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麦和277条黑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在不同的世代和株系中,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变化在4.35—14.07%之间,平均7.10%;黑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率在0.48—52.78%之间,平均25.23%。鉴定的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涉及了黑麦的14条不同的染色体臂和小麦的A、B和D组染色体。易位的48.57%发生在小麦和黑麦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51.43%发生在非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黑麦染色体臂参与易位的频率不同。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主要发生在杂种的早期世代,使用适当的选择技术在F_3获得了纯合的易位植株。文中讨论了快速选育易位系的技术和它们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两个小麦-外源种杂种花粉母细胞中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和外源染色体包括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 & DR Dewey)、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 我们首次发现:在减数分裂后期, 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发生错分裂,形成两个易位染色单体. 这种错分裂导致易位染色单体在末期Ⅰ分配到两个正在形成的细胞核内,错分裂的易位染色单体进一步形成微核,并在四分体期观察到黑麦的微核出现.从贵农22×遗4095 的F2代植株中检测到一个2n=41的植株,其含有一对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其中一条黑麦染色体臂比另一条的黑麦染色体臂短1/3左右.在遗4212×遗4095的F2代中检测到一个具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到小麦染色体端粒部分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植株.这可能是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均等分裂导致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的黑麦染色体段臂缺失1/3及小麦-中间偃麦草非罗伯逊易位.在两个杂种F2植株中,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分布频率为39.6%, 簇毛麦染色体分布频率为43.4%, 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分布频率分别为51.8%和56.6%.实验结果表明,1BL/1RS 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与外源染色体包括中间偃麦草、簇毛麦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相互作用.小麦-黑麦1BL/1RS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错分裂,并导致杂种后代黑麦染色体臂发生缺失.这对于培育以小麦为背景含有不同长度的黑麦1R染色体短臂的种质及小麦-外源染色体非罗伯逊易位的小片段易位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SO2水合物诱发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慧兰  姜林 《生态学报》2007,27(6):2318-2324
以蚕豆为材料,研究SO2水合物-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液(3∶1,mmol·L^-1/mmol·L^-1)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SO2水合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不稳定,出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使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明显增加。中期染色体出现了缺失、断片、环(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环)、易位、双着丝粒等异常;在细胞分裂后期出现了滞后染色体、桥和断片等异常。研究结果表明,SO2是DNA分子断裂剂、非整倍体诱变剂,能够破坏生物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的环境诱变剂。  相似文献   

4.
米象、玉米象及其杂交后代染色体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志远  黄培 《昆虫学报》1989,32(4):406-409
本研究观察表明,米象sitophilus oryzac 与玉米象Sitephilus zcamsis 的染色体数目都是22条(2n=22).它们的第1—10对同源染色体及第①条非同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点类型基本相同.第②条非同源染色体,米象为中部着丝点类型,玉米象为端部着丝点类型.米象与玉米象杂交可育型后代的染色体出现杂交Ⅰ杂种及杂交Ⅱ杂种两类染色体.杂交Ⅰ杂种染色体倾向于米象,杂交Ⅱ杂种染色体的第10对同源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类型,与米象及玉米象的都不同.  相似文献   

5.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体同时断裂现象,使不同染色体通过断口联结形成新的易位成为可能。上述二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答:这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中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对应片段,使位于这部分的基因从一条染色体上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结果使不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就存在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在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基因就随两个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见下图。  相似文献   

7.
籼稻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R36及IR54等品种的成熟种子及幼穗为外植体,获得籼稻体细胞培养再分化植株,并研究了再生植株当代(即第一代,SC_1)的染色体变异。在319株SC_1植株中发现四倍体10株,占总数的3.1%。在二倍体中发现不育株7株(占2.2%),其中经细胞学分析发现2株(1984及1985年各发现1株)为多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MRT植株终变期时染色体构形呈十分复杂的情况。除正常的12 Ⅱ外,还呈现出一系列的多价体。配对最高价性为拾价体,7 Ⅱ+1Ⅹ的构形占各种染色体构形总数的50.7%,分布最多。在这类染色体构形中,拾价染色体或呈环形(以7 Ⅱ+1⑩表示),或呈链形(以7 Ⅱ+1(?)表示)。这表明该植株12对染色体中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而这两株植株正是这种染色体易位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8.
张学勇  董玉琛 《遗传学报》1995,22(3):217-222
十倍体长穗科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少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同时断裂现象,使不同染色体通过断口联结形成新的易位成为可能。上述二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则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一定的座位,等位基因则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因,它们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又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常称为连锁基因。正因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与基因行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染色体的遗传动态成为基因遗传行为的细胞学基础。下面仅就减数分裂与基因遗传三定律的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除吸烟外,一些肺癌患者的发病与氡气污染相关。该研究采用包括染色体分选、正向和反向染色体涂色技术,分析了两株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GLC-82的核型特征。A549和GLC-82细胞系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但诱因不同,后者来源于一个长期生活在氡气污染环境肺癌病人的癌组织。染色体涂色结果表明,这两株肺癌细胞系发生了复杂的染色体重排。在A549和 GLC-82细胞系中,除正常染色体拷贝数变化外,还分别存在13条和24条畸变染色体。约一半的畸变染色体是通过非相互易位形成的,其余的畸变染色体则是通过一些正常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或重复而产生的。尽管这两株肺癌细胞系都没有共同的畸变染色体, 但它们似共享两个染色体易位断裂点:HSA8q24和12q14。  相似文献   

