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评价MR活体检测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癌的动物模型,研究组30只注射磁标记负载肝癌相关抗原的DC疫苗,对照组10只不注射疫苗。通过MRI成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信号改变。结果:接种肿瘤14 d后,MRI平扫T2WI期36个病灶显示34个(94.44%),采取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均得以显示;接种21d后,MRI平扫即可显示所有病灶。注射DC疫苗后,三组的肿瘤体积变化不大,部分体积有所缩小,无播散、转移现象。注射DC疫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不同注射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接种21 d后的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壁较14 d时有不均匀的增大。28 d后,肿瘤继续扩大,部分出现肝内大面积播散或肺内转移,肿瘤病灶的T2信号增强。结论: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细胞图像分析证实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经10μg/ml的GM3/GD3处理后,GD3处理组织内N-ras基因mRNA的阳性信号弥漫分布于整个细胞,而经GM3处理组和对照组阳性信号集中于核模,GM3/GD3处理组及对照组c-fos基因mRNA的阳性信号均集中核膜,但GM3处理组信号强度最大,上述结果提示,GD3可使某些肿瘤细胞向更加恶性的方向发展,而GM3则可使某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MRI图像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肝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图像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肝被膜下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2例。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肿瘤破口。结论:MR诊断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及时、准确,T1WI及延迟扫描冠状位图像对诊断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MRI图像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肝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图像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肝被膜下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2例。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肿瘤破口。结论:MR诊断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及时、准确,T1WI及延迟扫描冠状位图像对诊断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的MRI图像特征、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27例、肝细胞癌75例81处病灶(高度分化15例,中度分化40例,低度分化26例)、肝内胆管癌20例的病理结果及MRI影像学数据,比较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之间,以及肝细胞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ADC值、强化程度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可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ADC值均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中、低分化肝细胞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实际临床意义;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肝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及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CT与MR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检出情况,探究CT与MR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病理及临床相关方法确诊102个病灶,其中小肝癌69个和微小肝癌33个,患者均在不同时期或序列下行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比较两者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肝癌小病灶91个,其中66个小肝癌,25个微小肝癌;MRI检查发现95个病灶,小肝癌67个,微小肝癌28个;69个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最高的为CT动脉期(92.75%)与LAVA动脉期(92.75%),检出率最低的为CT平扫(76.81%);33个微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最高为LAVA动脉期(75.76%),检出率最低的为LAVA平衡期(36.36%);CT平扫、门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MRI-IN-PHASE、LAVA平衡期、LAVA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P0.05);CT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P0.05),MRI对小肝癌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MRI与CT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P0.05),但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LAVA的动脉期序列对小肝癌病灶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最高;CT与MRI在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但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MRI检查胸部,特别是心脏疾病至少有下列优点:一、由于血流的低信号强度,所以心脏内血流和心脏结构之间形成良好对比;二、由于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良好,所以能清楚地分辨心肌、心包和心包外脂肪;三、用心脏门控技术,可显示心肌于心动周期的任何阶段;四、无损伤和不需造影剂,使它成为十分安全的心脏检查方法。现将几种常见疾病的MRI表现叙述如下: 一、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发生一周至10天作门控MP,梗塞区显示为高信号区。第二回波图像上所见之信号强度增加高于第一回波所见  相似文献   

8.
