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一种快速提取禽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对Kapur等发表的方法的改进。全过程只需超速离心一次,比Kapur等的方法缩短了4h。所得样品可直接用于禽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模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2):121-124
大肠埃希氏富是家禽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家禽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给养禽业带来重大损失。禽病原性大O杆菌大部分属O1:K1、O2:K1和078:Kwlj以往国内外对禽源性大肠杆菌主要根据O抗原分型[1~3]。最近的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pilA基因在不同宿主来源菌株间的同源性,为利用Ⅰ型菌毛基因诊断和防治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安徽分离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Ⅰ型菌毛pil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13株不同血清型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安徽分离株均携带pilA基因,彼此间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介于84.9%~99.7%和86.2%~99.2%。pilA基因核苷酸序列在安徽分离株与鸡源参考株、猪源参考株以及人源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5.9%~99.7%、85.9%~93.9%和87.5%~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1%~99.2%、88.5%~93.8%和90%~100%。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JD16、JD34、JD11、JD24、YD2、JD8和YD1禽源安徽分离株与人源参考株sPH2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GD3、YD5、GD2、YD3、YD5和YD7禽源安徽分离株与鸡源参考株PDI-386和猪源参考株107/86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进化树中属于同一分支;GD1禽源安徽分离株与鸡源参考株HY1-2和MS2-1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进化树中属于另一分支。结论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pilA基因在不同宿主来源菌株及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高度保守,可作为大肠埃希菌病的诊断基因和疫苗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以28株合肥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实验材料,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同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绿原酸、靛玉红和丹参酮ⅡA 4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8株禽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介于0%~92.86%、14.29%~50.00%、78.57%~100%和57.14%~71.43%。中草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丹参酮ⅡA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2.86%(26/28)和89.29%(25/28)。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致病性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会严重危害健康。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对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极有帮助,从而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经济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建立简便高效的分型方法是微生物溯源的关键,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分型方法可分为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这些分型方法各有优劣,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型方法,并对国内外大肠埃希氏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的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的食源性致病菌,迅速确定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来源可有效缩小疫情影响范围,建立简便高效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与分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控制疫情的关键。为适应对时间敏感度较高要求的现场或在线检测,基于PCR技术的检测分型方法不断地被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近年来国内外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分子检测与分型的PCR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详细地介绍了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为致病菌溯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对防御并控制致病菌引起流行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膜渗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作用是细茵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大肠埃希茵的细胞外膜上存在多种通道蛋白(主要是OmpF和OmpC),其丢失导致药物的内渗减少,从而产生耐药;而大肠埃希茵的主动外排机制是由多种外排蛋白系统介导的,与常用抗生素、合成抗茵药、染料、去污剂及金属离子的多重耐受密切相关,且外排系统具有能量依赖性、底物广泛性、系统多样性及功能复杂性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该茵的外膜低渗和主动泵出系统在耐药过程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正>大肠埃希菌K1所致脑膜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抗生素耐药不断升级,治疗此致命疾病需替代方案。该研究筛选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收集的小分子库,鉴定替米沙坦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阻断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侵袭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强效抑制剂。免疫沉淀研究表明,AT1R与内皮细胞gp96相互作用,HBMEC中的AT1R是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A。将HBMEC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抗淋球菌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的淋球菌酶免疫试剂(GONO-EIA)检测实验室已知淋球菌的阳性低限值菌数为6.25×10~4/ml。对脑膜炎奈瑟氏菌、微黄色奈瑟氏菌、卡它布兰汉氏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临床生殖泌尿系统标本484例,以淋球菌培养法对比,GONO-EIA的敏感性为81.43%,特异性为94.92%,,总符合率为92.97%。