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我国原虻属三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原虻属三个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鸡公山原虻Tabanus jigongshanensis,新种(图1) 雌虻体长16—18毫米。 头部 眼深绿,有3窄紫色带(回潮),下缘有少量稀疏的很短的灰白色毛;额黄色,着 相似文献
2.
1982年5—6月,作者在广西南部凭祥、龙州一带进行了虻类的采集调查,其中于(山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虻属二新种。该保护区地处石灰岩地带,故这二新种分别订名为垩石虻和灰岩虻。模式标本除灰岩虻1只副模保存在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凭祥地区的二新种麻虻,模式标本除在标本记录中注明者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 白线麻虻,新种 Haomatopota albalinea sp. nov. (图1) 雌虻 体长9—10毫米,翅长9—10毫米。 头部 额灰棕色,近眼缘和额胛灰白色,着生黑毛和灰黄毛,近额胛为灰白毛,高明显大于宽,为基宽的1.5—1.7倍,为顶宽的1.7—2.0倍,额胛黑色,隆起,中央有一些细的皱 相似文献
4.
多村虻 Tabanus paganus,新种(图1) 雌 体长14—15毫米。灰黑色种。 头部 复眼有短毛(40×),具3条宽紫色带(回潮)。前额具灰色粉被及淡黄色毛,两侧平行,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倍,顶端略宽于基部。基胛亮棕色,近方形,中部有皱纹,与眼缘分离,接触亚胛。中胛黑色,卵圆形,与眼和基胛分离。亚胛具黄灰色粉被。颊上半部黄灰色,下半部及脸均覆灰色粉被,具乳白毛。口鬃乳白色。触角第1、2节橙色,具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我国祁连山地麻虻属Haematopota 1新种: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sp.nov.,并记录了祁连山地虻科4属13种。新种正模和42♀♀副模保存在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10♀♀副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祁连山麻虻Haematopota qilianshanensis He,Liu et Xu,新种(图1~3)主要特征:体灰黑色,体长10~12mm。额灰黑色,侧点半圆形,与复合眼明显分离;额胛亮褐黑色,表面凹凸不平,两端略后突,中部明显后突,形如笔架,两侧与复眼明显分离。触角柄节粗壮,由基部向亚端部明显膨大,长为直径的2.4倍,梗节较小,具大的拇指状背突。足基节灰黑色,转节亮褐色,股节棕黄色,前足胫节基部棕黄色,端部棕黑色,中、后足胫节棕黑色,具2个明显的棕黄环。翅灰色,翅长8~9mm,具云朵状花纹,翅端灰色,第2、3、5或2、3、4、5后缘室具白斑,翅端带单一,波形。本新种接近土麻虻Haematopota turkestanica(Krober),但后者翅端部及后缘具连续白色边緣;触角柄节粗短、圆柱形,背缘近端部具深的凹陷。也与甘肃麻虻Haematopota kansuensis(Krober)相近,但后者额基胛呈穹形带状,中央无突起或突起不明显,两侧与眼略有接触;侧点圆形,与眼相接触;前足股节灰白色,中、后足股节浅棕白色;翅棕色,具白色点状斑纹,翅尖带单一,细波形。正模:♀,祁连山甘肃省肃南县铧尖乡,1991-Ⅵ-24,刘增加。副模:17♀♀,同正模;29♀♀,产地同正模,1991-Ⅵ-30,刘增加;5♀♀,产地同正模,1991-Ⅵ-25,刘增加;1♀,产地同正模,1991-Ⅵ-19,刘增加。 相似文献
6.
锚胛林虻 Silvius anchoricallus,新种(图1—4) 体黑色,额胛特宽而形似锚状,为其突出特点,接近宽额林虻希腊亚种S.latifronsgraecus Chvala,Lyneborg et Moucha,1972,但后者为淡黑黄色种,额胛较宽而呈半球形,足胫节浅黄色,腹背板前2节浅褐黄色,与本新种相区别。本新种为林区的少见种类。 体长9—11毫米。 相似文献
7.
