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2):121-124
大肠埃希氏富是家禽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家禽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给养禽业带来重大损失。禽病原性大O杆菌大部分属O1:K1、O2:K1和078:Kwlj以往国内外对禽源性大肠杆菌主要根据O抗原分型[1~3]。最近的研究结果显  相似文献   

2.
<正>1959年Market和Mller系统地综述了酶的多种形式,并首先提出了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的概念,随后很多学者在性状与结构,酶电泳技术、染色方法与原理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真核细胞的种群遗传学和分类学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到原核细胞中,并被发展成多位点酶电泳技术,本文将对该技术及其在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类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天山根瘤菌全细胞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段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  相似文献   

4.
两类木蹄层孔菌在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  相似文献   

5.
在本室以前的研究中,海南快生根瘤菌具有分类上的多型性。其一部分归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一部分菌株构成独立的表观群及相应的DNA同源群(亚群Ⅱ和Ⅳ)。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方法,分析了海南快生根瘤菌和已知根瘤菌种的代表共55个菌株的全细胞蛋白、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质粒组成。结果表明:同一亚群的菌株间有相似的蛋白图谱,种群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根瘤菌中普遍存在酯酶,酶带的数量和迁移率具有菌株专一性,更适合于苗株的鉴别。过氧化物酶只在部分菌株中观察到,亚群Ⅱ与亚群Ⅳ的菌株均显示一条酶带,但二者之间的相对迁移率有明显差别。质粒电泳中,大多数海南快生菌中存在着大质粒,分子量范围是20-4000Kb,同一亚群中的不同菌株间具有一定相似性,这些结果为海南快生型根瘤菌的分类提供了一些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6.
木蹄层孔菌(Fjomes fomentarius)在中国东北和日本存在子实体形态不同、寄主范围明显有别的两个类型:小型和大型。用多位点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状况。从两类41个菌株的4种酶系统中检测出9个基因位点,其中8个位点上的绝大多数酶谱型都不为两者所共有,显示两个类型间的基因交流已极少发生。根据酶谱型频率得出两者间的遗传距离D=0.965,属于典型的种间遗传分化。上述酶基因分化证据结合子实体形态的显著差异,提示两类木蹄层孔菌是各自独立的种。两个类型的群体在遗传多样性参数上无显著差异,可能暗示两者在起源演化上的同步性。酯酶系统有2个位点上的酶谱为不同类型所特有且稳定而清晰,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两类木蹄层孔菌的无子实体鉴定。  相似文献   

7.
在本室以前的研究中,海南快生根瘤菌具有分类上的多型性。其一部分归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一部分菌株构成独立的表观群及相应的DNA同源群(亚群Ⅱ和Ⅳ)。本文采用不同的电泳方法,分析了海南快生根瘤菌和已知根瘤菌种的代表共55个菌株的全细胞蛋白、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质粒组成。结果表明:同一亚群的菌株间有相似的蛋白图谱,种群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根瘤菌中普遍存在酯酶,酶带的数量和迁移率具有菌株专一性,更适合于苗株的鉴别。过氧化物酶只在部分菌株中观察到,亚群Ⅱ与亚群Ⅳ的菌株均显示一条酶带,但二者之间的相对迁移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多位点测序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是一种以核苷酸序列为基础的病原菌分型方法,它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与成熟的群体遗传学相结合的产物。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强,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对某一致病菌株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分布情况进行追踪监控。目前,MLST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原核病原菌及一些真核病原菌(如真菌)的分型鉴定中。主要对MLST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一些常见病原菌分型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有其有利的方面,即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等氧化物的损害,抑制细胞受氧化因素刺激诱导的凋亡。同样,有其不利的方面,即保护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不受宿主氧化系统的破坏。抗氧化作用作为病原性真菌的一种可能致病机制,国外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报道,但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过氧化氢酶在病原性真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种柱锈菌在酶蛋白基因水平上的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东升  薛煜 《菌物系统》1998,17(1):32-39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鹿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地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构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  相似文献   

12.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藨生柱锈菌 Cronartium ribicola、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及栎柱锈菌 C. quercuum 的134个菌株的锈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 ribicola 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寄主的C. flaccidum 和C. quercuum 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棒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 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代表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柔软柱锈菌Cflaccidum及栎柱锈菌C.quercuum的134个菌株的孢子,用多位点酶电泳法分析了其3种酶系统6个基因位点上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种柱锈菌间酶蛋白基因的流动已绝少发生而表现为生殖隔离,从遗传背景上支持了这3个种的成立。我国东北地区的C.ribicola群体遗传性质高度均一(平均遗传杂合度He=0.007),暗示本菌侵入并扩散于该地区的历史很短。来自不同守主的C.flaccidum和C.quercuum菌株,均以樟子松上的菌株遗传变异水平最高(He分别为0.154和0.160),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最先起源于樟子松。上述随寄主而异的群体遗传差异可能是寄生专化性分化在基因水平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发育,研究染色体的组型和行为对于更好地改造、利用真核生物是至关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作为害虫生物防除剂、中药材、经济昆虫病原真菌等被利用和研究[1~3]。然而,极大部分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半知菌类,缺乏有性生殖世代,核分裂时观察不到染色体凝缩,同时由于其染色体很小,又不具有足够数目的基因标记,所以难以用核染色和杂交等方法进行核型分析和遗传育种的研究,也难以用遗传学方法和细胞学方法测定其染色体数目和大小。另一方面,昆虫病原真菌D…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几丁质酶的作用原理和主要性质,几丁质酶基因的主要来源和表达调控特点,阐述了几丁质酶基因在植物转化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PCR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ep-PCR,AFLP和RAPD等多种基因组指纹分析方法,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用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图谱有助于理解病原细菌的分类,群体结构。还有利于设计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策略用于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已有许多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rDNA-PCR,ITS-PCR,ARDRA等,有很多特异性引物及检测程序,已在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中广泛应用,PCR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辅助分析。为植物病原细菌群体动态和生态学知识提供了基本框架,使植物病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同功酶电泳在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了同功酶的分类和酶带的命名;介绍了利用酶带的相对频率求算种群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也介绍了利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卫星DNA在分子遗传标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种群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标记特别是微卫星标记已经成为研究种群遗传的有力工具。本文就微卫星遗传标记的研究背景、技术应用以及优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物模型及多性状BLUP在家禽遗传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航  宫桂芬 《遗传学报》1989,16(4):291-298
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估计家畜的育种值,目前除家禽外已在其它各家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动物模型和多性状BLUP对“京白Ⅰ系”蛋鸡在1986—1987年24个家系的777个个体的系统分组资料进行了分析,估计出了所有个体的复合育种值。其中考虑了两个性状(40周产蛋数和36周蛋重)和两个固定效应(鸡舍-鸡笼效应和孵化批次效应)。同时还对混合模型方程组维数较大时如何在微机上实现进行了研究,即(1)利用磁盘存取系数矩阵的非零元素和中间计算结果;(2)简化了多性状BLUP的计算,利用乔列斯基(Cholesky)分解变换后,此法建立的方程数是常规算法方程数的1/q(q为性状数);(3)简化了方程组迭代求解的方法,即利用块迭代法,这样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机吋,节省了费用,使BLUP在家禽中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