郑候华  张绍权 《蛇志》2014,(1):34-36
目的分析不典型原发性肝癌(PLC)CT动态强化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9例原发性肝癌中4例多期动态增强CT不典型表现。结果 29例病灶平扫均呈低密度,2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增强扫描呈典型改变(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造影剂廓出或门脉期强化,平衡期造影剂廓出)。1例HCC呈渐进性强化呈等密度,再延时扫描出现低密度环;1例肿块出现坏死、囊变并出血,周边持续明显强化并见增粗血管;2例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呈分叶或不规则,渐进性强化不达等密度,无胆管扩张。结论少部分原发性肝癌因病灶内组织成分不同致影像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多相期表现进行分析,必要时应行穿刺取活检,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创介入前后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139例肝癌患者175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对病灶数量、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治疗后与增强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显示8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1-3个月后超声造影判定89.1%(156/175)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0.9%(19/175)的病灶消融不完全;增强CT判定84.6%(148/175)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5.4%(27/175)的病灶消融不完全,治疗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CT增强检查结果一致,两者在病灶残留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时超声造影(CEUS)能准确判断RFA对肿瘤消融的范围及程度,是一种指导治疗,判定治疗后疗效的新方法,在原发性肝癌(RFA)微创介入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建立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最佳小鼠品系。方法选取C57、C3H和BALB/c各10只小鼠分别作为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沿腹中线开腹后将H22细胞接种到各模型组小鼠肝脏实质内。于注射后第15天剖腹探查,观察各组成瘤率,测量腹水量和肿瘤体积,并进行肿瘤病理学分析。结果三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15天后三组小鼠均产生腹水,但三组腹水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Ⅰ小鼠肝癌移植成功率为100%,高于模型组Ⅱ的60%和模型组Ⅲ的30%。模型组Ⅰ小鼠肝脏肿瘤全部为大块紧实灰白色病灶,其肿瘤平均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Ⅱ和模型组Ⅲ( P<0.05)。病理结果证实三组小鼠肝脏的灰白色病灶均为原位肝细胞癌。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为今后研究原位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肝癌的治疗中,化学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结合外科手术切除的联合治疗中,化疗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而体内试验证实,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衰老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着重探讨在药物诱导的人肝癌细胞衰老中,细胞内重要信号途径的变化,发现并利用对细胞衰老有重要意义的蛋白,增强化学治疗肿瘤的效果。在本课题中,我们利用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的人衰老肝癌细胞模型,对MAPK信号途径的负调控因子DUSP家族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筛选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家族成员,并初步探讨其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人肝癌细胞衰老;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USP家族基因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降DUSP1,检测药物诱导肝癌细胞衰老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低剂量的阿霉素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短时间处理后,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SMMC-7721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衰老;在诱导的衰老细胞中,DUSP1mRNA和蛋白质水平呈显著升高。在敲降DUSP1后,MG132诱导的细胞衰老得到显著的缓解。结论:DUSP1在药物诱导的人肝癌细胞衰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临床治疗中化疗药物引起肿瘤细胞衰老的具体机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0层CT对肝癌碘油栓塞沉积不良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方法:21例富血供肝癌碘油动脉栓塞后,复查肝脏CT病灶内碘油沉积不良患者,用640层螺旋CT行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检查。结果:21例碘油沉积不良病灶内仍有动脉血供18例,坏死3例,18例有动脉血供病灶由肝动脉供血6例,膈下动脉供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4例,右侧副肾动脉供血1例,胃左动脉供血2例,右肾动脉供血2例。结论:640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病灶碘油栓塞后肿瘤的残留与坏死,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病灶血供起源情况,对再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影响肝癌周围肥大细胞数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影响肝癌周围肥大细胞数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采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fosmRNA的表达与癌周肥大细胞(MS)数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肝癌细胞浆中TGFβ,VEGF和c-fosmRNA呈阳性表达,其中TGFβ,c-fosmRNA表达的强度与癌周MC数量变化呈平行关系。而VEGF表达的强度与癌周MC数量变化无关。