GONO-EIA方法简便,快速,整个实验不超过120分钟,是适用于临床实验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期筛选出菌苗株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6份疑似大肠埃希菌病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分离到的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同时分别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ESBLs阳性菌株。结果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除7株细菌未能定型外,其余39株细菌分布于10个血清型,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33.33%。46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5个ESBLs阳性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O127:K63血清型为优势血清型,可作为菌苗株。合肥地区动物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大约80%的尿系感染(UTI)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甘露糖抗性血凝表型(Mrh)的菌毛存在似乎是肠道和尿道大肠埃希氏致病菌所特有。UTI大肠埃希氏菌株的Mrh菌毛识别受体不同于P菌毛,此菌毛称为X菌毛,能与血型糖蛋白A相互作用,而且表现血液群M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杆菌DM8909裂解物在体内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乳杆菌超声波破碎制成裂解物,分别用乳杆菌裂解物原液、裂解物稀释液、发酵上清液、乳杆菌活菌制剂进行体内、体外实验,观察乳杆菌各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德氏乳酸杆菌裂解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与乳杆菌活菌制剂的抑制作用相近。结论德氏乳酸杆菌裂解物在体内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肠埃希菌生产N-糖基化重组蛋白已经成为糖工程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真核生物系统生产N-糖基化蛋白普遍存在培养周期长、过程复杂及所需成本高的问题,因此遗传背景清晰、培养周期短、所需成本低的大肠埃希菌作为生产蛋白质药物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生产治疗性N-糖基化蛋白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大肠埃希菌生产N-糖基化重组蛋白的机制,综述了利用大肠埃希菌生产N-糖基化重组蛋白及糖疫苗的研究进展,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后续构建稳定高效的大肠埃希菌生产N-糖基化重组蛋白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K-B法测定了50株来自临床尿液标本的大肠埃希氏菌6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头孢噻甲羧肟耐药率为4%,头孢噻肟的6%,头孢呋肟为14%,头孢唑啉及头孢哌酮为30%,头孢噻吩为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菌和灭活菌两种生物状态的肠道主要益生菌--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性及其对肠道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粘附拮抗效应.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通过排除实验、竞争实验和替代实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状态益生菌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粘附拮抗效应,应用平板扩散法观察了三种益生菌的代谢乏液对上述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德氏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灭活状态较活菌状态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性显著增高,双歧杆菌经灭活后对细胞的粘附性与活菌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均具有粘附拮抗作用.滤过后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代谢乏液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经42℃、65℃和100℃加热不影响德氏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乏液的抑菌作用.结论:灭活状态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6.
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株DNA的多态性,并对其进行分型,研究肝移植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应用1条含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20株大肠埃希菌的DNA进行随机扩增,ESBLs试验使用双纸片协同法。20株大肠埃希菌经RAPD分为11个基因型,ESBLs检测12株大肠埃希菌阳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在700 bp有共同条带。肝移植术后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ESBLs阳性检出率高,ESBLs阳性与基因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乳酸杆菌体外对大肠埃希菌O-78拮抗作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体外对大肠埃希菌O-78的拮抗作用。方法:将乳酸杆菌与大肠埃希菌O-78体外共培养观察拮抗情况及用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等量同时间接种,24h内乳杆菌就将大肠埃氏菌O-78全部抑杀;乳酸杆菌早24h接种,4-8h内将大肠埃希菌O-78全部抑杀;大肠埃希菌O-78早24h接种,在12-24h内全部被抑杀。电镜观察发现,经乳酸杆菌培养液处理,大肠埃希菌O-78细胞膜形态发生变化。结论:本试验中所用乳酸杆菌体外具有抑制杀死大肠埃希菌O-78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百日咳杆菌69KDa外膜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展了一种从百日咳杆菌Ⅰ相菌株中纯化69KDa外膜蛋白的简易方法,将细菌体经加热浸提、乙醇沉淀蛋白、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精制而成。用SDS-PAGE、免疫印迹、光密度仪扫描分析,证明纯化制剂为均一的、特异性的69KDa外膜蛋白,其收率为54.2%,纯度达99.2%,每微克69KDa蛋白制剂中的内毒素含量低于0.85EU;PT残留量小于0.105ng。抗69KDa蛋白抗血清能  相似文献   

19.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与内膜之间的空隙,被称为质周隙(Periplasmic space),其中往往可以见到1至2个或多个肾形或球形小体,我们称它为质周体(Periplasmic body)。这种小体已在七种细菌中被观察到,诸如酿脓假单胞菌、弗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鼠疫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奇异变形杆菌、破伤风梭菌、霍乱弧菌和犬种布鲁氏菌等。球形质周体的直径为80~250nm;肾形质周体的大小为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2株乳酸菌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的效果。方法把2株乳酸菌添加到肉鸡的饲料中饲喂,至14日龄时用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人工诱发鸡大肠埃希菌病,10 d后统计发病率、死亡率和有效预防率。结果成功诱发出鸡大肠埃希菌病,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的有效率非常高。结论植物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可以用于预防鸡大肠埃希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