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邱德有  朱至清 《真菌学报》1994,13(4):314-316
本文首次报道从云南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内生真菌,并用薄层支析技术对该真菌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能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相似文献   

2.
产紫杉醇类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菌技术从云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00余株内生真菌,经过PDA液体培养基发酵后用TLC、HPLC等方法检测,发现其中有一株的胞外分泌物中含有紫杉醇,标号12.3,2。经过形态学鉴别,其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利用微生物(特别是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是新的途径,该菌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豆杉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产紫杉醇的红豆杉内生真菌分离和筛选、代谢和发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植株分离到内生真菌63株,其中24株经鉴定分属于19个种(属).真子囊菌纲的2个属2株,半知菌纲的14个属22株.真子囊菌纲的无毛毛壳属(Achaetomiumsp.)的1株为新发现种.半知菌纲的葡萄孢属(Botrytissp.)1株和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2株的培养液,经浓缩萃取,薄层层析检测,Rf值分别为0.404、0.404、0.401,与紫杉醇对照品Rf值一致,为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广东乳源县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内生真菌中分离和筛选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南方红豆杉的树皮、茎部、叶片及叶片研磨物中分离纯化了145株内生真菌,对其中的53株内生真菌采用摇瓶发酵培养的方法筛选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发酵物和菌丝体经研磨、离心、乙酸乙酯萃取和浓缩,经硅胶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从茎部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能够产紫杉醇或其异构体, 产量达180 μg L-1。通过对产紫杉醇内生真菌进行诱变、筛选以及优化培养条件等措施,大规模培养生产紫杉醇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内生菌株,为发酵生产紫杉醇提供菌种。方法:从不同来源的红豆杉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发酵,用HPLC法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检测,获得高产菌株。结果:获得54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其中根、茎、叶分别为29株、16株、9株。根、茎、叶三部位产紫杉醇菌株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48.57μg/L、149.09μg/L、104.94μg/L;其中一株产量高达622.75μg/L。结论:从野生红豆杉的根部分离内生真菌效果较好,并获得了一株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喜树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方法:从喜树的叶,茎和根中分离内生真菌,显微观察菌落的菌丝及孢子形态;用薄层层析技术检测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结果:共获得80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纲、4目、4科、7属.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高达65%;枝叶次之.B1菌株具有产生喜树碱或其衍生物的能力.结论:喜树叶,枝和根中的内生真菌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色谱技术从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4( 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醌茜素(2)、苔色酸(3)和间甲基苯酚(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
表面消毒是植物内生菌分离的关键环节,在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内生真菌分离的过程中,使用75%乙醇、2%次氯酸钠(NaClO)代替升汞对外植体进行了表面消毒摸索。结果显示:红豆杉叶、茎、皮经预处理后,先用75%乙醇浸泡3 min,再用2%次氯酸钠浸泡2 min,然后红豆杉叶、茎、皮分别用75%乙醇浸泡3 min、5 min、7 min,可取得满意的表面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豆杉—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的内生真菌-粘帚霉属真菌(Gliocladium sp.简称F菌)菌丝体中分离到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20s,22s)-4a-同-22-羟基-4-氧杂麦角甾-7,24(28)-二烯3-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8,12,16-四甲基-1,5,9,13-四氧杂环十六烷-2,6 ,10,14-四酮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羟基为首次从F菌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1.
云南红豆杉内生放线菌TAR11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从云南红豆杉植株根部筛选到的一株抗植物病害的内生放线菌TAR11的活性代谢产物性质。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活性为指标,测定TAR11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用不同温度、pH值处理,了解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用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萃取和溶解,并用纸层析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类。结果:TAR11发酵液抗菌物质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对温度敏感,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可被三氯甲烷萃取,能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结论:低浓度的放线菌TAR11代谢产物能强烈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活性,经纸层析实验初步鉴定为一类碱性抗生素。放线菌TAR11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生物药物。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karyotypes of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 and K.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are reported, and they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K. cyclolepis Flous and K. formosana Mast. The karyotype formula of K.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 is K(2n)=24=16m+8sm, and K.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is K(2n)=24=18m+6sm. They both belong to “2A” type of karyotype symmetry. There are secondary constrictions on the short arms of 1th, 3th, 6th chromosome pairs in K.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 and 2th, 4th, 6th in K.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K.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is more advanced than K. cyclolepis Flous, but more primitive than K.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 and K. formosana Mast is the most advanced among the four species in karyotype.  相似文献   

13.
南方铁杉〔Tsugachinensis (Franch .)Pritz.var.tchekiangensis (Flous)ChengetL .K .Fu〕和长苞铁杉 (TsugalongibracteataCheng)均为我国特有种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 ,2 ]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二者不仅是高级材用树种 ,而且是很好的造林及观赏植物 ,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作者在野外调查中发现 ,民间用铁杉的枝叶治疗关节炎和胃病 ,为进一步探讨其药用成分和价值 ,对南方铁杉和长苞铁杉的叶及幼枝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  相似文献   