11.
在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中,除了倒位和相互易位外,几乎都伴有断片的产生。在间期细胞中,这种染色体断片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称为微核。观察微核率的变化,称为微核测定。近年来,由于微核测定具有方法简便、观察迅速、鉴别比较容易等一系列特点,在辐射损伤的诊断、辐射防护药的筛选、辐射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没有籽? 答:同源三倍体西瓜(3n=33)包括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11条染色体。因此,每条染色体有三个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配对的方式有两种可能:一是三个同源染色体都配在一起,形成三价体;一是二个配在一起,一个游离存在,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到减数分裂后期Ⅰ时,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的方式只能是一个同源染色体到这一极,另两个同源染色体到那一极的不均衡分离,而  相似文献   

13.
仔文惠  刘瑞清 《遗传学报》1999,26(5):474-479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的染色体涂染法,以生物素标记的除Y染色体外的人全部整务染色DNA特异性探针与黑叶猴的中期分裂相杂交,建立了人与黑叶猴之间的染色体同源性。除人的1,2,6,16和19号染色体特异探针分别与黑叶猴的2条非同源的染色体杂交外,其余人染色体特异探针与黑叶猴的1条染色体杂交,其中有两对人染色体特异探针分别杂交同一条黑叶猴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松香草核型及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治廷 《遗传》1989,11(4):5-8
用常规制片技术观察了松香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以两种不同统计技术分析有丝分裂中期同潦 染色体的二维空间排列:标准化距离法和本文新引人的泊松分布一x2法。核型公式为:2,二2x=14= 4m+46m十6sr, 7对非同源染色体间形态差别明显,彼此易于区分。讨论了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 应与减数分裂联会共有的三条几何学性质及在研究染色体空间位置时建立合适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关镇词:核型,体细胞同源染色体联合,松香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特征,比较了国内、外中学教材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的教学内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水平特征为"可配对的2条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似,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同源染色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征逐渐被认识。同源染色体的分子水平特征为同源染色体内部的DNA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同源染色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国内教材侧重于细胞水平的特征介绍,国外部分教材则同时强调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减数分裂行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减数分裂既是高等生物染色体变异的敏感期,又是变异得以顺利传递给子代的关键期。以黑麦6R染色体为例,观察其在小麦背景中的减数分裂行为,先是发现6R抑制小麦同源染色体正常配对,造成单价体数量的增加;同时注意到6R与其部分同源的小麦染色体6D几乎不能发生配对。其次是观察到单价体在减数分裂期容易产生断裂的现象,特别是首次发现单价体碎裂,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异源染色体臂间易位和小片段易位的形成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董硕  耿解萍 《遗传学报》1993,20(5):381-388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t(15;17)染色体易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A)基因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并置,并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APL患者中PML基因断裂点集中于2个限区域,即PML-bcr1和PML-bcr 2,二者相距约10kb。本文确定了PML-bcr 1的DNA顺序,并确定了一例APL患者染色体相互易位接合部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三例钴源事故受照人员照后6(7)年和11(12)年两次细胞遗传学随访结果表明,两次随访受照者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4.29%和3.6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次随访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且第一次随访染色体畸变是以双+环和无着丝粒断片为主,第二次随访是以易位、缺失和倒位为主;两次随访受照者微核率分别为4.17‰和1.17‰,第二次随访微核率明显下降(P<0.01)。提示随着照后时间推移, 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逐渐丢失,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Host)Beauv=Elytriga elongatum(Host)Nevski=Thinopyrum ponticum (Host)Barkworth and Dewey,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蓝58),2n=42其中990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1/3,而990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1/2,并将990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2)9915易位附加和9904易位-易位附加,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其中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另外队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而990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概述了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以染色体易位方式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影响。通过对小麦远缘杂交技术的总结得出,普通小麦由于本身的多倍性,对导入的外源基因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是适宜外源有益基因导入的良好受体。而以染色体易位方式转移有益基因是创造小麦新种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研究也表明以染色体易位导入的外源有益基因利于表达。近几年,随着细胞遗传学以及其它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小麦族进化途径和染色体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明确,从而更便于进行易位导入的技术选择,也使得染色体易位鉴定方法更趋完善。现在已有更良好的外源导入的工具和方法,使多基因控制的外源优良性状导入成为可能。在小麦远缘杂交中染色体易位所具有的上述优势,在育种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为开拓小麦种质资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