编码小RNA主要为微小RNA,其中miR-454和miR-203与日本血吸虫病发生发展有关,miR-223和miR-451与日本血吸虫自身生长发育有关;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包括微小RNA、内源性小干扰RNA,这些非编码小RNA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产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sjalet-7、sja-bantam,而且像sja-miR-3479和sja-miR-0001还可以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就日本血吸虫非编码小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困扰全球公共卫生及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其引起的各种临床感染与该菌表达的多种毒力因子密切相关,而这些毒力因子表达受到调节性因子的精确调控,在细菌致病机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 RNA)是基因表达的一类重要调节因子,可使细菌对环境因素做出反应,调节其应激适应性及毒力因子表达。但到目前为止,仅少数金黄色葡萄球菌s RNA的生物学功能得到阐述。本文将针对这些调节性s 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编码RNA包括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1nc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通过调控转译过程影响各种生物学效应,在多种生物体的重要生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已证实呼吸系统疾病中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而lncRNA可调节分子表型,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仍需大量实验进行研究。非编码RNA作为一种新型治疗途径的靶点,其具体作用机制及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下称肝癌)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其生长快、易转移、死亡率高.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由基因组转录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它们数量巨大,占人类基因组转录产物的90%以上.近年研究发现, ncRNA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或者调控蛋白质的定位及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分化、增殖、死亡、运动等重要活动; ncRNA的失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发现肝癌相关的ncRNA并深入研究其调控网络及作用机制将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介绍了ncRNA的分类, ncRNA的生成、加工和降解机制, ncRNA的功能网络,并总结了ncRNA在肝癌细胞恶性表型调控中的功能及机制,最后讨论了ncRNA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环状RNA(circular RNAs, circ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 有些circRNA分子富含微小RNA结合位点,可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RNA的角色来发挥作用,如CDR1as对miR-7的海绵作用与肺癌、乳腺癌、胶质瘤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等疾病发生相关. cANRIL可通过影响多梳家族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大量circRNA的发现及其结构和功能的阐明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而且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长非编码RNA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约5%~10%被稳定转录,蛋白质编码基因仅约占1%,其余4%~9%的序列虽能转录,但转录物功能尚不明确。尽管如此,已确证在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物中,含有具备调节功能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与具有调节功能的短链非编码RNA[如微RNA(microRNA)、小干扰RNA(siRNA),、Piwi-RNA]相比,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数量上占大多数。lncRNA通过多种方式产生,以多种途径调节靶基因表达,参与调控生物体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过程;lncRNA功能异常往往导致疾病发生。本文综述了lncRNA的起源、分类、作用分子机制及lncRNA异常与疾病的相关性等内容,旨在充分了解这一重要新型调控分子。  相似文献   

20.
RNA编辑是RNA转录过程中序列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基因动态调控机制。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ADAR)参与RNA编辑,将双链RNA中腺苷残基(A)转化为肌苷(I),接着被转录和拼接成鸟苷(G)。由ADAR催化,作用于RNA的A-I型RNA编辑是人类最常见的转录后修饰。近年来,这种修饰不仅存在于编码RNA中,在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中也逐渐被发现,如microRNA(miRNA)、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运RNA(t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这种修饰可能通过对microRNA和mRNA之间结合位点创造或破坏,进而影响ncRNA的生物起源、稳定性和靶向识别功能。目前,对这种生物现象的机制及ADAR底物,尤其是在ncRNA中的特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主要对哺乳动物中ncRNA上的RNA编辑进行总结,并列举一些阐明其生物学功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