14.
采用HPLC法对来源于6个产地(陕西周至和汉中;甘肃天水;安徽胡乐、聂家山和仙寓山)的12份野生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 Cheng et L.K.Fu]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了比较和特征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来源于陕西和甘肃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来源于安徽的样品,以产自陕西周至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最高(0.019 3 mg·g-1).各样品的指纹图谱均有12个共有峰,其中9号共有峰的保留时间(32.75 min)与紫杉醇标准品一致,被确定为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参照峰(s).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低于1%,但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高于40%,说明各样品共有峰的保留时间稳定,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除来源于安徽聂家山的2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值均在0.8以上,说明各样品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高.根据12个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南方红豆杉枝叶的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南方红豆杉的鉴定及质量控制.由测定结果推测: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差异可能与生长环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赵一之  马玲 《植物研究》2003,23(3):261-262
发表了黄鹌菜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高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alpina(Li) L.K.Fu)分类地位的争议缺少可靠证据。本文从居群采样的水平上比较了高山三尖杉和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的叶片和种子形态特征,两者除种子的长宽比率无显著差异外,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厚比率,宽厚比率以及叶片长度和宽度均差异极显著。此外,通过散点图分析表明两者的种子宽厚比和叶片宽度的变异是间断而稳定的,这一特征能将高山三尖杉和三尖杉明显地区分,结果支持将高山三尖杉作为种的等级较为合适,不赞成将高山三尖杉作为三尖杉的变种或亚种的分类处理。同时,对标本和原始文献的研究认为胡秀英(1964)发表的园桃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 var. globosa S.Y.Hu)和高山三尖杉应是同一分类群。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含量和C:N比以及δ13 C和δ15 N值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δ13 C和δ15 N值的散点图比较了3种植物生态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种植物中,根、茎和叶片的C和N含量及C:N比总体高于根际土壤和岩石,其中,叶片中C和N含量均最高,茎的C:N比最高;而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 C和δ15 N值总体高于根、茎和叶片.在供试的3种植物间,根际土壤和岩石中C和N含量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根、茎和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δ13 C和δ15 N值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金荞麦根中C含量显著(P<0.05)低于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其根、茎和叶片中N含量和δ15 N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后二者,其根、茎和叶片的C:N比和δ13 C值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其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和δ13 C值总体上也低于后二者;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茎和叶片的δ13 C值、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 C和δ15 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整体差异相对较小.从散点图上看,金荞麦的生态位远离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而后二者的生态位有交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草本植物金荞麦与木本植物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C和N含量以及δ13 C和δ15 N值的差异不仅与植物自身的生活型有关,而且与各自生境中的光照和土壤因子等相关.另外,供试3种植物的根、茎和叶片的δ13 C值变幅为-31.69‰~-26.46‰,符合C3植物的δ13 C值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了解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也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 Lemée et H. Lév.) L. K. Fu et Nan Li页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及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以产自江西分宜( FY)、浙江龙泉( LQ)、福建建瓯( JO)和福建明溪( MX)的20个家系的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对幼苗的株高和地径以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各家系的株高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以及拟合曲线参数和株高生长节律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供试的20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 Pn)以及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 Chlb)和总叶绿素( Chl)含量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52.99%、29.63%、115.65%、39.81%、30.95%和37.24%。4个产地的株高生长均呈明显的“S型”曲线;各家系的最大生长速率( MGR)、线性生长速率( LGR)、线性生长总量( TLG)和线性生长持续时间( LGD)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60.00%、61.54%、63.73%和22.73%;从线性生长始期(t1)和线性生长终期(t2)来看,各家系的速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上旬。幼苗的株高与MGR、TLG、LGR、地径、Pn、Chlb和Chl等指标均极显著正相关,并与Chla显著正相关,而地径与MGR、TLG、LGR、Pn和Chlb等指标显著正相关,但株高和地径与LGD均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供试的20个家系被分成4个类型,其中,第Ⅳ类的6个家系的幼苗生长最佳且生长潜力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的遗传变异丰富,且株高和地径生长主要受生长速率的影响;总体来看,家系LQ09、LQ11、FY21、FY26、MX12和MX18的幼苗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南方红豆杉的优良家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磷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 W.C.ChengL.K.Fu and Abies nephrolepis(Trautv.) 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 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及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块样地凋落物磷浓度均值为1.26 g/kg,归还量均值为24.57 kg/hm~2,利用效率均值为841.74,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同一样地,变异程度呈现出磷归还量磷利用效率磷浓度。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样地III和IV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和利用效率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较磷浓度及归还量低,各样地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9—40.5 m、11.9—52.9 m和8.1—39.3 m。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分形维数高于磷浓度,空间格局较磷浓度复杂,磷浓度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除样地III和IV)和利用效率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磷浓度和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受到郁闭度、物种数和植物多样性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