福建虻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山虻Tabanus meihuashanensis新种(图1) 雌虫体长16—18mm,黑色。头部:眼暗黑无带,光裸;前额淡黄灰色,具黑色毛,高为基宽6倍,上缘稍比基段为宽;基胛卵圆形,棕黑色,不接触眼,中胛延线状;亚胛淡黄灰色;颜和颊灰白色,具灰白色毛;触角柄节,梗节暗棕色,着生黑色毛,鞭节基环节红棕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我国斑虻属一新种描述如下 高原斑虻Chrysops plateauna Wang新种雌虫体长10毫米,橘黄色种。 头部前额灰色粉被、具少量黑毛,前额基部宽度大于高度,端部窄于基部。额胛黑色,与眼有少许距离。颊、颜均覆黄灰色粉被及少量黑毛。口胛、颜胛黑色。颊胛甚大,亦为黑色。触角黑色,第1、2节 相似文献
9.
10.
1980年7—8月,我们在甘肃南部的岷山,进行了虻类的采集调查,获得了一大批标本,发现不少新种。本文记述瘤虻属4新种。模式标本除在记录中注明保存在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外,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原虻属6个新种。模式标本,除褐腹原虻T.fuscoventris,新种的副模保存在昆明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外,其余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1.暗尾原虻 Tabanus furvicaudus,新种(图1) 雌虻体长13—14毫米。头部:眼绿无带(新鲜和回潮),光裸;额赤金色,着生黑毛,夹杂一些金黄毛,高为基宽的6.5倍;额瘤棕黑色至黑色,中瘤黑色;亚额(Subcallus)和颜色同额,颜大部着生烟黑色毛,在颊下部近后头有一些灰金色毛;触角第Ⅰ、Ⅱ节色同亚 相似文献
12.
陕西原虻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采自陕西宝鸡建河的2个新种。正模和1个副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其余副模保存在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虻属的新种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我们收集了一大批虻类标本。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新种。本文记述虻属13个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斑虻属二新种的记述(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虫体长8—10毫米,土黄色。额(frons)黄色,高略大于基宽;基额瘤(basal callus)棕黄色,远离眼;亚额(subcallus)、脸(face)、颊(cheek)与额同色;脸中央具达脸中部的黄条;脸瘤、口瘤与基额瘤同色,颊瘤棕色至棕黑色,小而不明显;触角第1、2节黄色,具黑毛,第3节桔黄色,端环节略暗;下颚须桔黄色,具少量黑毛。胸部黄绿色,具3条灰黑色纵纹,中央一条最窄;足全部棕黄色,具黄毛,跗节有少量黑毛;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首次对古北和东洋区长足虻亚科的24属3亚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足虻亚科为一严格的单系群,其中Ahercostomus、Allohercostomus、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一单系群,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姐妹群.原为寡长足虻属Hercostomus亚属之一的Gymnopternus与新属Setihercostomus的亲缘关系较近,为有效属.粗柄长足虻属Ludovicius与Sybistroma为一严格单系群,建议合并为一属.弓脉长足虻属Paraclius Coquillet应为Pelastoneurus的异名.建立3新属,即准长毛长足虻属Aphypophyllus gen nov,模式种Ahy-pophyllus sinensis(Yang,1996);准白长足虻属Aphalacrosoma gen nov,模式种Aphalacrosoma postiseta(Yang et Saigusa,2001);毛颜寡长足虻属Setihercostomus gen nov.,模式种Setihercostomus zonalis(Yang,Yang et Li,1998).原为寡长足虻属的亚属Ahercostomus提升为属,模式种Hercostomus(Ahercostomus)jiangchenganus(Yang et Saigusa,2001).建立的新组合为:Ahypophytlus sinensis(Yang,1996)comb. nov. , Aphalacrosoma hubeiense (Yang, 1998) comb. nov., A. postiseta (Yang et Saigusa, 2001) comb. nov.,A. sichuanense (Yang et Saigusa, 1999) comb. nov., Seti hercostomus setifacies (Stackelberg, 1934) comb. nov., S. zonalis (Yang, Yang et Li, 1998)comb. nov., S. wuyangensis (Wei, 1997) comb. nov., S. huangi (Zhang, Yang et Masunaga, 2004) and Ahercostomus jiangchenganus (Yanget Saigusa, 2001) comb. nov. .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记述6个新种和3个新纪录,对甘肃麻虻 Haematopota kansuensis Krober,1934作了重描和评述。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阿萨姆麻虻 Haematopota assamensis Ricardo,1911(图版Ⅰ,1) 四川:米易、会理、洪雅;广西:睦边;云南:勐定、勐腊、思茅。2.邛海麻虻 Haematopota qionghaiensis,新种(图1;图版Ⅰ,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