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越冬棚养殖模式,采集养殖中后期水样,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种类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棚保温效果良好,池塘水温由搭棚前最低的20.6℃上升并维持稳定于26.5℃左右,可满足对虾正常生长需求;养殖中后期水体异养细菌数量在5.10×104~2.95×105cfu·m L~(-1)波动,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优势菌数量在养殖后期略有增加;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亚硫酸杆菌(Sulfitobacter)等在养殖中后期均为优势种,搭棚后黄杆菌(Flavobacteria)、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等形成优势;亚硝氮、硝氮和水温是影响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研究表明,搭建越冬棚有利于保持养殖池塘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养殖中后期水体氮素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为促进水中有益菌的生态优势,调控水体菌群结构和生态功能,建议在养殖中后期,尤其是搭建越冬棚前后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池塘混养模式下生态基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在6个土池中进行了一个饲养试验, 将土池分为2组, 一组为不放生态基的对照组, 另一组为放置生态基的生态基组, 每组3个重复。将尾均重为(310±11) g鲤3867尾、尾均重(810±15) g鲢及鳙370尾平均分别分为2组, 平均放养于6个土池中。对池塘鲤每天饲喂颗粒饲料3次, 饲养周期62d。在饲养期内, 每隔10天左右采集水样与底泥样品, 检测其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群落。在饲养结束后, 将试验鱼捕出并称重, 计算鲤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 生态基组鲤鱼的增重率与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生态基组的鲢、鳙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生态基组水体透明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生态基组浮游生物浓度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在混养模式下土池中生态基的应用有利用促进鲤的生长, 然而池塘生态基的应用对于滤食性鲢、鳙的生长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池塘混养模式下生态基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在6个土池中进行了一个饲养试验,将土池分为2组,一组为不放生态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放置生态基的生态基组,每组3个重复。将尾均重为(310±11)g鲤3867尾、尾均重(810±15)g鲢及鳙370尾平均分别分为2组,平均放养于6个土池中。对池塘鲤每天饲喂颗粒饲料3次,饲养周期62d。在饲养期内,每隔10天左右采集水样与底泥样品,检测其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群落。在饲养结束后,将试验鱼捕出并称重,计算鲤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生态基组鲤鱼的增重率与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的鲢、鳙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水体透明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浮游生物浓度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混养模式下土池中生态基的应用有利用促进鲤的生长,然而池塘生态基的应用对于滤食性鲢、鳙的生长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涂片、显微测量、血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三种水体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构、大小、种类及数量。结果表明,湘华鲮外周血细胞中有红细胞、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红细胞比例最高,达80%以上,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最多,占70%~74%。大水面网箱养殖的湘华鲮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水泥池和土池养殖个体(0.01

0.05),但水泥池湘华鲮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与杀菌能力较其他两种养殖方式显著下降(0.01

相似文献   


5.
黄海北部不同站位海洋细菌群落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揭示北黄海不同海域中真细菌群落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远海和近海两个站位的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解析和评价.[结果]文库分析揭示海水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类群.各站位中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沉积物中γ-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水中则以α-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但各亚门微生物在两个站位中存在明显系统发育学分歧.DG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近海沉积物和海水中细菌群落优势类群相似性很高,而远海沉积物和海水中则相似性很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种类在不同地理位置和生存介质中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东江流域农村饮用水源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分别采集了集中式供水井、塘坝型水井、猪场附近水井、普通村落水井、水库水5种水样, 进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和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 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水样总DNA的PCR产物。UPGMA聚类分析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相同类型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聚集到一个分支上; 典型相关性分析(CCA)结果表明, 水体中总磷(TP)和总氮(TN)的浓度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度最高, 即磷和氮两种生命过程的基本元素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 序列分析表明农村饮用水源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 包含了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5个门的细菌, 且每类水样拥有各自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7.
PCR-DGGE技术及其在植物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中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在植物微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作为研究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动态变化的分子检测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植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动态变化研究中.概述了DGGE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该领域研究中导致DGGE偏差的因素和相应解决方法,对DGGE检测结果的分析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Xu YG  Yu WT  Ma Q  Zhou H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078-2085
以沈阳生态站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采用传统氯仿熏蒸方法和现代PCR-DGGE技术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而长期施用化肥明显降低土壤pH,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也显著降低.DGGE图谱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细菌16S rDNA多数条带分布相同,28条带中有18条为共有条带,说明潮棕壤中细菌类群较稳定,但其数量受到施肥的影响;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潮棕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而施用化肥处理则降低了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Biolog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吉林省德惠市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Biolog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利用种类最多,代谢功能多样性最高;而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代谢功能.DGGE图谱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细菌16S rDNA多数条带分布相同,说明这些细菌类群在黑土中较稳定,在本试验中未受到施肥的影响,但也有一些特殊条带出现或缺失,施用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对Biolog和DGGE试验结果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未施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相似,表明单施有机肥处理主要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总量,而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影响是次要的;单施化肥和半量有机肥 化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相似,但其结构组成产生了分离.研究表明化肥处理主要是影响到土壤中快速生长和富营养的细菌类群,施用化肥降低了这些细菌类群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0.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重要经济昆虫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Hg)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16S rR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的方法.[结果]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获得8个属的细菌类群,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优势菌群,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是次优势菌群.对通过DGGE方法得到的11条16S rRNA优势条带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的丰度最高,是肠道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次优势菌群.DGGE图谱还显示Hg幼虫不同虫龄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系.[结论]结合常规分离法与DGGE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