结果表明:肝癌细胞通过释放TGFβ并通过激活原癌基因(c-fos)以旁分泌方式或癌基因产物影响癌周MC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Jiang YM  Yuan WJ  Xiang ZH  Miao WM  Lin L  Li L  Jiao BH 《生理学报》2000,52(5):385-389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烫伤后下丘脑视上核(SON)内皮素-1(ET-1)基因转录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并用通用图像颗粒分析法估计ET-1 mRNA阳性杂交信号的强度和ET-1样免疫反应物(ET-1-ir)的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相比,烫伤后15min,SON神经元胞浆内ET-1 mRNA阳性杂交信号未见明显变化;而在烫伤后60和180min,ET-1 mRNA阳性杂交信号强度分别较比照组增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超声造影(CEUS)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S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随机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33例,共计病灶36个。对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造影显示,其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均大于中、低、高分化癌,而开始消退时间显著大于中低分化癌,显著低于高分化癌(p0.05);对小肝癌病灶的造影显示,开始增强时间与增强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分化癌的开始消退时间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关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病灶在不同分化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造影特点。超声造影后,10个病灶较超声造影前诊断评分有所提高,其中5个病灶的诊断评分较超声造影前提高2分。经回顾性分析算得91.67%的病灶检出病情,69.44%的病灶可确诊。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确诊率较高,本研究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临床分析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血管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的213例(267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病灶位置分为邻近血管组(76例,91个病灶)和对照组(137例,176个病灶),比较两组患者的微波消融次数、微波消融时间、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累计存活率及并发症。邻近血管组和对照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消融次数均为1~3次,两组平均微波消融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微波消融时间为5~28 min,其中邻近血管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波消融1个月后,邻近血管组的完全消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3个阶段(1随访1年,3年和5年)的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和累计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5年随访时间内分别有29例和53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包括肝癌进展、肝功能衰竭、血管曲张破裂、脑出血、急性肺栓塞、心肌梗死等。邻近血管组共有2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44例。主要并发症类型为腹腔积液、膈疝、出血、肝脓肿、气胸、肝区疼痛和发热。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907)。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血管的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可对邻近血管的危险病灶区域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placental implantation abnormality,PIA)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胎盘植入的MRI及超声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MRI:以同序列子宫外围肌层信号为参照,T_1WI植入胎盘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与宫壁结构分界不清;T_2WI植入胎盘呈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宫壁,胎盘组织侵入肌层,结合带局部变薄或中断;T_1WI增强,胎盘显著强化,明显强于宫壁。超声:局部胎盘厚度增加,其内见多个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厚薄不均,其内见大片状稍强回声区;胎盘与子宫肌层接触的地方有异常的彩色的血流。结论:胎盘植入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结合超声检查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深部核团的铁含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就诊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飞利浦公司3.0 T Achieva超导型MRI系统,行常规的快速自旋回波T1、T2加权像后,加扫三维磁敏感加权成像覆盖基底节区及中脑.使用SWI后处理软件在最小密度投影图上两次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黑质、红核的信号强度值,最终的信号强度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病例组患者黑质、苍白球的信号强度值分别为0.45± 0.82、0.36± 0.8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通过信号强度的变化可显示脑内铁沉积,为PD患者脑内铁沉积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HCVRNA的原位杂交检出率,我们应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cDNA作探针,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96N肝硬变,102例肝细胞肝癌进行了HCVRNA检测,并结合不同年份标本中HCVRNA的检出率,探讨HCVRNA在肝脏的分布及其丢失问题.结果显示HCVRNA定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胞浆内,肝脏其它细胞未见明确阳性杂交信号。HCVRNA杂交阳性细胞呈灶状和弥漫分布,正常对照、替代、空白对照为阴性,在不同年份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中两两比较表明新近包埋蜡块组织较陈旧蜡块组织HCV RNA检出率明显高。本文结果证实HCVRNA存在于肝细胞和癌细胞的胞浆内,未见肝内其它细胞阳性,还发现HCVRNA在肝硬变、肝细胞癌中的检出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表明HCVRNA在蜡块中存在明显的降解,应尽可能选用近期标本、为临床分析HCV感染,HCV与肝硬变、肝细胞肝癌的关系提供更客观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特点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常规肝切除组和精准肝切除组,每组4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期转移率等。结果:与常规肝切除组相比较,精准肝切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TBIL、ALT及AST含量降低,ALB升高,精准肝切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更显著,肝功能优于常规肝切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良好临床的效果,不仅能够彻底清除病灶,而且降低了术后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